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从今夜白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0 22:22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意熙之雏 | 评论: 次 | 点击:

《路从今夜白》感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意熙之雏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路从今夜白经典语录1

很久以前,偶然看到作者大大笔下的人物出现在最喜欢的男主推荐榜上。那个叫龙非离的男人,文风奇特,故事狗血,却又不失一个绝字。

后来,好奇了作者,知道了这部与《何以笙箫默》类似的重逢文,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对这本小说更予以热爱。我想,大概是文字的魅力。

那个很聪明的女孩子却在男主面前愚笨却又纯真,做着最本真的事情。我暗暗揣测感情这事到底来自于一时心动还是习惯。

起初我以为不过顾夜白再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温暖,在路悠言一而再的细节中爱上,所以我始终深深记住,顾夜白说也许不是那场大火,他不会在她离去后,沉痛仍眷恋着那抹浅浅弯弯的眉。又也许,如果不是那场大火,他不会在她重回他身边后,即使恨到彻骨仍舍不得放了她。

当初看到他们内心的独白,私以为爱情并非至纯至善,它需要两个人彼此的悉心呵护。再翻读,却又发现,顾夜白注定只能是路悠言的。一开始他对路悠言的恶作剧就有了特殊的对待,悠言的拒绝让这个骄傲的男子仍旧对她的事上心。宫泽静的到来,我想并非是害,我看到了另一面。宫泽静的犹豫,顾夜白讥讽,他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却又释怀了路悠言懵懂的过去和现在的迟大哥。顾夜白的骄傲终于死在了路悠言这里。对她,是一时心动也是习惯使然。

“其实不过是同生,或者共死,如此简单,她怎么不明白。”我想这个道理,或许于悠言而来,并不简单。她认为她的小白该是肆意活着的。只是她不懂没了路悠言的顾夜白又怎还是顾夜白。生命的思考,困扰已久,却原来不过如此简单。

结局番外,这个结局我或许会想,六年的幸福够了吧,言其实已死去,但又想,六年怎么够?悠言怎会倦了?她该有勇气的去面对后来,可是这个结局我想到顾夜白泪湿了悠言的头发便结束了吧,悠言已陪着他走了很久很久。庆幸悠言并没有复制迟筝的悲剧,也没有复制她断翅的蝶。悠言不必飞过沧海,顾夜白会回来,如同提拉米苏的传说,如果无法带走,那就请一定要回来。

路,从今夜白,原来,这叫命中注定。

关于顾夜白与周怀安上床的思考

微博和贴吧里总有两波人,现实的理解男主的和对爱情致以最高洁癖的。我想我是前者,如果生命无法沉重,这些也算得上微末小事了吧。他的宠他会让她慢慢发现。

时至今日,我依旧喜欢,原版的叙述留于心上,便不曾离去,爱悠言笨拙的爱,爱顾夜白宠溺,我想,经典不必太长,简短的文字已让我捕捉到他们当时的一方天地和心绪。

路从今夜白经典语录2


雁鱼铜灯 西汉 山西省襄汾县吴兴庄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行学说中,秋属金,金色白,秋露与秋天于此同归为“白”。

《礼记》中说:“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它也标志着凉爽的秋季正式到来。

烟波江上,雁声阵阵,最是思乡情切之时,亦是诗情满碧霄的意境。

雁鱼铜灯 西汉 山西省襄汾县吴兴庄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这盏雁鱼铜灯由青铜铸造而成,高54厘米,通体采用中国传统的鸿雁衔鱼艺术造型,古朴优雅,精致独特。

雁鱼铜灯由雁首颈、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套合而成,可以自由拆卸。当这四个部件组合在一起时,雁鱼铜灯便成了一个能够控烟吸油、环保减排的灯具。

寒江芦雁 王渊 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把鸿雁当作一种瑞禽,用于聘问、婚嫁之礼。同时,古人又认为“鱼”与“余”同音,是“富裕”的象征,而“衔鱼”又代表着“获胜”的含义。

因此,中国古代许多画作、印玺及墓刻里都有以“鸿雁衔鱼”为主题的创作。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路从今夜白经典语录3

作者:溪月弯弯,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秋色,是曹丕笔下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是王绩笔下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李白笔下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是张孝祥笔下的“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秋情,是张继笔下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叶绍翁笔下的“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是马致远笔下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唐寅笔下的“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天是多愁之时,出外的丈夫不能与妻子携手并肩秉烛夜谈,闺中的思妇痴痴地等待着远征边陲的夫君,阔别多年的老友远隔天涯难以聚首……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深秋。当繁华与落寞的秋,荡开人生的欢欣与哀愁,站在岁月的路口,诉不尽的心事悠悠……不知此刻的你在思念着谁,谁又在思念着你。


01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我们印象中杜甫的心一直是向下的,他忧的是家国天下,望的是黎民苍生。


事实上,他亦时常把目光投到亲友身上,杜甫的亲情诗写得温柔细腻,他的笔下有妻子、儿女、兄弟、朋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白露节气到了,深秋的雁声摧人心肝。清露盈盈,月华如练,遭逢离乱的诗人,在清冷的夜望着天上的明月。


他想起流落在战火区的弟弟们,心中溢满了忧虑和思念,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思念的诗篇。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当时他携妻小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既怀家愁,又忧国难,既有对山河破碎的哀感,又有对亲人的惦牵。


02

《忆江上吴处士》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我们大抵都是从《寻隐者不遇》认识贾岛,又从《题李凝幽居》了解贾岛。这个以“苦吟”而闻名遐迩的诗人,笔下的诗句实在精致而灵妙。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是真正自带诗意的诗人,沉浸在诗歌的王国里,其创作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一刹那的灵感突现,佳句酿出,他可以激动得忘乎所以。


这是一首怀念老友的抒情名作。一直觉得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是描写长安秋天中最唯美的一句。


隔着千年的时光,向前回溯到那一年的长安。我们似乎看到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时,贾岛在帝都骑驴过街的场景。


西风渭水,落叶长安,站在熟悉的长安街道上,吹着带凉意的秋风,他牵挂起远方的朋友。


犹记得分别的时候,也是这个季节,他们谈心一直谈到很晚,外面雷雨交加,震耳炫目,寒意阵阵。


如今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又是落叶满长安的深秋了,可是友人却在远方,只能让秋风带去他的思念。


03

《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最好的诗句,似乎都集中在了秋季。秋冬风雨寒凉之时,他总是蓦地忆念起故乡和友人,比如“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当然还有这句“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他总是能将思念表达得含蓄而优雅。读着他那些意味隽永的诗句,我们很难想象他人生的前半段是纨绔荒唐,行径放诞的。一场“安史之乱”将他的人生切割成两半,之后的他浪子回头,脱胎换骨,读书做官。


这首诗中的丘员外者,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临平山学道。韦应物思念老朋友丘丹时,正值一个寂凉的秋夜。


他独自散步,于秋的静谧中遥想自己远离尘俗的远方老友。


诗人不知友人在干什么,想象着他隐居的那座山中,此时也因秋天的到来落下松子了, 松子落地的声音清晰而动听,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也在思念远方的诗人吧。


知音天涯远隔,思念近在咫尺,这样真挚的情谊,何其珍贵!


04

《寄外征衣》

唐·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里,陈玉兰本是籍籍无名的,她留下的诗歌虽然仅有这首《寄外征衣》,却意外地因此诗而“一诗成名”。


她是唐代诗人王驾的妻子,可能许多人对王驾也比较陌生,但是《社日》中“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还有《雨晴》中“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等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出自王驾笔下。


当年王驾在卫戍边关,妻子为他赶制寒衣寄之,于是便有了这首《寄夫》诗。秋天到了,当凉飕飕的西风吹到吴地的妻子身上时,她担忧起身处边关的丈夫。不知寒气到达边塞的时候,她寄出的寒衣是否已到丈夫的手中。


焦急的她只能寄上一封简短的书信,信中每一行字都载满了万缕相思,浸透千行眼泪。王驾是幸福的,纵使远征边疆,归家无计,仍有人为他洒落泪滴,纵使羌管悠悠,霜露满地,仍有人为他寄去寒衣。


05

《端居》

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缘何写出那么多“无题”的诗作,或许是愁绪的复杂,毕竟他一向是情感细腻,敏感多思的,所以他的诗亦是如此。


李商隐那些朦胧的爱情诗,写得唯美动人,缠绵悱恻。有《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有《无题》中“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等。


不过,这首《端居》却明确地写给了妻子。诗里有归梦中断的惆怅,也有思念妻子的愁肠,或许还有仕途坎坷的苦闷。


李商隐中年时曾远地幕游,在多地的幕府中任职,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和妻子离多聚少。


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年代里,诗人已许久没有收到妻子的家书了。在这寂寥的清秋夜晚,乡愁更加剪不断理还乱。


他独卧空床,辗转反侧,半夜醒来环顾四周,压抑不住心中的思念。所爱隔山,家书不至,归梦难成,陡生凄凉,平添伤感。


月色昏暗,四下一片朦胧,李商隐再无睡意,他猛然发觉和妻子相别已悠悠数年。


独居异乡的他,鲜有亲友来访,房门口的台阶上布满了青苔,秋霜也将庭院中的枫叶染得更加红艳。


不管是秋雨绵绵,亦或是月朗星疏,于他而言,都是孤寂和愁闷在蔓延。


06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说到黄庭坚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这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是黄庭坚多年的际遇淬炼而成的句子。本是几个寻常的词,在他的奇妙组合下,竟营造出千古流传的绝妙意境,给读者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


诗人与黄几复少年交游,交情很深。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在德州(今山东德州)任职,而黄几复在四会县(今广东四会),两人分处天南海北。


黄庭坚遥想友人,不禁追忆起那年两人在桃花下,把酒醉春风的情景。今日思来,那最后一次痛饮,欢声笑语犹在耳畔,醉颜笑靥恍若如昨。


一别十年,光阴匆匆如流水,这些年里,他们各自飘泊江湖。音信难续的日子里,鸿雁都无法为之传书。他只能在每个落雨的秋夜里,独对一盏孤灯,诉说心中的万般思念。


原来,人生最怅然的莫过于站在当下向前回望,曾经的美好只能在记忆中重温,江湖夜雨里的烟云往事,只需一场秋雨,便能凋落殆尽。那散落一地的,是十年的心酸苦痛,是十年的百感交集。


秋日,是硕果累累的丰收,也是落叶凋零的忧愁,是晴空一鹤的高扬,也是望断飞雁的回眸。


秋冬之际天地寒肃,本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时光,本是友人团聚,围炉夜饮的时光,而诗人们却因种种缘由,有家难归,与友难聚。当下的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如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我们走过明媚的春,繁盛的夏,来到寥落的秋天时,思绪都变得超乎寻常的沉静。


当我们迎着秋风,数着落叶,怅立在残阳中沉思往事时,惊奇地发现,在无边的孤寂里,所有的失意、悲欢都一一地袭上心头。


时序到了深秋,还在径直向前走,一刻都不曾停休。我们也像诗人们一样,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离愁……

-作者-

溪月弯弯,愿用厚重作纸,清淡作笔,书写流年。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