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的名言

时间:2022-04-18 11: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好句子迷 | 评论: 次 | 点击:

了凡四训中的名言

1. 了凡四训,有哪些经典名句

1,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

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白话文意思是以前的事就像昨天一样全都已经过去了,以后的事就当作从今天刚刚重新开始。

忘记过去,重新开始新生活。 2,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白话文意思是善于改过的人,先要明了之所以犯错的原因,搞明白自己错在何处。 3,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白话文意思是世间的一切功德福报其实都离不开自己的内心,只有净化我们的内心,断恶修善,在内心中找到真正的善念,就没有什么事不能想通的了。 4,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白话文意思是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灾祸也同样来自于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 5,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白话文意思是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以书来劝人,可以流传百世。

2. 了凡四训,有哪些经典名句

1,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白话文意思是以前的事就像昨天一样全都已经过去了,以后的事就当作从今天刚刚重新开始。忘记过去,重新开始新生活。

2,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白话文意思是善于改过的人,先要明了之所以犯错的原因,搞明白自己错在何处。

3,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白话文意思是世间的一切功德福报其实都离不开自己的内心,只有净化我们的内心,断恶修善,在内心中找到真正的善念,就没有什么事不能想通的了。

4,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白话文意思是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灾祸也同样来自于自己的一念一言一行。

5,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出自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白话文意思是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以书来劝人,可以流传百世。

3. 求要净宗学会版《了凡四训》台词,谢谢

第一部分 前面介绍:了凡被一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于是心灰意懒,反正上不上进,一生都这样了,还有什么追求呢?以下是他与一位禅师对话,禅意十足,了解到命的定数和自求命数的原理。

回南京后,有一天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二人对座一室,有三日之久不曾睡觉。云谷禅师就问我说:‘凡人所以不能成圣成贤,都因为被杂念及欲望所缠,你静坐三天,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想,必有原因?’我说:‘被孔老人算定了,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说:‘人若不能达到无心、明心之境,难免会被阴阳气运所控制,若被阴阳气运所控制,当然就有定数,但也只有凡夫俗子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

二十年来,你被命运所控制,动弹不得,真是凡夫俗子一个,我还以为你是圣贤豪杰呢!’说完云谷哈哈大笑!我问他说:‘一个人的命运,能改变得了吗?’云谷说:‘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佛教经典里头也说过,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都不是乱讲的。

说谎是释迦的大戒,圣贤岂会骗人?’我说:‘孟子提过,求起来能够得到,必需自己作得到的事;道德仁义能够力行自求,功名富贵须待他人赏赐,如何求得到?’云谷说:‘孟子的话并没有错,是你未能深入去了解。六祖慧能禅师曾经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为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则就算用尽心机,也是双头皆空。

’云谷又问:‘孔老人到底算你一身命运如何?’我从实详述了过往的经历。云谷说:‘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功名?应该有儿子吗?’我想了很久才说:‘官场中的都有福相,而我相貌轻薄,又未能积德以造福,加以不耐烦重,度量狭窄,纵情任性,轻言妄谈,自尊自大。

这些都是无福之相,怎么当得了官!’俗语说“地秽多生物,水清常无鱼。”我好洁成癖,形同孤寡相,是无子一因。

脾气暴躁,缺乏养育万物之和气,是无子二因。仁爱是化育之本,刻薄是不育之因,我一向洁身自好,不能舍己为人,同情别人,是无子的三因。

其他还有多话耗气,好酒损精,好彻夜长坐不知养护元气等。,都是无子之因。

'云谷说:‘照你这样讲,世间不应得到的事还多得很呢,岂仅功名与子嗣之事。世界上的人,是享千、百金财富,或者应该饿死,是取决于各人心性所造成,天只不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已,并未加丝毫力量,就像人体的轻重,是决定在本身份量,而非磅称厚此薄彼,是一样的道理。

传宗接代的事也一样,但凭各人积德之厚薄。有百世功德之人,必有百世子孙可传,十世功德者,必有十世子孙以护,那些绝嗣者,必是毫无功德之人。

只要能了解自我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祸福的关键,则将不发科甲与没有儿子的原因,尽量改掉,化吝啬成施舍、偏激为和平、虚伪成虔诚、浮躁改成沉著、骄傲改成谦虚、懒散改为勤奋、残忍化为仁慈、刻薄改为宽容,尽量积德,尽量自爱,珍惜自己,别糟蹋自己,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样必能去除身上的病根,重新获得仁义道德的新身体。血肉物质之身,假若必受生灭气运的影响,则重生的道德精神之体,必能感动天地而获福。

古有名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经也提过:人若能了悟立命之道,顺天之理,自然就能求得厚福。

孔老人算你当不了大官没有儿子,是天作之孽还可避免,只要你扩充德行,广积阴德,多作善事,则自己所造的福,那有不应验的道理?易经一书,专谈趋吉避凶的道理,若说命运不能改变,则吉又如何取?凶又如何避?易经坤卦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你相信吗?’从此我猛然顿悟,深信此言,即刻拜领受教,而将往日之过失,在佛前尽情表白忏悔,先求登科,誓作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养育之恩德。

云谷禅师并指点我,每日所行的善事,记在功过簿上,如有过失,则须功过相抵。并教我持念‘准提咒’,以期有所应验。

他又说:‘符箓家说过:“不会画符鬼神笑。”画符跟念咒有异曲同工之妙,画符时,必须心不动意念,静下心一尘不染,在此心如止水,如情空之刻,开笔一点叫混沌开基,由此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心无杂念则此符必灵。

为人处世,祈祷天地,改造命运的道理也一样,须时刻处在此无思无虑的状态中,则人心即天心,必能感动天地而得福。孟子立命之学也说过:“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一般人都认为夭与寿,是二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孟子为何说是一样呢?试想,人若能心处于不动欲念之境,随遇而安,善尽生之职责,命必然过得踏实,那里还有啥夭与寿之分别呢?进一步而言丰歉、贫富、穷通、贵贱。也都只是在心存欲念之后才有分别,正因为世人心存妄念,不敢面对现实,不能以静心处理顺境,以善心安于逆境,因此生死就变成严重的二面,一切吉凶祸福、毁誉是非、穷通贵贱,也就困扰著世人,而弄得心神不灵,永无宁日。

人若能修身养性,去。

4. 《了凡四训 》体现了什么哲理

1·立命之学:看了这一章后对因果的概念有了些了解。

以前自己和大多数人那样遇到困难总是归咎于命运。从这章看到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的命运后一切遭遇都不出孔先生所算。

他也是在京城整日静坐,对人生失去了期盼。直到在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了凡先生的命运才开始转变。

了凡先生经过云谷禅师的启发,认识到自己不得功名没有儿子接事由于自身不能惜福,为人不够宽容谦逊,不好好养护精神等原因。这是了凡先生通过自己反省认识到的缺点,非常可贵,这种反思就可以产生触动内心的力量。

在看我平时的反省都是留于表面,没有用心思考,凡是所发忏悔都是泛泛的不够真切,所以不能有对峙烦恼的力量。云谷禅师进一步开导让了凡先生明白一切的福田不离方寸,要想得到快乐必须从善业着手,要去除痛苦就要避免恶因。

心力若的就会被数所束缚,反之心力强的就不能被业力束缚。趋吉避凶的方法就是要通过行善断恶来实现。

通过两人的问答,了凡先生了解了因果的规律,也真实信受。可以看到了凡先生根基确实是上等,从云谷禅师处获得教言后就依教奉行,发了做三千件善事的大愿求功名。

对于我来说佛法方面也反复看过有关因果的教言,就是没有从内心深处真实的信受,导致平时有种种的期盼,心不能安。如果真相信因果就不会这样,只要按理去做,不必期盼也不必追求结果如何,一切都在因果中。

表面上了凡先生显示的是改变命运的窍觉,求的是人世的福报,但如果按照这种对因果规律的信受率去行持出世间的法,怎么会得不到效果呢。这里的道理实在是很深,难怪祖师要流通《了凡四训》,这里面的大宝藏实在是深不可测的。

云谷禅师开示的画幅和念咒要专心,不能夹杂,这些方法深入进去就是伏断妄念烦恼,显露真心的妙法。很多道理放在我面前,难的事不能真正的起信心,所以不是法有问题,而是我的烦恼习气特别深重,对教言不能真实信受。

这样平时行持学习都打折扣,加上恶业的不断发动,使得学习和课诵效果不能提高。因果确实很难相信,差距摆在眼前。

自力不够,对三宝的祈求又不能做到至诚恳切,现在的我问题确实严重。了凡先生通过身体力行的行持善法,吧自己的业转变。

在第二年他考试就超越命运得了第一名。接着又发求子求得近视的念头。

因他行善能够长远持久,对自己反省审查的功夫非常细致,敬畏天地鬼神其实就是对客观因果法则的尊重。在看他能学习赵阅道晚上焚香向上天祷告白天所作,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值得敬佩,现在的我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这里说明了古人的一种恭敬之心。堪布的讲解结合了佛法,看起来更能体会到这本书的可贵。

从业的角度有对镜、索求、所依、事相、心力的差别,看后对业的差别也有所了解,对将来行持肯定有意。 这章最后部分了凡先生教戒自己的儿子的教言非常真诚重要。

兴旺发达时候要做不得志想,富贵要做平穷想,受人恭敬要做恐惧想,学识出众做谦下想等等,都是出自真心,教人怎样处于顺境能够惜福自律的方法。六种思维也是体现了儒家人文修养。

远的方面要思维怎样发扬祖宗的德行,近的方面要思维怎样掩盖父母的过失,替父母忏悔,上要思维报答国家,下要思维造福家庭,外思维救济别人,内防止邪念的产生。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每天都要改过,一天不改过就一天没有进步。

这些珍贵的教言非常难得,其中包含了世间的人文修养功夫和出世间因果的智慧。这些如理作意古人是出自真诚的信受,没有一点夹杂造作,而我得到这样的法后没有重视珍惜,口头上说好实际相续没有真实的接纳信受,才会导致现在法和相续脱离的问题。

2·改过之法:改过的方法有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三个方面。从事上改过的方法是一种强制的方法,比较容易反复。

从心上改的方法要求能随时随地提起正念,一般人很难做到。从理上改的方法比较适合一般人行持,通过观察修的方法,明了了过失对人的害处,知道业报的种种差别果报,这样就容易提防过失的产生。

通过思维观察的方式能让普通人产生断恶的心力。在能认识过失钱重要的就是要有改过的三个条件。

要发耻新、畏新和勇新。耻心主要是和圣贤比较,明白自己同样得到人身,别人能成为圣贤而我却造罪业而堕落,使得自己有惭愧感,同时也是激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畏心分三方面,畏惧天地鬼神,畏惧人间言论,畏惧后世报应。这三点比较全面的包括了一般人畏心的方面,通过对三方面的思维使得人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勇心的作用是让想要改过者当机立断不拖延不懈怠,一息尚存还能有机会改过忏悔,如果拖延退缩那就没有改正的机会了。改过的验相 不一定药执着产生某某相,关键在于心相续能真实的接受改变。

以上的道理容易看懂,但实行起来非常不易。 3·积善之方:在积善的利益看到了十则公案。

大致都讲了做善行能对现世自身和后世子孙积累福德。这些善人做善事时候发心真诚,有悲悯心,做起善事来能发长远持久的心。

如林家的老婆三年如一日的 给先人粉团。在如杨荣家祖父和曾祖父百度行船发大水后不部贪图财务,一心救人,给子孙积累了身后的阴德。

包凭遇到观世音菩萨圣象露。

5.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

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

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

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

[编辑本段]丰富内涵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而在后期根据安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读了《了凡四训》,可以使人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所以说《了凡四训》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佳作。

愿您读完此书后,能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人类文明到了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宇宙知识,人们都在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决生命的问题,亦既生死方面的问题。佛法,这一博大精深的宝藏,可以提供和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而《了凡四训》阐明了佛法中的许多根本道理,所以它也是佛法的基础和修行学佛的基础。 佛法,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而以出世间法为究竟。

在世间法中阐明了十方无量世界成、住、坏、空不停演化着的世界观;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迁流,无始无终生命之流的人生观。在那千差万别的境缘之中贯穿着一条因果规律:因果相续、自作自受,而能恰如其分、毫厘不爽,由此形成了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

佛教虽然重视世间法,但是更重视出世间法。因为世间法毕竟是迁流无常、虚妄不实的。

宇宙总是成、住、坏、空般不停地演化着,人类也莫不经历着生、老、病、死的过程,其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实体。因此有大智慧的人们,还必须进一步探求究竟解脱的出世间法。

当然,人生在世离不开世间法,佛法也不能离开世间法,所以我们要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6. 真如《了凡四训》中所说积德行善可以改变自身命运

那我在这里请教一下, 楼主相信命运吗?既然您已经拜读了《了凡四训》,那么应该也有对佛教有了初步的接触了,那么我就实话实说了,积善成德确实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

其实我们作为一个人,有人伦和天伦,“因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你干了善事还是缺德事,都一定会有相应的感召,即是所谓的报应不爽。

当中分为了“现眼报”、“未来报”和“来世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正是此理。

好了,回归正传,本人其实也深谙修福积善之道,以前也常常挫折连连,住宅风水也很差。

但是,我一直在助印善书,也有在给别人开示,帮助他人,然后自己会慢慢发现,工作运势

和人事都渐渐走强,住宅的风水也竟然慢慢得到改善,其中的感触,也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

相信我吧,朋友,改变命运是可以的,也没有所谓的上帝在主宰命运的,命运确实是自己修成的。

所以可以改变,不但可以变好,也是可以变坏的,所以您即使不能行善,也不要作恶才是。

因为吉祥之兆极为难得,非一日之功,但是凶恶之报应,是如影随行的。

在此赠楼主一句警世名言: 恶最伤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

7.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

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

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了凡四训中的名言

《了凡四训》18句经典名言警句,智慧改变人生!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了凡四训》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1.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18句经典名言警句,智慧改变人生!

2.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3. 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

4. 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了凡四训》18句经典名言警句,智慧改变人生!

5.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6.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7.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

8. 商罪贯盈,如贮物於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

《了凡四训》18句经典名言警句,智慧改变人生!

9. 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10.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11.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福祸,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12.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

《了凡四训》18句经典名言警句,智慧改变人生!

13.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14. 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15.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16. 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了凡四训》18句经典名言警句,智慧改变人生!

17.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18.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