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小说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2 01:14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齐鲁壹点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文化观察|“红色经典”文学的根与未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壹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林海雪原小说经典语录1
大众日报记者 于国鹏
12月4日,莫言文学研究资料馆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一期活动举行,来自山东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红色经典”文学的当代文化价值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交流和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担任论坛学术主持的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丛新强表示,创办这样一个以高校研究生为主体的学术论坛,致力于推动科研与教学的动态平衡、促进教学相长、倡导学术创新,因此在论坛主题设置上尤其注重学术性与当下的关联性,希望能逐渐形成一个具有高质量学术品格、开放性时代气质的文化品牌。
可借鉴的叙事模式
按照学术界通常的说法,“红色经典”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包含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60部“红色经典”文本。
另外,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创作,往往也被划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时段,也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研究对象。十七年文学中的“红色经典”创作,被高度概括为“三红一创,青山保林”,这是八部代表性作品的缩写,即指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杨沫的《青春之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
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毛金灿说,梳理一下学术界关于“红色经典”文学的研究发现,大概有四种研究角度。第一种,20世纪末部分学者以“再解读”的思潮来关注当代文学,包括“红色经典”的创作。第二种,像阎浩岗的《“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活气息和史诗品格等几个方面,阐释红色经典的文本价值。第三种研究范式,属于文化研究的路径,钱振文的《是怎样炼成的》,对《红岩》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在综合对比了这三种路径后,还可以区分出第四种文本研究的路径,比如张清华的《“传统潜结构”与红色叙事的文学性问题》,主张从传统角度对红色经典再造和重新深挖,指出重建红色叙事的文学性研究的路径与方法。“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红色经典’创作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这为打造中国叙事、中国话语,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叙事模式,对‘红色经典’进行叙事研究,也应该深入发掘与研究‘红色经典’属于中国传统的本土化的叙事方式。”
与历史距离最近的人
多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都是亲历者写作而成。
“重读红色经典文学,返回历史现场,对我 们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李丽说,最近读了《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受到很多启发。从历史的角度,又该如何看待“红色经典”?以十七年文学的作品为例,像《保卫延安》《创业史》《铁道游击队》,作者都是事件的亲历者,是作为历史参与者来书写的,这些作家就是距离那段历史最近的人。这些红色经典作品,能带着我们重新回到当时的事件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作家在创作时,无不是带着满腔激情,无不是带着崇高的信仰,无不是怀着坚定的信念,也就是说,他们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状态下写作的。如何绕过把历史碎片化、解构历史、戏说历史的迷途,正确地去理解历史?“从这些作品对历史的书写、对信仰的表达中,反而能够重建现场,找到历史的真实。”
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王静也认为,“红色经典”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红色经典作家是与历史距离最近的人,因为他们能够深入生活,与那个时代的人直接接触。正因为生活的丰富积累和亲历性,使他们的作品有时代感和真实感。另外,像十七年文学,在当时的创作环境下,作家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具有独特性的,《保卫延安》的作者杜鹏程就曾说过,“这粗略的稿纸上,每一页都浇洒着我的眼泪!”作品的力量就是这样积聚起来的。
“阅读红色经典文学,使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李春晓表示,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看,“红色经典”文学的价值,—方面在于建构历史,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美学化。以赵树理的创作为例,他的作品一直关注新生政权之下农民的生活,从宣传婚姻自由,到歌颂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再到描写农业合作社的实践,按时间顺序整理一下赵树理的作品,就如同连成了一部中国农村的变革史。另一方面在于还原历史。红色经典采用写实的手法,以小人物的命运和乡土社会的变迁作为描写对象,与历史叙事具有互文性。这些作品将大写的历史小写化,单数的历史复数化。“文学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叙事的缺陷,这些作品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是作为一种文学叙事,红色经典文学还承担了历史叙事所不具备的功能。”
翻译家为什么要改写
红色经典的海外传播,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
红色经典的译介很早就开始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杨玉馨举例说,中国与前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有相互借鉴、阅读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很多红色经典又被改编成舞台剧和影视作品,向西方传播,一方面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让西方了解当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目前,很多红色经典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译本了。之前的译本带有当时的定位与认识。 现在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就会有新的译本。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以前是忠实翻译,现在是“译写”,相当于翻译家的改写。西方对我们的认识远远比不上我们对西方的认识,西方对我们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成见,接受起我们的作品也有很多挑战,因此我们现在格外注意译介方式的运用。“其实,译介是换一种方式,让中国的作品更好地被西方接受。打个比方,我们这里有樱桃,外边再裹上一层巧克力,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更易于接受而已。”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宁明点评时进一步解释,译介的问题,关键还是看作品翻译出来之后,能不能被国外读者接受,如果不被认可和接受,那实际上相当于没有传播效果,翻译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目前,中西方的互相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有一段时间,我们对西方文化是带有一种仰视的眼光来看待的,接受度自然高,所以西方的文艺作品,有些即使水平很一般,翻译过来依然能获得很好的传播。恰恰相反,西方是以一种傲慢的高高在上的眼光来看我们的,他们固执地用自己的文化观和审美观来看待和阅读中国文学,甚至于只要不符合这种文化观和审美观的,就拒绝接受,给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增添了很多困难,“在这方面,我们存在很大的‘贸易逆差’,这种状况当然要改变,但是需要时间。”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潘晓遥说,自己一直关注红色经典的改编,包括衍生品的海外传播问题。其中,红色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促进红色经典的海外传播。这些影视作品走出国门后,如果能够吸引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则可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原著的兴趣或者好奇心。例如,在日本,先是电影《红高粱》引起关注,之后才出版了日文版的小说,“电影对小说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个教与学的新平台
除此之外,年轻学者们还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生鞠啸程认为,在大力提倡阅读红色经典的背景下,同龄人不读、误读的情况同样值得重视,“红色经典”的重读与推广是一个方法,但如何立足当代语境,重新发扬红色经典背后的红色精神,则是一个复杂得多的问题,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维度上进行综合考量。
如何认识红色经典中的女性形象,如何看待红色经典中对恋爱的描写,如何评价红色经典中的乡土味,他们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
丛新强认为,从大家发言和交流情况看,效果超过预期。他介绍创办这个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初衷时说,主要还是着眼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考虑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平台。论坛以学生为主体,也是为了进一步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现在高校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不少老师埋头科研,在学生和研究生培养方面投入的精力很有限,“传道受业解惑”不足,尽管科研成果也能转化到教学上,但中间环节很多,还是会留下很多缺憾,“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论坛,师生之间就增加了一个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另外,老师的科研在某些时候也会遇到瓶颈,通过这种交流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丛新强表示,举办论坛也是对学校“教与学”传统的一个传承。他说,自己读研究生时,贺立华教授经常专门抽出时间,组织大家参加学术活动,在那些活动中受到的学术锻炼和获得的教益,至今难忘。这种好的传统,要继续传下去,这个论坛就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另外,处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师生也要考虑怎样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去,通过举办论坛,我们主动“走出来”,把自己的读书心得、科研成果与社会联系、分享,这也是我们参与文化建设、文学实践的一种方式。
丛新强说,第一期“红色经典”的选题,也显示和奠定了学术论坛的方向,今后选题的策划也将继续凸显学术性、时代性以及与社会的关联度,努力提升学术饱和度与社会关注度、影响力,“希望能形成一个既能求知解惑,又能创造创新的文化品牌。”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林海雪原小说经典语录2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孤勇者》在小朋友群体中持续火爆,歌词朗朗上口,大家甚至用歌词玩对起了暗号。
街头巷尾,在小朋友扎堆的地方只要唱出:爱你孤身走暗巷”立即就能听到“爱你不跪的模样”的回应,神曲一出,小朋友们会自动聚集,还有让相互不认识的小朋友拉手唱到最后的神奇功效。在短视频平台上,路人用“爱你孤身走暗巷”跟小学生对暗号的视频比比皆是,真是让人上头。
歌曲对暗号,大家熟知的还有法国二战喜剧《虎口脱险》土耳其浴室那段”鸳鸯茶:
鸳鸯tea,你爱我,我爱你“的接头暗号。有趣的是,现在这个调跟小朋友对暗号,后面跟的那句可能是蜜雪冰城甜蜜蜜,真是世纪隔空的丝滑对接。
语言暗号应用最为广泛,《林海雪原》中经典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可以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网友们凭借“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等小品台的词还真抓到了网络间谍。佩服佩服。
要说,这聪明的基因还真是遗传的,我们中华先祖们发明了最古老、安全的暗号-烽燧(烽火)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烽火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春秋开始,暗语广受军队青睐。为了防止细作对军营进行刺探,军队驻扎后也采用口令的形式,由哨兵确认军队中的己方士兵,因此口令是极为机密的,也正是因此,口令经常更换,鲜有记载。
喜欢三国的朋友会知道鸡肋这个暗号:曹操和刘备对峙汉中,连日阵雨,粮草将尽,进不能进退又怕被耻笑,看到鸡汤中的鸡肋有感而发,当夏侯惇问夜间口号时,他随口回答:鸡肋。没想到这句用于退兵的暗语被恃才傲物的主簿杨修破解,曹操便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聪明反被聪明误,军事暗语可不是随便说出去的。
在历史故事中,另一个大家熟知的暗号就是“摔杯为号”,就是用摔杯子作为行动暗号扑杀客人。经常在宴会和客室对付上对付政敌使用。
据说杯子是最随意使用的器皿,室内用兵,只有品茶、喝酒,才能营造出若无其事的氛围,是最好掩饰杀机常用方法。
当然,摔什么还是由人定的,也并非所有人都会热衷于摔杯子,摔碗也可以,也有摔瓜的,比如说朱棣。朱棣起兵前,把建文帝派去抓他的两个人骗进王府,然后就邀请人家吃西瓜,开始和风细雨,还亲手把西瓜递到跟前,不料话风骤变,发表了几句简短的“即兴”演讲,发泄完无比委屈的心情,然后将人家都要伸手来接的西瓜摔在地上,埋伏在旁边的士兵出来将西瓜都没吃成的俩哥们儿砍死,然后他才竖起“靖难”旗帜,率兵南下,把建文帝撵下宝座,自己当了皇帝。
当然,如果用瓜作为暗语,也不都是危险的,还有可能来自爱情...在写男女爱情的诗歌中,男子对女子赠送玉佩表示心意,而女子对男子赠送水果表明心迹。
这种暗号在古代十分盛行:诗经中《卫风·木瓜》,女子赠给男子“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水果。
西晋花样美男潘安,每次驾车出行,经常吸引大量围观的年轻姑娘。为表达爱意,姑娘们向他车上抛掷水果,使得他满载而归,实现了水果自由。
所以瓜的暗语,危险还是甜蜜取决于是摔还是投....
好了,对暗号,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暗号,快来分享一下吧!
林海雪原小说经典语录3
总是有哪些电影令人难以忘怀,难以忘怀着其中的故事情节,难以忘怀着其中的人物形象,难以忘怀着其中的动人影像,尤其是更加难以忘怀着其中哪些随着时间推移记忆消散也难以抹去的经典台词。
曾经激励着我们的红色电影,不乏有着众多的经典存在,这些经典红色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至今还是有着一股难以抗拒的魔力,即使现在读来,也有着一种激动人心的振奋存在。
1、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员的意志你是永远打垮不了的。
——《烈火中永生》
江雪琴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地喊出:“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员的意志你是永远打垮不了的。”
因为有着坚定无比的信仰,意志无比坚强,当然是什么也打不倒的。
2、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英雄儿女》
当奋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后一刻的革命战士王成在阵地上背着步话机,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豪迈宣言,以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意志,展示了革命英雄的大无畏精神。
3、砍头不要紧,为了主义真,杀了洪常青,还有后来人。
——《红色娘子军》
洪常青被捕后,为地主南霸天所逼迫,他毅然不顾,在自首书上写下:“砍头不要紧,为了主义真,杀了洪常青,还有后来人。”
为了坚持而执着的“主义”,牺牲在所不惜,因为还有信仰的传承者为此前赴后继。
4、我不懂什么政治,我只知道我是中国人,我应当爱国。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青春之歌》
女中学生林道静反驳余校长时说:“我不懂什么政治,我只知道我是中国人,我应当爱国。”
爱国不是口号,也不是作秀,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拥有的素质。
林道静还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希望总是有的,而且看得见的,也是必然来到的。
5、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闪闪的红星》
胡汉三再次回来后,极其嚣张的言论:“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回来就回来吧,极其高调的结果,就是被打脸。
6、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
“吃你几个烂西瓜算什么,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给钱”的汉奸,从来就没想到,“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的必然结局。
7、高,实在是高!
——《地道战》
伪军高司令的拍马屁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向日本军官谄媚至极说的这句“高,实在是高”,套路真的很深。
8、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这不是我们太愚蠢,而是共军太狡猾了。
——《南征北战》
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难以抵挡,敌方李军长向“友军”张军长发出求援:“张军长,请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吧。”
可结果呢,推一把的可能性更大。
“这不是我们太愚蠢,而是共军太狡猾了。”
再掩饰,也改变不了自身实力不够的事实。
9、“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饭我们也要一口一口把它吃下去。”
——《大决战》
气魄!!!
10、为了新中国,前进!
——《董存瑞》
董存瑞牺牲前托着炸药包喊出的最后一句话:“为了新中国,前进!”
唯有革命先烈的奋不顾身,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11、阿米尔,冲!
——《冰山上的来客》
阿米尔喜欢阿伊古力,可是因为胆怯而不敢吐露心声,叼羊大会上,杨排长鼓励阿米尔奋勇之前,大胆追求,意味深长地说:“阿米尔,冲!”
无论是革命,还是爱情,或是生活,只能是一往无前地“冲”,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过回头路。
12、不见鬼子,不挂弦儿。
——《地雷战》
日军派出汉奸冒充八路军前来打听地雷的情况,儿童团成员不知情,回答说:“我们是不见鬼子不挂弦。”
幽默风趣中道出事实,汉奸也是很无奈。
13、“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林海雪原》
杨子荣上威虎山见到土匪首领座山雕,两人对起了暗号。
“天王盖地虎。”
“宝塔填河妖。”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
“防冷涂的蜡!”
“么喝么喝。”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14、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
——《永不消逝的电波》
李侠在被捕前,发完了最后一封电文:“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
这是一种毅然的决绝,这又是一种坚决的告别,这还是一种英勇的无畏。
15、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
雷锋精神永远都不过时,无论是在何地,还是在何时。
16、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上甘岭》
上甘岭的英雄们高呼出“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的时候,是预想到了自己的结局的,也同时预想到了战局的结局的。
17、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红日》
“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意气风发的话语,已经注定了张灵甫的结局。
18、我代表党,代表人民宣判你的死刑。
——《党的女儿》
面对叛徒,就是应该这样的义正言辞。
19、在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你们横行霸道!
——《平原游击队》
游击队队长李向阳对着鬼子说:“在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你们横行霸道!”
很有底气,很有豪情,本来这是中国的土地,中国人才说了算。
2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创业》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21、美国大老板又送来一批新的,回去就换。
——《奇袭》
虽然说我方的装备差了些,可是没关系啊,“美国大老板又送来一批新的,回去就换。”
22、阿兰小姐,来个伦巴!
——《英雄虎胆》
侦察排长曾泰打入到匪巢内部,遇到了国民党女特务阿兰,邀请她跳舞时说:“阿兰小姐,来个伦巴!”
与敌人虚与委蛇,又不能被识破,重要的是入戏。
23、口令!古伦姆,回令!?欧巴!
——《奇袭白虎团》
志愿军排长严伟才率队深入敌后,偷听到美李军哨兵换岗时的口令,顺利过关。
虽然说是电影情节,这却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有时候事实比虚构情节来得更为真实。
24、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
——《渡江侦察记》
非常经典的暗号,尤其是拿着对话器讲出来,非常地“爽”!
再来喊一句:“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
25、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白刀子进去, 红刀子出来。
——《保密局的枪声》
特务组长张仲年有个知名的口头禅:“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他的手下们更是学了个十足,还更狂妄地叫嚣:“让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穷凶极恶的外表下,所不能掩盖的是内心的极度虚弱,所以说,不管是什么,“一切都是纸老虎”。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当呼吸化为空气经典语录
- 下一篇:董卿郎读者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