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美卡随想录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9:18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半缘有缘无缘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人生的处世——读木心《琼美卡随想录》——半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半缘有缘无缘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琼美卡随想录经典语录1
木心文本的写作风格具有相当明显的个人化的特点,在思想上极具哲理性。他融小说、诗歌与散文于一体,使文章读来别具意味。木心的《琼美卡随想录》一书中向读者展示的人生处世的哲学,主要包括人生的矛盾、人生的欲望以及人生的态度。木心身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欲望与压抑的对抗中,他努力寻找化解的方式,然而现实的社会、全局的视野让他不断地怀疑,以至悲观地看待世界。
木心是什么人?首先,他是一位画家——美国艺术圈有名的画家,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其次,他是一位作家,从80年代开始创作,其作品曾以繁体在台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掀起了一股木心热。到2006年至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 《西班牙三棵树》 《温莎墓园日记》等八部作品,其中既有散文、诗歌,也有小说。但不同于我们既定模式思维所认定的,木心“他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散文界限,在散文创作中融入诗、小说、评论诸多因素,使之成为一种崭新的文体。”《琼美卡随想录》作为他的一本散文集,集以上特点于全本,全书包括《后记》共47篇。也正是由于这种贯穿创作始终的行文风格,使他的文本饱含“开阔、细密的世界观和文艺观”,使他被人称为“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正如刘丹青说的“阅读木心,同时也被阅读”。本文尝试通过阅读木心的《琼美卡随想录》,探讨作品中呈现的矛盾冲突、人性本质以及人生态度等等。这些探讨的结果并不一定仅仅反映的是木心本人,或许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展现了每一位阅读者的观念与内心动态。木心的作品是“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的,“要在他书中寻找世俗的日常生活”是不可能的,但“语言的、美学的、观念的、思想的、内心的”比比皆是。这些信息又是对世界的、人生处世的质疑与拷问,是木心探寻和谐的人生处世与人生存在的一种方式。
融合东西方文化
木心的作品不仅涉猎的文体相当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他作品中蕴含的世界也十分广阔。作为一位兼具深厚的中国古典修养和广博的西方艺术知识的文人,木心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性”。初读他的《琼美卡随想录》,有一种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错觉”,其实,这不是错觉,是真实存在。之所以第一反应游离在“错觉”上,主要源于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既定模式。尽管在中文惯常的散文写作中也不乏融合东西文化的先例,但由于文体风格的差异,产生惊诧感也就不奇怪了。我对木心的认知是:木心是以中国为土壤,成长于中国,发展于世界,融合了东西方多流文化的具有东方传统思想和西方格调的艺术家。如果任何艺术形式都可以分为形式与实质两个部分,那么木心的文本的特点是:以中国思想为实质,以西方格调、材料为形式。
读木心的作品,无论是哪一本,都需要有活跃的思想和跳跃的思维,阅读者需要具有能够灵活反应的特质以及较为广博的知识,不然,即使反复阅读,也会读不懂。这种来往于东西方的写作风格,在《剑柄》一文中表现尤为突出。
“一味冲谦自牧,容易变成晦黯枯涸。终身狂放不羁,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
“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再谦什么。”
文之上半部分,以工整的经过精细雕琢的文字阐释了中国“中庸”的传统思想,但并不是生硬地说理,或传达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本来就已经存在,木心以更加接近时代、更加易于理解的语言转述出来,但同时既不失原本含义,也不失汉语的魅力。文之始,以似排比的方式,引出文本的两大导火线“狂”与“谦”,继而以断论式作出结论“冲谦而狂放的人不多”。在木心的文本世界里所展现的哲学思想,不是遥不可及的,这些思想的重新解读都与他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是他生活的转化,又由内心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哲学。如果说只是一味地转化哲学为个人的语言,那么企图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是不容易的。
“拜伦以天才自命,以不多读书自诩。后来在他的故居,发现许多书上密密麻麻地注满他的感想、心得——拜伦的字迹是很容易辨认的。”
文之下半部分,融合西方名人拜伦的事迹,简短的文字娓娓道来,相比于繁琐的叙述或过分精炼的归纳,两者适宜的长度符合时机的穿插,巧妙地融合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使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沟通更容易实现,从而也到了创作者写作的目的,至少是目的之一。
化解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文明的进步无限扩大了人类的欲望,人为共同规定的各种法律、规章压抑人的本能,正是压抑与冲突这对矛盾体,人类的快乐越来越不如从前。此时,人的需求是,一种缓解压抑的方法,或者说是化解欲望的方式,文化由此产生与进步。马尔库斯曾说:“文化进步则是通过压抑来实现的。”阅读木心的《琼美卡随想录》可以感知到木心的文本总在努力寻找化解欲望的方式,试图是自身摆脱这一不可能摆脱的恶魔。木心执着地以文以字表达出他淡化、控制欲望的意愿,正是这意愿又是一类难以实现的欲望,所以有时他又会在自觉自生中不知所措。
人人都有欲望,木心在《琼美卡随想录》一书中充分展现了人类追求快乐、胜利、生命等等的欲望。如同人类寻找解决苦难的过程一样,在这些文本中,木心也尝试找到了几种化解欲望的方式,它们分别是:悔恨、淡化以及化身。从悔恨到化身,化解的方式由浅到深,也是创作者自身的不断成长与思想的成熟的过程,其中化身是文本最为常出现的方式。
“瓦格纳的音乐不是性感的常识剧情,是欲与欲的织锦,非人的意志是经,人的意志是纬,时间是梭,音乐家有奇妙的编纂法,渐渐就艳丽得苍凉了,不能不飘渺高举,波腾而去。被遗弃的到是累累肉体,快乐而绝望的素材——自来信仰与悔恨成正比,悔恨是零乱的,整齐了,就是信仰。”——《无关》
木心“不信仰上帝,也不信仰任何宗教”,于他而言,化解欲望最低级最原始的方式就是悔恨,至于信仰不过是整理过的悔恨。普通人在一次次地悔恨中没有任何成长、收获,稍有前瞻眼光的艺术家有意或无意的集自身的或他人的甚至全人类的悔恨于一体,然后将它转化为自己熟知的艺术形式,或是音乐、或是绘画、或是文字。弗洛伊德在《一种幻觉的未来》一书中强调宗教不把能量用于真正改善人类条件,而用于一个想象的能够得到拯救的世界的历史过程中。但这种化解法,从文本看来,“渐渐就艳丽得苍凉了”。
“零零碎碎的如意总是有的,然而难以构成快乐。”
“因而我选了一个淡淡的‘目的’,使许多中微茫的快乐集中,不停地变化着。”——《如意》
“来到人间已过了半个多世纪,才明白老上帝把我制作得这样薄这样软这样韧这样统体微孔,为的是要来世上承受名叫‘痛苦’的诸般感觉。
我一直无有对策,终于——不痛苦了。”——《笔挺》
木心作为“一位形式感出类拔萃的文体家”,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还是在形式的选择上,都运用自如,毫无娇柔造作之嫌。他能通过简练的文字和个性化的形式精准地向读者表达个人的感想、传递自己的思想。“欲望”换一种说法就是:想到得到满足的事物。“愉悦”,人类情感的一种,身处社会中它也是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否则有可能影响健康。但这种感情的限度在哪儿,这一点上,木心在语言上做了精细地选择,区分“如意”与“快乐”。试着从后往前推,缩短“快乐”长度,并把它切分为一个个的“如意”,然后在从“如意”到“小快乐”再到“大快乐”,最终“愉悦”的欲望得到了淡化与实现。在《笔挺》一文中,木心直接从形式上省略了痛苦的过程,看淡痛苦的经历,这其中到底承受了多少,由读者自己补充自我的经历,从而加深了读者的共鸣。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木心的文本中最多的是:通过充分的想象,在文字中化身另一个自己,由这个虚构出来的自己实践现实中的欲望。在《迟迟》中,木心想“一眼看透威廉·莎士比亚,一语道破列夫·托尔斯泰,那就最好,那就好了”,于是,“我”弥留之际与神甫交谈,“我”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托尔斯泰的故事是真的吗?神甫说“真是这样的。”木心是将自己目前的问题留给未来,对于当前得不到解答的疑问,在他心里早就设定了一个答案(尽管这个答案是模糊),于是想象一个未来的自己,从他人那里得到答案,实际上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我”与一个化身的“我”的对话,为的是满足现实中难以满足的求知欲。在《很好》中,木心与她在街头对话,最后她称道“你是一个很好的悲观主义者。”这一路走来的对话,究竟存在吗?也许有一个“她”,我更相信这个“她”是木心的化身,以化身之语对自己做判断。
怀疑与悲观
木心的文本世界“哲思四溢”,他的世界观,从文本中显示出来的是“怀疑的、悲观的立场”。但他的悲观并不是杞人忧天的,他“没有简单的国家主义概念”,是站在世界的、人类的、未来的角度看待问题。木心自己也曾说“我是借古说未来,说古的方向是发展到未来去”。此外,木心文本中的悲观与他怀疑的态度不可分离,他总怀疑的目光审视当今,以直白的语言叙述悲观的态度。
“毋庸讳言,悲观主义是知识的初级、知识的终极,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年轻的文士们,一个一个都很能谈,谈得亮亮的,陈列着不少东西——冰箱!这些人真如冰箱,拉开门,里面通明,关了,里面就黑暗。冷着。——《问谁》
在《圆满》中,木心向古代智者和近代智者寻求化解心中矛盾与欲望的方法。然而,他有时又开始怀疑这些方法的可实行性,并渐生悲观的意识。他说“苦要超脱,除非死,或者除非是像死一般活着。”“……,然而做不到三天的圆满,更何况永恒的圆满。”在《步姿》中,木心以更广阔的视野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世界,他怀疑自身眼、耳存在的价值,质疑“人们为何都在做戏”。在《同在》中,木心说:人们奉鸽子为和平的象征,但也把鸽子烹饪成佳肴,战争年代更驯养大批信鸽传递信息。当回到纽约城,“我”不知鸽子的比喻意义何在。这种种的质疑,虽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人类、看待社会,但悲观也由此而生。悲观之时,往往怀疑;怀疑之余,不免稍稍悲观。
木心以杂糅散文、诗歌、小说的写作方式进行独特的创作,这使他文本的风格与众不同,给人以“惊诧”的感觉;他怀揣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审视世界、拷问人类,让他的文本极有哲理,但同时也正是这种透彻的审视,他的文章往往带有怀疑的眼光和悲观的思想。
琼美卡随想录经典语录2
1、感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而且多多益善,这就是生活,最大限度的生活。——加缪 《西西弗斯神话》
2、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赫塔·米勒
3、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在用朴素的童真和未经人世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宫崎骏
4、我希望我这样一本正经地做出要离开的样子,会引起你的注意。——卡夫卡《致密伦娜》
5、容易发怒的意思就是:别人做了蠢事,然后我们代替他们,表现出笨蛋的样子。——蔡康永
6、情之一字 ,不知所起,不知所栖,不知所结,不知所解,不知所踪,不知所终。——烽火戏诸侯 《雪中悍刀行》
7、一味冲谦自牧,容易变成晦黯枯涸。终身狂放不羁,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
8、在这个世界上,你到底做了些什么,这倒不关紧要。要紧的是,你如何能够使人相信你做了些什么。——阿瑟·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9、我猜,我们之所以会成为当下的我们,肯定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也许其中绝大多数的原因,我们都不明白。可即便我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从何而来,我们仍然能够选择自己要去往何处。——《壁花少年》
10、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
琼美卡随想录经典语录3
1. 但愿我是黑暗,我就可扑在光的怀里。
--木心
2.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木心《杰克逊的高地》
3.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4.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5.生活最好的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木心
6. 我好久没有以小步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
7.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木心 《素履之往》
8.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
--木心
9.我是一个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
--木心
10.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人心的浅薄。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11.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
--木心《伊斯坦堡》
12.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木心
13.爱情,亦三种境界耳。 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木心 《即兴判断》
14.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木心《文学回忆录》
15.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
--木心 《鱼丽之宴》
16.人们的错,都错在想以一种学说去解释去控制所有的东西。
--木心
17.冰是熟了的水。
--木心
18.你常常笑得使我看不清。
--木心
19.好人的世界,总有一种糊涂。
--木心
20.从前的月光很慢,有点闲,有点懒,在一杯茶里消磨了整个黄昏,在半个梦里看星星满天。
--木心
21.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
--木心《眉目》
22. “小聪明”是长不大的。
--木心 《素履之往》
23.我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木心
24.世上多得是无缘之缘。
--木心
25.我所说的悲伤,和别人所说的悲伤是两样的。
--木心
26.天才是被另一个天才发现的。
--木心
27.玄妙的话题在浅白的对答中辱没了。
--木心
28.唐诗下酒,宋词伴茶。
--木心
29.有的书,读了便成了文盲。
--木心
30.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
--木心
相关文章:
- 上一篇:mc小洲2014经典语录歌词
- 下一篇:新的一年经典语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