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规矩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9 06:5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学习时报 | 评论: 次 | 点击:

古代规矩的名言警句

1. 大家帮帮忙,有知道古代关于"规矩"的名言警句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契诃夫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

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

它是教士的专用灶。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2. 大家帮帮忙,有知道古代关于"规矩"的名言警句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契诃夫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它是教士的专用灶。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3. 中国古代有关规矩法度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 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苏辙

2.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3.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4.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5. 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庄元臣

6.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郑观应

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8.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9. 有法必然治国,无法必然乱国;法有权威则治,法无权威则乱。——《孟子》

1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子》

11.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辩》

12.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曹禺

13.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有度》

14.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张居正

15.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韩非子·八说》

16.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4. 关于要有规矩的名言警句

1、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淮南子

翻译:工具放置不对,画不出来正确的开头;喻意执法不公正就会有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2、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翻译:有要求的就要做到,禁止就要杜绝,颁布的规则就要遵守执行。

3、凡事都有规矩。——德谟克利特

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翻译:不用工具,就不能画出正确定的图形,后用来比喻做事要有规矩。

5、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翻译:比喻有 了严明的法度,人们才会有所遵循。

5. 关于要有规矩的名言警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6. 规矩的名人名言

1.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英)哈伯特

(以上名人名言摘自

1.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英)哈伯特

7. 关于规矩的名人名言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苏)高尔基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美)马克.吐温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莎士比亚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英)哈伯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契诃夫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它是教士的专用灶。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前苏联]列夫.托尔斯泰

8. 古今中外关干“规则”的名言警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

问辩》 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干部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腐败。没有严格的执法,哪有人民的安宁;没有公正的执法,哪有法律的尊严。

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纪律是胜利之母学法懂法重在守法,倡廉反腐基于遵法。人要想不生病,就必须提高免疫能力,干部要想不腐败,就得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也约束着执法者。

9. 关于规则的名言警句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它是教士的专用灶。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古代规矩的名言警句

《孟子》中的规矩之道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一书是孟子言论的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七篇,篇目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又分上下。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列为“四书”,该书由此升格为儒家的主要经典,成为士人们的必读书之一。

《孟子》记录着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孟子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王道”“仁政”的政治学说,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割据争霸,政局动荡混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希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政治秩序。因此,《孟子》中有不少关于规矩的论述,体现了他的规矩之道。

重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规矩,即规和矩,指圆规和曲尺,原意为校正圆形和方形的工具,后引申为标准、规范、法则、制度等。在《孟子·离娄上》第一章中,孟子开门见山揭示了规矩的重要性。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相传是黄帝时期目力极强的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公输子,即公输班,鲁国人,因之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著名乐师、音乐家,辨音力极强。孟子强调,即使以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与曲尺,也不能准确画出圆形和方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按照六律,也不能校正好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在这里,孟子从成“方圆”的“规矩”、正“五音”的“六律”,引申出治理国家也需要有规可循。

治理国家的规矩来自哪里?在孟子心中,治理国家最好的规矩是效法尧舜的“先王之道”,实行仁政,因为尧舜正是其性善论的典范。同时,孟子强调仁政的关键在于“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他认为无论多么好的治国理念,如果君王只有仁爱的心和仁爱的名声而不行先王之道,是达成不了仁政的。相反,只有良法而无具有德行的人来实施,这些好制度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因为制度要靠人落实、靠人去行动。让不仁的人处于统治地位,只能是把他的恶行传播给百姓。所以,圣人“既竭心思”,穷尽脑力,再坚持“仁政”这一标准,仁爱德义就覆盖天下了。

规矩如此重要,如果没有规矩会怎样?《孟子·离娄上》中道:“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在孟子看来,如果国家治理缺少规矩,在上的没有道德规范,在下的没有规章法度,朝廷不信道义,工匠不信尺度,官吏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律,国家还能生存的,那实在是太侥幸了。所以,相比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礼义、教化和先王之道对国家更为重要。如果上位的人没有礼义,下位的人缺少教育,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灭亡也就快了。

学规矩:人人皆可为尧舜

孟子强调必须按照规矩的标准做人做事。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他以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最高标准,引申出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认为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而君道和臣道的标准就是圣人,即效法尧舜。孟子主张规矩不能随意改废。他举例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后羿教人射箭时,一定拉满弓,学的人也要努力拉满弓。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一定依循规矩,学的人也必须依循规矩。这里,孟子认识到只有坚持按规矩做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规矩,该用什么方法?公孙丑苦于入道之难,曾因此问孟子,圣人之道很高很好,但追求它就像登天一样,似乎高不可攀,能不能降低一些,使其变为可望又可及的目标,从而鼓励人们每天坚持不懈地追求呢?孟子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标准难以达到就降低目标。如《孟子·尽心上》中道:“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赞赏地指出,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工人而改变或废弃规矩,后羿也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只是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跟随而来。孟子认为,不能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而降低规矩的标准,但教的人要注重启发引导。再如,《孟子·尽心下》中道:“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梓匠轮舆指古代制作器具、房屋、车轮、车厢的四种工匠,此处泛指工匠。这里,孟子告诫人们,能工巧匠只能教给人制作的规矩和法则,却不能够使人一定具有高明的技巧,技巧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去寻求。强调学习规矩仅凭老师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圣人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遵循规矩努力去做,“人人皆可为尧舜”。

守规矩:仁义礼智根于心

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而仁政的实施依据是人内在固有的“不忍人之心”,实现方式是行先王之道,中间环节是人各修其身。因此,孟子尤其重视规矩对治国修身的规范作用。他基于“性善论”,创造性地提出“四心”“四端”和“四德”。《孟子·公孙丑上》中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发端,“四端”就像人的肢体一样,是与生俱来的。用“四心”规范人的行为,把根植于心的仁义礼智,外化到日常行为当中去,才能更好地守规矩。

首先,要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孟子称之为“仁”。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是人生来就具有的道德本能,是人们向善之心自然流露的一种外在情感表现。正是因为有了恻隐之心,人们懂得了忍耐与忍让,学会了善待他人,使“仁”“爱”成为待人接物的标准。恻隐之心希望行善避恶,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就是羞耻心,孟子称之为“义”。“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认为,人不能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是最大的羞耻。义指正道、正直、道义,它对人的行为做出明确的规范。“义”与“耻”提醒人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告诫人们必须坚守的规矩底线,是守住规矩的第一道闸门。再次,要有辞让之心。辞让之心就是恭敬之心,是指对人对物要心怀敬畏,孟子称之为“礼”。“礼”是把“仁义”的要求具化,进而成为道德的准绳,对人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与节制。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最终达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最后,要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是指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对自我或他人言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判断和表达,因此被孟子称之为“智”。社会中充满各种诱惑,什么是正当的,是应该追求的,什么是错误的,是需要摒弃的,人们必须不断积累自己的“智”,才能明辨是非。

孟子的规矩之道,为后人提高规矩意识提供了思想典范。坐落于山东邹城的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孟府大堂正中门楣上悬挂着“七篇贻矩”题匾,由清雍正皇帝御赐。“七篇”是说《孟子》共七篇;“贻”有赠与的意思;“矩”就是规矩。“七篇贻矩”是指孟子的学说是修身处事、励志为人的规矩。大堂的东西两侧分别放置着日晷和嘉量,这是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和计量工具。日晷、嘉量是规矩的物化象征,时刻提醒人们要用标准的尺度和规范来约束行为,寓意后人要知廉耻、懂敬畏、讲规矩,行人间正道。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