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圣母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16:32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爱读书的小包同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世间多苦难,心自乐就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爱读书的小包同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不是圣母经典语录1
我是小包同学,点击右上方“关注”,为你分享个人成长心得,教养修为提升。
今天刷视频无意间刷到一个名为“横店胖哥”的视频,一一看完了他给横店群演拍的视频,这确都是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群像之一。
他们有坚持梦想的演员,也有无奈流浪的人员,还有开爱心餐厅的老板,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也许是对生活一种苦中作乐的态度。
看了视频中一些评论,其中有很多都在说,他们只是白日做梦,生性懒惰,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语气中颇有哀其不幸,恨其不争的愤懑。
如果是以前,我也会是这样的想法和态度。但,今天突然间,我的想法有了不一样的顿悟。
我自己也是从最底层的人群奋斗到现在的生活,过程的心酸只有自己明白。也更加了解底层人的挣扎,想要真正摆脱这样的环境有多难。
刚毕业的时候,兼职做过服务员,促销手工,发传单,清洁工,日结工等等,就算是现在也利用空闲去做兼职工作。就为了能在赚钱的年龄,力所能及的多挣钱,多攒钱。就是因为在做兼职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同年龄段为生活奔波的朋友。
在买自己的房子前,我曾在公租房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偶然认识了一位邻居姐姐。大我四岁,全职带两娃。。所以也经常兼职,赚点钱补贴家用。老公在工厂上班,收入不是很高。因为一起兼职做手工,慢慢次数多了,也熟悉起来了。
她告诉我,因为在农村家里穷没读过什么书,只能早早结婚生子。现在的老公对她并不好,每个月给的生活费很少,偶尔还会家暴她。但是,有了孩子,娘家条件不好,还有弟弟没成家,家里重男轻女,她也不可能离婚带着孩子回家。结婚时给的彩礼钱,都给了父母。自己初中毕业,能力有限也不能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她舍不下孩子,所以,只能尽自己努力赚点钱补贴家用,努力去讨好老公。
她说过的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她说:“妹妹,我跟你不一样,我这样的出身,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错了,有孩子有家,老公愿意给生活费,虽然他脾气不太好,但不喝酒的时候,对我和孩子还是挺好的。如果真要离婚了,我没能力带孩子,也没有住的地方,我舍不下我的孩子啊,他们跟着他老汉日子肯定不好过,我在至少娃儿日常生活我还能照顾他们,娃儿他爸每次酒醒了也会后悔,跟我道歉。我在,这个家还是完整的。我有求他打我的时候下手轻点,他真的有听,放心嘛,他不得把我打得太过分的。。。”说完,她笑了。
她的笑中,我觉得带着泪,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第一次发现她被家暴的时候,我买过药帮她搽。后来,不止一次劝过,但她都是沉默以对。时间长了,我也就不劝了。在一起做兼职的次数越多,认识同类型的宝妈越多,深入聊天才发觉这个群体,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还挺多的。
无数个邻居姐姐,她们出生农村,没有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家庭条件不好,迫于生计,早早出来打工,又早早结婚生子。她们难道不想摆脱贫苦的原生家庭吗,不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吗,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然后觅一良人,幸福过一生。其实,都想。但现实的情况不允许,原生家庭的负累,孩子的羁绊,生活的琐碎,早早把这些期待埋藏到了心底最深处。想把这类邻居姐姐帮助她们跳出原先的沼泽,何等困难呀。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想帮助她们,也是无能为力啊。
俗话说,装睡的人叫不醒。但,她们太清楚自己的处境,人一生的牵挂太多,能做一个清醒独立的人,固然好。可,现实从来都不是仁慈的。所以,成年人做的选择,都要自己去承担后果。不如多给她们一份包容,一份理解。
再来说说横店的群演们,他们也许收入不高,也许居无定所,但肯定也有怀着梦想,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一种精神追求,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去生存,去努力。
其中一位叫王敏的姐姐,漂在横店八年,不知道她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她经历过什么样的故事。但听认识她的人描述,就算是自己没什么钱吃饭,但看见比她还落魄的人,也愿意出手相助,即使弄得自己饥肠辘辘。
有人会觉得她这不是善良,是傻,是圣母心。可我觉得,这种做法会让她觉得心里舒服,不为得到回报,也不为一声谢谢。只为她自己心里的一抹愉悦,帮助他人让自己欣慰的一丝安抚。这难道不是人性中独有的善良与温暖吗。至少也能证明世间王敏之类的人们,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暖呀。
不管是邻居姐姐,还是王敏类的人群,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生存在这个社会中,他们只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没有触及过伦理底线,甚至违反过法律法规,只是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去给自己建造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壁垒。
他们都是可怜人,一些努力想生存过好的普通人罢了。
所以,可以不要求理解他们,但也请不要唾弃或伤害。
毕竟,世间有容乃大,可和而不同。也能吾心安处是吾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是努力的小包同学,所有文字,皆为原创。
注重个人修养,锻炼自我成长,阅读国学经典,分享感悟心得。
我不是圣母经典语录2
前两天网上有篇写父亲的文章,有网友说写得比《我为父亲开车门》还要好,还要感人。那篇文章,我一看好多细节不合情理,不值一驳。于是在网上找《我为父亲开车门》读了一读,感觉更不合情理,更不值得一驳,但看到有介绍说这篇文章已经选入到高中语文教材里了,我觉得有必要掰掰谎。
首先,文章开篇楼上的张婆婆就不可能把他父亲当盲流,直接赶他走。
城里人现在独门独户,互相不往来,这是真的。但尽管不往来,谁家是哪里的,是城里的还是来自乡下,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张婆婆不可能把他父亲当盲流,这是一。
第二,就算张婆婆把他父亲当盲流,按照城里人的习惯,也不会去管别人家门口的闲事。他父亲又没在张婆婆家门口,张婆婆是不可能为楼下的人出头,赶他父亲走的。退一步讲,即使张婆婆喜欢管闲事,张婆婆也会先问一下他父亲“你找谁?”哪有张婆婆直接开赶的呢,万一是人家的乡下亲戚,这个张婆婆与邻里怎么处关系呢?
其次,安排爷爷住在孙子的房间里,爷爷亲孙子,孙子大喊“你脏,不要你亲,你给我滚出去!”也不可能成立。
孙子已经上学了,不是三岁两岁小孩,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习惯,爷爷是不会去亲一个上学的孙子的,乡下爷爷更不会。这是一。
第二,爷爷坐长途汽车就能到儿子家,表明爷爷跟儿子相隔不是太远,很可能就在一省之内。这么说,爷爷跟儿子不会没有往来。儿子也会经常跟孙子提到乡下的爷爷,对乡下爷爷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第三,让爷爷住到孙子房间里,一般来说儿子都会跟孙子说好,并叮嘱一番。所以就算爷爷亲了孙子一口,孙子也不会那么发狂。如果孙子那么发狂,那表明这个做儿子的家庭教育非常失败。
孙子这么狂暴,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做儿子的,阘茸无能。可接下来这个儿子扇了孙子一巴掌,而儿媳在旁边只是怒目而视,并不敢护短,表明这个儿子在家里还是立得住的。儿子立得住,孙子平时浸淫其中,就不可能对乡下的爷爷那么放肆无礼。
再次,是第二天早晨儿媳妇对爷爷的一通警告:不要抽叶子烟,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这条同样不成立。若要这一条成立,那就要这个儿子阘茸无能。这是一。
第二,这个儿媳妇在跟儿子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就对乡下公公婆婆有个基本的准备,否则她不会嫁给这个儿子。以后公公婆婆只要不是太出格,儿媳妇一般不会弄得这么不顾脸面的。儿子已经立得住,儿媳妇就不可能这么奇葩。
再说儿子儿媳结婚,儿媳产子,爷爷总是要来的,所以爷爷不是第一次到儿子家来,儿媳也至少去过乡下一两次。不会到这时候像第一次见面似的。
再次,爷爷临走前给儿子5000块钱,也不成立。爷爷如果考虑到儿子生活困难,需要接济,他卖了猪就会把钱寄过来,而不是攒了三年,等攒到5000块再带过来。这是一。
第二,就算爷爷不怕路上的小偷,带着5000块钱到了儿子家。按照咱们中国的人情礼法,他进门就会把钱掏出来给儿子儿媳,而不是等到要回去的时候再给。所以,这根本就不合情理,纯粹是作者为了叙事的需要瞎编一气。
再次,儿子叫辆出租车送父亲也不合情理。儿子要么乘公交地铁送父亲去长途汽车站,要么打出租跟父亲去长途汽车站,这是人之常情。打辆出租车让父亲一个人去长途汽车站,除非父亲是常来常往的,否则,违反常理。
最后,父亲在遭了孙子的辱骂,儿媳的羞辱后,一点怨言也没有,都是小心翼翼,像个小媳妇似的,还买来蜂蜜给儿子治胃病,买核桃酥给儿媳补脑,买健胃膏给孙子开胃。这不是父亲,这是圣母。
通篇文章以贬低邻居,贬低儿子,贬低儿媳,最后也是贬低儿子,来凸显父亲的伟大,我以为很不恰当。会让很多没有经历过的乡下人以为城里儿媳孙子都是这样奇葩。从这点来说,这篇文章实在是破坏环境,毒化空气。
后来又在网上找到作者接受记者采访的资料,作者说整篇文章都是他虚构的。作者还说,经常有人通过各种手段辱骂他的妻子儿子,他认为也无所谓。再看作者的背景介绍,是小镇做题家出身,毕业后分到一个偏僻的乡镇当老师,现在是重庆一个镇里的书记。原来作者没有相关生活经历,在那里海阔天空胡思乱想,胡编乱造,难怪编得那么不合情理了。
把这样不合情理的文章,放在高中语文教材里,让学生学它什么呢?
我不是圣母经典语录3
#我要上头条# #育儿#
这是一件真实发生的事,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我做了必要的模糊处理。
吃瓜也好,慨叹也罢,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
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土豆妈
“你不让你妹把孩子生下来,
是想让她没有后吗?
她老了没有孩子,你给她养老啊?!”
婆婆一阵风似的冲进厨房,
指着我的鼻子,大声地质问。
“妈,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只是好意提醒她,因为……”
还没等我解释,婆婆就打断话头:
“我们家的事,不用你管!”
这是十年前,发生在我婆婆家的一幕。
现在回想起来,
我的心里还会涌上一阵委屈,
觉得当时的自己特别傻,傻透了。
要讲清楚这件事,还得从十年前,
姑子意外发现自己怀孕说起。
有喜原本是件好事,
可她当时在服用治疗甲亢的药,
这种药的不良反应里,
清楚地写着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当时她去咨询,医生的建议是:流产。
作为一个学医的人,
我知道这个情况后,也建议她别留。
因为我身边就有一个认识的朋友,
也是在怀孕前的3个月,
服用了治疗甲亢的药。
由于是大龄怀孕,舍不得打掉,
结果拼几率失败,
孩子生下来不但面部畸形,还智力低下。
后来,朋友为了照顾孩子,辞掉了工作。
她老公为了养家,
下班后,晚上还去开出租车。
孩子很可怜,大人也过得特别辛苦。
虽然我明白,劝人流产不好,
但朋友的事例就摆在那儿,
我实在不能眼睁睁看着姑子踩坑。
万万没想到,我的好心提醒,
招来了婆婆劈头盖脸一顿数落。
更没想到的是,
姑子根本没把这个提醒当回事。
现在想想,
她可能是觉得孩子来了就是缘分,
那种小概率的不幸,肯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吧。
九个月后,
姑子的孩子如期出生,是个男孩。
孩子除了脖子那里看起来有点怪怪的,
其他地都很正常,
和普通婴儿没什么两样。
大家都很开心,
我也松了一口气,
打心底替姑子高兴。
但没过几年,问题还是来了。
孩子长到2岁半的时候,
还不会说话,
发育也明显慢于正常的孩子。
等到3岁,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孩子开始频繁抽搐,
姑子夫妻俩带着到医院,
一系列检查下来,孩子被诊断为癫痫。
确诊后没多久,
姑子老公就出门打工了。
我听婆婆抱怨过,
孩子这么小,又病了,正需要人照顾,
说什么打工,其实就是不想再扛家里这个担子。
之后姑子就带着孩子,住回了婆婆家。
其实这时候,
孩子的病还是很有希望的,
医生说50%的患者经过正规治疗,都能治好。
前提是,要严格遵医嘱,进行系统治疗。
为了孩子能康复,
姑子一开始也很上心,
每天都会按时给孩子吃药。
药的效果不错,加上发现得早,
孩子坚持服药一段时间后,
效果明显,抽搐的频率明显低了。
但奇怪的事发生了——
没过多久,孩子又开始频繁抽搐,
症状比没用药前更严重。
我觉得很奇怪,
因为这个药是对症的,
只要跟着医生的治疗方案走,
不应该出现这种反复。
于是,我就问我姑子,
最近孩子吃药怎么样。
没想到姑子说,她给孩子停药了……
理由是,有个邻居和她说,
吃西药副作用大,长期吃孩子会变傻,
不如吃中药,没有副作用。
她相信了,
就去邻居推荐的“神医”那里,
拿了一堆不知名的草,回来煮给孩子喝。
听完我是真的急了,这不是乱搞嘛!
一急,我就啥都忘了,
直接大声跟她说:
“家里有懂的人你不信,去信别人随口说!
孩子的药怎么可以随便停的啊?!
别瞎整了,明天带上孩子,
跟我到我们医院,
去找医生看看怎么补救!”
谁知道,话音刚落,
婆婆又一次冲了出来。
她气冲冲地对我嚷嚷:
“你怎么说话的?
你妹自己的孩子,她不心疼,谁心疼?!
万一孩子治坏了,你负责吗?”
这一次,我识相地闭上了嘴。
就在这会儿,老公刚巧回来,
看到了这一幕。
他问了事情的原委后,
跟他妹说,药不能随便停,
快带孩子明天去看医生。
婆婆看自己儿子也这么说,
才没有再说什么。
再后来,
孩子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系统治疗,
癫痫没有再发作了。
遗憾的是,智力还是受了一些影响,
读书有点不太灵光,
不过平时正常的交流、生活能力都还可以。
对此姑子很愧疚,
她用了自己的方式弥补:
特别疼孩子,生活上的大小事,
都抢着帮孩子做。
孩子已经快10岁了,
她还是每天帮忙刷牙、洗脸、
穿衣服、穿袜子,甚至喂饭。
我看在眼里,觉得很别扭,
孩子明明在生活自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姑子这样照顾他,
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
所以,又一次看到姑子给外甥喂饭时,
我忍不住叨叨:
“你让他自己来,
孩子自己多做点事,总是好的。”
没想到姑子一下子变了脸色,
跟我说:
“我的孩子你少管,管好你自己的孩子!”
“我并没有别的意思啊,
只是希望孩子学会自理,
这样长大后,他才能更好地独立生活。”
我解释道。
“他以后过得怎么样,
和你有什么关系啊?
要你多管闲事。”
姑子更生气了。
“我多管闲事?”
我也生气了,反问道。
正当我想继续说点什么时,
眼角余光突然发现,
站在一旁的婆婆很嫌弃地瞟了我一眼。
这个白眼,让我彻底清醒过来。
十年来,我自己觉得苦口婆心,
但在她们眼里,
我只是个讨人厌、多嘴多舌的人罢了。
那一天,我回到自己家,越想越委屈,
但又不好和老公倾诉,
就把闺蜜约了出来,和她讲了整件事的始末。
最后我抱怨道:
“她们脑子里怎么想的啊,
我明明是好心,
她们不感激就算了,
还那么讨厌我,
就像孩子的病是我搞得一样。”
闺蜜问我:
“你是希望我和你一起骂她们呢,
还是想听真话?”
我想了想,回答:
“那你帮我分析分析吧。”
闺蜜说:
“这件事,你婆婆和姑子都没错,
是你的问题,
圣母心泛滥,拎不清。”
她这句话刚出口,
我就急了:“你说啥?
我圣母心??我拎不清???”
闺蜜示意我,先听她说:
“有句话说得好,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X论短长。
你婆婆和姑子,很明显跟你就不是一路人,
从十年前她们决定留下孩子,
就能看出来了。
可你呢?
你总以为自己可以指点你姑子,
解救她于水火,这不是圣母是啥?
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你说的再对也没用,
在你婆婆和姑子眼里无足轻重。
所以,你清醒点儿吧,
以后回去,
不要再管人家怎么照顾孩子了,
就当没这回事,
该吃饭吃饭,聊天只聊开心的,
这样大家反而和和气气。”
闺蜜的一番话,让我突然想起,
似乎真的是这样。
我老公的兄弟姐妹多,
我还有一个不常回来的妯娌,
就很招我婆婆喜欢。
她每次回婆家,
对谁说话都是亲亲热热的,
但对于姑子孩子的事情,
她从来不发表任何看法。
她回去的时候,
吃饭就是吃饭,吃完饭聊会儿家常,
就刷手机去了,
其他什么事都不管。
我之前一直觉得,
婆婆对她亲热,是因为她会说话,
再加上不常回来。
现在再仔细琢磨,
人家受欢迎的秘诀更在于:
不管闲事。
也许,真的是我的手伸得有点太长了?
这时候,闺蜜接着给我上课:
“以前我也和你一样,谁都想帮,
但后来我才发现,
我管不了别人,只能管好自己,
顶多再加个自己的小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走好自己的路,
不要去干涉别人去哪儿,是不是走歪了,
这就是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
什么是人生课题?
就是一个问题发生了,这事该由谁负责。
比如,
早些年,你姑子执意要生下孩子,
那孩子出生后,孩子有问题,是谁负责?
是她啊。
你最多只能提醒一下,而不能帮她做决定。
又比如,
现在你姑子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等孩子长大后,生活无法自理,
最后是谁为这件事买单,
还是你姑子。
这些都是你姑子的人生课题,
她自己这样做,
自己对后果负责。
我这样说,听起来有点冷漠,
但事实就是这样,
谁的人生,谁负责。
你只要想想你的人生课题是什么,
做好你自己份内事就好。
如果以后她们真的需要,
作为亲人,我们能帮的,
尽量帮一下就是了。”
那天和闺蜜聊完,
回家之后,已经很晚了。
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
静静回思了一下,
这几年来自己做的事,和得到的“回报”,
确实这些年来,
我把手伸太长了,管太宽了。
我把手探到姑子的生活里,
最后自己遭人嫌,
事情也没有任何改观。
那一刻,我想通了,
一个人能力确实有限,
能够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已经不容易,
就不必再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了。
毕竟,说到底,
自己的人生,最后都需要自己负责啊。
你好,我是李点点,4岁女儿番茄、9岁儿子土豆的麻麻,擅长用漫画和文字记录二胎鸡飞狗跳的日常,分享硬核学习资源和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
- 上一篇:相识15年经典语录
- 下一篇:涂磊2017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