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曼名言
时间:2022-04-18 18:4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烹小鲜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张一曼名言
1. 关于张一曼同志精神品质的故事(二个不要太长丿
张一曼,女,2003年第十一届“美在花城”冠军选手
张一曼出身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个工人家庭。小学时,同班男生欺负女同学,张一曼总是站起来“出头”,把小男生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野小丫的正气镇住了顽劣小孩,也让自己的爸妈生出了不少忧心。
高中时代,张一曼定下了做主持人的目标,完全放弃了乡音,坚持使用普通话,因此常常遭到大家的嘲笑。“这姑娘长得不错,可一听她说话就知道有病。”最终,张一曼选择了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与成都结缘。
“美在花城”大赛报名了!初赛,她拿了个成都冠军。7月,她与30多名全国佼佼者到广东佛山进行魔鬼训练。两个月的训练,她“累”掉了5公斤。
“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决赛中担当大赛评委的影星傅艺伟发问。张一曼淡然回答:“让我的爸妈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正是几句普通人家女儿最平实的话语,打动了评判团。最终,张一曼赢得了“最佳才艺”单项奖。
“美在花城”的后冠稳稳戴在了张一曼的头上。庆功酒会上,她说,一直以来我就认为自己是最后的冠军。
2. 张一曼的革命故事500字左右
应该是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
日寇绝望了。
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3. 如何评价《驴得水》中的张一曼
当时正看到一曼被校长剪头发的地方,全场人都沉默着,右后方传来一句“活该”,很大声的那种。我和我左右不认识的观众同时骂了句傻X。
我跟同行的小伙伴讨论了一下一曼这个人物,为什么没有选择和裴魁山或者和铜匠在一起。而这一点剧中一曼的说法是自己向往自由,没人约束,不希望被别人管,朋友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却觉得一曼拒绝别人的原因跟以往的经历有关,照我的看法,一曼拒绝和别人在一起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过往不干净,也许不配拥有幸福。从开头这个姑娘开黄腔,玩笑打闹丝毫看不出她有什么不开心的过往,但也许越是内心自卑难过的人越趋向于用乐观掩饰自己呢。
一曼也是我觉得剧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没有变过的人,她会为别人想,裴魁山表白之后她很明确地说清楚了,而且态度一转没有丝毫暧昧;她对铜匠没有感情吗,从铜匠为她唱歌时她的反应可以看出她对铜匠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可能因为自己的原因或者是因为铜匠已经有了家庭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开。
被剪头发时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头发有多么看重,却还是为了所谓的大局没有反抗,甚至在没有人出声帮她的最后关头,想到了五人穿着自己做的校服合影还是笑了出来。
所以我觉得也许结局的自杀处理是对一曼最好的安。当时正看到一曼被校长剪头发的地方,全场人都沉默着,右后方传来一句“活该”,很大声的那种。我和我左右不认识的观众同时骂了句傻X。
我跟同行的小伙伴讨论了一下一曼这个人物,为什么没有选择和裴魁山或者和铜匠在一起。而这一点剧中一曼的说法是自己向往自由,没人约束,不希望被别人管,朋友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却觉得一曼拒绝别人的原因跟以往的经历有关,照我的看法,一曼拒绝和别人在一起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过往不干净,也许不配拥有幸福。从开头这个姑娘开黄腔,玩笑打闹丝毫看不出她有什么不开心的过往,但也许越是内心自卑难过的人越趋向于用乐观掩饰自己呢。
一曼也是我觉得剧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没有变过的人,她会为别人想,裴魁山表白之后她很明确地说清楚了,而且态度一转没有丝毫暧昧;她对铜匠没有感情吗,从铜匠为她唱歌时她的反应可以看出她对铜匠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可能因为自己的原因或者是因为铜匠已经有了家庭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开。
被剪头发时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头发有多么看重,却还是为了所谓的大局没有反抗,甚至在没有人出声帮她的最后关头,想到了五人穿着自己做的校服合影还是笑了出来。
所以我觉得也许结局的自杀处理是对一曼最好的安排,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你认识的世界而自己又无能去改变时,果断地转身离开,不要让自己深陷泥潭,也许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4. 为什么《驴得水》里的张一曼受人喜爱
《驴得水》只看过电影,可以说这部电影的视角非常女权,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一个男人是无辜的,是无可指摘的,是可以被原谅的。而一共三个女性形象:萝莉、荡妇和泼妇却实实在在的是灰暗色调中难得的亮色,在动荡的世界被时代被权势被男权被同伴践踏蹂躏,让人同情唏嘘。
在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所谓“荡妇”的情节只存在于人物对话中与故事背景里,观众实际上得到的信息是:人们说张一曼是荡妇,然而张一曼只是跟铜匠一个人发生了活色生香的实打实性关系(何况还是在有个铺垫已久观众已经心知肚明期待其发生的理由的加持之下),但她拒绝了她的同事的求婚,主观上也希望不要破坏对方家庭,同时也在军官用强的时候进行了反抗。
可以说主创们是在试图将这个形象进行修饰,让观众对她破坏婚姻的行为与滥交的本性保持一个不直接的模糊印象,而在用大篇幅塑造的理想主义与乐观积极的形象面前,这些辽远的人物设定,并不能动摇观众对其正面的认知,同时在她被伤害时,也会忽略掉其实这种伤害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她不去主动撩扯铜匠的话(能用钱解决的事,干嘛要用性?)。
张一曼在侮辱铜匠的时候,后来跟自己说的话其实是不太能说服观众的,对不起什么呢?她确确实实只是将铜匠看作一个性玩具,时代原因说是畜生一点问题也没有。是因为出口伤人么?一是这些话其实挽回了一场家庭危机,二是这些实话说出来真的没说谎为什么要在意畜生是否受伤?
在要被人用强的时候,张一曼的反抗是可以接受的,但设置这个情节,很明显是主创对其形象的洗白,同时也捎带着再黑一波她的男同事。
可能在相对和平的年代,张一曼的同情者会少很多,但那个极端时代的人们,阴险狡诈、阿谀逢迎、莽撞中二、投机腐败、懦弱自私、冷漠卑劣、乖戾残忍。朝不保夕的生命沙漠里啊,忽然看到恣意撒欢儿的带着鲜活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望的人,谁会不喜爱呢,哪怕她在世俗道德上有一点点瑕疵,谁又会忍心苛责呢。她能存在,就已经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影院观影时没有掉泪,今天偶然看到删减情节,张一曼与校长共舞(电影中也有出现)的一段,忽然忍不住大哭。#
5.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中张一曼的形象
当时正看到一曼被校长剪头发的地方,全场人都沉默着,右后方传来一句“活该”,很大声的那种。我和我左右不认识的观众同时骂了句傻X。
我跟同行的小伙伴讨论了一下一曼这个人物,为什么没有选择和裴魁山或者和铜匠在一起。而这一点剧中一曼的说法是自己向往自由,没人约束,不希望被别人管,朋友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却觉得一曼拒绝别人的原因跟以往的经历有关,照我的看法,一曼拒绝和别人在一起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过往不干净,也许不配拥有幸福。从开头这个姑娘开黄腔,玩笑打闹丝毫看不出她有什么不开心的过往,但也许越是内心自卑难过的人越趋向于用乐观掩饰自己呢。
一曼也是我觉得剧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没有变过的人,她会为别人想,裴魁山表白之后她很明确地说清楚了,而且态度一转没有丝毫暧昧;她对铜匠没有感情吗,从铜匠为她唱歌时她的反应可以看出她对铜匠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可能因为自己的原因或者是因为铜匠已经有了家庭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开。
被剪头发时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头发有多么看重,却还是为了所谓的大局没有反抗,甚至在没有人出声帮她的最后关头,想到了五人穿着自己做的校服合影还是笑了出来。
所以我觉得也许结局的自杀处理是对一曼最好的安排,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你认识的世界而自己又无能去改变时,果断地转身离开,不要让自己深陷泥潭,也许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驴得水》:万万没想到是一头驴扇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耳光
烹小鲜,让娱乐更鲜活!
导
语
《驴得水》是继《夏洛特烦恼》之后开心麻花团队主演的又一部喜剧电影,仅上映一周票房就过亿,可喜剧的背后却是深深的讽刺。
决定去看《驴得水》是因为被主创团队吸引,再加上豆瓣评分8.4的高分和广大影迷们的好评,很好奇开心麻花的新作会不会像上一部作品《夏洛特烦恼》那样,把整个电影院的观众都逗得捧腹大笑。但影片结束后并没有感受到看完喜剧的过瘾,反倒因为影片中的黑色幽默觉得胸口闷闷的。
《驴得水》描绘的时代背景是民国时期,一位老校长带着一群“品行不端”却都怀揣着教育梦想的教师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学校条件很差,甚至只有6名学生,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为了多领一份补助用来饲养拉水的驴,他们向教育部谎报了一位叫“吕得水”的英语老师。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大家害怕“吕得水老师”的事情败露,花钱找来了一个大字不识的铜匠冒充吕得水。本以为用这个简单的谎言就可以蒙混过关,没想到一个为了圆谎而不断撒谎的荒诞故事就此展开……
影片开头的氛围一直很轻松,大家聚在一起聊着天、开着黄腔、展望着学校的美好未来。人物关系和性格也都呈现得十分清晰,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成人生格言的老校长是四个人中的主导,对其他人而言起着带领和鼓励的作用,没事儿就带大家“聚个气”;影片女主张一曼一边讲着荤段子一边嘲笑男老师裴魁山“短小快”,敢爱敢恨,自称是一个很“放荡”的女人;温文尔雅的裴魁山虽然很喜欢张一曼,但两个人并不是恋人关系;东北汉子周铁男性格直爽,脾气有点儿直,喜欢老校长的女儿孙佳,一个善良单纯的小姑娘。这个小群体中的五个人性格迥异,每个人的个性又都十分鲜明。
就像前文说到的那样,《驴得水》是一个为了圆谎而不断撒谎的荒诞故事,伴随着3个小高潮走向越来越离谱,最终变成了一场闹剧。
第一个小高潮发生在教育局特派员来学校视察期间,为了让特派员相信花钱雇来的铜匠就是“吕得水老师”,老校长在特派员面前不停地打着圆场,先谎称“吕得水老师”是从英国留学回来,所以没有档案,在被特派员要求讲课的时候,老校长又借口说“吕得水老师”失声,不能讲课,没想到被女儿孙佳误打误撞给“揭穿”。就在大家以为这个谎已经扯不下去的时候,张一曼试探性地和特派员说了一句“goodbye”,没想到特派员回了一句“goodmorning”,原来特派员根本不会英语。最后铜匠用家乡话朗读了一段“莎士比亚经典独白”,这就让特派员相信了他是“英国留学回来的吕得水老师”的谎言。
一边是蒙骗教育局、为师不尊的老师们,一边是自称英国留学归来却不懂英语的教育局特派员,这是对知识分子和教育机构多么大的讽刺啊!这也正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地方,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吃着空饷的人民教师?又有多少像特派员一样肤浅、只会附庸风雅的教育者呢?裴魁山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更是指明了讽刺对象:“真正该受教育的,不一定就是农民。”
本来以为用铜匠蒙混过关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特派员此行的目的并不只是视察学校,他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愿意每个月资助这里的一位老师三万法币。后来我们知道,罗斯先生每个月资助的金额实际上是十万,经过了上级的层层剥削之后只剩下三万,这又是一个对中国教育机构或者说是所有贪官污吏的抨击,只不过用在知识分子身上更具有讽刺意味。
每个月三万法币的资助成了整部影片的转折点,也成了把这部喜剧变成悲剧的最大导火索。
一开始铜匠不想为了接受资助而拍照片,因为他觉得“拍照会短命”,于是张一曼作为唯一的女教师成为了牺牲品,去“睡服”了铜匠。虽然影片中的张一曼是自愿的,她把性当成是一种快乐,可老校长的不加阻拦恰巧是对男权主义者的讽刺,把女性当成牺牲品去换取自己的利益,还美其名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联盟,一生嫁过三个乌孙王;钩戈夫人被汉武帝以“子少母壮,恐母干政”为借口赐死;就算在现代社会,也有赵红霞这样被当成赚钱的工具,去向各种官员使“美人计”的例子……这些女性背后的男人们不都是像老校长一样,打着“为大局着想”的旗号而让女人去做牺牲品的吗?
接下来就到了故事的第二个高潮,大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用罗斯先生资助的钱将学校里里外外整修了一遍,又突然接到了特派员要带着罗斯先生一起来视察的消息。与此同时,铜匠的老婆带着铜匠跑来大闹学校,嚷嚷着要“捉奸”。张一曼为了让铜匠对自己死心,赶紧和老婆回去,无奈之下说出铜匠对自己来说只是一头“牲口”,这句话又让铜匠伤了心。
接着,所有人都变了。老校长为了保住大家和学校不停地制造新的谎言,后来又选择配合特派员的谎言;裴魁山在教室里大骂张一曼是“婊子”泄愤,因为张一曼和铜匠的关系让他心灰意冷,或者说是伤害了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铜匠因为张一曼的伤害而“黑化”,借着自己“吕得水老师”的权利命令老校长剪掉张一曼的头发;被剪了头发的张一曼变丑,继而变疯;想保护大家的周铁男在子弹的威胁下丢掉了尊严,成了权力者的走狗;就连几个人中唯一还坚守着正义的孙佳,也因为老校长的下跪心软,决定配合他们演一出戏。而接下来故事的主导者从老校长变成了特派员,在发现“吕得水老师”是假的后,他威胁所有人演戏给罗斯先生看,这样教育局才能得到每个月几万法币的资助。
每一个人都因为某种原因丢失了底线,有人是因为钱,有人是因为一把手枪,也有人是因为亲情,他们之间总有一个人身上会有我们的影子,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可能也会思考,自己又是因为什么丢失了底线呢?
于是大家又编造了“吕得水老师”为了连夜赶回来迎接罗斯先生而丧命的谎言,更荒唐的是,他们给铜匠画上了死人装,让他躺在棺材里给美国人看。然而,铜匠还是露出了马脚。裴魁山只能又编造了各种理论,甚至用耶稣举例来让美国人相信铜匠是死而复生了。
这里再一次讽刺了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他们拥有知识,却没有把知识变成反抗的武器,反而用自己的身份和本领来招摇撞骗。
知识分子也是懦弱的,他们对黑幕无能为力,只能唯命是从,做权力者的走狗。
事已至此,特派员决定给铜匠和冒充铜匠未婚妻的孙佳举行婚礼,这样特派员就能得到一万美金贺礼,铜匠也能如愿以偿地跟罗斯先生回美国,大家各取所需。就在观众以为故事就要以这样的悲剧结尾的时候,第三个小高潮出现了,铜匠的老婆再次出场,大闹婚礼现场。在一片混乱之中,罗斯先生目瞪口呆地说了一句:“不可思议的中国。”这场婚礼是这部影片最荒诞的一场戏,但看着似乎又很理所应当,和前面大家撒过的谎有很大的因为关系。
影片以赵一曼的自杀为结尾,这也是让观众在看完影片后觉得压抑的原因。扮演女主的演员任素汐无疑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亮点,她长得并不美,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观众在看《驴得水》的过程中,总会觉得她扮演的是一个很美的女性。
在话剧《驴得水》中,任素汐扮演的也是张一曼这个角色。她说这部戏探讨的就是人性和底线的问题,虽然张一曼的底线不高,但她却是唯一一个守得住底线的人。
大家都觉得张一曼是一个很风骚的“婊子”,连她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都是“放荡”。张一曼就是这样的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敢爱敢恨,把性当成是和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可她也是有底线的,她的底线是不伤害任何人,当然不包括她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说出铜匠是“牲口”的话。裴魁山对她动了真心,向她求婚,她意识到“完了,事儿闹大了”,于是决定再也不招惹裴魁山,怕他越陷越深;铜匠的老婆找过来,她为了不连累大家,承认自己和铜匠偷情;为了阻止周铁男对铜匠动手而把事情闹大,她狠狠地抽自己巴掌,问铜匠“满意了吗”;最后她虽然神志不清,但也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麻烦,于是开枪自杀。
再看看其他人,裴魁山因为受了情商而对自己求过婚的女人破口大骂;周铁男因为被枪子威胁而在权力者面前下跪,逼自己喜欢的女人嫁给别人;老校长一次次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借口,给别人下跪,制造更大的谎言;孙佳为了保护爸爸,配合了大家的谎言。所有人的底线都轻易地崩塌了,除了张一曼。
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梦想走进社会,却都一步步地变了味,变得自私贪婪、软弱无能。最终小错不能面对,大错却已铸成。
很惊讶这么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能够上映,更惊讶的是这个看起来很荒诞的故事竟然是由真实事件引申而来的。导演周申曾在和朋友聊天是聊出了一个故事,也就是这部电影开头发生的故事,一所乡下的学校为了养驴拉水,于是多报了一位叫“驴得水”的老师,当上级下来审查时,老师们就会找各种借口搪塞……
可以说,电影抨击和讽刺的所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被《驴得水》用一个荒诞的故事表现出来了而已。
虽然也有观众在看过电影后提出了质疑,说这部影片比起电影更像是一部话剧,演员的表演和台词都充满了话剧感,缺少电影感。这应该是《驴得水》唯一的不足之处吧,但从题材上来说,在充斥着商业片的中国电影市场,这部影片绝对算的上是百里挑一的好电影。
李怿锋
一只经常爆肝的墙头狗
- 上一篇:送给中学生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建筑公司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