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的名言

时间:2022-04-23 06:0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七一客户端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玉的名言

1. 关于玉的名言警句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君子至止,黼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诗经.卫风.终南》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唐.李商隐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唐.李白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李白知其是玉疑非玉,谓此非真孰为真。 ——清.乾隆 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唐.白居易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南宋.陆游玉石越擦越闪光。

玉石在山谷里和石头一样,雕刻出来和美女一样。

2. 关于玉的名言警句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君子至止,黼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诗经.卫风.终南》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唐.李商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唐.李白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李白

知其是玉疑非玉,谓此非真孰为真。 ——清.乾隆

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唐.白居易

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南宋.陆游

玉石越擦越闪光。

玉石在山谷里和石头一样,雕刻出来和美女一样。

3. 有关玉的句子大全

描写玉的句子

1、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2、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3、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4、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5、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6、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7、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10、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1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2、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13、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1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5、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16、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1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8、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19、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20、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1、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4. 有关“玉”的句子大全

1. 玉石的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的众多艺术品中,制作之作认真莫过于玉器;美轮美奂、历尽沧桑而光彩不改者,莫过于玉器。

2.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3. 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4. 良人玉勒乘骢马,待女金盘脍鲤鱼。

5. 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6.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7.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8.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9. 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10. 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11. 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12. 这块玉晶莹剔透,像泪珠一样晶莹。

13. 这块玉很别致,白色的,通体透明。

14. 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15.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通俗的说法,美石为玉,玉是石头的精华,佛道雅称为大地舍利子,是具有祛邪避凶的灵石,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美丽的石头就是玉,包括蓝田玉、和田玉、岫岩玉、缅甸翡翠玉、南阳独山玉、蛇纹石玉、石英石玉、水晶石、鸡血石、方解石玉、青金石、玛瑙、珊瑚、大理石玉及其他意义上的宝石。

5. 形容玉句子大全

1、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2、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3、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4、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5、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6、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7、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10、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1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6. 有关玉的诗词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良人玉勒乘骢马,待女金盘脍鲤鱼”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7. 描写玉的句子

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

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中国文学是中国古今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而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中必然有所反映,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实。但是,由于中国文学在中国古文化中出现得较晚,文学作品的诞生便大大晚于玉文化诞生的年代了。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其中有不少涉及到玉器或与玉有关的名篇名句,如「知子之来之,杂佩(图1)以赠之。」(《郑风‧女曰鸡鸣》)其意是:我知道你来慰劳我,把由几种玉组成的佩玉赠送给你。「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秦风‧小戎》)之意为:想起我那心上人,温文儒雅有如美玉。屈原《九章‧涉江》中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此句是说:登上昆仑山品尝玉之精华,可与天地一样长寿,像日月一般光辉。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之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用「玉」字的句子或题名,还有涉及玉的主题与情节。描写玉工碾玉劳动及其不幸爱情遭遇的宋话本《碾玉观音》,与玉的关系就更为直接。元明杂剧《玉玦记》、《拾玉镯》、《一捧雪》等,也都是以玉文化素材为创作线索的代表作品。清代著名小说《红楼梦》与玉、玉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从《石头记》——《红楼梦》,从女娲补天遗 石——通灵宝玉——「命根」——贾宝玉——林黛玉……直到全书悲剧性的结局,无不贯穿着玉文化的诸种理念。

总之,正如一句老俗语所道的「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样,玉、玉文化给予中国文学以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

8. 有关玉的词或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玉惨花愁

形容女子忧愁貌

玉骨冰肌

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玉关人老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玉圭金臬

比喻重要的准则或法度。圭,观测日影的仪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贵重

玉毁椟中

《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朱熹集注:“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后以“玉毁椟中”表示因主管人失职而造成严重损失

玉减香消

见“玉减香销”

玉减香销

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玉洁冰清

冰清玉洁。像玉和冰一样纯洁清白。比喻节操高洁

玉洁松贞

如玉一样纯洁、松一样坚贞。喻节操高洁

玉昆金友

亦作“玉友金昆”。兄弟的美称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玉清冰洁

犹玉洁冰清

玉润冰清

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玉石不分

①比喻好坏不分。②比喻好坏同归于尽

玉石混淆

比喻好坏混杂

玉石皆碎

犹玉石俱焚

玉石俱摧

犹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

比喻好坏同归于尽

玉石俱碎

犹玉石俱焚

玉石同沉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

玉石同碎

犹玉石俱焚

玉石相揉

比喻好坏混杂

玉石杂糅

比喻好坏混杂

玉食锦衣

精美的衣食

玉树琼枝

①形容树木华美。②喻贵家子弟

玉碎香销

喻女子的死

玉碎珠沉

犹言玉碎香销

玉堂金马

玉堂殿和金马门的并称。玉堂殿,原为汉未央宫的属殿;金马门,原为汉宫宦者署门。均为学士待诏之所。后亦沿用为翰林院的代称

玉堂人物

泛指显贵的文士

玉箫金琯

见“玉箫金管”

玉箫金琯

见“玉箫金管”

玉箫金管

亦作“玉箫金琯”。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

玉燕投怀

燕,也写作“燕”。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玉燕投怀》:“张说母梦有一玉燕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说,果为宰相,其至贵之祥也。”后作贺人生子的颂语

玉燕投怀

见“玉燕投怀”

玉燕投怀

见“玉燕投怀”

玉叶金枝

指皇家子女

玉液金波

喻美酒

玉液金浆

道家的仙药

玉液琼浆

①道家的仙药。②泛指美酒

玉友金昆

见“玉昆金友”

玉宇琼楼

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玉振金声

喻文章道德之盛

玉卮无当

亦作“玉卮无当”。《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一日,堂溪公见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君曰:‘以瓦卮。’”谓玉杯无底。当,底。后多比喻东西虽好,却无用处

玉质金相

形容人表里俱美

玉柱擎天

谓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玉走金飞

谓日月如飞。比喻时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乌,指太阳

欧阳修诫子:玉不琢 不成器

欧阳修诫子:玉不琢 不成器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著述繁富,在文学、史学、农学、书法、金石学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开创性的突出成就,对宋代乃至后代学术的影响甚巨。他所著的《朋党论》《醉翁亭记》等,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

欧阳修的家训《诲学说》也流传至今,影响广泛。他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被琢磨制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则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放弃修炼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欧阳修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经受雕琢磨砺,努力学习,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进而有所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欧阳修特别重视这句话,他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文中写道“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质虽至美,不琢则弗成其饰”,他一生都以此来激励自己和教育子弟。他认为,从个人角度来讲,学习是一种修养,是去除遮蔽、发扬良善本性之道。人如果不终身坚持学习,就可能变坏,危害社会。正如北宋进士袁采对子弟的教育一样,他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自有所谓无用之用者存焉”。这个认识与欧阳修相同,都认为不读书学习易使人走向堕落。

从社会层面来讲,“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乎学”,学习是改进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宋代初年,浮艳文风风靡一时,贵族文人追求辞藻,讲求声律,统治文坛数十年。随着北宋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政治上和文学上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庆历三年,范仲淹等人提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十项改革主张,即“庆历新政”。欧阳修除在政治上坚决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外,他还在文学领域大力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虽然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先后失败,但文学革新运动取得了胜利,这其中欧阳修功不可没。

后来,欧阳修因支持上书谏官为范仲淹鸣不平而被贬至滁州任官。在这段时间,他刻苦砥砺,曾作《赠学者》一篇与学界共勉:“人禀天地气,乃物中最灵。性虽有五常,不学无由明。轮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绳。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仁义不远躬,勤勤入至诚。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尔曹直勉勉,无以吾言轻。”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坚守、学习的不辍,欧阳修在滁州写出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仁宗嘉二年,欧阳修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当时在士子中流行一种“险怪奇涩之风”,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写作这类文章的人,一律不予录取,而对那些平易通达的文章给予肯定和赞赏。苏轼曾说自己的文章“生于草野,不学时文,词语甚朴,无所藻饰”,在这次考试中,他的文章被拔为上等,考中进士。后来,苏轼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读着苏轼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后来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学巨匠。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

欧阳修取得的非凡成就,得益于他一贯坚持的为学之道,也离不开自幼母亲对他的良好家教。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名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眼看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是因家贫买不起纸笔,欧阳修的母亲就用池塘边生长的荻草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练字。这就是后来流传的“画荻教子”的故事。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母亲还经常跟欧阳修讲述他父亲生前的事迹,教导他学习父亲做官时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不谋私利,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一垄地。欧阳修的母亲说,他的父亲常在深夜秉烛审读官府文书时发出长叹。母亲问为什么,父亲说:这是个死刑案件,我想办法给犯人找个活路而不得,所以叹息。还说,在审理时尽量为犯人找生路,避免冤案错案的发生。父亲的事迹深深影响了欧阳修,在一生的仕宦经历中,欧阳修一向主张对百姓以宽简治理,不扰动百姓的生产、经营。

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继承了父亲的勤学精神,喜欢研究古学,《宋史》说他“自书契以来,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靡不悉究”。欧阳修的另一个儿子欧阳棐,博闻强识,善写文章。他十三岁时,看到父亲在写《鸣蝉赋》,站在一边不肯离开,欧阳修摸着他的头说:儿子啊,他日能写我这样的文章吗?英宗治平四年,欧阳棐中进士。欧阳修去世,他代欧阳修写遗表(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死后上奏),神宗读了以为是欧阳修自己所写。欧阳棐做地方官时,宰相曾布的大舅子魏泰到处霸占土地,指名要把一块官邸废址当作无主之地索取。办事官员拿着办好的手续请欧阳棐审批,他坚决不同意。欧阳棐因此被罢官,但他坚持不改,在日后的仕宦经历中,都保持了为民请命、刚直不阿的气节,这与欧阳修的教导有着密切关系。

欧阳修还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晚辈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苏轼、苏辙、曾巩等文人学士,皆出其门。

苏轼在其编撰的《东坡志林》中曾写道,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想做好一件事情,都没有捷径,唯有历经百般磨砺、脚踏实地地去学去做。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立德。读书勤学是中华优秀传统家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代有为圣贤之士高度关心的家庭教育问题。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有流传千古的《诫子书》,以修身、养德、淡泊、明志、勤学,教育儿子树立远大志向。南齐萧嶷有《戒子》,教育子孙“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北宋欧阳修有《诲学说》,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砥砺儿子勤学,提升修养。明代进士吴麟徵有《家诫要言》,告诫子弟“熟读经书,明晰义理,兼通世务”“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在《孝睦房训辞》中说,“传家两字,曰读与耕”……

古代先贤家教中的读书勤学思想皆一脉相承,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不仅终成“学问淹博”的一代文史名家,而且将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社会,成为以民为本、百姓爱戴的能吏与廉吏。欧阳修勤学的故事,更是激励后人加强学习、重视道德的精神源泉。

(内容授权节选自《卜宪群评点传世家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21年出版)

来源:七一客户端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