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吃东西发朋友圈说说
时间:2022-04-29 15:4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齐鲁壹点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偷吃东西发朋友圈说说
1. 适合朋友聚会发的朋友圈短句
1、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神俗事物的和谐。
2、感恩所有的相遇和陪伴。
3、因为是你们,才会总是不远万里来赴约。
4、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5、日前过嚣张,体重在膨胀。三五好友聚,网红地吃逛。
6、今日小聚,三五好友,吃了好吃的水煮鱼,喝了好喝的水果茶。
7、下雨天撸个串,和三五好友小聚,是人生最幸福的事了。
8、一个自己的家,周末三五好友小聚,吃吃喝喝聊聊,真的特别棒。期待这样平淡又幸福的生活。
9、人生之幸事,不过三五好友,偶有小聚,或推杯换盏,针砭时弊,或斗智演戏,笑闹生趣。
10、友谊不能成为一种交易。相反,它需求最彻底的无利害观念。
11、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12、友谊是一个神圣而又古老的名字。
13、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
14、或许是一阵风雨的洗礼,才使得心与心之间的碰撞更为清脆响亮,更为精彩晶莹绚丽。
15、朋友是身边那份充实,是忍不住时刻想拨的号码,是深夜长坐的那杯清茶。
流金岁月 | 那些贪吃的岁月(四题)
文 | 李玉国
民以食为天。就是说吃,是头等大事。虽然作为70后的我,没有经历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但说起吃,也的的确确有许多难忘的“吃情”岁月。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至死不忘。
一、 叉苹果
现如今,在众多外来水果甚至洋水果的强大攻势下,苹果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东西,不再是儿童的最爱。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却是我梦寐以求的美味。
记得10岁那年的冬天,亲戚送给我家一筐苹果。母亲说,慢慢吃,最好能留到过年。但苹果散发出的香味对我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拿着吃,大人不在家时就更是不加控制地吃。母亲发现后就把苹果锁在了西屋里。但吃的欲望大概最能激发出超凡的智慧吧!通过观察,我很快就想到了办法:西屋门虽锁着,但窗户上有窗棂子进不去人,因此母亲并没关窗。我就找了一根细长竹竿,绑上一根一端磨细的粗铁丝,像叉鱼那样把苹果从窗户里轻而易举地叉出来。如此这般,一筐苹果就让我偷吃了一半,要不是筐底的那一半因为角度问题叉不着了,或许我能全偷吃光了。直到有一天,母亲进西屋拿东西时,才发现少了许多。母亲感到奇怪,门锁得好好的,没见破坏,怎么就少了呢?虽然知道是我干的好事,但就是不知道我是怎么拿出来的。事后得知真相的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对我说:“如果这些心思用在学习上,想学不好都难!……”
现在的孩子如果见了爱吃的水果,顶多霸道地说:“全是我的!你们谁都不许吃!”他们绝对不会那么麻烦地动手制作工具,想方设法得到自己想吃的东西。他们也不会像我们小时那样见好吃的就偷藏起一些作为“小金库”,等全家吃光时再拿出来自己享用。在他们这代人眼里,水果产自超市,想吃就到那里买,不值得那么麻烦。
记得伟人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桎梏与使命。其实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记忆与乐趣,偷吃苹果与吃苹果制成品的幸福感是相同的,它都构成了一个人的童年。
二、鱼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是没有饥饿感的,但也没有80后、90后那种食不厌精的经历。现在无论商厦超市还是乡村小卖铺里的任何一种食品都远胜过我小时候过年的食品。至于什么膨化系列、“派”系列以及三明治、汉堡包等等外来的食品,更是我们那代人梦中都想不到的东西。
至今我都记得我七八岁时的一个关于鱼的故事:
那是在临近过年时的一天,我回到家,发现父亲在屋里砍一个大冰块。走近一看,原来大冰块里冻着鱼,我脱口而出:“呀!还有这样的鱼,我还第一次见呢!”其实我的意思是说我第一次看到冰块冻鱼这种形式,但就是这句无心的话,竟让父母到了几近吵架的地步。收拾年货的喜庆气氛荡然无存。
原来,在一旁的母亲听到这句话眼圈一红,骂起父亲来:“看你过得什么日子?孩子连鱼都没见过,更甭说吃了!”父亲脸一红,说:“胡说八道,他没见过鱼吗?”母亲气愤地说:“他说的是这样的鱼,不是河里的小鱼虾。”一句话噎得父亲不再说话,任凭母亲唠叨。毕竟以前家里确实没买过什么像样的鱼,虽说年年有“鱼”,但那时买的都是称之为狗杠子鱼(干狗鱼)的小咸鱼。刀鱼(带鱼)都很少买,那像现在,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炒你鱿鱼”。即便是海参鲍鱼,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渴望不可及的稀罕物。
不过,就在那天我知道了诸如冷库、冻鱼、冻肉等等现在稀松平常的东西。晚上,父亲更是破天荒地把预备过年的鱼提前吃了……这么多年过去了,鱼的滋味早已在记忆深处消失殆尽,唯有这个故事历久弥新未曾忘却。
时代在进步,食品在丰富。我相信,所有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三、努力加餐饭
那一年,我毕业分配到淄博百货大楼。茫然四顾,才明白什么叫举目无亲;才明白以前父母为什么总那么唠叨:在外要注意身体,多吃饭,多穿衣……
一天,身体发烧不适,食欲不振。我知道,吃不上饭,身体只能更糟。于是“恶狠狠”地要了两份菜、两个馒头。吃了大半个馒头就吃不下了。我忍着不放下筷子和馒头。强迫自己继续吃下去,就这样我慢慢吃着,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句子:“不管你吃下去多少,也必须把它吃掉,吃下去就是力量。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一口、一口,就像给自己嘴里硬塞充满腥味的生鱼,一点一点在时间中煎熬。终于,两个馒头吃进了肚里。四周一看,偌大的食堂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就连食堂工作人员也早已打道回府了。
“努力加餐饭”,出食堂大门时,《古诗十九首》里的这句诗浮现了出来。现在想来,当年吟出这首诗的人胃口肯定也好不了那里去,说不定也是一位心有所思而吃不下饭的天涯独旅人。
惟有真情是相通的,爱心的存在使平凡的诗句穿越时间隧道横亘在历史长河中并时时刻刻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真是所谓“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
四、“处女作”也离不开吃
中学时代,语文老师在我的作文评语上常有这么一句:文笔不错。也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评讲。或许人都有虚荣心吧,所以高中时迷恋上了文学,关键还信心满满的投起稿来。
你还别说,付出就有回报。我还真发表了一个让我既高兴又沮丧的小东西——我给南京的《少年文艺》杂志社投了一篇习作,觉得信纸空白不少,于是乎把自己创作的一篇小幽默眷写了上去,结果编辑采用的恰恰是这则小幽默。所以才既高兴又沮丧。高兴的是不管咋说,名字变成铅字了,沮丧的是采用的居然是我的补白。
这则小东西如下:
《来客的好处》
叔叔问小侄子:你最喜欢什么
小侄子:我最喜欢家里来客人
叔叔:为什么
小侄子:因为客人来时都带好吃的,而且家里也做好吃的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潜意识对吃的反应,这篇小幽默竟也与吃有关。而且,说实话,还带有自己的影子:“最喜欢家里来客人,因为客人来时都带好吃的。”就真是出自我之口。不过,“家里也做好吃的”却是我的发挥与引申。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我的演绎也很合乎现实情况,与我原话浑然天成。行文至此,我自己都好笑:小时候的我得多贪吃啊!
甭管贪吃不贪吃,稿费8元却是板上钉钉真真切切的事。在1993年,对于学生而言,8元也算一笔大钱了,记得当时班里正每人收4元,具体什么费用忘记了。但夸海口请同桌吃面包的豪言壮语却是说下了。于是乎拿着汇款单让同桌陪我去学校办公室盖上章,然后一起去邮局取了稿费,留下4元交费——这大概是整个中学时代唯一没向家里要钱交费的一次了!剩下的4元则去商店买了面包,跟同桌大嚼着回了班里。用一位女同学半是带酸半是调侃的话说就是:“你俩那大嘴张得,能一口吃俩面包!”
以后的写作路上,也曾多次拿稿费请客,也曾多次让人拿稿费请我,虽说吃的也大快朵颐,乃至酒酣耳热,但拿处女作稿费请同桌吃面包的那种香甜享受、满足和骄傲却再也没有过。时移世易,或许此时填满一肚子美酒佳肴的我早已经将味蕾熏坏,那种出自内心的幸福是再也感受不到了。
作者简介:李玉国,1972年7月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发表于《诗刊》《读书》《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中国民族博览》《大众阅读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数十家报刊。出版诗集《谁的往事谁记忆》。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