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退名言
时间:2022-04-21 13:3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告退名言
1. 形容生活水平的名言、诗句、歇后语
挨家挨户 每家每户,户户不漏。
挨,依次,顺次。 爱国如家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安家乐业 犹安居乐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安家立业 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
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安家落户 安:安置;落户:指定居。
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白手成家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白手兴家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
鸣,发表见解。 败国丧家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败国亡家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
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保家卫国 保卫家乡和祖国。
不识东家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家:仇人;聚头:聚会。
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称家有无 称:适合,相符。
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成家立计 犹言成家立业。 成家立业 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成名成家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尺二冤家 指众多的求书画者。尺二,指卷轴高度。
打家劫舍 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打家截道 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 打家截舍 指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同“打家劫舍”。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家风范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
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大家闺秀 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当家理纪 指管理家务。
当家立计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当家立纪 指管理家务。
当家立事 主持家业。 当家立业 主持家业。
当家作主 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荡产倾家 指丧失全部家产。 灯火万家 家家都点上灯。
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东家西舍 犹言左邻右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东家效颦 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对头冤家 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儿女亲家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发家致富 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伐冰之家 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法家拂士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
指忠臣贤士。 泛宅浮家 指以船为家。
分家析产 指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同“分烟析产”。 丰屋蔀家 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
也比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 浮家泛宅 泛:漂浮;宅:住所。
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黼国黻家 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富家大室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富家巨室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富室大家 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改换家门 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告老还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告老在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孤家寡人 古代帝王的自称。
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故家乔木 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
②喻指乡贤。 国仇家恨 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国而忘家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国尔忘家 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国耳忘家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国家栋梁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
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国破家亡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黑家白日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胡越一家 比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
犹言四海一家。 欢喜冤家 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
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会家不忙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同“会者不忙”。 毁家纾国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同“毁家纾难”。 毁家纾难 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机杼一家 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
家败人亡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家藏户有 指家家都有。 家长礼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同“家长里短”。 家长里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家常便饭 指家中日常的饭食。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家常茶饭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家常里短 犹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家成业就 指有了家产。 家丑不可外谈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同“家丑不可外扬”。 家丑不可外扬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2. 生活过得艰难还要帮助别人用一名言形容或一首诗句
我觉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合适不过了,毕竟他是在自己的家都被雨淋的破败不堪,孩子盖得是破被的情况下,想到的是天下没有屋子可以住的广大寒士,为君奉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弟子规》里面有哪些经典名句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
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
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
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
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出则弟〉原文: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解说: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
4. 形容生活水平的名言、诗句、歇后语急
挨家挨户每家每户,户户不漏。
挨,依次,顺次。爱国如家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安家乐业犹安居乐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
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安家落户安:安置;落户:指定居。
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白手成家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白手起家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白手兴家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
鸣,发表见解。败国丧家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败国亡家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
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保家卫国保卫家乡和祖国。
不识东家指不识近邻是圣贤。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
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称家有无称:适合,相符。
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成家立计犹言成家立业。成家立业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尺二冤家指众多的求书画者。 尺二,指卷轴高度。
打家劫舍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打家截道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抢夺财物。打家截舍指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同“打家劫舍”。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家风范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
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大家闺秀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当家理纪指管理家务。
当家立计主持家政,筹划生计。当家立纪指管理家务。
当家立事主持家业。当家立业主持家业。
当家作主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荡产倾家指丧失全部家产。灯火万家家家都点上灯。
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东家西舍犹言左邻右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东家效颦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对头冤家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儿女亲家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发家致富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伐冰之家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法家拂士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
指忠臣贤士。 泛宅浮家指以船为家。
分家析产指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同“分烟析产”。丰屋蔀家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
也比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浮家泛宅泛:漂浮;宅:住所。
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黼国黻家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富家大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富家巨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富室大家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改换家门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告老还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告老在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孤家寡人古代帝王的自称。
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故家乔木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
②喻指乡贤。国仇家恨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国而忘家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国尔忘家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国耳忘家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国家栋梁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
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国破家亡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黑家白日不分昼夜,整天整夜。胡越一家比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
犹言四海一家。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
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会家不忙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同“会者不忙”。毁家纾国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同“毁家纾难”。毁家纾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机杼一家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
家败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家藏户有指家家都有。家长礼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同“家长里短”。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家常便饭指家中日常的饭食。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家常茶饭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家常里短犹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家成业就指有了家产。 家丑不可外谈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同“家丑不可外扬”。家丑不可外扬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家传户诵家家户户传习诵读。家传户颂家家户户传习颂读。
同“家传户诵”。家。
5. 怎样看待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影响:
国富论一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也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
国富论一书的原始版本则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主张书中的内容曾被窜改的较为温和,以符合当时某些思想家如休莫和孟德斯鸠的既定理论。的确,许多斯密的理论都只简单地描述历史的走向将会远离重商主义并朝向自由贸易,而当时这种走向早已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对政府政策有极大影响。无论如何,斯密的作品广泛地组织了他们的理论,因此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斯密简介:
出生: 1723年6月5日(苏格兰 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逝世: 1790年7月17日 (苏格兰 苏格兰爱丁堡)
学派/流派:古典经济学
主要领域: 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 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 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施影响于: 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美国开国先驱
杨靖︱审判富凯:路易十四搬掉中央集权的绊脚石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杨靖
路易十四
1661年,执掌国柄多年的首相马扎林病逝。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定亲政,并宣布从此以后,法兰西王国不再设立首相一职。当御前会议(“国务咨议会”)成员前来询问,今后国家大事由谁定夺时,国王简明地回答:“由我。”——对于国王的这一决策,朝臣颇为意外,而其中最感到失落的无过于财政总监尼古拉·富凯(1615-1680)。
富凯出身名门,其父曾担任前首相黎塞留的商业和法律顾问。在父亲影响下,富凯自幼研习法律,后任职于巴黎高等法院(Parlement)。“投石党”(Fronde)动乱期间,红衣主教马扎林携幼主路易及母后仓皇出逃,潜返巴黎后又被判处流放。在此期间,富凯为保全主教家产多方奔走,甚至不惜与高等法院同僚反目。动乱平息后,马扎林官复原位,建议国王任命富凯为财政总监(与外交大臣和国防大臣一同列席御前会议),同时派遣富凯以国王代表身份莅临巴黎高等法院,任总检察长。
富凯没有辜负国王和首相的期望。凭借金融圈超强的人脉和理财能力,他不仅成功应付国王对外战争的庞大开销,同时也顺利保障马扎林的个人财富同步增长——据说到这位红衣主教临终时,其家产几乎相当于国库一年的收入。像他的两位前辈权臣黎塞留和马扎林一样,富凯在治国理财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酬劳:他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处房产,其豪奢程度令人咋舌。新近完工的沃子爵城堡距巴黎市区仅五十公里,从设计到建筑,由法兰西最富盛名的画家勒布伦、园艺师勒诺特尔和建筑师勒沃等人合力完成,耗时数年,费用总计高达一千八百万利弗尔,其规模形态胜过欧洲任何一座王宫。富凯恭请国王光临城堡落成庆典,国王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沃子爵城堡
1661年8月17日是富凯人生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包括王室在内,当晚出席宴请的嘉宾共六千余人,珍馐美食,金银餐具,无一不彰显主人的品位和实力。更令人赞叹的是,晚宴过程中还上演了莫里哀为庆典量身打造的喜剧《讨厌鬼》(Les Fâcheux)以及吕里(Jean-Baptiste Lully)编排已久的歌舞剧;晚宴结束后的大型烟花表演更是美轮美奂,使人驻足流连忘返。富凯以为如此排场可以打动年轻的国王,表达自己的一片忠心(并表示愿将城堡奉献给国王),不料后者并不领情——国王提前命驾回宫,令富凯茫然失措。
国王对富凯的不满并非源自这场盛宴。尽管这位财政总监劳苦功高,但他的政治野心也同样昭然若揭。他在公开场合妄议国王“亲政”,认为此举不过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并断言时间一长,国王“(他)肯定会心生厌倦”。事实上路易统治法国长达七十二年,事无巨细,皆出圣裁,曾无一刻倦怠——朝臣圣西门公爵在《回忆录》(The Memoirs of Duc de Saint-Simon)中直陈路易“好管闲事”,令手下“疲于奔命”,堪为佐证。在这一点上,财政总监显然打错了算盘,也说明他对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缺乏了解。不仅于此,根据国王线报,富凯自恃位高权重,时常大放厥词,对国王“大不敬”。在不久前的财政审计内部会议上,有人提出审计结果是否需要上报国王,富凯居然回答“不必”,因为国王对财务“一窍不通”。
国王的确时常捉襟见肘,不得不向富凯伸手借钱,有时为军国大计,更多是为宫廷用度或推恩封赏,当然后者也从来没有令国王失望。日后富凯在庭审时自辨,他曾数次以个人信用担保,向金融界告贷,正是为了满足国王一次又一次的“不急之需”。某一次,财政总监甚至被迫抵押妻子名下的大宗地产,搞得自己相当狼狈——足证其拳拳忠心。实际上,国王对此并不怀疑;怀疑富凯的是他的政治对手科尔贝(1619-1683)。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科尔贝和富凯都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如果将法国人分成法兰克人和高卢人,他们二人刚好是各自的代表:前者严肃冷酷,不苟言笑——书信作家塞维涅夫人(Madame de Sévigné)调侃他为冰山上的“大理石人”;后者潇洒热情,轻浮放荡——据说连后宫庭苑都不乏他的情人。科尔贝出身于羊毛商人家庭,为人精明,办事牢靠;他先在政府部门任职,后毛遂自荐担任马扎林府总管。历史记载,富凯效力在先,科尔贝紧随其后,二人联手构筑了马扎林的“财富之宫”。根据马扎林的政治遗嘱,为防范大臣“专权”,国王新设财政审计大臣,由科尔贝充当,以此对咄咄逼人的财政总监形成牵制。
但老资格的富凯并未将科尔贝放在眼里。他依然大肆敛财,大兴土木,并利用掌管部队军需的特权,倒买倒卖,上下其手。经过一段时间暗中调查,科尔贝向国王禀报:富凯挪用公款,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并建议早日铲除这一“硕鼠”,以整肃纲纪。这一提议与国王的思路不谋而合:尽管在马扎林葬礼之上,国王表现得哀恸欲绝,但他内心对这位与母后关系暧昧的相父不无反感。富凯一向以这位红衣主教的衣钵传人(mantle)自居,不知正触痛国王心病。路易要树立新君威严,不好拿主教开刀,于是转而向富凯下手。
对于宫中的流言,富凯早有耳闻,但他并未上心。不久之前,国王私下与他商议,让他筹备一笔巨款去贿赂英王及其朝臣,以期达成英法联盟,共同抵御“海盗”西班牙——以财政大臣身份代行外交大臣之权限,除了体现君王的信任和恩宠,富凯不虞有他。此外,就在落成典礼之前,王弟夫妇及母后也曾应邀赏光,在沃子爵城堡受到高规格接待。在富凯看来,这证明他在王室心目中“圣眷正隆”;然而在国王眼里,此举明显是在挑战他的无上权威。国王自认为是“剧场政治”的发明人——通过仪式典礼强化权力的“在场”——而高调行事的富凯却有意无意遮蔽了太阳王的威仪,丝毫不顾及国王的感受。
尽管已下定决心,国王对富凯仍颇有忌惮。身为总检察长,富凯即便被捕,对他的审判只能由巴黎高等法院主导。长期以来,高等法院与王室之对立已是公开的秘密。旧制度时期,高等法院在法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辖区覆盖大半国土的巴黎高等法院——它负责注册王室法令并掌握“谏诤”大权——国王颁布的各种法规、敕令首先要经过该机构登记注册方能生效;一旦发现王命“不合法度”,高等法院凭借封驳之权可以提出修正意见,否则原封不动退回。唯其如此,高等法院在财政及宗教事务方面时常与王权发生冲突。
更重要的是,除了司法与政治职能,高等法院还拥有行政管理职能,其权限包括但不限于公共事业、书报检查、商业贸易、行会监管等方方面面,尤其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他们声称有权在国王面前“代表人民”)。英国内战后,高等法院激进派要求效法英国议会模式进行改组,实行君主立宪制,甚至警告国王不要重蹈查理一世的覆辙——“投石党”运动期间,尽管有王亲大孔代(1621-1686)为首犯上作乱,但国王深知,一直以来,高等法院才是幕后黑手。
国王在卧室单独召见富凯,谈到自己大力整顿和改组高等法院的设想:简单来说,即通过改革让这一机构回归其单一的司法功能。国王同时暗示,鉴于目前掌玺大臣塞吉耶(Pierre Séguier)年事已高,富凯似乎是改组后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的不二人选。当然,这一任命目前还存在小小的障碍,即富凯所担任的总检察长一职——从法理来看,这两个职位无法兼容。随后,国王话锋一转,向富凯谈到眼下亟需一笔款项,如果一时难以筹措,是否可以将总检察长一职私下转售他人?像往常一样,富凯对国王的口谕心领神会:出售所得三分之二转入国王名下,其余部分自己收入囊中。
接下来,在实施具体抓捕的问题上国王也大为伤神。由于富凯党羽“遍布朝中”(科尔贝语),更加上王家卫队司令是其密友,如果公开抓捕,极有可能变生事端。经过慎重考虑,国王秘密召见火枪队队长达达尼昂伯爵(Comte D'artagnan),向他面授机宜。三日后,达达尼昂率百名火枪手,跟随国王扈从出发——目标是布列塔尼的南特(Nantes):那里有一座王家猎苑。
包括富凯在内的御前会议大臣前一天收到通知(彼时富凯和科尔贝刚刚联合签署“自由殖民宪章”),告知次日会议提前两个小时召开,因为国王会后“要打猎”。对于国王行程的变动,大家习以为常,谁也不会起疑心。会议结束后,诸大臣次第告退,国王单独挽留富凯,假意嘘寒问暖。埋伏在近旁的火枪手收到信号后,猛然现身,将富凯团团围住。至此,富凯如梦方醒。
在成功抓捕富凯后,科尔贝第一时间派出数队人马,前往富凯各处豪宅查封所有资产和文件。科尔贝亲自抵达富凯势力大本营圣芒代(Saint-Mandé),严令翻箱倒柜、拍墙敲桌,不留任何死角,因为他坚信:此地藏有富凯及其党羽密谋叛乱的计划。果不其然,第二天,搜查人员从梳妆台一面镜子背后发现了臭名昭著的“圣芒代计划”。该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富凯“预知”自己可能被捕,决定抢先一步动手;第二部分,富凯策划实施武装起义,以及起义失败后叛逃投敌(英/西/荷)。科尔贝如获至宝,立刻返回巴黎禀报国王,并迅速组建王家“特别法庭”(Chamber of Justice)对富凯开始审讯,希望速战速决。
特别法庭原本是王室处理商业纠纷的机构,并无法律职能,但考虑到高等法院多为富凯门生故旧,国王不顾各方反对,依然坚持由二十二名法官组成特别法庭开庭审理。让国王为难的是,在巴黎司法界,很难找到与富凯没有任何关联的法官。经过科尔贝和国王反复权衡,最终确定上述人选,其中既有王命钦差大臣,也有外省知名法官,当然,巴黎高院成员也占据一定比例。根据惯例,同时也是出于礼貌,国王邀请巴黎高等法院首席院长拉穆瓦尼翁(Lamoignon)担任法庭庭长。
谁也没有料到,原本以为贪腐和谋反“证据确凿”的案件审理,居然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法庭内外全方位的司法和政治斗争。尽管一再更换主审法官、调整书记员;尽管国王(通过科尔贝)一再施加压力,但特别法庭进展特别缓慢。历经三年等待,最后国王得到的却是他最不想要的结果,令这位雄心勃勃的太阳王平生头一回感受到巨大的“挫败”。
根据塞维涅夫人书信记载——夫人将庭审细节以书信形式向亲友作报告,事实上扮演了调查记者和即时通讯员的角色——作为资深法律人士,从一开始,富凯在庭审交锋中便牢牢占据了上风。他首先对特别法庭的权威提出质疑,认为根据法律,只有巴黎高等法院才有权审理此案。当法官回答特别法庭是经过国王许可而设立时,富凯声称,“这只是当权者的意志。并不代表这一做法正确。”对方紧追不舍:“那么你是说国王滥用权力?”对此,富凯不卑不亢地回答:“不,我欣赏我们的政体。你这么说意在挑拨国王与我的关系。当您签署一份逮捕令时,您认为是正确的,可到了第二天,您又将它撤销了——当权者的观点和想法是可能随时改变的。”
进入到具体庭审环节,富凯更是滔滔不绝,意气风发。对于指控的每一笔贪腐,无论金额大小,他都能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将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由于其中一些数据存在误差(据说科尔贝派人暗中做了手脚),富凯向法庭提出他有权查阅原始档案,并要求给他配备一至二名法律顾问——这也是被告人不可剥夺的法律权利。作为“法场”老手,在回答法官提问时,富凯会乘机普及一些财政和税务知识,比如盐税津贴、定向贷款之类,同时也会不经意地抖露一些官场秘辛,令旁听的首都各界人士大呼过瘾。
根据科尔贝的授意,从12月初起,庭审的速度明显加快,几乎不留被告回答问题的时间。但这一战术立即被富凯识破:“先生,我不希望案件拖得太久,但我请求足够的时间让我回答问题。您审问我,但似乎又不愿听我的答词,我的话岂不成了可有可无?有好几条条文我都有必要加以澄清——防止那些心怀叵测的人随心所欲。”随后,他开始就事关六百万利弗尔的某件案情进行陈述,足足讲了两个小时。照目击者的看法,他不像是被告,“简直像是他在开庭审理”。据说有一天富凯在法庭上长篇大论后,主审官主动拜见科尔贝,请求后者的宽恕,声称自己无能,“实在无法打断富凯”。富凯每一次出色演讲都能打动观众——某次中途有人企图打断他的发言,结果现场引发强烈反感,差点被当庭逐出。
除了演讲技巧,富凯还手握多张王牌,其中最管用的是已故红衣主教马扎林。马扎林擅权误国,在民间声誉不佳。富凯则刻意渲染自己在高压之下敢怒而不敢言的两难困境。马扎林负责法国军队军需采购,每年仅小麦一项,转手便有上千万利弗尔滚入他的腰包。富凯本人作为国家的财政总监,对于其中的利害关系心知肚明,但他从未加以阻拦。因为首先,以他的了解,非常时期的军费开支数目庞大且突如其来,红衣主教也经常自掏腰包“襄赞军务”;其次,因为所有这些款项流转都是“由科尔贝一手操持”。
对于某些来路不明的非法收入,富凯也巧妙地将其渊源与红衣主教——乃至国王——挂钩。比如有一笔富凯经办的贷款去向不明,疑为非法侵占。富凯则声称乃是奉红衣主教之命,交与西班牙公使,用以说服该国君主脱离反法同盟。当法官追问书面证据何在时,富凯直截了当地回答,主教日理万机,习惯于对属下口头传布谕令,除非是呈请国王的材料上才会有他的亲笔签名。“唯一的例外”,富凯神奇地当场展示一封书信,“是主教临终前亲笔写给我的感谢信”。在信中,马扎林衷心感谢富凯多年来为国家(以及他本人)做出的卓越贡献,并相信他今后在路易国王统领下,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绩,云云。抚今追昔,令人不胜感慨,据说有法官感动得当场落泪。
富凯取胜的另一大法宝是利用王室与高等法院之间的矛盾,博取法官及民众的同情。国王亲政不久,便下令禁止高等法院随时集会,并宣布暂停其注册及谏诤权,敢于抗争的法官或被罢黜,或遭流放。其余噤若寒蝉,至多只能腹诽。富凯对此状况了如指掌。当科尔贝派人至巴士底狱没收他的纸和笔(庭审期间他一直坚持写作自辩书,后来友人助其出版,洋洋十三卷),并禁止家人探望时,他径直向巴黎高等法院发出吁请,要求高等法院保护他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为此,拉穆瓦尼翁和掌玺大臣塞吉耶吵得不可开交,科尔贝也无计可施,只好呈请国王裁决。迫于各方压力,国王恢复了富凯部分人身自由,并“恩准”他和夫人“一年通两次书信”。
富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经法庭查证,所谓富凯谋反集团成员,主要是几名近年安插至海军的亲戚,最高级别不过舰队司令(舰长),其余多为享受富凯特殊津贴的文人(富凯倒台后,文人大多变节投靠科尔贝,唯余几名死党负隅顽抗)。然而这几位文人却给庭审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塞维涅夫人倾慕富凯的才华,坚信他是蒙冤下狱,为之四处奔走呐喊。其他文学友人如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和拉罗什富科公爵(Duc de La Rochefoucauld),以及寓言作家拉封丹和莫里哀等人也纷纷著文,为富凯大鸣不平。富凯的秘书佩利松(Paul Pellisson)在危难之际,连发两篇雄文,一面向国王陈情,一面为富凯洗冤。佩利松感情真挚,文笔精妙,在巴黎士民中引起强烈共鸣。国王恼怒之下,将以上诸人统统贬称为“文学的投石党”。
在印刷出版受到管控的巴黎,上述文字材料只能以小册子的形式在地下流传,随时可能遭到查封。考虑到读者需求,又有好事者将庭审实录整理成文字,在荷兰出版印刷,然后再通过走私途径(或人肉挟带)流入巴黎,真可谓煞费苦心。科尔贝奉命查抄,并逮捕数名盗版印刷商,益发激起民愤。在舆论压力之下,被捕的出版商很快被释放。科尔贝深知,在他们背后,存在一股强大力量,即巴黎金融家的财力。众所周知,富凯在金融界深耕多年,他的名言是“停止谈论向金融家征税,应当向他们示好。不要与其合法的利益和利润去竞争,应当给予他们优惠和保障”——为答谢他的美意,在富凯被捕后,几乎一夜时间,巴黎金融界筹集巨款两千万利弗尔,试图以此为筹码,将本案改由高等法院(而非特别法庭)进行审理。
历经大小三十三场庭审(以及若干次质询),富凯愈战愈勇。他成功地将主审官的注意力吸引(并停留)在经济层面:柄国数年,经手钱财账目不计其数(有据可查的卷宗多达六万份),一一查证,谈何容易。相比之下,科尔贝言之凿凿指控富凯的叛国罪(high treason),反而被后者轻易洗脱——到底是法庭的故意轻纵,还是的确“证据不足”,史家至今仍未有定论。
根据科尔贝的秘密调查报告,富凯在预知即将垮台之前花费重金购买贝勒岛(Belle-Isle),试图将其打造为海军基地:“岛上共有两百名守卫军,堡垒里有四百门火炮,以及供六千人用的武器和弹药……大部分武器和弹药来自荷兰,当地人在岛上和镇上站岗守卫。”科尔贝宣称此举足以证明“圣芒代计划”不仅落实在纸面上,更落实在行动中。有了这一基地,进可以炮攻巴黎,退可以远遁敌国——其居心之险恶,昭然若揭。
在答辩中富凯承认购买岛屿及装备过程中“挪用公款”,但他矢口否认任何武装暴动或谋反的意图。众所周知,因为法国海上军事远逊于英西荷等国,筹建海军一直是路易的基本国策。富凯申明,这一举措并非是他的原创,而是红衣主教的战略布局:基地建立后,首先致力于演练海盗劫掠战术(通过掠夺过往商船获利在十六、十七世纪是通行的做法,伊丽莎白女王曾私人资助英国海盗船打击西班牙),待力量强大以后再组建海军舰队——可惜由于公务繁忙,他尚未能一一施行。富凯强调,这一计划不但得到红衣主教首肯,而且经主教大人转呈国王御览——言下之意,即便法官斗胆入宫与国王对质,结果也有可能是主教于百忙之中“遗忘”向路易国王禀报此事。
如此一来,科尔贝视为王牌的“圣芒代计划”也就成为一纸空文,加上他临时找来的“证人”被当场识破,法庭认定谋反之罪断乎难以成立;与此同时,对于庭审过程中(科尔贝一方)伪造文书及作假证之罪行,也免于追究——相当于“各打五十大板”。科尔贝进退失据,在宣判之前,只能寄希望于国王最后的强力干预。
特别法庭的裁决令国王大失所望,且倍感屈辱。法庭以十三比九的票决,推翻了富凯大多数罪名,包括最严重的谋反罪。鉴于富凯身为大臣,犯有贪腐及挪用公款等罪,法庭判处将富凯流放(具体地点由国王钦定),非法所得全部没收。路易原希望将富凯判处死刑(他在私人日记中早已宣言“我不会与任何人分享权力”),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但这一结果无疑令他颜面扫地。对于那些不听招呼的法官,国王终身不肯原宥(大多被发配到边远省区);而对于富凯本人,路易决定打破先例,动用“国王法权”,判处富凯终身监禁。
根据法国政治传统,国王是国家的首席大法官,权力至高无上,但与此同时,国王也必须履行维护法律权威、主持公平正义的职责——此即波舒哀主教(Bishop Bossuet)所谓绝对权力(法国)与专制权力(俄罗斯、土耳其)差别之所在。因此历史地看,国王行使法权通常是“开恩”以示仁慈(比如减轻甚至赦免刑罚),而不是相反。
路易改判的理由冠冕堂皇:富凯掌握太多“国家机密”,一旦逃之夭夭,后果不堪设想。其实正如富凯日后在“自辩书”中所说,国王不肯将他流放,真正的原因是他掌握了太多“国王的机密”——以富凯之名挪用的公款,相当部分都归入国王囊中。科尔贝经过研究,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马扎林红衣主教可以轻易地将个人财富拱手转让给国王(路易有言:“朕即国家”),同时又可以轻而易举地窃取包括国库在内的一切公共资源,这一笔糊涂账谁也算不清,乃是由于“公(国家的公共财富)私(当权者的私人财富)不分”的缘故。
十七世纪是法国王权制度转变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国家财政掌握在权臣手中,国王受制于人,难有作为,但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又迫使君王必须直接控制公共资金,保障财政安全,否则任何伟大的社会改革计划都无从实现。反之,以等级特权体系为基础的旧制度,为维护既得利益,必定会竭力抵制日益扩张的中央集权,这也是路易必须要拿富凯开刀的根本原因(富凯下狱后,财政总监一职被永久撤销)。
诚如美国历史学家皮茨(Vincent J. Pitts)在《富凯的审判》(Embezzlement and High Treason in Louis XIV’s France: The Trial of Nicolas Fouquet,2016)一书中所说,富凯一直以为科尔贝对他的构陷是出于“嫉妒”和“觊觎”;科尔贝在国王面前却坚称,他和富凯之间并无“个人恩怨”,扳倒财政总监纯粹出于“政治需要”——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责任编辑:黄晓峰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