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养生的意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2 07:36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品藏茶坊 | 评论: 次 | 点击:

茶桌上聊起“喝茶养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品藏茶坊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茶养生的意经典语录1

茶桌上每日“打卡”十余年,常常会聊到“喝茶养生”的话题,也经常遇到“指鹿为马”、萝卜冬瓜混为一谈的状况……

“茶”如“水果”,都是宽泛的大概念,不能用菠萝或龙眼的特性特征去考量葡萄,况且葡萄也有许多的品种;同理也不能用出自无性繁殖的茶或不发酵“芽叶”茶的特性特征,来考量出自有性繁殖的茶、发酵茶或“非芽叶”茶,况且各种茶品的功效品质历来也有分三六九等。

茶品作为饮食之物,最讲究功效和品质。事实上,对于许多人或者许多的时间里,茶饮实在是可有可无之物,当作为“喝茶养生”时,或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饮茶习惯的,在这个越来越讲究免疫力的世界,建议还是有必要讲究茶品的内在功效和品质。

一款原生态的茶品,源于典型的木本植物,具有植物生命的通性,讲究初始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成就其特性;同时,茶饮是经过制作的饮食品,食品制作是具有烹饪食材前进行初加工的通性,讲究制作工艺的巧夺天工成就其特色;茶饮还是典型的“活性”食材,具有营养食材“鲜活机理”的通性,讲究存在的空间和时间……

也就是说,每一款茶品,都会有其特别与众不同的特性,都讲究树种和地标、讲究选料和采摘时间、讲究完善的制作工艺和存储条件,如果是发酵类的茶品还讲究持续适当发酵的生态条件,简单的归纳为三个方面:原料、工艺、存储。然后,就讲究“烹饪”茶品的器皿和手艺等等:茶品和水的比例、器皿的选择、用水和水温的选取、泡制的次序、火候的把控……都会对成就茶汤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茶汤的品质高下决定该茶品“养人”的特性功效……

茶品原料源于典型的木本植物,与地球上的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地域血统”,同时又是经过加工制作的功能性食物,特性和功效都非常考究“道地”。茶有百源,方土异同各有个性;亦有千味,制作区别特效相异。各茶各性,叶影参差……茶饮作为“喝茶养生”就如药材般讲究“道地”,这与道地药材有着一样的特征:讲究纬度、海拔、土壤、物种、气候、生态环境、制作条件等等,特别是可持续有氧发酵的茶品,就更加讲究“道地”。

以上这些基本概念清楚了,在茶桌上聊起“以茶养生”的话题,就会有不一样的境界和结果。

喝茶养生,是否有在哪张茶桌聊到以上这些基本概念?

特别强调一下:一味可以信赖作为“喝茶养生”的茶品,一定是就如营养的饭粥面汤一样,不论春夏秋冬,都适合老少妇孺、孕妇全天候饮用的一种生态茶品。道理很简单:如果一样“米面”不适合老少妇孺、孕妇全天候食用,能信仰它是“好食粮”么?如果一样“米面”会损害老少妇孺、孕妇的健康,还能信仰它可以“养生”么?

喝茶养生,好茶如好粮。万物没有绝对的好坏或对错,但自然历来就有高下之别。

饮食有品 味存智慧

精神可藏 道至高远

敬畏自然,信仰道理,了解更多喝茶养生的传统茶道智慧,敬请关注【品藏茶坊】或搜索关键词,不一样的信仰、不一样的茶汤,会有不一样的味与道……有品者,来畅饮。

饮讲道

茶究理

茶养生的意经典语录2

这一章要来讲一讲茶文化更深入的层面。我们这一章的题目叫轻身换骨的灵丹-从药用、食用、饮用到品用。

我们从标题就可以发现,我们已经经过了茶的药用的功能,然后到茶变成一种可以当菜吃,可以当饭吃这样一种功能,到我们可以拿来饮用,当做一种饮料,然后到两晋的时候,我们的茶文化、饮料就进入了精神的内涵,它成为一种精神的饮品。茶就成为人的生理药用、食用、饮用,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礼祭之品,开始全面向精神领域来渗入。结合时代的精神思潮,中国茶文化开始在儒、释、道的精神领域里孕育诞生,也呈现出了“三位一体”的茶文化的初相。

实际上我们人类从三国时期开始,已经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吃茶的方法,也就叫“芼茶”,它是一种混吃的方法,就是说有茶,也有米膏,又有葱、姜、橘子然后在锅里面煮,这样的一种实际上是茶粥。那个时候也已经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在卖了。而且在宫廷里面,也出现了很著名的以茶代酒的方式。特别是在三国时候的孙吴,那时候有一个以茶代酒一个传说,应该说是一个史实,孙皓他每次一定要大家喝酒,但是他很喜欢有一个大夫,一个史官,他叫韦曜,他(孙皓)就每次都说,你可以喝点茶,就秘密地喝茶,所以“以茶代酒”这样一个成语也就流传到了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最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它就是精神的饮品。这个地方体现出

的儒家、道家和佛家。儒家以茶养廉,用个人的修养来推进道德准则;文学家、词赋家以茶来激发文思,感悟茶性;道学家以茶升清降浊,让茶进入养生一个领域对仙风道骨的一个修炼;至于清谈家,我们知道玄学在地方发展成了酌茶会友;而佛家以茶禅定入静,明心见性,应该说茶禅一味这样一个词并没有在时代出现,但是这样一种关系,在那个历史阶段已经形成了。

我们首先来讲讲儒家文化与茶。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礼”,是“仁”,仁爱。礼就是一个次序,我们如何把我们的内心用非常美好的方式表达出来?非常有分寸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就需要礼了。因此,茶在儒家文化当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礼的作用,比如说那些道德的需求,比如说祭祀时候的那种简洁,以茶养廉、以茶祭祀、客来敬茶,展示了时代人们的政治理想、文学情怀、生命体验和茶之间的那种关系。比如说婚丧嫁娶,那时候都开始出现了茶概念,至于以茶养廉,那时有很多故事,比如说陆纳接待谢安,他就要用茶果而已。他的侄子没有听他的话,结果被他暴打一顿,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佛教,我们知道两汉时期佛教就传到了我们的中国,从天竺印度过来,它非常讲禁律,也就是修身。修身,我们从发生学上就可以看茶与佛教的关系了。所以在两晋的时候,佛教徒喝茶是很厉害的,为什么?因为第一,喝茶你可以保持自己的胃,很舒服。第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自己不睡觉。这里我们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菩提达摩的。菩提达摩,据说他在嵩山打坐的时候,他老是要睡觉,把他气得不得了,最后他没办法,他拿出一把刀,把自己的眉毛,两条眉毛都割下来,就扔在地上,结果从地上就长出了两棵茶树,于是他吃了茶树他就不睡觉,所以打坐是需要的。第三,当然他不喝酒,喝茶当然就是保持一个禁欲主义者的那种安详和宁静,所以佛教和茶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的密切。

我们再来看看道教。他有个概念叫做轻身换骨,只有人轻身了以后,他就能够飘飘然的到天上去了,所以对他们来说人瘦很重要。我们知道喝茶是减肥的,所以喝了茶以后就轻身换骨,所以佛教(道教)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羽化。我们说“羽化而登仙”,我们又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讲的都是要飞到天上去,飞到天上去就长生不老,长生不老就要喝茶,所以在近代两晋的时候概念已经是非常的清晰了。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不管是儒家的客来敬茶,佛家的茶禅一味、道家的养生、羽化,都跟茶发生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文化概念都延续到了唐代、宋代、明、清,以至于到当代,我们可以发现“客来敬茶”礼仪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最普遍的一个礼仪了。第二,我们发现,养生概念是应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健康的理念。至于佛家讲的茶禅一味,我们修身养性,这也是今天的人们在文化当中体悟到的一些健康的元素。因此两晋以前到两晋时代,以至于南北朝时代是对今天的茶文化是有着非常非常深远的意义的。

茶养生的意经典语录3

茶最能体察到冲泡者的心境,或沉思冥想,或豁然开朗,一饮而尽,畅快淋漓。由深到浅,由苦至甘,由顺到滑……世界的喧嚣,尘世的繁杂,随茶汤一般,慢慢变淡,直至消失不见。

茶有三次生命:一为生长,二为制作,三为冲泡。从小树开始到成熟采摘,经历风吹雨打,成长不易。从茶农辛勤劳作,手工采摘到高温炒制,家业代代相传,成茶更难。从千万路途邮寄颠簸,到茶艺师一腔热血日夜学习,点香,净手,奏乐,备茶器,万事俱备,只为冲出一杯好茶,出味更艰辛。

人生是艰辛的,就像茶一样开始是带点苦涩,到中年时苦尽甘来,最后到老年时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成也好,败也好,谁都逃不过三尺黄土。一壶茶,茶壶有量,茶味无量,真真值得我们品的是茶味。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盏茶去。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来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一种生活,酒是一种生活。都是生活,即使相差再远,也有相通的地方。茶喝多了,君子之间淡如水。酒喝多了,可以在酒里体会一下小人之间的温暖以及市井里不精致却扎实亲切的活法。酒高了,可以有难得的放纵,可以上天摘星,下海揽月。茶深了,可以有泪在脸上静静地流,可以享受一种情感叫孤独。

心神静,易相处。茶比较适宜于安静的环境,常在安静的环境中,心态也会变得更加平和,而平和的心态表现在人的身上同样能带给别人安静祥和的感觉,更容易接近和相处。

不妄言,共和谐。经常泡茶,见过喝过的茶多了,通常也就不会直接评价一款茶的好坏。久而久之,如待人处事一般,不轻易评价别人,不道人长短,养成言语谨慎的习惯,做事学会多分析。

茶中见君子,君子爱茶,修身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于茶中,养出清朗之气,浩然之风。

茶中见佳人。从来佳人似佳茗,清雅恬静莫言卿。爱茶的女子,必定更爱生活,更懂生活,淡定从容,岁月也难掩其风华。

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光,不失为人生之乐事。都说,茶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