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羊冒险记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2:41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心玺酱 | 评论: 次 | 点击:

村上春树:在迷惘中寻找归途,在寻找中确定人生的意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心玺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寻羊冒险记经典语录1

二战结束到20世纪末的几十年中,日本已经从农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三者混杂的状态过渡发展成为和欧美一样的后现代社会了。如果要问,当今日本有没有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及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否属于后现代小说这个问题。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英国学者伊格尔顿说:“从文化上说,人们可以把后现代主义定义为对现代主义本身的精英文化的一种反应,它远比现代主义更加愿意接受流行的、商业的、民主的和大众消费的市场。它的典型文化风格是游戏的,自我模仿的,混合的,兼收并蓄的和反讽的。”

所以后现代主义在文化上的特征是,社会的价值观向着多元主义迈进,生活形态呈现出复制拼贴式的多元混杂的局面;世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互杂糅融合,难以明确界定;商业化、消费性成为都市生活的主流。

第一、村上春树作品的后现代性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坛一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家,自1979年第一部作品问世以来,他的作品部部销量突破百万,其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为代表的创作更是受到日本与世界文坛的广泛关注。

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上表现得极为突出而又极具特色,他早期作品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写作风格的尝试,包括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以及《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舞!舞!舞!》等表现得更加明显。它们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描写都市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孤独和无奈;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题思想。

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后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不管是《挪威的森林》和《且听风吟》中的大学生,还是《1973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中的公司职员,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调侃讽刺现实,却沉湎于世俗生活的听音乐、喝咖啡、抽香烟、两性生活之中。

他们喜欢独立,不喜欢工作、读书,却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着和别人同样的事。在这个社会里他们虽然有竞争的压力,却没有选择努力奋斗以求富足的生活或者出人头地。他们就是“生在普通的家庭,长在普通的家庭,一张普通的脸,普通的成绩,想普通的事情”的普普通通的人。这样的人,在日本有,在其他国家也有,但前提是在物质条件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的“高度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人物的生存常态:不再为沉重的压迫而喘息,却因轻飘飘的失重而茫然,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处于这种失重状态的人物,没有痛切的感觉,没有深沉的痛苦,没有执着的信念。有的只是一点点哀愁,一点点忧伤,一点点无奈,一点点调侃,一点点惆怅。这就是村上笔下的后现代人的综合感觉。

第二、体谅无奈的人生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和“九一一”事件之后,村上面对日本人现存的精神危机曾明确表示,自己的文学“是一定要与这种精神禁锢抗衡的。虽然精神的世界把握起来很难,但是好的故事情节可以令人的心胸变得宽广起来,而这样的人们是不会走进死胡同里去的”。这段话也成为村上春树创作的《1Q84》的初衷。

《1Q84》的问世受到了读者和文学界的普遍关注,这是村上春树文学创作30年来,思想深度、艺术水平都达到了空前高度是一部作品。

小说里主要描述了青豆和天吾在10岁的时候邂逅彼此,20年的漫长等待,在30岁那年,青豆成为了一名健身教练同时也是一位暗杀者,天吾则成为了一名补习班的数学教师,并在下班时候为专栏写作的一名作家。他们在1Q84年以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世界,虽然彼此都抱持着绝对的好感,却只在结尾时有过短暂的重逢。

事实上,这部小说和《海边的卡夫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宿命依然对主角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不了了之的结尾,到最后自会忘掉儿时的约定,不断重复地寻找自己的幸福。从《海边的卡夫卡》的与宿命抗衡的悲剧,到《1Q84》中安于现状,融入社会的淡然。村上春树将理想与现实放在对立的位置上,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着也正是村上式悲剧的源头。

我们都生活在都市之中,却仿佛与世隔绝的隐士,以绝对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世事变迁。在村上春树的故事里,那些充满了个人主义色彩的故事大约只是为了表达对于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于命运的无可奈何。


第三、“寻找”在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意义

2001年9月村上春树在应林少华的请求在以《远游的房间》为题致中国读者的信中明确写道:“我的小说想要诉说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简单概括一下。那便是: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找到的东西却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这样做,生之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寻找”成为了村上春树在纯文学创作上的主要现实意义,而他如此固执地要去寻找这种虚无的存在,无疑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在关于村上春树研究的专著上曾经提到:“村上春树小说中寻找的过程,全部以喜闻乐见的轻松形式处理,不沉闷滞重,不抑郁,诚恳而全无伪善的幻觉。他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向我们描述极度虚无的、令人敏感的生活的 真正趣味和躁动。”

在寻找中迷惘,失去,已经成为了村上春树小说创作的一个思维定势,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也与他有着相同的癖好,这位在冷战时因苏联侵略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捷克人失重钟情于描写冷战时代捷克流亡者。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文字风格的缺陷成就了他们小说的独特魅力。

当然,抛开小说不说,“寻找”对于村上春树本人来说却拥有重要意义,至少,它让村上春树从此走上了作家的道路,并获得了万千读者的关注与支持,或许这才是村上春树明知徒劳,却始终坚持“寻找”的原因所在。

现在的村上春树虽然已经是一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离伟大依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并且能够随着时间的增长缩短,而是需要思想上根本性的转变。当然,村上春树或许根本不需要这样做,甚至也无需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认可,他的小说存在本身对于世界文坛而言就是一种价值,他指引着文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尽管在他的小说里总是拥有着“得到之物必将失去,失去之物终将遗忘”的意味。

寻羊冒险记经典语录2

村上春树及其经典语录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小说家。生于兵库县。1973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戏剧专业。在校期间曾参加过学潮运动。毕业后经营了七八年的爵士乐酒吧,接触并了解了社会各类人物。大量阅读西方现代作家的作品,并翻译出版了《雷蒙-卡佛全集》等十几部译作。

1979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且听风吟》,获第22届《群像》新人文学奖。1980年创作长篇小说《去中国的慢船》,描写一位结识过三位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主人公,等待去中国的心情,有浓厚的虚无色彩。1981年任《早稻田文学》杂志编委。已出版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球游戏机》(1982),《寻羊冒险记》(1982),《挪威的森林》(1987),《青春的舞步》(1988),《世界末日与冷酷的仙境》(1985)等,还有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挪威的森林》尤其受青年读者的喜爱。其作品一般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带有强烈的自述性,主要情节均围绕“我”展开,描写物质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里青年一代的苦闷和颓唐。书中的人物都是物质产品的不知餍足的消费者,一般都设置一个“失落——寻找”的情节,荒诞而又滑稽,。煞有介事而又毫无意义。其人物特点是平面化、符号化、无性格化、非理性化。

村上春树被认为是日本典型的后现代派作家。

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如下:

1、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挪威的森林》

2、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3、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为“古老的梦”。——《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4、死已不再是生的对立。死早已存在于我的体内,任你一再努力,你还是无法忘掉的。——《挪威的森林》

5、他想把胸中的感念告诉对方:我们的心不是石头。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面目全非。但心不会崩毁。对于那种无形的东西——无论善还是恶——我们完全可以互相传达。——《神的孩子全跳舞》

6、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听风的歌》

7、两人记忆的烛光委实过于微弱,两人的话语也不似十四年前那般清晰。结果连句话也没说便擦身而过,径直消失在人群中,永远永远。——《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见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孩》

8、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舞!舞!舞!》

9、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10、至于我是何以抛弃原来世界而不得不来到这世界尽头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无从记起,记不起其过程、意义和目的。是某种东西、某种力量——是某种岂有此理的强大力量将我送到这里来的!因而我才失去身影和记忆,并正将失去心。——《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11、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12、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挪威的森林》

13、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可能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努力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14、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

15、如果我捉不住他,留不住他,我会让他飞。因为他有自己的翅膀,有选择属于自己的天空的权利。

16、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点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17、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18、对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19、鱼说,你看不见我哭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受到你哭因为你在我心里。

20、因为没有人可以理解,因为没有人可以包容,因为没有人可以安慰…… 所以才会让人有无处可去的感觉,就是说躯壳可以找到地方安置,可是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真正的容下你这个完完整整、纯洁的灵魂!

寻羊冒险记经典语录3

家父那人始终在寻找什么,现在仍在找。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听家父说过梦见一只白羊的事。所以,我一直以为人生就是那么一种东西,就是要四处寻找什么,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寻羊冒险记》

在《寻羊冒险记》中,村上春树借着笔下的人物之口,说出了上文的这段话:

“家父那人始终在寻找什么,现在仍在找。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听家父说过梦见一只白羊的事。所以,我一直以为人生就是那么一种东西,就是要四处寻找什么,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生本身就是寻寻觅觅,在不断地追寻和修整之中,来回往复,生生不息。最终,我们甚至忘了追寻到底是为了什么,乃至于我们在追寻什么,全都已经不重要了。

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主人公总是在为生命的真理而奔走着,脑袋里思考的东西无不围绕着所追寻的真理。所以,在《寻羊历险记》中,村上春树像剥洋葱一样,思绪和故事的结果都一层层地剥开给读者看。而小说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执着同样那么令人折服。那种似乎找不到真相誓不罢休的感觉,像极了我们生命的感觉。

这就是自然界早就约定俗成的规矩。我们什么都不须要知道,不须要了解,大脑完全没有鼻子重要。我们嗅着一丝丝可疑的气息,就足以让我们开足马力,肆意奔跑。

然而,这样的奔跑过程,却注定无法长久。我们尝试着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追寻。

然而,这样的理由,会在生活中被一点点地抹平。当它失去了最后一丝说服力的时候,我们惶然地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看着四面八方的滚滚洪流,感受着作为沧海一粟的渺小,心中怅然若失。不管是“寻羊”,还是“冒险”,我们都还缺乏一个足够的动力,那就是责任。

所以,我们收回目光,将注意力放在了“责任”这两个字上面。责任始终是自律者的挚友良朋。很多时候,两者都相互支持,相互依存。或许,当责任落到我们肩膀上的时候,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远没有欲望带来的那样强烈。但是,责任感支配下的行动,往往更为持久。

然而,有人做事靠的是欲望。但是,欲望所产生的时效性并不长,有时甚至会让我们产生些许抗拒情绪。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责任感往往比欲望能够发挥更加持久的作用。

就仿佛是一缸优良的油料和一个输出电压恒定的反应堆,前者可以输出令人咋舌、震惊的能量,但是,所能够坚持的时间却未必足够长;而反应堆,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平淡安然,却足以在持久性上表现出让人难以置信的惊人潜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坚持的同时,反应堆所提供的电压是“恒定”的。

这就是欲望和责任感的不同。责任感能让人持久坚持,而欲望只是一鼓作气下的冲动。带有责任心做事的人,总能把事情做到完美。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小伙伴玩足球。小男孩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邻居的窗户上,一块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从屋里走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上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得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其年龄小而开恩,却是板着脸,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为儿子说情。父亲这才冷冰冰地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父亲掏出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偿人家玻璃。不过,你必须想办法还钱给我。”小男孩连忙接过钱给老人送去。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利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他有时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有时去捡废品卖给收购站。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偿还了债务。父亲欣然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从小就知道责任重要性的人,会在往后的人生当中更加懂得顾全大局,敢于扛责任。

在20世纪50年代,无数学人抛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返回中国。

如果一定要究其原因的话,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正是这些人心中神圣的责任感,将他们引向了这条最为艰难的路途。

倘若他们以欲望为动力,多半不会选择这条路。如果以“激情”作动力,相信他们的激情很快就会在艰难的现实中消磨殆尽。

唯独责任感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的支柱和图腾,变成了永远悬在心中的一面旗帜。当我们为了欲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坚持太久的。然而,倘若为了责任感去做,那么,或许我们将会看到一个足以震惊自己的奇迹。

心理过墙梯

如果人生就是一次“寻羊”的过程,那么,责任则可以给我们提供近乎“恒定”的动力。因此,勇担责任,是我们能够做成某件事情的必由之路。当我们尝试着将责任转化成动力的时候,责任也将会毫无保留、最大限度地回馈我们自身。

欲望并非不可用

很多时候,对“动力”的选择,也是我们是否能够做成一件事情的决定性因素。以欲望作为动力,我们未必可以坚持足够的时间。但是,这并不代表欲望不可以作为动力。至少对于短期目标来说,有一个强烈的欲望作动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敢于担当方能承受责任

以责任作为自己做事的动力,听上去简单,但是,在践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倘若一个人本身就不具备责任感,那么,施加在他身上的责任只会变成他的累赘,而完全没有办法转化成为动力。

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考虑,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将责任转化为动力。

简言之,首先,我们要成为一个重视责任的人。只有足够地重视责任,将责任视为神圣不可亵渎,并且有利于他人,更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时,才足以在责任的激励下,做到最终的坚持不懈。你要坚信: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

摘自《当我们谈论村上春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彭麦峰/著 版权方授权发布。

新书各网上、实体书店已全面上架。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