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言

时间:2022-05-04 09:5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才情猫 | 评论: 次 | 点击:

美学名言

1. 有关美学名词解释10个,美学名言10句

1、鲍姆嘉通

鲍姆嘉通不仅仅是美学学科的创名人,而且也在美学史上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美学问题。鲍姆嘉通提出建立美学学科并不是出于盲目创新的激情,而是他对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以及全人类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具有理性派美学的认识论意义。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对当代实践美学的建构也有一定的启示。

2、气韵生动原则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3、传神写照

."传神写照"是顾恺之就绘画而言提出的一个命题.他强调要

突破外在皮相的有限形象达到传神,这种理论正是"得意忘形说"的张扬.诗歌,绘画,音乐,书法是中国

艺术的灵魂,而在这些灵魂中最为璀璨夺目,贯穿一致的则是传神写照这一美学命题.传神写照所要表

达的美学思想及其内涵极其深邃.它所涵盖的决不仅仅是人物绘画的美学原则,它作为中国传统文艺

的一个阐述点,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灵魂特征

4、美学

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5自由创造

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基础上,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6艺术美

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事物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7艺术典型

指艺术家创造出的既具有概括性而能揭示一定的生活本质、又具有具体可感的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恩格斯所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段话揭示了艺术典型的一条普遍规律,即艺术典型都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8意境

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

9传神

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在艺术中通过对象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

10社会美

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劳动产品的美、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社会美的特点表现为实践性、社会功利性、以善为前提,重在内容。

11劳动产品美

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是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肯定人的本质的一种普遍形式。劳动产品的美包括产品的整体美、功能美、造型美、质料美、色彩美等。

12自然美

指自然事物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宗白华,美学家

一个敏感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的因素。

——阿尼克斯特,前苏联文学史家

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乐。

——瓦西列夫,保加利亚作家、戏剧家

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大自然的造物总是相辅相成,它给你美貌,你更能获得爱情。

——希斯,瑞士解剖学家

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都以形式为基础;因此,人们通常把善的东西也称赞为美的。

——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席勒,德国诗人、剧作家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2. 关于美的名言警句

1、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法国)

2、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 德 (德国)

3、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俄国)

4、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 ——英国诗人济 慈

5、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法国)

6、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爱迪生(美)

7、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8、充实之为美。—— 孟子

3. 谁能知道哪里找美学名言的解析啊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

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

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

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

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

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像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

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

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

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

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

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 柏拉图像 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

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他的真理高于一切信念。

他的哲学认识论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

他把柏拉图的理念比作一种拟人的神灵,正如神是神化了的人一样,理念则不过是永恒化了的自然物体。在批判柏拉图理念的同时,亚里斯多德确立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原因论。

他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系由4种原因所致: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这不仅表现于人工的制造物中,而且表现在自然万物的产生之中。

他根据无穷后退不可能的推理原理得出第一原因或第一推动者只能是没有质料的形式,或者称之为神。但这个神在亚里斯多德眼里实际是一种以精神为实体的东西,现实的思想活动是神的生命。

在这里,神不过是一种探索不已、往复追询的代名词。亚里斯多德还是逻辑学的创始人,他把逻辑学看作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

4. 美学名言并解析你的感受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宗白华,美学家 一个敏感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的因素。 ——阿尼克斯特,前苏联文学史家 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 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乐。

——瓦西列夫,保加利亚作家、戏剧家 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大自然的造物总是相辅相成,它给你美貌,你更能获得爱情。 ——希斯,瑞士解剖学家 美与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二者都以形式为基础;因此,人们通常把善的东西也称赞为美的。 ——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席勒,德国诗人、剧作家

5. 我这里有一些美的名言

1.

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追求美,是人们的同共之处,这是人们热爱生活的原因,生活中处处充满的美的事物,看你能否发现它,赏识它。如同古人发出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一样,美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会发现它。

外表美,可以给人带来感观上的愉悦;内在美,可以留给你永生难忘的记忆。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二者难以兼得。但不是不能兼得,这在于个人的修养。如果二者能兼得,不是锦上添花吗?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这样,大多数人可能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正因为更以求之,才会让人更加向往吧!

2.

美的产生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观感受。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上就巳经对美有了自已的理解,那时对美的看法虽说只是一种粗俗的看法,可是对于我们以后美的概念却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影响。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从古时的美学开始来理解美的真正含义,美的事物总是可以让人的第一感观,视觉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改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当然这也就是我们大众的粗俗的外观表象看法,往更深层次里我们将会见到另一个让我们多数的平常人所无法看到景像,那些只是由一少部分人才可能看到,比如我们的一些哲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等等诸如此类的人士。当然还是有一种人是一种特例的,那就是我们的一些对上帝的认识有彻悟的同类。

其实我们上面所说的那种令人向往的美,也并不是说我们凡人永远都无法去寻求的,只是因为需要我们用一些比大多凡人多得多的勇气方可得到,当然如果可以得到那种感想的话也是可以值得的,那种愉悦是我们如今没有感想,所无法体会的。

然而我们大多数的平凡人,虽说不可能轻易的得到象我上面所提到那种对美的感想,我们也不应该气妥。还是有一些我们的平凡人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美存在,只是看我们用什么眼光去对待这些美,那些美无时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们不信的话,我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的例证,如:在我们每天清晨醒来时,那一刹那我们就巳经许多人幸福得多,致少我们的生命还存在着,此时还可以在此体会生活,不管这一天的生活中我们将要碰到什么,我们的生命还存在着,那就是我们的最大的幸福。因为不管你拥有什么或有没有多大的梦想,第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拥有生命。

看吧,这是不是我们每天所拥有的。我是不是轻而易举的举证出来了,而我们每天却始终对生活抱怨着,一恍就一天、一星期、一月,就巳经过去了,然后当我们晚上躺在床上时,又开始对这一天的无为而苦恼着,那时总觉得日子无聊彻底。

到了第二天的开始,我们又忘记了昨天的生活苦楚,又开始着我们昨天所无法想象的生活,到了一个地方就开始寻找一种可以暂时的缓和无聊的生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娱乐,直到我们的生命的终结才彻悟。然而那时我们巳经晚了,我们的生命并不是一盘棋,错了可以从来,错了就是错了,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只能接受生活对于我们的审判。所以叔本华说:“没有思考的生命并不是完美的生命”。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觉得,美丽的事物总是那么快的消逝,可是苦楚确总是无时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呀,我们的生命、生活然道就真的如那些哲学家所说的那样注定是终其困苦的吗?不管我们是努力的,还是消沉的,都是一样的?还是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这种哲学所认为的困苦,以便可以更好的生活着,体会着生命所带给我们的另外一些美好事物。

这又令我想起了我曾听过的一个苏格拉底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坐在他家门口的木桶里晒太阳,这个国家的国王慕名来到苏格拉底家,想请他去朝政担任官位。这个国王就问苏格拉底想要什么,他都可以为其办到。谁想苏格拉底只是说了句:你只要现在走开点,别挡住了我的太阳就好了。”

太阳,只是需要太阳就好了,人生中只是需要太阳就好了,这就是美好的生活,我们不是每天都有见到过的吗?就是此时我还在感受着阳光的照射。而我们却不自知,其实我们生活的美好面,就在我们不经意间的平凡生活细节中,只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可以感受到,就不知它的珍贵。

很多时候只有当我们快要失去是时才发现那时的不珍惜,可惜的是那时巳经太晚了,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悲哀之处,所以说好好的珍惜你此时所拥有的一切吧,只有此时才是你生活的意义所在。

6. 求《美学散步》名句30句

内容梗概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

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7. 求与美 有关的名言, 古文, 诗句

一、“五色令人目盲”: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主要 是依据他的朴素辩证理论,一般地讨论作为艺术美鉴赏对象的“五色”、“五音”, 如果变成了过分的感官享受和毫无节制的满足,就会失去鉴赏艺术美的初衷,甚至 会失去其审美价值,而成为一种事与愿违、伤害身心的精神负担和审美“灾害”。

老子的美学观,与其哲学观中“道”的学说和政治观中的“无为”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他认为凡是那种“服文采、带利剑”(五十三章)之美,就和一切有为的东西一样,只能对人有害,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十二章),都是说“有为”之美必然损害人的本性。在老子看来,真正的美不在声色、富贵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之道才能体现。这样的美,就表现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即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从没有声音处听到的,最美好的形象是从没有形象处显现的;一旦有了具体的声音、形象,反而破坏了自然的完美。这就是合乎“道”的美。老子的这些见解,接触到审美的境界问题,揭示出审美活动中一种超越对艺术的简单感知的审美体验,开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自然”、“真美”、“意在言外”、“全声之美”等理论的先声,也奠定了与儒家美学双峰对峙的道家美学的基础。

二、“乐由心生”:

《乐记》中对音乐的本质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

“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荀子有《乐论》一书,可相印证。

以上都是可以各看到一个系统的,下面是些散句:

1、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2、美,甘也。——《说文》

3、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

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5、钟嵘的《诗品》也从诗的角度系统地论述美。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8. 求与“美”有关的诗句,名言

王安石《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维山水田园诗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杜甫《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风直似秋。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胡曾《咏史诗·黄河》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 一作只) 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谢灵运《泰山吟》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居易《题天柱峰》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美学散步》最明智的十句话,提高审美,让生活更有趣味

1. 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

2. 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个点、线、色、形、音、蕴,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情感、价值。

3. 我们知道我们一生生命的迷途中,往往会忽然遇着一刹那的电光,破开云雾,照瞩前途黑暗的道路。一照之后,我们才被确定了方向,直往前趋,不复迟疑。

《美学散步》最明智的十句话,提高审美,让生活更有趣味

4.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和谐的是美

5.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

6. 生命的境界广大,包括着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科学、哲学。

《美学散步》最明智的十句话,提高审美,让生活更有趣味

7. 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

8. 大艺术家最高的境界是他直接在宇宙中观照得超形象的美。

《美学散步》最明智的十句话,提高审美,让生活更有趣味

9. 自己住在现实生活里,没有能够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等到自己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当的距离,从远处看才发现家在画图中,溶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

10. 艺术的境界是感官的也是形式的,形式的初步是“复杂中的统一”。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