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义字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21 17: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文以传道 | 评论: 次 | 点击:

含有义字的名言警句

1. 古人以“义”字写的名言有哪些

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2、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3、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4、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陆贾 5、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书》 6、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7、多行不义必自毙。

—— 《左传》 8、见义不为,非勇也。 —— 《论语》 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陶渊明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轲 12、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荫。所逢苟非义,粪土千万金。

—— 白居易 13、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 《大戴礼记》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 孟子 1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孟子。

2. 有关“义”的名言有哪些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创造人生的名人名言》 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天祥)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李清照)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5,(陈毅)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7,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8,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9,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0,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1,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 1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

13,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还有许多关于“义”的美文词句,都是很有感情意义和激昂慷慨情怀的。

有待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3. 古人以“义”字写的名言有哪些

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2、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刘安

3、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4、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陆贾

5、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

6、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7、多行不义必自毙。 —— 《左传》

8、见义不为,非勇也。 —— 《论语》

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陶渊明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轲

12、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荫。所逢苟非义,粪土千万金。 —— 白居易

13、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 《大戴礼记》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 孟子

1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 孟子

含有义字的名言警句

江湖上说“讲义气”,其中“义”作何解?源自于哪?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何?因为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而这种规矩没有外在的约束力,不像法律那样有绝对权威,可以禁止、命令、义务。江湖规矩全凭一个“义”字,虽然江湖险恶,充满着打打杀杀,但“义”却成了江湖武林人士共同遵守的法则。那么,什么叫做“义”?它源自哪?接下来为您解答。

江湖上说“讲义气”,其中“义”作何解?源自于哪?

早在儒家看来,义是君子之行。江湖人士无君子一说,但只要他们能守住内心的道义,讲义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君子”,如阳明所言,盗贼只有要良知在,也不妨害他成为君子。也就是说,“人皆有成尧舜”的可能,这种可能不是说作恶了就不能了,而是看他是否能迁善改过,把道德良知呈现,而非继续作恶。

因而,“由义”是江湖“君子”(正派武林人士)所行所宜。所谓“由义”就是顺随、遵从“义”而行事的意思。于是“行”就成为“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之一。

孔子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由仁义行。”(《孟子·离娄下》)

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行义则理”(《荀子·不苟》),又说:“义,理也,故行”(《荀子·大略》)。

行走就要有路,所以,孟子将“义”解释和形容为“路”。“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由上可知,义是人行之路,更为重要的是,行义乃是君子的行为处事者也。那么如何“行”呢?这正是“义”以及君子“由义”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义”的本质意蕴一定是《中庸》给出的那个定义。《中庸》说:“义者,宜也”(《中庸》)。

江湖上说“讲义气”,其中“义”作何解?源自于哪?

《释名·释言语》说:“义,宜也”。并认为“义”与“宜”古义相通,即“裁制事物使合宜也”。可见,这是对《中庸》“义者,宜也”的详解。所谓“宜”突出的是“合宜之应当性”与“合宜之适当性”之两层意思,我谓之“两当性”。所以,义又获得了“宜”的内涵。

由上知,义之涵义就在“行”与“宜”上得到了反映。而将此二义结合起来给予定义和把握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唐代的韩愈,一个是宋代的朱熹。韩愈说:“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朱熹说:“义者,行事之宜”(《四书集注》)。

行而当者的君子之义。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亲亲为大”和“尊贤为大”被首先认为是“仁”和“义”合宜的行为,同时也被认为是君子必须首先应当修身的内容。《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这是告诉人们,仁就是做人的道理,而爱亲乃是做人的头等大事;义就是做事要合宜得当,而尊贤使能乃是做事的头等大事。

江湖上说“讲义气”,其中“义”作何解?源自于哪?

所以,作为有德有才的君子不可以不修养自身的品德;想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不可以不尽心地善事父母双亲;想要尽心地善事父母双亲,就不能不了解人理人情;想要了解人理人情,就不能不知晓天道。要之,亲亲尊尊既是儒家的头等大事,又是君子所行的头等大事。

行而当者的君子之义其次欲处理和解决的是“义利”问题。儒家从来不认为君子不要利,而是强调如何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虽然孔子在这里是以“仁”德来要求君子的,但按儒家思想的逻辑,能行仁者且合宜者就是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韩愈语),此之谓也。所以,孔子这里所论亦可看作是他对君子处理义利关系的最好论述。简单地说,君子是人,所以“欲富贵而恶贫贱”乃是君子与所有人天生之人性的表现,所以也是自然和合理的需求。

江湖上说“讲义气”,其中“义”作何解?源自于哪?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自然合理的要求之下,还有个合乎道义的问题,而此正是君子始终需要思量和最终选择的底线。“思义”而行事已然成为君子的本质规定性和不变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反复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所在。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也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必定要这样做,也没有必定不这样做,所做唯求合乎义。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还说:“君子有九思……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即君子当见有得的时候应该考虑是否合乎道义。

“义之与比”“见得思义”这是君子在面对“利”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原则。君子之所以为君子,那是始终要以“义”为其本质,为其根本,为其所尚。“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此之谓也。

君子在“利”、在“得”、在“名”面前,思考的、懂得的、明白的、看重的、奉行的一定是义,反之,小人思考的、懂得的、明白的、看重的、奉行的一定是利。孔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说出了那句名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于是,尊道义而轻功利形成了儒家思想的价值取向,同时亦成为行而当者的君子之义的本质特征!

(作者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徐小跃)

特别声明:此文是有删改,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转发、点赞,加关注@文以传道,谢谢!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