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读书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7 15:4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五年级读书名言警句
1. 小学五年级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书的名言警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 小学1到5年级语文书上的名言警句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时间就是生命。 ——富兰克林 学习、读书的名言警句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友情的名言警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团结的名言警句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保护环境的名言警句 1、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2、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3、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4、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5、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6、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7、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 8、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9、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有关文明礼貌的名言警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 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
(法·拉罗什福科)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 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
(俗语) ●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谦虚的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谦受益,满招损”——《尚书》 “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人生是个分数,才能是分子,自我评价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托尔斯泰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远些,那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
3. 小学五年级读书笔记的名言名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6.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1、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2、“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33、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富兰克林 34、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哈兹里特 35、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科尔顿 36、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37、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38、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39、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4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1、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罗廖夫 42、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43、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4、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45、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4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7、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48、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49、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50、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51、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52、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53、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4、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55、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56、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57、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58、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59、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4. 五年级名言警句
dflidldidji◆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5. 五年级语文惜时的名言警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 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
当孩子好奇死亡是什么时,愿你能温暖平静地回答出生命的意义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孩子虽然纯真,但是同样面对着生离死别。优美温暖的死亡主题绘本常常可以扮演智者的角色。
刚刚过去的清明长假是一个普罗大众面对“死亡”主题的日子,而新冠疫情也激发着我们内心的“死亡焦虑”。死亡,是非常沉重的话题,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禁忌。当孩子睁着懵懂的眼睛,用稚嫩的声音问:“得了新冠会死吗?”“人死了会去哪里?”,你感到焦虑吗?可能大部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多少都会踌躇。
生老病死是人生中自然的过程,但是人们提及死亡,仍然会毛骨悚然,努力回避。很少有成年人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甚至一些成年人都不敢坦然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规律和结局。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连许多为儿童写作的作家们都相信,不应该涉及死亡主题,要给孩子营造温室一般美好的环境。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父母几乎不会和孩子谈论死亡这个话题。记得奶奶肝癌去世前,母亲带5岁的我去看望,他们知道,但却没有明确地告诉我,这就是“告别”。奶奶70多岁,躺在病榻上没什么力气,人很瘦,眼窝凹陷,身上散发着一种让人不喜欢的味道。她不再是我曾经熟悉的,帮白天上班的妈妈照顾我、为了哄我把自己奶头塞进我嘴巴里的那个胖嘟嘟的奶奶。我机械地按照妈妈的要求碰了一下奶奶伸过来的手,同时也保存下大人们隐隐流露出的对死亡气息的恐惧和厌恶。
作为孩子,几乎很少有资源可以在生活中探索死亡的价值和意义,只是作为旁观者看待生离死别,然后在心里留下困惑和恐惧。上个世纪30年代,西方开始了对儿童死亡问题认知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消失、分离带来的悲痛和恐惧,但是年龄带来的认知限制,会导致儿童对死亡产生不符合现实的想法。
他们可能把家人的死亡当成惩罚,或者自己具有某种魔力——“我生这个人的气,然后这个人死了”,或者觉得死亡像四处流窜的魔鬼,随意选择下手的对象,或者觉得死亡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这些想法和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大人的帮助,孤单的他们可能会想出各种奇怪的方法去应对。
一位朋友这样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段故事:青春期时,他家附近发生了一场刑事案件,同学的父亲被人杀死在树林里,他非常害怕,可又不知道该如何跟大人说,于是发明了一种方法,每天睡前把鞋子摆得很整齐,如果没摆整齐,就下床重新摆,一直摆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摆不整齐,可怕的事情就会降临到我的家里。”
我想起自己读书的时候养成的一个小习惯——每次看到书本上介绍诗人、作家、科学家生平,他们的名字后面常有一个括号注明生卒年月,我就会不由自主在心里默算一遍,看看他们活了多久,然后为那些活得够久的人欣慰,为短命的人唏嘘。如今想来,这也是一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应对死亡焦虑吧。
孩子虽然纯真,却一样要面对生离死别,他们体验着亲人、朋友、小动物的离去,并在身体、心理上留下印记,同时,他们也会对死亡产生很多疑问,这个疑问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大问题紧密相关,也与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关系。
如果没有人保持对孩子的敏感,那么孩子就会有太多的感受不能表达,太多的疑惑无人可解。庆幸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国家正式规定在中小学开展“死亡教育”,人们越来越认同,探讨生与死的关系,是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必要也无法回避。
我们国家的死亡教育起步虽然较晚,但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04年起,辽宁、上海、云南等地就相继出台了有关中小学实施生命观教育的条例。出版界顺势也推出越来越多相关主题的绘本。在这些揭示生命价值、阐述死亡意义的故事中,作者们用优美的文字、温暖的画面讲述发生在儿童身边的故事,洗去死亡带来的阴冷和恐惧,还激发陪伴阅读的大人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活着,对得起这只有一次且终将失去的生命。
与孩子一起阅读这类绘本时,作为大人,我常常有惊喜有感动,仿佛在孤独、饥渴、麻木的沙漠里喝到一锅清甜、温暖的鸡汤,舒展身体、触动心弦。有时我会想起幼年时光中那些被掩埋下来,压抑在心里某个角落的困惑:我也曾经有类似的疑问啊,要是当时有人这样跟我说该多好。我以为,幼小的孩子可能未必都能读懂这些深奥的道理,但是他们会记下和父母共读时的感受:我们可以用温暖、平静的怀抱去面对和承受生命中的生离死别。
生死箴言1:把每一天都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去活
来源:《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布鲁诺的爷爷去世了,他问大人自己什么时候会死?
爸爸转过身来,看着布鲁诺的眼睛:“我不知道。没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如果我们知道了,反倒不是一件好事情。你知道印第安人是怎么说的吗?把每一天都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去活。”
布鲁诺不是十分明白这话的意思,但却很喜欢这句名言。
生死箴言2:活过的人不会真的消失,因为爱过的人会想起
来源:《外婆,再见》
“我怎么才能记住外婆?”
“你可以把她的样子画下来。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想起和外婆在一起时开心的事儿,就像我们那次去度假。”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她。”
生死箴言3:万物会死,生命永存,大家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来源:《一片叶子落下》
叶子的春夏秋冬,仿佛人的一生。“万物都会死,不论是大是小,是强是弱。我们先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经历日晒月照,风吹雨打,我们学会跳舞欢笑,最后,我们死去。”
“我怕死,我不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
“对于不知道的事,我们全都害怕,这很自然。不过,春天变成夏天,你不害怕,夏天变成秋天,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为什么要害怕这个死的季节呢?”
“这棵树也要死吗?”
“有一天,它也要死,不过有一样东西比树更强,这就是生命。它将永存,我们大家都全是生命的一部分。”
生死箴言4:若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活一百万次都只是重复
来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死是可怕的,那么永远不死是不是就是好的呢?孩子如果这么问,那你可以让他们请教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有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它死过一百万次,也活过一百万次。
有一百万个人疼爱过这只猫,也有一百万个人在这只猫死的时候,为它哭泣,
但是,这只猫却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直到有一天,这只猫成了自己的主人,它喜欢这样的自己,也爱上了一只白猫。
猫再也不炫耀它的100万次生命,而是用心爱着它们的孩子们,也爱着伴侣,甚至超过了喜爱自己。有一天,白猫躺在猫的怀里,安静地再也不动了。
猫第一次哭了。它从早哭到晚,又从晚哭到早……哭了100万次。
然后它停止了哭泣,躺在白猫身边,安静地再也不动了。
原来,生命并不是仅仅用数字来衡量的,要是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活一百万次也是重复和循环;可一旦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哪怕仅仅只有一次却是永恒和深刻。
生死箴言5:用友善和帮助去抵御孤独的生和孤独的死
来源:《獾的礼物》
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死亡,人既有痛苦和煎熬,也会滋生出通达和智慧。
獾活得够老了,他想要温柔地和这个世界告别:向月亮道晚安,拉上窗帘坐在书桌前面给朋友们写信,让他们有准备地接受他的离开。
他曾教鼹鼠用剪刀剪出一长串鼹鼠的故事,教青蛙溜冰,教狐狸系领带,给兔子太太上第一堂烹饪课……
因为离开是必然的,所以他更愿意珍惜这一世的缘分,用友善和帮助去抵御孤独的生和孤独的死。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