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则名句

时间:2022-04-18 03:3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乙说 | 评论: 次 | 点击:

黄仲则名句

清朝给我们的影响是它非常的愚昧,也非常的落后,虽然还有所谓的“康乾盛世”,那也只是一个表象,我们翻开世界历史,便能够知道,当时的西方,已经是进入到了工业革命,可是整个清朝,却是闭关锁国,以至于后来的鸦片战争,使得清朝一下子被人甩在了身后,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人们提起清朝时,头脑里便冒出这些不好的印象来。

当然对于清朝的历史,在这里便不展开来讨论,还是来说一说清朝的诗人,以及他们的诗歌,纵观整个清朝,虽然在国力上大不如前,但是在文化上,应当说还是非常了不起,不仅有伟大的曹雪芹,他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对于后人来说,只能够仰望。在这部小说中,曹雪芹把当时整个社会全部融入进了小说中,可以说是清朝的百科全书。

其实除了小说之外,清朝的诗坛,也是非常活跃,例如黄景仁、龚自珍、郑板桥、袁枚等人,那便是清朝众多诗人中,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们每个人都留下了众多的诗篇,而且在他们的诗作中,里面有很多的诗句,也都成为了至理名言。例如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黄景仁,他就写过一首非常经典的诗作,那便是他的《杂感》,里面有这么一句诗“百无—用是书生”,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听过这句话,那这句话,也就是出自于这首诗。

《杂感》清代: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的这首诗,虽然表面写得很直白,通篇没有使用一个典故,也没有使用一个生僻的字,但是读起来却是依旧,还是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现实的思考,以及他充满哲理的语言,可谓是清朝诗作中,不可多得的一首佳作。

诗人一开篇便是写得非常的唯美,“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在这两句中,诗人在头两句中诗中,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满,以及失落的尽情,他说一个人想要成仙成佛,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道路太过于渺茫了,而且也是不可能成功,所以对于我来说,只能是躲在家里,一个人独自在深夜读书,以至来抒发自己那心中不满,以及心中的不平之事。在这两句中,诗人重点描写了自己对于人生的一个看法。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那这两句的意思是,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漂泊了大半辈子,每天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把内心仅有一的点志向,也给磨灭了,一个对于女子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是换来了负心汉的名声。在这两句中,诗人化用了杜牧的诗句,同时也进一步地描写到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失落。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这两句也正是这首诗中最为经典的两句,同时后面的那一句“百无—用是书生”,更是成为了至理名言,一直被人们所传唱,那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都可以对我白眼相向,这也正是一个读书人悲哀,正所谓最没用的人,便是天下的读书人,我也正是这其中的一个。

诗的最后两句,诗为了对应前面,再一次描写到了自己当时的一个处境,“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愁苦,写下了这些忧愁的诗作,但是有一天,它会成为预言,只要到了春天,那花儿和鸟儿,也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在这里诗进一步地,描写到了自己内心的一种无奈,也同时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黄景仁可以说是清朝众多诗人中,最有才华,也最具才情的一位诗人,他的这首《杂感》,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是诗中那一句“百无—用是书生”,更是成为了名言,被人一遍一遍地引用,成为了至理名言。

黄巢写过什么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黄巢流传于后世的诗总共有三首,最著名的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一说,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出自黄巢这个“反贼”啊。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真不是这一句,《题菊花》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才是真有气势,本来,这菊花就是九月重阳前后才开的,可黄巢偏偏要向天理和自然挑战,今后我要是当了主宰春天之神,非要把这一现象改过来,命令菊花同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看看,这得有多狂妄,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反映出黄巢敢于向威权挑战的宏伟气魄,与孙悟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倒有几分相似。而事实证明,黄巢也确实实现了他的梦想,只不过自然规律说说而已,任谁也改变不了,但他却建立了大齐政权,并在长安称帝,直接动摇了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灭亡。

虽然黄巢的最终结局是败亡自杀,但其敢于抗争的精神和气概,却为后人称颂,完全对得住“冲天大将军”这个称号。

黄巢留下的三首诗,前两首都是借花言志,充满“反意”。

1、《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名句求对: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南暖日摆桃万棵。西凉月影飘百叶,北寒時出香十村。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5、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6、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8、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9、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4、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5、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16、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7、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18、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2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2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2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2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2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3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3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3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3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3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6、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7、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39、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40、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4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42、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43、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44、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实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举,我最欣赏的一句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就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谢谢!

上联:名句吟羞天上月。如何对下联

原创下联:妙歌唱醉地下王(美妙的歌声使地下的阎王都听醉了)

《菜根谭》中有哪些名句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为了回答此问题,我重新翻阅了一下《菜根谭》,在没重新翻阅之前,我能够想到的特别熟悉的句子,也就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了,大概这句话可以称得上《菜根谭》最为人熟知的句子吧,因为,以我之所见,这句话是人们引用的比较多,且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

其余,就找不到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句子了。

下面辑录一些,相对而言,曝光率较高的句子。

1.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2.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纶。

这句话,我挺喜欢,英雄莫说无用武之地,家庭就是一个舞台,能将一个小家经营得明明白白,就是很大本事了。《菜根谭》认为,能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隔阂,使家庭和睦,这就算一种政治才能了。也别小瞧此事,能做好的,普天之下又能有几人?

3.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灭欲,惟期寡欲而已。

看看,《菜根谭》谈人性谈得多好,君子不是要灭绝感情,只是遇到事情时要平静淡泊,不计名利;也不能灭绝情欲,只是希望清心养性,少一些欲望罢了。

3.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处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4.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5.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6.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浑厚矣。

7.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8.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9.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这句话好,饱含了为人之大智慧。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精美的辞藻,只是用近似口语的话娓娓道来,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明白如话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问世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正是因为这首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所以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一直也没有什么不同看法,《唐诗鉴赏辞典》中这样解释: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

但后来有人提出疑义,唐代的门是完全封闭的,窗户也很小,况且还贴有窗户纸,月光不可能穿过照到屋里去,并且在室内也不会有霜的,这在道理上讲不通。于是人们对诗中床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么?

我查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其中对“床”的解释有三:1、坐卧的器具。意思和今天的床一致;2、安放器物的架子。类似今天的柜或者橱;3、井上的围栏。今天的床没有这个含义。

对照床的这三个含义,我们发现第三种解释与李白诗中的意境比较吻合。并且李白还有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据学者介绍,此诗中的“床”也是“井上围栏”的意思。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今天所说的卧榻,而是井上的围栏。

十五则《论语》经典名句,现代社会还适合吗

首先感谢@@头条家的文小姐的回答。论语与头条写作分析。《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记记载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代表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一言一行,是我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论语》中的仁爱之心是最集中的提现。还有教人做人做事道理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让人学会学习重要性的“学而知之”,让我们懂得和谐社会正能量的“谨守正义”的思想。现在将教育部归类的论语十五则一一讲解,结合大家关心的头条写作问题,以期友友们都能取得成功。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文意是曾子说:“我每日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的事有没有尽心?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曾子说的,让我们明白了,在头条写作,要不断反省与自知,多向头条活跃指数高的友友学习。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孔子说:“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头条写作,知己知彼,要多了解头条君的推荐原则,做到心里有数。3、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在头条,推荐量少了,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利于下次获得更多的推荐量。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在头条,一个有自律的写手,克己复礼,迟早会成功的。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专门苛求别人”。在头条,要想成为大V成功人士,都是首先从自己做起的,以身作则,认真搞原创。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明确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在头条,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写作,头条必不负我。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孔子说:“看见有德才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在头条,我们要多向大V成功人士学习写作和做事的方式方法。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后时常去温习,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在头条,要把过去学过的知识要温习,与好学的友友在一起,不因别人的不了解而心生怨念,我们是一个头条最好的写手,好人。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孔子说:“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这是最经典的语句了,互相学习,一起前行,头条写作永远没有终点!1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工作要敏捷好学。”在头条号要勤于写作,少发牢骚怪话,头条必不负我。1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错误,人人都敬仰他。”山友在头条的写作也在不断修正写作的方向,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皆宜,才是君子之道。”在头条写作,山友也在保持文风质朴,君子之道!1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让朋友帮助修养仁德。”在头条我们就是要以文会友,共同进步,加油。1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思想主张不同,不能走在一起”。在头条,我们友友们就是一心要把头条号经营好,让自己满意,让友友欣赏。15、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在头条号,我们就交可以信任的朋友,交能互相欣赏,经常来往的友友。

《红楼梦》里有哪些名言名句

谢谢!红楼梦里名句很多!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随便几句熟悉的,供大家指点!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清代最穷困的诗人却写下最唯美的情诗,媲美李商隐,如今少有人知。悲情诗人黄景仁:20岁写下“百无一用是书生”,35岁病死他乡。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原文]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清 黄景仁《绮怀·其十五》)

[注解]

绮怀:“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就是一种美丽的情怀。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银汉红墙:“银汉”,银河。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比如,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鹊桥相会,就是以银河为背景的,因而,银河又有“有情人难得相聚”的遗憾。“红墙”,红色的墙,通常特指紫禁城的宫墙。宫墙于普通人而言,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古人常常以“银汉红墙”入诗,取其阻隔不得相聚之意。如,唐李商隐《代应》:“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明陈子龙《灵济宫》诗:“绛树蓬莱近,红墙银汉中。”

似此:像这样的。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星辰:“星辰”是一个汉语字词,一词多义,其可作为宇宙中星星的总称,亦指代岁月。唐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唐孟郊《感怀》之三:“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风露:晚风与朝露,犹风寒。唐王昌龄《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中宵:中夜,半夜。中宵一词,历来都受诗人们的青睐。如,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迅雷中宵激,惊电光夜舒。”唐陆贽《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屡兴,终食累叹。”清龚自珍《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

“缠绵思尽”二句:思,丝;心,芯。语皆双关。如,唐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三五月:指农历十五夜的月亮,多特指中秋月。南朝梁王僧孺《月夜咏城 南康新有所纳》诗:“二八人如花,三五月如镜。”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唐段成式《观山灯献徐尚书》诗:“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译文]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遥想当年,我们常常坐在花下吹箫弄月,但是,曾经的美好过往,早已隔着银河高墙,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虽然眼前景已非昨夜景,但是,为了你,我仍痴痴地在寒风中整夜伫立。

缠绵的情思如同抽过丝的残茧令人触目惊心,内心的相思就像那剥过皮的芭蕉易碎易逝。

回想起你十五岁那年的中秋之夜,单靠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内心的忧愁。

[辨析]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的祖上算是书香门第,曾祖父曾为修职佐郎,祖父黄大乐以岁贡生身份任高淳县学训导,其父黄之掞为县学生(秀才)。乾隆十四年正月初四日(1749年2月20日),黄景仁出生于祖父任职的高淳学署。

黄景仁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四岁时,父亲就因病而逝,由于家中叔辈很少,由祖母吕老孺人监督他读书。六岁时,随祖父从高淳回到祖籍常州,五年后,祖父去世。又一年,祖母吕老孺人亦仙逝。又三年,其哥哥黄庚龄也病逝了,从此,与老母相依为命。

哥哥去世的那年,十五岁的黄景仁参加童子试,结果名列第一,颇受常州府知府潘恂、武进县知县王祖肃的欣赏。但是,此后由于他耽于写诗,且为人狂放,不事权贵,所以,在科考路上一直不顺,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成绩为二等,被赐予二匹缎,始任武英殿书签官。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

黄景仁一生创作的诗词有两千多首,留传下的只有一千余首。黄仲则一生充满悲哀和困顿,他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情调比较感伤低沉的作品, 写得沉郁苍凉,但语调清新,感情真挚动人,则最能体现其诗文成就。他还有一些爱情诗,写得更是缠绵悱恻。

比如他的组诗《绮怀》(十六首),就是清朝诗坛传诵最广的爱情诗。这组《绮怀》不仅是黄景仁不朽的名作,也是文学批评一个绝好的范例。它对李商隐《无题》艺术表现的因袭与改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典诗歌互文性的经典文本。在《绮怀》这组诗中,《绮怀·其十五》又最为著名,其中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就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的仕途不顺,情场也很失意。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却是个没能开花结果的故事。世事心痛者,唯有情难成眷属,正因如此,他的诗中常常会有表妹的身影。

《绮怀·其十五》就是某个中秋之夜,黄景仁对美好往事的回想,因而全诗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她所描述的,是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幼年丧父,仕途坎坷,中年穷困,晚年凄惨。黄景仁就任武英殿书签官后,曾将母亲及家人接到北京,但是,靠着他好微薄的薪俸,加之又不善钻营,是很难养活家人的。所以,两年后,他又不得不将家人送回常州老家。

送走家人四年后(乾隆四十八年),黄景仁为债主所逼,连自己在北京也呆不下去了,当年三年带病离开北京,跋涉太行山,到达解州时病发。四月二十五日(1783年5月25日),年仅三十女岁的黄景仁,在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府邸中去世,幸得好友洪亮吉跑来为他安葬。

黄景仁生前还留下了一首《杂感》诗,发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浩叹: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每日读诗」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首《杂感》是诗人二十岁时的作品,黄景仁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就连他的恩师邵齐焘也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增病劳形,屡加劝诫,诗人深感师恩,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愤愤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通过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体悟,诗歌中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一种宇宙哲学的高度,是对全人类困顿处境的心理描绘。“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没想到却一语成谶。

(图片来自网络)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