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月光名言警句(关于月亮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7 22:2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遥山书雁 | 评论: 次 | 点击:

屋顶上的月光名言警句(关于月亮的名言警句)

1.关于月亮的名言警句

关于月亮的名人名言警句

1、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2、浪漫是什么?是送花?雨中漫步?如果两个人彼此倾心相爱,什么事都可以做,静静想对的感觉都会是浪漫的。否则,即使两个人做到月亮上拍拖,也是感觉不到浪漫的。——高寒

3、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远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 本性 是不变的,但岸 身体 在变,风景 经历 就随之不同了。——林清玄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5、月亮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照不见灯光。小小的荣耀也正是这样给更大的光荣所掩。——莎士比亚

6、我愿意听你骂我,也不愿意让别的女人吻你。你的缺点充满着那么强烈的魅力。我是夜,夜是该有月亮的。——鲁迅

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9、那种从早到晚,整天厮守的幸福,我受不了。我可以当一个非常好的丈夫,只是要给我一个像月亮一般的妻子,它将不是每天都在我的天空出现。6、对什么起誓都好,别要对月亮起誓——它其身不正,每隔十天就变换一个样儿。——李碧华

10、你是我心中的太阳,可惜下雨了;你是我心中的月亮,可惜天阴了;你是天上的长娥落到人间,可惜脸先着地了。

11、年轻人搜集材料,预备造一座桥通到月亮上,或者也许在地球上造一座宫殿和庙宇,而最后那中年人决定用这些材料造一间木屋。——卢梭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3、每个人就像一轮月亮,不愿意将黑暗的一面让别人看到。——马克吐温

14、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张爱玲

15、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西塞罗

1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18、如果站在月亮的角度上看,它应该何等惊奇。一个个从它身边掠过的卫星,居然不是一个更比一个先进。——和菜头

19、我是一个在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仰望天空的小孩,望着那个大太阳,望着那个大月亮,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中噙满泪水。——郭敬明

20、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像它一样的无常。——莎士比亚

21、星月的来由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成了几个微小的窟窿,他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烟囱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顾城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24、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李商隐

25、有人跟我讲明年造一架飞机可以直接开到月亮上,我说很好,你做出来我投资你。——马云

26、李白是喝醉了到河里捞月亮死的,这个死得很壮观。——丁凌华

2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2.屋顶上的月光

1.出身贫寒的巴赫,对音乐有着无比的渴望和热情,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他历尽了千辛万苦。但是,他从没有被困难吓倒,相反,他却始终投入为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去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为了得到名师指点,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或是马棚里歇脚……更为糟糕的是,因为贫穷,他受尽了别人的嘲笑和讥讽。尽管如此,他还要哀求别人给他学习的机会。为了寻求更高境界的音乐,他更加勤学苦练,晚上没有钱买油点灯。他常常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抄写曲谱……虽然如此,巴赫却一直没停止过他对音乐的追求,而且一直同困难作战,永往直前。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赫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今天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学习上有优秀的老师辅导,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不愁吃穿……我想,只要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向前去,坚持不懈,我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2.这月光其实是巴赫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渴望,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终于宿愿以偿的力量的源泉。

3.屋顶上的月光

1.照样子,从文中选择词语,概括巴赫学习音乐的主要事例。

第一段:生活艰苦,热爱音乐 第二段:历尽艰辛,四处拜师

第三段:再次求学,热情投入 第四段:爬到屋顶,抄写曲谱

2.读句子,体会人物形象或想象人物心理。

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写曲谱。

表现出巴赫(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对音乐痴狂)。

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哥哥此时会对弟弟说(弟弟,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永远支持你!我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3.巴赫说,是“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他走过艰苦的岁月,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理解。

我的理解是: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绝对正确!!!!!

4.屋顶上的月光

1.

汉堡,撒勒

忍饥挨饿 风餐露宿 遭受嘲笑与讥讽 苦苦哀求 困窘折磨

2.

哥哥之前之所以不答应巴赫是因为他觉得巴赫好高务远还没有能力演奏那些名曲.到后来坚持不懈的巴赫的努力成果终将哥哥所认同,让哥哥觉得巴赫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3.

风尘仆仆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千辛万苦 :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囊中羞涩:囊:晋代阮孚的钱袋;羞涩:难为情。比喻经济困难。

欣喜若狂 :欣喜:高兴,快乐;若:像;狂:失常,失去控制。 喜欢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极点.

脱颖而出 :颖: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锥子的尖端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

语重心长:话说得诚恳,有分量,情意深长, 很短的话却藏有大道理.

如泣如诉 :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潸然泪下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4.

巴赫是一个有梦想而且不畏任何艰难,遇到困苦不气馁,历经千辛万苦,积极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

我觉得巴赫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释放自己的热情,刻苦进取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从而实现理想!

仅供参考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5.关于月亮的名言警句

袁宏法渚; 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 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 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 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 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 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 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 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 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 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 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 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玉镜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 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 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月满一轮辉宇宙; 花香千里到门庭。

占得清秋一半好; 算来明月十分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 应推明月十分圆。

叶脱疏桐秋正半; 花开丛挂树齐香。 金鸡啼明天破晓; 嫦娥起舞月高悬。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明月清风景物秀; 神州春色画图新。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笙歌曲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喜得天开清旷域; 宛然人在广寒宫。

霓裳舞起终宵朗; 玉女歌扬彻夜辉。 爆竹声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 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衮冕羽衣,上方奏曲; 琼楼玉宇,高处生寒。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 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仙偶幸逢,明月妆成银世界; 灵胥未泯,涛声逐白马齐来。 辉映终宵,明月妆成银世界; 香波满斗,瑞烟笼罩碧琉璃。

佳节倍思亲,盼望和谈成一统; 明月争送辉,实现合作共升平。

6.都有哪些跟月光有关的名言警句或艺术作品

1、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2、浪漫是什么?是送花?雨中漫步?如果两个人彼此倾心相爱,什么事都可以做,静静想对的感觉都会是浪漫的。否则,即使两个人做到月亮上拍拖,也是感觉不到浪漫的。——高寒

3、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远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 是不变的,但岸身体 在变,风景经历 就随之不同了。——林清玄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5、月亮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照不见灯光。小小的荣耀也正是这样给更大的光荣所掩。——莎士比亚

6、我愿意听你骂我,也不愿意让别的女人吻你。你的缺点充满着那么强烈的魅力。我是夜,夜是该有月亮的。——鲁迅

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9、那种从早到晚,整天厮守的幸福,我受不了。我可以当一个非常好的丈夫,只是要给我一个像月亮一般的妻子,它将不是每天都在我的天空出现。6、对什么起誓都好,别要对月亮起誓——它其身不正,每隔十天就变换一个样儿。——李碧华

10、你是我心中的太阳,可惜下雨了;你是我心中的月亮,可惜天阴了;你是天上的长娥落到人间,可惜脸先着地了。

屋顶上的月光名言警句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是清辉凝碧的优美物象,而且是通脱淡泊的文化象征。它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精神底蕴,温柔地流转在诗人多情的心田。

一、月是美的象征

月是美的象征,她皎洁,明净,柔和,可亲,犹如一位温柔美丽而且冰清玉洁的女性,永远那么可人地高悬于夜空之中,风情万种。 远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诗意地发现了月亮之美,并以月光之美映衬人物之美,唱出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周祗则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动人之美,并赋予月以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高歌“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而谢庄则巧妙地将秋月的纯净之美与山水结合,汇成了更加清美的景致:“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能赋予山水景物独特的神韵,具有化景的作用。

张先在《木兰花》“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之句中,通过清明月色中飘过的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微微荡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中,从而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竹里馆》中所描写的明月更具优美的意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时,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闲、静、淡、远的风格,加之优的美意境,让人顿生“余音绕梁”之感。

总之,在诗人的笔下,不管是烟月迷蒙的轻忧淡愁,还是花月披离的典雅艳丽;不管是皓月当空的雄浑高古,还是月光笼佳人的恬淡婉约的宁静,月亮,都是美的象征。

二、月是情的载体

月亮是人类情感的载体,纵观古代与月相关的诗词,借月抒情的作品不胜枚举。闺情、乡思、送别,均是咏月诗的基本主题。

(一)月亮常常寄托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男女相思离别,少妇闺阁之怨,是古诗文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而月夜则是相思主题最常见的背景。“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游丈夫的闺情诗。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流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主人公独守空帏,寂寞凄凉。

在这么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明月的流光,便引出了她内心积郁的无穷愁思。曹植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徐陵说:“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沈俭期说:“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再如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词中怨妇夜不能寐,独立江边楼上,遥望当空明月,寄情远方丈夫,表达怨愤之情。

你看那轮明月,多像一位忠实的伴侣,日日相随依依不舍,而我的丈夫却总是别家他去,让我独守空房。 这里的月亮显得温情脉脉,反衬出那位夫君的薄情寡义。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杜甫则在此类诗中渗入了独特的人生体验,意境沉郁,更为感人。他在《月夜》中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的开头,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突然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

这种写法超越常规,但仔细品味,却很有一番深意。 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所谓“月圆人不圆”,这是夫妻离别后的共同感叹! 诗人通过望月,把自己真挚而凝重的相思之情表露无遗。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则逼真地表现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二人相隔很远,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倾诉,只能望着月亮,排遣相思之情。

欧阳修的《生查子》也是抒发男女离情别恨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么浪漫温馨,富有情趣!但“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只是“不见去年人”,再面对此情此景,多么令人肝肠欲断。 终于,女主人公不堪忍受相思之苦而“泪湿春衫袖”。

又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诗人伫立西楼,推窗望月,想象着大雁飞回时,丈夫赵明诚或许会托雁传书,带来平安的信息。清澈的月光、飘浮的云影、轻飞的大雁,组合成一种朦胧的境界。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倾诉闺阁幽怨,情感显得特别地细腻和婉约。

至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吟咏离别之情的千古绝唱。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的晨风之中;天涯孤客,唯有一钩“残月”相伴。烟水迷离的凄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无奈。杨柳、晓风、残月,映衬出漂泊无依的行客绵绵不尽的愁思。

宦游的士子、迁谪的官员、羁旅的商人,去国思乡,愁肠百结,都可能因之引发恋家思亲的情感。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由“月亮”这一意象引发的怀人思家的这种共鸣效应。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二)月亮常常寄托怀才不遇、贬谪流放之悲

《淮南子》 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这一神话原形,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逐渐成为失意的情感象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怀才不遇,或仕途潦倒,或孤独无依,或屡遭苦难,尤其是古代那些为官清正廉洁、敢于直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正直文人,往往逃脱不掉被贬官流放的命运。

于是,诗人就将这种种情感寄托于月,而月亮也就在这些失意者的笔下,成了孤月、冷月、寒月。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也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古诗中这种表达贬谪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的作品,随处可见。浔阳江头,荻花之侧,朦胧的月色之下,琵琶内结的哀怨与外发的沉肃,在弦弦咽抑中,结合着人心的孤寒冷落之感,流荡复流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心倒映的秋月以一种清清冷冷的素白,见证着漂泊的旅人在人间道上辗转的清冷。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苏轼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首词写于他被贬黄州之时,是一首咏物词,咏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词的开头,便用缺月、疏桐等景物渲染了一幅凄清、幽冷的气氛,为下文孤鸿的出现设置了特定的场景。作者借对这只离群失伴、形单影只孤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在遭受政治迫害后孤独的处境和悲伤的心情。

这首词和他同一时期的作品 《记承天寺夜游》 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的发问,正是这种处境和心情的真实写照。李商隐也写道:“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表面看去,诗人是在诉说月中嫦娥的孤寂冷清,实则是作者借嫦娥曾偷食仙药飞升月宫的传说,来暗示自己也曾想“蟾宫折桂”,后因不幸被牵入牛李党争,不但无法施展政治抱负,而且落魄终身,后悔之情,溢于言外。

诗人宦海沉浮、仕途坎坷,置身于月光下,遥想月宫中失意的嫦娥,自然倍感与自己的人生失意相契合。但中国的诗人是善于逃避现实的,当他们政治上受打击,生活上变得困顿时,有的人颓唐厌世,极其消沉,而有的人则泰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苏东坡就是其中特别超然的一位。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大自然成为士大夫们逃避现实的好去处,此时的月亮已不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象,它成为诗人自身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象征了。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三)月亮常常寄托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愁

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漂泊在外的游子常常仰望夜空那一轮明月,思念故土、亲友。 他们往往把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寄托于明月,倾注于笔端,于是,月亮便成了诗人乡愁的无言见证。

李白是咏月的高手,他的《静夜思》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沦落天涯、眷恋故土的深情,文字朴素无华,内涵却异常丰富,表达了久离故乡之人的共同情感,能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让人倍感亲切和真实。

夜深人静之时,四海漂泊的游子,唯见江心一轮秋月,恍然忆起家乡的一草一木,顿觉一片悯然,油然感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由于战乱,诗人卢纶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 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 身为逃避战乱的流亡者,诗人无赏异地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故乡之念。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诗人被秋风吹白了双鬓,人虽往三湘去,心却挂念着遥距万里的故乡,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也许此别即为永诀。

秋鬓偏逢秋色,思归又见明月,只有雪上加霜,愁更愁。“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月亮寄托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愁,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这便是边塞诗里的月下家园之思。 戍边的将士在寥落凄清的边关,更加想念家乡和亲人。 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片思念之情无法让亲人知晓,于是,他们只能把这充满悲凉凄苦的情愫寄托于明月和胡笳箫管。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作为写边塞诗高手的李益,他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泛着瑟缩的寒意。 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心头。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又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怀?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

(四)月亮常常寄托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六朝繁华,金陵王气,曾是一场热闹而浪漫的梦,一如夜夜东升的月色,迷恋地抚触过重阁叠榭的宫殿,照临过画舫笙歌不绝的秦淮。梦后,景物依旧,山河故我。江水依然有潮汐涨落,水边明月依然以浪漫温柔的光色,照临金陵城墙,投映秦淮河中,秦淮河的水月遂经历着金陵王城的繁华与倾颓。刘梦得以天上明月见证历史的悲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寂静的群山,冰凉的潮水,荒废的空城,诗人描摹的是“故国”、“寂寞”的现实,让人想起的却是秦淮旧月,是南朝近三百年的沧桑岁月。 六朝国祚短促,骤兴骤亡。

《石头城》无一句写到六朝繁华的过去,但读者无一例外地会从拍击“空城”的潮声中触摸到历史的沧桑巨变。 诗人巧妙地以“旧时月”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成功地组接了历史时态和现实时态,传达的是诗人深沉的历史悲凉感。姜夔也以维扬冷月,烘托扬州城劫后的荒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唐代扬州,何其繁华阜盛。而今,维扬名桥静卧水上,但已不见了昔日的欢声笑语、玉人笙歌。 只有一轮“冷月”悄无声息投影清波,随波荡漾。 这是“胡马窥江去后”出现的残破景象。 月,本无所谓冷热。 月之“冷”是客观物象作用于词人心灵的感觉,似乎月也懂得人间的苦难。 残桥、冷月、清音,构成了一种清远空灵的凄清境界。

这里,词人以灵动之笔写出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表达亡国之痛的作品,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了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烘托他国破家亡的悲伤心情。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那冷冷的月光,既照见了愁人“无言独上西楼”,也照见了作者心中已经失去了的三千里地山河。 这一切在冰凉澄澈的月光下没有任何遮掩地呈现在作者的心头,不容他不正视这严酷的现实人生。从皇帝一下子变为囚徒,这种生活和地位的巨变,使李煜经历了巨大的侮辱和难以言状的痛楚。于是,他后期的词作,或感叹身世,或眷恋往昔,或托物言情,或直抒胸臆,把一个亡国之君的思乡情、 亡国恨表现得哀婉凄美而极富感染力。

他的这种词风在《相见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孑然一身,满腹忧愁,步履沉重,缓缓登上西楼,词人倚栏而望,一弯如钩的残月,让人遐思,让他回忆。残破的故国,残破的家,还有这颗破碎的心。人愁月也愁,仿佛月知人心,月懂人情,象征团圆、完美的月亮也不作美,使词人愁上加愁。月亮还是旧时的月亮,但如今物是人非,山河沦落,这弯新月也便成了历史盛衰兴亡的见证,让人不得不生亡国之痛、悲苦之情。

三、月是哲理的寄寓

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一直是诗人的宠儿,在他们的眼中,那朦胧的月光、淡雅的月色、多变的月形,无不富含哲学的思辨意味,它唤起了诗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从而引发了他们的哲理思考, 让诗人们产生一种寻求生命真谛的哲人式的感悟。

李白在《把酒问月》一诗中,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宇宙的哲理思考寄托在问月之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一开篇,李白就将明月放在无边无际的宇宙大时空中,提出了一个千古之谜,气势恢宏。 接着,诗人又说,月亮虽有吞吐宇宙的气势,却是孤独寂寞的。“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这里,诗人借嫦娥的孤独和悔恨表达自己的情怀。 他虽然和嫦娥一样追求高洁,企望摆脱尘世,但却只能忍受着寂寞和孤独。诗人的目光随着月华的流动,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作者以自我的有限生命形式和月所代表的无限生命源流的对照方式,写尽了人世的短暂和宇宙的无穷,突出了人生的悲剧性,同时也提示了人生的真趣和价值——人生是短暂的,其间有无尽的坎坷、曲折、孤独、寂寞,但沉浮交替,幽寂虚静又正是宇宙万物的真谛,何须让有限的人生去承担那些无益的忧虑呢?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人类虽然不可能永远享有生命,但其精神和理性却可以永远享有宇宙。只要明月常相伴,忘却尘世的一切,人生就会像明月一样自由自在。 于是,诗人的心情复归宁静。“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生命既然如此短暂,那就只能对酒当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了。 诗人企图摆脱现实、获得自由的愿望,这种超脱、无欲无争的心态,对宁静平和温馨世界的追寻,都使《把酒问月》一诗从厚重的哲理之中闪烁出妩媚的柔美之光。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赤壁祭奠江月,既有伤悼“千古风流人物”的吊古之情,更有感喟“早生华发”一事无成的个人忧伤。贬官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不幸,“酹江月”的确反映出一种“人生如梦”的空漠情绪。 但是,苏轼的过人之处正在于实现了精神的自我完善。 磨难中,东坡备受侮辱,身心俱伤,但他不因一己之祸福,而改忧国忧民之赤心。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以旷达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境,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苏东坡这种随遇而安的达观精神和云行风流而自适的超然意气,在《赤壁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清风明月,主客“共适”。高贵卑贱,莫能变其规律;贩夫走卒,共享人生之趣。 大江滚滚东流,一去不返,是为变;然滔滔江水,流之不尽,是为不变。 月亮月半盈满,月初空损,是为变;然风月无边,你我共适,是为不变。人生百年,何其短促,是为变;然千万年来,人类繁衍,绵绵不绝,物我同一,化作永恒,是为不变。人从自然而生,复归自然而灭,自然生生不息,人即生死同一。

苏东坡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留恋人生、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正是得之于月亮的深刻启示。即使是在抒写思乡怀人的《水调歌头》里,他笔下的月亮也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一方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一方面也抒发了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自许的旷远境界,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情绪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入了浓厚的哲理意味,并在词的结尾把对亲人的思念扩展到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表达出对天下有情人深深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的心里弥漫着永恒的感动。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再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诗一开始,作者就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既柔美宁静,又壮丽开阔的春江月夜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是主体,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下,触处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汇成了缥缈深邃的意境,充满了优雅的韵味,构成了一幅满溢着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动人画卷。 它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宁静,优美,高远,柔和,纯净。

诗人从静态描摹到动态抒写,由远及近,由面到点,天上地下,写尽了月光、月色的柔美和神秘。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视觉欣赏的层面上,面对春江上空的一轮明月,诗人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可以想象,此时的月亮已经升到中天了,于是诗人昂首问月,在这江畔是谁第一次见到了月亮?江水上空的月亮又是什么时候把她的光亮初次洒向大地?

为什么人生一代又一代经历了无数次的轮回,而高悬于天宇的月亮却亘古不变? 不知月的永恒是不是出自于一种我们无法感知的期待?这一连串的问月,是诗人在感叹人生之短暂和宇宙之无穷,在时空交替的坐标中探索生命的本源。不由得令人产生一些幽远凄幻的遐想冥思。

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产生的对于人生思考的哲理表达,带来淡淡的哀伤和无奈,恰似月光的清幽与朦胧。 但接着作者又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舒解:个人生命短暂,人类却是“代代”流传,与“年年”不变的明月共存千古。 这也让我们感到了安慰。 到这里,诗情与哲理已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精华之所在。

月下诗情知多少——解读古诗词中那些唯美的月亮意象

但诗人在问月之后,就把目光转向了人间的游子和思妇,由月的期待转向了思妇的期待。 一轮明月在没有一丝云彩的夜空高悬着,月光照向思妇的妆楼,射进帘中,映入镜台,撒满砧上,擦不掉,卷不去,拂还来,始终陪伴着思妇。至此,月已经成为思妇情感的载体了。最后,月渐西斜,在江水的余波中,我们感到了诗人徘徊的、低婉的、拂之不去的天地忧思,无穷无尽。

全诗生发于情感,净化于审美,升华于哲理。这样,忠于爱情、充溢着人格之美的思妇,就和充溢着自然之美的月融合为一了。

且看,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它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令无数诗人为之倾倒。 于是,它成了一种审美意趣,一种情感媒介,一种文化符号,最终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