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青春之歌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7:45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东风快递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感悟青春魅力,一起品读《青春之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东风快递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杨沫青春之歌经典语录1
视频加载中...
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今天军营悦读者与您分享这样一本书《青春之歌》。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官兵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当代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
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一大批爱国主义有志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举行大游行、请愿、示威等活动的场景,作品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是一个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
她的成长是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在曲折艰难的道路行走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由于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性格。
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时常流露。最后在卢嘉川、林红等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两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得坚强,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
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正值青春的青年一代官兵的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林静道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则是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用理想之火点亮奋斗之灯,用奋斗之灯照亮前进之路,让我们在理想之火与奋斗之灯的指引下前行,成为时代的主人,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朗读:张舵
撰稿:张舵
执行:黎平
后期:夏斯爱
杨沫青春之歌经典语录2
杨沫生于1914年,祖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
她父亲是清朝举人,是地主,大学校长。
十七岁时,家庭破产,父亲逃亡,杨沫不愿嫁阔人,逃至外县当小学教员。
1933年向往革命,1934年开始写作。
1937年七七事变参加革命,投入河北平原游击战争,担任安国县妇救会主任,编辑报纸。
新中国后在北京市妇联任宣传部长,调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
六三年从事专业创作,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
《青春之歌》发表于1958年。
《《青春之歌》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这个历史时期的学生运动为故事背景的。
通过知识青年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曲折经历,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形象地说明了,在旧中国,一切知识分子,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无产阶级火热的革命斗争,自觉改造思想,把个人命运与广大工农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才能有真正的出路,才能成为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名副其实的革命者。
通过林道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其他人物贯穿,描写了年轻一代人的青春之歌。
杨沫青春之歌经典语录3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一部红色革命经典小说,它取材于抗战时期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场景,给读者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画卷,热情讴歌了广大爱国青年的伟大奋斗精神和坚强革命意志。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扣人心弦,而且耐人寻味,真挚情感的抒发,时而使人激情澎湃,时而气冲斗牛,时而又使人潸然泪下……
小说有着深刻而丰厚的革命历史教育意义,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它随时在启示着我们:人的青春就应该像他们一样度过,要为祖国、为人民、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艰苦奋斗。只有这样的青春才值得过;只有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和价值。
一、新中国来之不易
小说成功塑造了林道静这个上世纪三十年代觉醒和成长起来的革命女青年形象。故事开头,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林道静为寻找个人出路,逃避给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毅然决然的地选择离家出走。她逃离家庭后,不料却在北戴河附近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人面兽心的小学校长余敬唐一面假意“允诺”让其做代课教师,背地里却企图阴谋胁迫她嫁给当地权贵。在她走投无路投海自尽之时,正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首次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强烈爱情的感动下,她终于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做“寄生虫”,先是努力寻找工作受挫,后又接触到了一批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深深的触动。当她遇到了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开始逐步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然而,狭隘落后的余永泽却一再阻止她参加革命活动,并直接导致了卢嘉川的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彻底看清了余永泽的丑恶嘴脸,从而痛下决心离开了庸俗、自私而懦弱的余永泽,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了软弱,最终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流血牺牲。小说反映的内容,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却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其实,远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就已经有有无数的中华儿女,勇敢地挺身而出,一个个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前仆而后继,进行了 长达百年的艰苦抗争,小说所能描写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已经足够可以说明: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说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点也不夸张。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者鲜血染成,这个比喻最恰当不过。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吸取教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小说中的叛徒戴愉,还有放弃革命的徐永泽、白莉苹等等,他们就是忘记了初心和使命,自私自利,贪图荣华富贵,最终腐败变质堕落的代表。他们也曾有过革命的梦想,也曾为革命做出过一点点的工作,但是最后,却始终经不起革命风雨的洗礼和考验,最终走上了人民的对立面,遭到人民的唾弃和鄙夷。这和当今时代的贪腐、黑恶分子,好有一比。那些身居要位的“大老虎”和“大贪官”们,他们早年不也曾满怀理想和抱负,为国家立下过赫赫功勋,才能逐步提升的,不是吗?然而,他们最终却经不起物欲横流的腐化思想诱惑,逐步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黑手”伸向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利益,结果锒铛入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所以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加强党政廉政建设,使其“不敢腐、不想腐、不愿腐”,这是多么的重要啊!
事实上,有些贪官都是因为临近退休,眼看手中的权力即将“过期作废”,就想为自己退休后留条退路,却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妄想存下巨款过个奢华晚年,结果却事与愿违,晚节难保,未能“安全着陆”;更有甚者,是在离退休之后,才“东窗事发”而获罪。这一方面说明,我们英明伟大的党,绝不能容许贪腐与黑恶势力泛滥,对贪腐有着“零容忍”的决心和底气;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千万不能存侥幸心理,要时时引以为戒。反贪反腐与扫黑除恶的利剑是崭亮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势必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三、学习革命大无畏精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
小说中的林道静、许宁、侯瑞、卢嘉川、郑瑾(真名林红)、小俞等,为了革命,因“爱国罪”而入狱,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和蹂躏。卢嘉川和郑瑾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林道静做为一个柔弱女子,更是两次入狱,受尽摧残。但他们以坚强的革命意志,以大无畏的精神坦然面对流血和牺牲。即使身处狱中,也要与敌人斗智斗勇,坚持斗争,直至生命的尽头。
相比之下,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国家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医疗卫生和住房都有保障,这是何等的幸福和荣耀啊!所以我们要知道感恩,要努力工作,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事业中来。政府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保证工资按时发放,没有让我们“光着肚子闹革命”,只要参加劳动,就能合法领取报酬,这是多好的政策呀!即便这样,还有人谈什么“工作倦怠”,这与革命先烈们的流血牺牲相比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当然了,有伟人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其中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是脑袋里。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时就是要把一些先进、正确的思想装进学生的脑袋里,这的确是有些难度。在教书育人的过 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那么我们的这点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只有这 样,我们才对得起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和培养。
综上所述,读红色经典,学革命先烈,会使我们更加斗志昂扬,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迎接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时刻牢记:青春需要奋斗,奋斗的青春,才会焕发光彩!让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的力量吧!让我们 一起高唱《青春之歌》,大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