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21:15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咸鱼想也飞 | 评论: 次 | 点击: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咸鱼想也飞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活的意义经典语录1

对于这个问题,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用短短的8个字作为回答:

“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在他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迷茫又焦虑的时代,大多数人看不清前途与未来。

物质富裕的同时,精神也日渐空虚;衣食无忧的同时,礼义廉耻却日渐消弥;

行动越发自由,感觉却越发迟钝;机会更加丰富,人们却消极悲观。

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提出对的问题。在这种紧要关头,人们需要不断向自己提的问题应该是: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到底要怎么活?

稻盛和夫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一名本质上彻底追求正确思考与行动的哲学家,总结出了三点关于人生的真相。

1. 坚持努力,切忌虚度人生。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段子:

问一个人为什么要好好上学?

他说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为什么找个好工作?是为了赚钱。

为什么要赚钱?是为了娶个好媳妇。

为什么要娶个好媳妇?是为了生个好孩子。

为什么要生个好孩子?为了让他好好上学……

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生活,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可怕?

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但恐怕也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的写照。

孟子说过一句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发挥出人不同于禽兽的能力,实现人不同于禽兽的德性和品格。

在这一点上,孟子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经说:

“人生的幸福,也就是最完满的状态,就是实现专属于人的特征。”

要打破周而复始的循环,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自我,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把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特的意义展现出来。

对于稻盛和夫来说,实现自我的方式,就是努力工作。

全神贯注于一事一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稻盛和夫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石油化学和有机化学,对于“陶瓷”专业,他其实是个外行。

那个时候,他和很多求职无门的年轻人一样,面临着失业危机。

实在没有办法,他进了一家制造属于“无机化学”的绝缘瓷瓶企业。

除了自己缺乏相关的技术经验之外,这家公司还持续亏损,只有一些非常简陋的研究设备和仪器。

一般人可能会想,在这种公司待着,一点意义也没有,又赚不到钱,又看不到未来,干脆走人算了。

可稻盛和夫没有。

他想着,没有意义,何不我自己创造意义?

他潜心研究、进行各种实验,最后居然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材料。

这次研究和经验,为他后来离开这家企业,白手起家创立“京瓷”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坚定了他作为企业家的决心与信念。

有人问他:“你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

他的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人需要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采用的方式皆可不一。

只要能够在可以发挥自身能力的领域里,努力做到最好,让家人、朋友、同事,因为你的努力获得更好的环境;

又或者一项工作、一个领域本身,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善,这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2. 坚持精进,变平凡为非凡。

这个世界上的快乐分为两种。

一种是短暂的快乐,这种快乐很容易获得。

比如,好吃的巧克力,好看的爽剧,或者激情与性爱,亦或是不断满足自己疯狂的购物欲;

而不幸的是,这种快乐是有条件的,它们需要外在的刺激才能获得。一旦这种刺激消失了,取代快乐而来的就是无尽的空虚。

而另一种快乐是不太容易获得的,但是它们往往更持久。

比如,费劲心思学懂一个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实践的时候;

比如,在没有任何前人经验的情况下,研究出一个全新的产品或理论的时候;

再比如,历经重重困难,穿越荆棘和黄沙,受过伤、流过泪,而最终到达旅行终点的时候。

这种征服人性、不断精进获得成就后的满足感,会让人从内心升起“喜悦感”。

这种喜悦会伴随人的一生,久久不能消散。

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在初次接到IBM大笔零件订单时,被其苛刻的规格要求给吓到了。

当时的“甲方爸爸”们,一般都只给一张图纸大小的规格要求,但IBM却给了京瓷整整“一本”。

严格的要求很难达成,京瓷的员工反反复复尝试了很多次,都没能成功。

那个时候的京瓷,在技术上其实差得很远,这种高标准、高要求的订单,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稻盛和夫却毅然决然接下了这笔订单。

因为他觉得,这对于京瓷的技术、知名度的提升,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他每天泡在工厂里,和员工们一起尝试,并且不断激励员工,告诉他们:“只要努力,连神灵也会出手相助!”

经过反反复复,超乎寻常的努力,京瓷终于做出了客户苛刻要求下,完美无缺的产品。

那时候,稻盛和夫以及他的员工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喜悦之情。

稻盛和夫也情不自禁地感叹:“人的能力无限啊!”

我们常常感叹时光飞逝,对于时间,人们很难把握住。

但时间也很公平,每个人能分到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如何能够把平凡变为非凡?

就是不断精进,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

当我们回首往事,就会发现,那些让我们终生难忘的、值得怀念的、人生的重要经历,都集中在那些曾经让我们觉得困难的事情上。

3.坚持乐观,心态决定命运。

村上春树曾说:“无论何人无论何时,人们总要在乌云周围寻索着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深以为然。

稻盛和夫的两位叔父和一位叔母都因为患上“肺结核”去世。

那时候,他的家庭成员都被称作“肺结核家属”。

他很担心自己也会患上“肺结核”,担心自己不久之后就会吐血而死。

后来他开始发烧,浑身疲软,情绪低落,倒在病床上,十分绝望。

幸运的是,邻居家的大婶借给他一本书,是谷口雅春写的《生命的实相》。

他读到这么一句话:“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

他死死盯住这句话,心灵受到了极度的震撼。

他想,一颗企图逃避、厌恶疾病、脆弱的心,终于换来了真实的疾病。

当他选择放弃,坦然面对之后,身上的疾病奇迹般地痊愈了。

也许稻盛和夫身上发生的这件事只是“个案”,但是他却提醒了我们心态的重要性。

在此之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他都始终保持乐观。

相信用自己积极、勇敢的心灵,就能吸引来好的结果,也因此化解了许多企业上的危机。

稻盛和夫在撰写《活法》这本书的时候,已经离开经营一线,皈依佛门十多年。

因此,他对人生意义思考的一些内容,也深受佛学思想的影响。

在他看来,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将事物考虑得过于复杂,才会产生各种焦虑、暴躁、抑郁等情绪。

但是,事物的本质极为单纯,只要人们依照原理原则行事、为了自己的目标和愿望实实在在的努力,那么人生便会豁然开朗了。

泰戈尔说:“人生虽只有几十春秋,但它决不是梦一般的幻灭,而是有着无穷可歌可颂的深长意义的;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

什么是真理呢?

或许便如稻盛和夫所说,不过是简单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罢了。

生活的意义经典语录2

今天不想聊投资,太累了,聊点生活。

中午和朋友聚会喝酒,是个A股的私募。

去程的路上,的士司机一路叙说今年的不容易,说今年熬完这几个月就不干了。因为生活很艰难,很难亏本维持下去。

我的私募朋友,席间也在说今年的不容易,是这么多年投资最艰难的一年。

实体艰难,投资更艰难,大家都在拼尽全力,努力在生活着,只是为了生存。

也在笑着。

应该是这样的一种人生生活态度。

确实今年太不容易,美股,A股,港股,只要在这个市场上,你就不可避免要被挤泡沫,要被杀估值。

市场上剩下的都是怨气和愤恨,情绪化的市场,理性已经很少了。

乐观豁达就更少了。

应该笑着,享受苦涩,享受孤独。

也许这段艰难的经历,回过头看,都是经验和成长。

40不惑之年了,差不多人情冷暖都看清了、看淡了,也坦然了,不纠结了。免掉一切无效社交,一身轻松。躺着、坐着,世界都宁静了,时间都停止了。

生活的意义经典语录3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甚么主义?’我便答:‘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人们总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无一,却不知,在有的人看来,“趣味”竟是人生的唯一意义,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对于梁启超,我有着刻板的印象:一个老学究、 一个革命者,却不料一本书让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一瞬间,梁启超变得有趣而可爱。

这本书就是《美的生活》,这是一本极其讨喜的书,古典设计的封面、线装的书,极美,看它的外表就让人心生欢喜。


封面上印了一段话:


“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


我虽不敢说趣味便是生活,然而,敢说没趣便不成生活。”


这段话读起来也许有些许的拗口,因为梁启超所处的年代,白话文才刚刚推行,语言环境与当下自是不同,这段话在我的理解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趣!也许有趣不是生活,但没有趣味,人生就没有意义。”


看,大有“无趣味,宁愿死”的意思,难以想象,梁启超这样一个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信仰的竟然是趣味。

01、什么是趣味


趣味,和幸福一样,是源自内心,需要个人自己去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那么趣味是什么呢?


趣味是原动力,没有了趣味,生活便成了无意义。那么有趣的东西就是趣味了吗?未必。


梁启超给有趣做了个定义: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

这就把沉迷游戏和赌博这样的恶趣味给排除在外了,那是因为那些不合道德吗?当然不是,而不合趣味,就算有些短时的快乐,也会很快尚失掉,因此,这些不算。


那么怎么判断一件事会不会生出相反的结果呢?要看它是不是具体这三个特点:一是见不得人,需要瞒人;二是要看它是不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之上;三是看它除了快乐之外,是不是还有烦恼相伴。


但凡三有其一,那就是恶趣味,不在趣味之列。


按照这个标准,趣味的主体大致有四类:劳作、游戏、艺术、学问。


知道了什么是趣味,那为什么人生非要有趣味呢?


02、没趣便不成生活


网上流传了一句话:“有的人,20岁就死了,到了80岁才埋。”这句话竟然和梁启超的观点有着灵魂上的一致。

梁启超认为,没有趣味的人生,和死了没什么区别。


他把没无趣的人生归纳为二种,均是在他看来勉强活着,还不如死去的好,他把这两种人生形容得十分形象,也许不少人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是石缝生活,活得处处都是规矩,好像披枷带锁,又好像生活在石缝之中;


二是沙漠生活,这种是了无生趣,人生没有一点生机,只是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梁启超形容的这种生活,让我想起一句话:“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有句俗话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想必认同这句话的人,也必是活得失了趣味的,那要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有趣呢?


03、趣味的源泉


既然趣味这么重要,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追求?想必是不得法门。


梁启超觉得没有趣味的人十分可怜,他说:“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自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


他还说“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24个小时不能当48个小时用,不够我享用。”


瞧瞧,大有我真得还想再活500年的意思,可见在他看来,获得趣味是十分的容易。

那么趣味从何而来?有三个来源。


对境之赏会与复现


所谓水流花放、云卷月明、美景良辰、赏心乐事,都是自然之美,会欣赏,能回忆,就是趣味。


心态之抽出与印契


这句看起来有些难懂,但说白了,就简单了,就是开心二字,就是快乐的心态。


他界之冥构与蓦进


这个也很深奥,但梁先生给打了形象的比喻,让人一看即明:文学家的桃源、哲学家的乌托邦、宗教家的天堂净土。


这三种趣味,是与钱和物质无关,只与人内心有关的,也就是说,只要愿意,任何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趣味。


而帮人从中找到趣味的利器有三种:文学、音乐、美术。人们可以通过它们去体会美、感悟趣味。

04、寻找趣味


《美的生活》这本书原本不是梁启超所写,而是一本集录,它以梁启超对趣味的见解为主题,收录了梁启超关于趣味的所有演讲、文章和见解。


这本书由趣味生活开始,到怎么去趣味生活:为学与做人、文学之美、认识自己,真的是一本相见恨晚的好书。


有人说,当代中国是审美缺失的时代,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审美是人的本能,我们人人都有,只是有些因为不常用而麻木了,失去了趣味,而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没有了趣味都是没有希望的。


梁启超说,令没趣变为有趣,就象一个人渐渐坏掉了的爱美的胃口,唯有让他恢复,才能吸收趣味的营养,让自己的生活健康。


审美就正如他所说,是生活之胃,而这本书就是那治疗审美缺失的良药。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