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名言

时间:2022-04-19 00:0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穿插游击队 | 评论: 次 | 点击:

一地鸡毛名言

1.“生活虽然一地鸡毛”是欢乐颂里第几集的台词”

第42集 《安迪平安度过危机 大家开心过新年》

出自安迪自白:“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仍要欢歌高进,成长之路虽有玫瑰有荆棘,但什么都不能阻挡坚强的心。”

剧情简介:

魏渭一直等在欢乐颂门口,他打电话的时候安迪已经载着关雎尔前往公司了,安迪让关雎尔接了电话。

下车后,关雎尔转过身给安迪加油,这个单纯可爱的小姑娘让习惯独来独往的安迪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性。

刘思明的家人在公司的大厅里哭闹,安迪认为刘思明的事自己没有过错,但是她一直在后悔自己的处理方式不够委婉,她想下楼安抚刘思明的家人,老谭拉住了她,表示自己会好好处理。

随后,老谭还安慰安迪,因为在公司的同事看来,安迪的人品和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的。

安迪表示周围的人都让她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美好,她认为只要她足够勇敢,足够坚定,就永远不会重蹈自己妈妈的覆辙。

老谭听闻后,庆幸自己把安迪带回国,更庆幸她住在了欢乐颂。

记者采访了谭宗明,把谭宗明的话如实地报道了出来,因为记者认为不能让新闻暴力毁了一个好人,安迪的舆论危机平安度过了。

扩展资料:

《欢乐颂》是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侯鸿亮制片,该剧的第一季由孔笙、简川訸执导,袁子弹编剧,刘涛、蒋欣、王子文、杨紫、乔欣、祖峰、王凯、靳东等共同出演的都市职场女性剧。

该剧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同住在欢乐颂小区22楼的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

该剧于2016年4月18日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首播;2016年6月27日起在江西卫视黄金档二轮播出 。

2.【《一地鸡毛》简介】

小说《一地鸡毛》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一对小夫妻日常生活的描述.作者刘震云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对人物进行太多的心理描写,而是以非常传统、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通过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小事,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写活了人们在日常生活琐事下观念的转变. 小说的第一句话是"小林家的一斤豆腐馊了",这个"豆腐"代表日常生活中最平常化的东西,作者从一个如此渺小的东西切入生活,展开故事: 自视有些清高的主人公小林和他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后留京,慢慢有了孩子有了房子.随着生活烦恼的不断增加,使曾有过宏伟理想,对局长处长都不放在眼里的小林思想开始转变.为了调动工作,清高的小林和妻子也开始四处找关系,买贵的礼物不值得,买便宜的送不出手,最后买了一箱可乐,被拒绝后感到窝心也为花了钱感到心疼;对门为了使自己孩子有个伴,帮忙把小林的孩子送进好的幼儿园,感觉孩子成了"陪读","心里像吃了马粪一样感到龌龊",也只能自我安慰一番;买大白菜可以报销,为了不吃亏,小林一下子买了五百斤;帮同学卖鸭子,被单位发现,小林本着"在单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说假话者升官发财,说真话倒霉受罚?quot;的想法,说谎逃过了领导的责备;从前帮人办事,小林"只要能帮忙,他会立即满口答应.",后来发现"那是幼稚,能帮忙先说不能帮忙,好办先说不好办,这才是成熟."所以在帮查水表的老头办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说成不好办,得到一台微波炉作为报酬;过元旦要给幼儿园阿姨送礼,小林怕别人说自己抠门、寒酸,跑遍全城买到高价炭火送给阿姨.当天晚上小林梦见一地的鸡毛和蚂蚁般的人群. 《一地鸡毛》耐人寻味,平常的人物,一些生活当中很常见的小事,小事后面虽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是却给人留下很大想象空间.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总有那么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像"一地鸡毛"这样卑微,也像"豆腐"这样琐碎,而且是一块"馊豆腐",这意象给我强烈的冲击:无奈、烦琐的现实生活就像小说里描写一样,生活越物质化,越现实化,就越显得空虚.人的斗志和锐气在一点点的被腐蚀掉,人们变得越来越麻木、卑怯.随着权力网络向家庭的延伸,随着对权力、金钱的渴求,人们开始在晦暗不明之中主动地攫取一些权力和利益,我不明白,难道这种攫取就是对晦暗不明的嘲弄和反抗吗?对于那些在现实的种种压力面前自觉地放弃自我、屈就环境与命运的人,我感到悲痛、义愤、困惑…… 我总觉得人应该有些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人的精神世界里不应该最后空荡荡的只剩下两种东西--金钱和权力.作者刘震云也许也是这样想的,因此,在琐碎的生活面前,主人公小林依然有种种感受:"有宏图大志怎么了?有事业理想怎么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这样的感叹正是理想主义还没有完全丧失的表现.我看到了普通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在淡淡的感伤与无奈中突出了生存的执著与坚定. 《一地鸡毛》写得不是凡人小事.写得是凡人大事.这些小事放在个人身上,就变成了大事.你可以问问走在街上的人,对他个人来说,是分房子,长工资这件事大?还是苏联解体的事大?我想答案一定是前者.凡人无小事.泛泛地说,苏联解体、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埃塞俄比亚的大饥慌、柏林墙的推倒,这些都是被公认的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大事.而孩子的入托问题、长工资评职称的问题、分房子的问题,包括发生在“八部七局六处”里的琐琐碎碎的事情,则被公认是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小事.但这些小事放到个人身上,就变成了大事.所以大和小的关系是相对的,角度不同而已..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看起来需要面对很多人,但其实不然.每个人真正需要应付的不过也就是七八个人.把身边的这七八个人应付好了,日子就太平了.这七八个人摆不平,日子就不好过.这就需要拿出你的全部人生智慧来应付.态度当然得是积极的,不能掉以轻心.从这个角度说,《一地鸡毛》是一部积极上进的作品.是生活的主旋律.有人说它很消极,我不同意.如果把它拍成了一部消极的作品,那我也认为可以不拍.《一地鸡毛》里的人物全是正面人物,没有反面人物.如果他们之中的某些人做出了伤害别人的事情,那也是出于自我保护不得已而采取的自卫行动.他们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对生活对人群都是充满善意的.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刀光剑影;看似不咸不淡,实则波澜壮阔.一切都不露声色,于形中势不可挡.。

3.一地鸡毛"一词出自那里|何解

一地鸡毛。

出自刘震云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1991)。可作为日常生活琐事、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代称。

“这些‘婆婆妈妈’的事简直是‘一地鸡毛’,但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大多得到了妥善解决。”(东方网2003/8/18)又表示平庸、琐屑、卑下,无所作为、纠缠不清。

“一次地铁站的美好回忆改变不了人生,一次幸福的出线改变不了中国足球的一地鸡毛。”(新浪体育2002/7/31)“即使生活是一地鸡毛,也没有必要活得一地鸡毛,艺术就更没有必要跟一地鸡毛纠缠了,而且还要得意和满足得一塌糊涂。”

(《沈阳今报》2003/6/4)又引申为糟糕、麻烦、混乱、使人厌烦、不受欢迎。“还有一些经纪公司为争夺候选人而起纠纷,甚至告到足协去了,真是一地鸡毛。”

(《21世纪体育报》2002/9/27)“'黑笔'本名常青,前台的风光遮掩不住其幕后‘一地鸡毛’般的个人生活。”(《法律与生活》2004/3)。

4.一地鸡毛 下一句接什么

正确的是水落石出真相显,一地鸡毛留伤悲。

出处:出于中篇小说《一地鸡毛》,发表于1991年初。刘震云在这部作品中以非常冷峻而又略带微讽的笔触,叙写出了极其平庸琐碎的当代日常生活景况。

一地鸡毛引申为庸、琐屑、卑下,无所作为、纠缠不清。引申为糟糕、麻烦、混乱、使人厌烦、不受欢迎。

扩展资料

这部小说在发表时就引起了轰动,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多种文学奖,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在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

从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的变化。本书以生动的细节和人物形象取胜,是一部精彩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一地鸡毛

5.“生活就是一地鸡毛,但仍要高歌欢进”是什么意思

大概意思:人们的生活琐细而平庸,很容易被磨灭了激情。要勇敢面对这些事情,保持欢乐并追求进步,不要被湮灭了真性情。

一地鸡毛:平凡的日常生活琐事、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代称。又表示平庸、琐屑、卑下,无所作为、纠缠不清。

一地鸡毛可以是繁琐的事情、小事、杂事、麻烦的事的概念,就是说虽然生活是有这么多的繁琐不愉快的事情,仍然要积极、快乐的过日子

原话: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是依然要欢歌高进,成长之路虽然有玫瑰有荆棘,但什么都不能阻挡坚强的心。

原话出处:《欢乐颂》

原话作者:阿耐

6.“一地鸡毛的人生”是什么意思

一地鸡毛。出自刘震云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

1.可作为日常生活琐事、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代称。“这些‘婆婆妈妈’的事简直是‘一地鸡毛’,但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大多得到了妥善解决。”

2.又表示平庸、琐屑、卑下,无所作为、纠缠不清。“一次地铁站的美好回忆改变不了人生,一次幸福的出线改变不了中国足球的一地鸡毛。”(新浪体育2002/7/31)“即使生活是一地鸡毛,也没有必要活得一地鸡毛,艺术就更没有必要跟一地鸡毛纠缠了,而且还要得意和满足得一塌糊涂。”(《沈阳今报》2003/6/4)

3.又引申为糟糕、麻烦、混乱、使人厌烦、不受欢迎。“还有一些经纪公司为争夺候选人而起纠纷,甚至告到足协去了,真是一地鸡毛。”(《21世纪体育报》2002/9/27)“'黑笔'本名常青,前台的风光遮掩不住其幕后‘一地鸡毛’般的个人生活。”(《法律与生活》2004/3上)

7."一地鸡毛"指什么

是一本书

《一地鸡毛》 - 刘震云

《一地鸡毛》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一部关系学的教科书。再现了单位这一微观天地,鸡毛蒜皮,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酱缸”之臭,人心之险,一一展示无遗。王朔指出,它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理道德,是绝无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

著名作家。58年5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73年至78年服兵役。78年至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82年开始发表作品,现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废话》等,作品集《刘震云文集》(四卷)、《刘震云》等,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共四百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奖、被评介、改编和翻译。

8.《一地鸡毛》人物分析

《一e68a847a686964616f31333264636263地鸡毛》可以说是微缩的一步琐碎人生的范本,一步关系学的教科书。

王朔也曾经说过这部小说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理道德,是绝无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的小说。《一地鸡毛》以冷峻的笔调展示了主人公小林在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单位的纠缠和磨损中一步步地放弃理想,消解诗意,不断沉论。

围绕着小林展开两条线索,一是小林在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二是小林在单位工作中的尴尬,每天周围都是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以及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我从三点来解析小林不断沦落的过程:(一)日常生活的纠缠和磨损 作者在一篇创作谈里所说的:"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

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小林在单位没有混上去,在家里同样一团糟,日常琐事构成了小林的全部生活内容,不知不觉中不断被纠缠和磨损. "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

"这是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也是小说情节的起始所在。这当然是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琐事,但正是诸如此类的日常琐事组成了小林的全部生活内容:和老婆吵架、老婆调动工作、孩子入托、排队抢购大白菜、拉蜂窝煤以及每天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对所有这些琐事的叙写就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一地鸡毛",这个标题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在小说结尾处通过小林的一个梦境直接表述出来:小林"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又梦见黑压压的人群一齐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这显然不是那种追求深刻性的象征,而是以十分表浅的意义述说揭示出作者所理解的生存本相:生活就是种种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无休无止的纠缠使每个现实中人都挣脱不得,并以巨大的销蚀性磨损掉他们个性中的一切棱角,使他们在昏昏若睡的状态中丧失了精神上的自觉。 (二)理想的放弃和诗意的消解 1,由学习往买豆腐的转变."过去临睡觉之前,小林有看书看报的习惯,动不动还爬起来记笔记.现在一天家务处理完,两个眼皮早在打架,于是这一切过程都省略了.能早睡就早睡,第二天清早还要起床买豆腐." 2,看足球(精神生活)——买蜂窝煤 "小林前几年爱看足球,看得脸红心跳,觉得过瘾,世界性的明星,都能说出口,那时觉得人生的一大目的就是看足球,世界杯四年一次,人生才有几个四年 但后来参加工作,结婚以后,足球就渐渐不看了.看它有什么用 人家球踢的再好,也不解决小林身边任何问题.小林的问题是房子,孩子,蜂窝煤和保姆,老家来人.所以对热闹的世界充耳不闻." 向老婆提出夜里看足球,遭抢白:"家里的蜂窝煤都没有了,你还要半夜起来看足球,还是累得轻!你要能让马拉多纳给咱家拉蜂窝煤,我就让你半夜起来看他!"于是只好放弃. 3,人生追求——生存妥协 刚毕业时很有理想,"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的机关,都不放在眼里".但几年之后,"很快就淹没在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满足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拉下面子帮同学卖盐水鸭挣外快,以每顿饭喝瓶啤酒为快乐:"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 " 。

小说里还借小林的妻子小李失去诗意,同学丧失去诗才诗情,来烘托小林的沉沦,也是小林的生存样式在另一层面的折射,反映了生命个体被扭曲的普遍性.(三)原则,操守和良心的丧失 1,成熟——圆滑世故 小林"成熟"的内涵就是虚伪的耍心眼,当瘸老头央求办事时,小林就表现出了这种成熟:"小林已不是过去的小林,小林成熟了.如果放在过去,只要能帮忙,他会立即满口答应,但那是幼稚;能帮忙先说不能帮忙,好办先说不好办,这才是成熟,不帮忙不好办最后帮忙办成了,人家才感激你.一开始就满口答应人家,最后没办成,反倒落人家埋怨." 2,"加入其中"——同流合污 这时小林也得到一个启示,看来改变生活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加入其中就行了."加入其中就是不仅认可了原先自己不耻行为,还放弃自己的操守. 卖咸水鸭刚开始不好意思,后来就习惯成自然了:"小林感到就好象是娼妓,头一次接客总是害怕,害臊,时间一长,态度就大方了,接谁都一样." 骂保姆——夫妻算计保姆,并扬言"让你滚蛋!"在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身上发泄不平情绪. 忘记老师——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来找他帮忙看病,他没帮上.不久老师的死讯传来,小林虽然为此难受了一天,但"等一坐上班车,想着家里的大白菜堆到一起有些发热,等他回去拆开散热,就把老师的事给放到一边了.死的已经死了,再想也没有用,活着还是先考虑大白菜为好." 可见小林的良心已经彻底泯灭了. 小林的沦落轨迹随着成家立业,工作生活渐渐消磨了他的本性,他不得不向物质生活和过去深恶痛绝的世俗关系下的人和事低头,这也完全符合大部分读者的人生经验,小林的形象不是单个而存在的。

9.刘震云《一地鸡毛》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

刘震云著的《一地鸡毛》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在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从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的变化。

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在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为了给妻子去买豆腐起了个大早,但回来却发现豆腐是馊的,孩子这时也急着要上幼儿园等一系列生活的琐事构成了这个普通人的生活烦恼、人生烦恼。作品中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等普通意象的组织和与周围几个人的冲突纠纷,是是非非,这就是生活。从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的变化。

一地鸡毛名言

《沉思录》在反对什么?

继续出发,刷那套企鹅出版社的48册的大部头《伟大的思想》丛书。昨天说的是蒙田的散文。接下来的,是一本叫《女权辩护》的小册子。作者是英国女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这个名字很陌生哈,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一翻才知道,这位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女性,应该算是人类女权运动的先驱。

我大概花了十分钟的时间,翻完了这本小册子之后,有两个小感慨。

第一,今天我们司空见惯的事实,比如女性不是一个软弱的性别,更不是一个不善于思考的性别。这样的事实在两百年前,是需要一个特别勇敢的人,用全身力气喊出来的。你看看这本书里,为女性辩护那叫一个费劲。这两百年的变化、颠倒和进步,是不是很魔幻?第二点,是我自己的一个感受了。就是200年前,女性是弱势群体。200年后的今天,可就轮到男性是弱势群体了。

这个感受,有机会我展开说说。今天就说一点:男性擅长那些目的性强边界清楚的工作,比如狩猎,耕种。而女性擅长的是协调性的、边界模糊的工作,比如采集、协调关系。在历史上本来配合得挺好。

但是你看一眼今天的职场里面,协调性的、边界模糊的工作越来越多。几乎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和资源调配。女性中又有人很多摆脱了家庭和生育的束缚,全力投入职场。最近这两年,不止一位企业家跟我讲,招人的时候,感觉女性的职场优势越来越明显。

你看,男女平权,现代社会做得越来越好,而两种性别在能力上的适应性又拉开了差距。权利不平等的问题,可以靠“女权运动”来解决。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靠一次“男权运动”可解决不了。我们男性只能付出更多努力了。

好,我们今天接下来的时间,重点来谈《伟大的思想》丛书中的第12本,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奥勒留的《沉思录》。

这本书在西方思想史上很重要,有很多原因。比如,他的作者很传奇。奥勒留是谁啊?罗马帝国的皇帝,号称“五贤君”,五个贤德君主的最后一位。又是皇帝、又是哲学家、作家,这本来就是这书的卖点。

再有一个原因,是这本书基本上就是一本格言集。由几百条格言组成。长的一两页,短的就一句话。格言集这种东西,我们今天会一概认为是鸡汤,但是在各个民族的早期文化史上,优秀的格言集非常容易成为经典。中国经典很多也是格言集。

就像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全国的学生都流行手抄汪国真的诗。那些诗,今天看起来就是一些非常浅白的格言,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思考人生的年轻学生来说,有很多模模糊糊的感受,现在有一个人把它精准表达出来,那些格言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

比如,奥勒留的《沉思录》中,我给你念一段:“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听着特别好,但是说啥了?好像也没说啥。

你可能听出来了,我看这本沉思录,好像也没看出来啥。就是一本格言集。很多格言,还没有当代作家用现代汉语写的让我们看着舒服、受用。

慢着,这种书不是这么看的。

我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是这么看待中国的孔子的,他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实际上在孔子的认识中,更多的只是一种常识道德,无论在哪一个民族都能够找到,这是毫无出色点的东西。孔子确实是一个智者,在孔子身上思辨的哲学是一点都没有的,更多的就是一些道德的教训,而从这里面我们很难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中国人听到这儿生气不生气?你黑格尔压根就没理解孔子在说啥。理解孔子,是翻翻《论语》的德文译本,看看里面的那些格言就行的吗?你得知道孔子当年面对的那个困境,是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他要号召人们回到更古老的理想时代,去重建人和人之间的良性关系。没有这根辅助线当背景,你黑格尔当然看到的就是一些常识道德,一地鸡毛。但是如果他这么说,恰恰暴露了他不懂。

对啊,同样道理啊,如果我们看奥勒留的《沉思录》也只把它看成是一本格言集,不是犯了和黑格尔一样的错误吗?和看孔子的书一样,我们也需要一根辅助线——奥勒留的这几百条格言,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困境中?想看清他主张什么,必须先知道他在逃离什么、反对什么?

我举个例子,比如政府最新的文件里你发现了一句话: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什么意思?没有什么意思。积极就是个简单的褒义词而已。所以,必须要一道辅助线,才能看懂。比如,上一次文件里说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稳健”到“积极”就是一个不得了的大转弯。如果上次说的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那这次把“更加”两个字拿掉了,就意味是不要像以前那样积极了,和字面意思正好相反。

读奥勒留的《沉思录》,要什么样的辅助线才能理解他呢?我觉得就是那个哲学学派——斯多葛主义。你如果上百度上查这个“斯多葛主义”,会查得一头雾水。给你说了一堆概念,但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是那句话:看一本书、一个人主张什么,先看他反对的是什么。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第一季里面专门有一篇文章讲这个问题。

万老师说,斯多葛主义的核心精神就是:从控制外界目标,转到控制内在目标。

比如,我特别想获得一个职位,但是老板让不让我干,这事是外界目标、我控制不了的,我为自己控制不了的东西着急,这是所有焦虑的源头。那怎么办呢?控制不了的,就由他去,转而去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不就行了吗?比如做好手头的事,表达对那个职位的设想,如果有公开竞争的机会,就认真准备。这么做下来,无论结果是什么样,你都有收获。这就不焦虑了啊。

我经常引用的那句话:“上帝啊,请赐给我宁静,让我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事。请赐给我勇气,让我改变那些我能去改变的事。还有,请赐给我智慧,让我分清上述二者的区别。”

这句话,也是斯多葛主义最精简的表达。

带着这句话当辅助线,去看奥勒留的《沉思录》,价值就出来了。他是罗马帝国的皇帝,而且处在罗马帝国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战乱、天灾层出不穷。他自己整年带兵征战。但是他写的书,没有一个字是在指责敌人,怪罪外界,他是把自己面对的一切问题,回归到自己的理性、自己能控制的领域来解决。这是一种多大的决绝和勇气。看不到他的这个努力,那你就只能看到一个人在自说自话的瞎嘀咕了,一地鸡毛的格言录。

如果你听了前几天的节目,应该想起我说的那个词了,“外部视角”。和我今天说的“背景辅助线”是一个意思。对,没有这些辅助线,“外部视角”,我们无论怎么努力,其实也读不懂一本书。

好,这就是我为你刷《伟大的思想》丛书的第11和12本。明天我们继续。——节选自《罗辑思维》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