有关中医的名言

时间:2022-04-17 09:2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经典经方学堂 | 评论: 次 | 点击:

有关中医的名言

1.中医的有什么名句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

2.急用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13.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1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

3.中医的有什么名句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

4.急用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13.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1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

5.描述中医的诗句

赞中华中医药历史成就

李景华

中华悠悠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绵,

国医立基数千载,四大国粹有一篇,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

伊尹烹饪创汤液,六气致病医和谈,

周分医科为四种,上工下工考医官。

扁鹊言脉留后世,仓公诊籍第一篇,

韩康卖药无二价,仲景辩证精又专,

华佗发明麻醉术,董奉济厄杏林暖。

叔和脉经廿四种,葛洪炼丹罗浮烟,

甫谧甲乙定孔穴,弘景审药本草研。

雷公炮制有多种,元方诸病源候颁,

药王思邈医龙虎,王焘外台大部卷,

唐修本草世第一,鉴真渡海国医传,

昝殷妇科开山祖,道人仙方正骨传。

宋慈法医闻世界,自明妇科天下先,

慎微证类修本草,钱乙小儿有深研,

惟一铜人称国宝,宋代药局医官院。

元素脏腑辨精微,子和攻下完素寒,

东垣专主脾胃论,丹溪滋阴有新见,

乾孙神书讲痨瘵,薛氏医案后世传,

时珍采药问农樵,寿世保元有廷贤,

赤水玄珠生生子,继洲大成不一般,

景岳才高有八斗,肯堂准绳数万言,

又可瘟疫倡戾气,献可温补大宝观,

青主琴棋书画博,名医类案是江瓘,

外科正宗实功著,吴谦金鉴总纂官,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创新篇,

大椿秀才书万卷,学敏拾遗补药篇,

修园医书十六种,活血化瘀勋臣见,

还有孟河四大家,师机外治理瀹骈,

民国汇通一时盛,恽朱唐张小洞天,

后世医家更无数,中华医术代代传。

6.赞美中医的句子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uz88su

赞扬医生的句子1.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2.谢谢您医生,还给患者一颗健康跳动的心。3.医生对我胜如亲人,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及时为我解除了病痛,令我太感动了……4.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5.你不富有,甚至有点贫穷,你不高大,甚至有点瘦弱,你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但你却用羸弱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平安,你就是最美。6.我赞美医生她们奉献的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她们奉献的是最最宝贵的青春,换来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祥。7.我赞美医生有着无私的爱,面对多重性格的患者,她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们对病人讲得也是医德和表率;众人面前一笑而过,有谁知?一个人的时候她们却在暗洒的泪涛中苦苦地徘徊;饮下苦酒之后留给自己的是一份体验的悲哀。8.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因此,他们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他们知道一个小错就能酿成大祸。每当知道医生又救治好一个垂危病人,我的心里即羡慕有佩服,不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我也要当医生。9.以人为本,诚心服务。10.我对职业似母亲对孩子:尽心尽责!11.安全第一,预

7.有关于医生的名人名言吗

酒越陈越好,医生越老越好(托·富勒) ●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爱默生) ●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伦·赖特) ●只有医道高明的医生才懂得何时不开方(格拉西安) ●在病人即将痊愈时,请来的医生是幸运的(拉伯雷) ●庸医杀人不用刀 ●无知固然没有欺骗可恶,但医生的无知的危害却要比欺骗大得多(爱略特) ●医生是我们文明世界的精华(罗·路·史蒂文森) ●医生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久病能知医 ●学医不明,暗刀杀人 ●良医门前病人多。

有关中医的名言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建议中医人收藏

体悟医者仁心,传承大家风范。这100句中医名人名言,建议大家熟读成诵,在脑海中多思考,说不定能让你受益终生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建议中医人收藏

▍全文共4921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建议中医人收藏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

——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

——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

——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

——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

——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4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4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4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

——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

——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4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

——程国彭《医学心悟》

4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

——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4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4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

——顾仪卿《医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程国彭

5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

——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

——郭霭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3、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5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56、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张从正《儒门事亲》

57、医之临病,胜于临敌。

——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58、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59、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

——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

——朱震亨《局方发挥》

6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6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吴瑭《医医病书》

6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64、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65、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

——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66、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

——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67、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骛。入主出奴,各成门户。

——赵学敏《串雅内编》

68、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孙思邈《千金翼方》

69、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

70、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庄邺策

71、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

72、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

73、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

74、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

7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

7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

7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

7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

79、士商失业,动辄悬壶,朝读方歌,夕已行道,《素》、《灵》、《内》、《难》,本未知何种书名;张李刘朱,雅不识何时人物,解得二三汤剂,公然自翊万能,此不学无术,误人误己,其弊曰妄。

——张山雷《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宣言书》

80、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者哉?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81、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医德,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缺此不可为良医。

——秦伯未•语,摘自吴大真等辑《秦伯未医文集》

82、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须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极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乌容不慎,如是者谓之心小。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3、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4、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罔生,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谓之行方。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85、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胆大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后晋•刘昫《旧唐书•孙思邈传》

86、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运气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园。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87、逐字逐句地读书,看似涩滞难前,实则日积月累,似慢实快。那种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读法,不过是捉摸光景,模糊影响,谈不到学问。

——岳美中•语,摘自周风梧等主编《名老中医之路》

88、凡做学问都有一个精与博的辨证关系,属于基础理论部分,必须要达到精通、精纯的程度;非基础的,但直接或间接与本学科有关的以及一般知识,便须博览,要广泛地涉猎。

——任应秋•语,摘自周风梧等主编《名老中医之路》

89、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笔而识之。历今三十载,殊觉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自序》

90、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91、(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

——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92、(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93、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94、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5、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6、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7、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8、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99、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00、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