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中的名言警句(孝经里的名言)

时间:2022-04-22 05:0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素缘如水 | 评论: 次 | 点击:

孝经中的名言警句(孝经里的名言)

1.孝经里的名言

孝 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爱敬尽於事亲,而德孝加於百姓,刑於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包。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此卿大夫子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

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於鳏寡,而况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况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

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教民礼顺,莫善於悌。

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安上治民,莫善於礼。

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

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

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谓之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见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是以行成於内,而名立於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

言有兄也,宗庙。

2.关于孝经的名言警句

1.[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的含义是: 。

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含义是: 。

一个人的事业会以为勤奋而更加精益,会因为整日玩乐嬉笑而荒废。一个人的做为因为勤于思考而成功,会以为随意不谨慎而毁掉。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含义是: 。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含义是: 。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下面的不编辑了,..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

3.孝经里的名言

孝 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爱敬尽於事亲,而德孝加於百姓,刑於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包。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此卿大夫子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

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於鳏寡,而况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况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

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教民礼顺,莫善於悌。

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安上治民,莫善於礼。

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

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

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谓之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见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是以行成於内,而名立於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

言有兄也,宗庙。

4.孝经中的名句

1.天地之性,人为贵。

语出《孝经·圣治》。天地所生万物之中,人是最尊贵的。

这是孔子的见解,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人本”思想。2.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语出《孝经·谏诤章》。争:争友,指能直言相劝的朋友。

士有诤友,那么就不会犯错而一直有好名声。这句话是说交友当交诤友的道理。

3.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语出《孝经·劝报亲恩篇》。

父母出入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能心生厌烦。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语出《孝经·天子章》。爱自己的父母,就不会对别人的父母产生厌恶的情绪;恭敬地对待自己的父母,就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

5.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6.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7.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语出《孝经·广要道》。

教导民众相亲相爱,没有比君王自己亲身行孝更好的了;教导民众恭敬顺从,没有比君王自己敬爱兄长作出榜样更好的了;改变民风民俗,没有比以“乐”感化更有效的了;安居而治民,没有比推行“礼”更能奏效了。8.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语出《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辱。

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致,即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

5.《孝经》名句

1.天地之性,人为贵。

语出《孝经·圣治》。天地所生万物之中,人是最尊贵的。

这是孔子的见解,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人本”思想。2.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语出《孝经·谏诤章》。争:争友,指能直言相劝的朋友。

士有诤友,那么就不会犯错而一直有好名声。这句话是说交友当交诤友的道理。

3.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语出《孝经·劝报亲恩篇》。

父母出入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能心生厌烦。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语出《孝经·天子章》。爱自己的父母,就不会对别人的父母产生厌恶的情绪;恭敬地对待自己的父母,就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

5.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6.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7.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语出《孝经·广要道》。

教导民众相亲相爱,没有比君王自己亲身行孝更好的了;教导民众恭敬顺从,没有比君王自己敬爱兄长作出榜样更好的了;改变民风民俗,没有比以“乐”感化更有效的了;安居而治民,没有比推行“礼”更能奏效了。8.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语出《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辱。

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致,即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

9.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语出《孝经·三才》。

先以恭敬与谦让的道理教导民众,那么民众就不会你争我夺;接着以礼乐引导他们,他们就会知道和睦相处了;再明确地告诉他们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那么他们就会知道道德的禁忌与法律的禁条,不敢作奸犯科了。10.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语出《孝经·三才章第七》。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

6.孝经中孝顺父母的名言

一、礼者,敬而已矣。

解读:所谓礼,就是一种恭敬的态度罢了。如果认为礼就是一套仪式,内心并不恭敬,这样的人就算行礼,也是无礼之人。

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原句是《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三、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说,一个懂得热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一个懂得敬奉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四、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父母亲人而去爱其他人,就违背了做人的德行;不恭敬自己的父母长辈而去恭敬其他人,就违反了做人的规则。五、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六、立身行道,名扬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意思是: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君子能孝亲,必具爱敬之诚,以爱敬之诚,移作事君,必能忠于事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悦态度。

以和悦态度移于事长,必能顺于长官。八、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将双亲侍奉,而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7.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孝心名言1、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富勒2、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3、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出自《大学》4、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5、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培根7、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8、在幼童的心和口里,母亲就是上帝的代名词。

9、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10、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西塞罗1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1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1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三联转载请保留14、没有能比那欣赏自己怀中所抱婴儿母亲的眼睛更清澈的;也没有比被众多儿女们围绕着的母亲更感受被敬爱的人。

——约翰·歌德15、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春秋》1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1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18、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康德19、不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亲。——亚伯拉罕·林肯2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21、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22、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23、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孝经》24、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25、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26、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莎士比亚27、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28、母爱胜于万爱。

——莎士比亚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30、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31、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32、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高尔基33、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34、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尔基35、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36、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37、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3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39、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40、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马克·吐温41、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42、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歌德43、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44、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45、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狄更斯。

孝经中的名言警句

《孝经》8则经典名言警句,百行孝为先,读后受益匪浅

《孝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秦汉之际,全书共分十八章,全书以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一、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民众之欢心。

出自《孝经·孝治章》。治理国家的人,做到对鳏夫寡妇也不欺辱,更何况是对士人和百姓,因此会得到民众的欢心。

《孝经》8则经典名言警句,百行孝为先,读后受益匪浅

二、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出自《孝经·圣治》。做子女的如果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去爱别人,这就叫违背道德。如果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反而去尊敬别人的父母,这就是违背伦理。天下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儿女的;天下做儿女的,也没有不爱自己父母的。敬爱双亲,是顺道而行的善行。

三、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

出自《孝经·纪孝行》。孝顺的儿女侍奉父母,在家中的时候,要对父母恭敬,奉养双亲的时候,要是父母身心愉悦,父母生病了,要为要为父母忧虑,父母去世了,要感到悲伤,祭祀父母的时候,要怀着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这五件事都做到了,才能够称得上是奉祀双亲的孝子。

《孝经》8则经典名言警句,百行孝为先,读后受益匪浅

四、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出自《孝经·天子章》。能够做到关爱自己亲人(常指父母)的人,对待其他人态度也不会差,尊敬自己亲人的人,对别人也不会怠慢。这句话指出一个人如果有了敬父母、爱亲人的基本品质,也就会正确地对待其他人。

五、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出自《孝经·诸侯章》。地位在别人之上而不骄傲,身处高位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遵守礼节,生活谨慎,即便财富充裕也不会流失。

《孝经》8则经典名言警句,百行孝为先,读后受益匪浅

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出自《孝经·卿大夫章》。不合乎理发的言语,不要说出口,不合乎道义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七、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出自《孝经·卿大夫章》。所说的话,即便天下人都知道,也不会有什么过错。所做过的事情,即便天下人都传开,也不会感到怨恨与厌恶。

《孝经》8则经典名言警句,百行孝为先,读后受益匪浅

八、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出自《孝经·广要道章》。教人民相亲相爱,没有比倡导孝敬父母更好的了。教人民礼仪教化,没有比教兄弟和睦更好的了。想要转移风气,改变旧俗,没有必用音乐更好的了;想要使得国君安定,治理百姓,没有比礼仪制度更好的了。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