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焦山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4 12: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裴舒诗话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描写焦山的优美句子
1. 关于写焦山写景的作文
焦山位于镇江东北的扬子江中,山高71米,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山,海门山等,自东汉名士焦光隐居此山后,至今称为焦山。
它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故人称"中流抵柱"。 由于扬子江的北坍南涨,现在的焦山已接近南岸。
从镇焦路至江边,乘轮渡至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北行不足50米,即抵焦山的主建筑定慧寺。 定慧寺又名普济寺、焦山寺。
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1700余年。康熙帝南巡时,为之改名"定慧寺"。
寺内亭台楼阁掩映于绿荫丛树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谚。定慧寺的山门庄严典雅,古色古香,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镇守,门楣上有"焦山定慧寺"匾额,照壁上"海不扬波"四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
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御碑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乾隆帝下江南时作的《游焦山歌》。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魄宏伟,具有明代风格。
屋顶雕龙塑凤,殿内金壁辉煌。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迦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在莲花宝座之上。
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士、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的故事。
大殿前的院中,有两棵千年古银杏,枝叶婆娑;大殿西院内有一口井,名曰"东泠泉",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故亦称"炼丹井"。 由定慧寺东的观澜阁往北,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焦山碑林宝墨轩,这是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
轩内珍藏着460 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最璀璨夺目的无价之宝是《瘗鹤铭》,被誉为碑中之王,历代书法家称之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
宝墨轩之东不远处是古炮台遗址。炮台呈马蹄形排列,面对大江。
它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 从古炮台北登山西上,就到了焦山东麓的绝顶吸江楼。
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所以又叫四面佛亭。此亭八角形,两层,水泥仿木结构,有梯可盘旋而上。
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在吸江楼之西不远的绿竹幽林中,掩映着一座四合庭院,门额写着"郑板桥读书处",又叫别峰庵。
郑板桥曾在此读过书,因而名闻遐迩。由此向西,经百寿亭婉蜒南下,就到了焦光三拒御诏不肯出仕的三诏洞。
洞内有焦光的塑像。自三诏洞往东南可至壮观亭;往南可到摩崖石刻,这里的崖壁间遍布历代名家的诗词题刻,上至六朝,下到明清;正、草、隶、篆无不具备。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陆游和米芾的真迹尤为珍贵。
由摩崖石刻向东可至华严阁。此阁二层,北倚石壁,南临大江,东近定慧寺。
焦山的"华严月色",诗意最浓。 镇江三山,历来为游客所钟情,然而,除此之外,城南山林中的招隐寺、读书台,增华阁、竹林寺,以及鹤林寺、莲花洞等,亦不失为寻幽探胜的好去处。
2. 美丽的焦山作文六年级
今年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镇江的焦山游玩. 我们来到焦山公园,首先看到的是象山,象山对面的才是焦山,我们乘游艇驶向焦山,远望焦山就像一块美玉漂在江心,美丽极了. 终于来到焦山了,从游艇上岸后,先来到了定慧寺,我们走过古色古香、庄严典雅的山门,我们穿过定慧寺的天王殿来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定慧寺的主要建筑,清朝康熙皇帝所写的“香林"两个大字闪烁于烛光香烟之中充满着庄严肃穆的气氛.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坐在莲花宝座上,面容和蔼慈祥、庄严肃穆.大殿两旁分别排列着十八罗汉像,造型生动,姿态各异,脸容不同,个个神彩奕奕、栩栩如生.看到这些,我的心请立即从兴奋变成了严肃. 出定慧寺向东一转,我们来到了碑林,镇江的碑林是江南最大的碑林,在全国仅此于西安碑林.那边的石碑分三类,第一类为艺术类,有南朝《瘗鹤铭》,宋绍圣《畜狸说碑》,米芾书《城市山林》横额等等.第二类为文苑类,有宋佚名《苏东坡游招隐寺唱和诗碑》,宋冯福多《题鹤林寺碑》,南宋王埜《游鹤林寺用唐人韵二绝碑》等等.第三类为叙事类,有唐《魏法师碑,宋《使府蠲免大港镇税帖碑,元《镇江路学复田记碑》等等. 继续向东我们来到了炮台,这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顽强.1842年,英军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曾遭到焦山炮台守军应用的抵抗和沉重打击.焦山炮台守军,面对七十余艘敌舰,毫不示弱,猛然炮击,但是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岛军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捐躯.英军攻陷镇江时,护锭篙瓜蕻盖戈睡恭精仿佛浮现出军民进行了殊死抵抗,英勇悲壮的斗争场面. 转过炮台来到了后山我们,我们沿着盘旋而上的石阶去爬山,当我和爸爸爬到山腰时,已经气喘吁吁了,而且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几处,我往上看看,又往下看看,心里想: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又有了一股动力,驱使我继续一步一步往上走,终于登上山顶了.看着波涛汹涌的长江和美丽的象山.焦山虽然没有五岳和黄山那么雄伟,但它也有自己的魅力,它无处不透露着庄严.。
3. 游焦山的作文75字
今天,我和姐姐、爸爸来到了美丽的焦山。
站在焦山大门口,就看到岩石上刻着“焦山”这两个耀眼的大字。进了大门,向远处眺望,只见两座山遥遥相对:一座是高耸入云的象山;另一座就是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花卉争妍、香色迎人的焦山。
来到渡口,远望焦山,宛如一块绿色的翡翠浮在江面上,真不愧有“水中浮玉”之称呀!走上浮船,看到一块小牌子,上面示意几种渡江方法。快艇既快又刺激,更重要的是小孩不要钱,我们选择了快艇过江。
到了焦山,第一眼看到的是喷泉。喷泉如银花盛开,水面在阳光的映照下银光闪闪,好象天上的星星眨巴着可爱的小眼睛。
水声喧腾,好像在用歌声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往前走,我又被一大片绿色吸引,这就是荷塘。
小鱼在塘中嬉戏玩耍,摆弄着他们的小尾巴,它们一会儿成群结伴,一会儿东躲西藏,好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这时荷叶姐姐成了它们遮风挡雨的小伞。
微风吹过,好像一位位翩翩起舞的仙女扭动着身躯,不时地点头。焦山有名的庵寺可多了。
有别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个庵寺。定慧寺是焦山名寺之一。
游人在此展望,富有“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感,怪不得游人都来此观光旅游!每个寺庙都有高僧,他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扬州八怪郑板桥的“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等诗句流传百世。
我们爬上山顶,来到了万佛塔下。仰望万佛塔,气势雄伟,整个塔身遍布着佛像。
我们登上塔顶,整个焦山尽收眼底:焦山系“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优雅闻名于世。其位于时区东北,巍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视。
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绕、林木蓊郁、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岛屿。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身临其境,确有“中流砥柱”之感。
好似登上普陀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三招洞”是我们下山必经之处。
据说有位叫“焦光”的文人,隐居洞中,三次被皇招其做官,都被他用各种理由婉言谢绝。后来人们把“樵山”改作“焦山”,以示纪念。
山脚下,我们还看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石刻碑文……焦山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4. 描写焦山的成语
山名。
在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 长江 中,与 金山 对峙。相传 东汉 处士 焦先 隐此,故名。
有 定慧寺 、华严祠 、三诏洞 、《瘗鹤铭》等胜迹。向为 江 防要地。
南宋 初, 韩世忠 曾驻此抗击 金 兵。 宋 苏轼 《书焦山纶长老壁》诗:“法师住 焦山 ,而实未尝住。
我来辄问法,法师了无语。”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焦山 ,府东九里 江 中,与 金山 并峙,相去十五里。
以 后汉 处士 焦先 隐此而名。或名 谯山 ,亦曰 浮玉山 。
刘宋 元嘉 中,以 魏 人临 江 ,尝分兵戍此。 唐 时有 谯山 戍,盖‘焦’与‘谯’通称也。”
5. 描写山的优美语句
1、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闲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岁月怀念,静静如水,淡淡如山。
2、大山里,水是清澈的,风是质朴的,蜿蜒的山路,因为有了虫儿、花儿草儿等,也变得更加鲜活起来。朋友,常到大山里走走,让山里的风去掉浊气,让山里的水涤荡疲惫的心,到山路上去,让快乐缭绕到你的周围,那心灵就似山一样坚韧,似水一般纯净了。
3、循级而上,半山处停驻,见索道横跨山峦,悬空承载人往复来去,好一个穿云越谷的云谷索道!想像着,半空凌驾,在千米高空眺望山岭,不曾登临,心已慌跳。
4、我们刚到大门口,就被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包围住了。我站在远处看山,很像一副风景画。再加上蒙蒙的雾,群山若隐若现,更是给山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5、站在山脚下仰望,我头脑中所有形容山高大巍峨的词一股脑儿全涌了出来,但最终我无法准确地用上一个,只能在心里发出深深的慨叹。看泰山之巅,似乎是大雨欲来之势,墨黛色的浓云缠绕山间,且不说置身其间,就是看着都有凉意袭来的感觉。
6、中午,太阳那金色的光芒照向大地,大山好像感到有点热似的,让树木把它遮盖住,让它感到凉爽。太阳其实也是一番好意,想让大山变得更加灿烂、美丽、辉煌。瞧,这不,正如它所愿,大山变得更加美丽了。它变得更加绿,更加光彩夺目了。
7、坐在一隅,紧贴玻璃窗,胆怯下望,那样快速的运行,瞬间掠过急缓的山坡,深邃的峡谷,多彩的秋色,苍翠的松林淡淡的雾霭,缥缈的浮在山巅,恍如期许的梦幻,曾经真切的向往,而今就在眼前。
8、春姑娘伴着一阵春风悄然来到人间,花草树木们都挺直了腰。大山顿时变成翠绿色的了,那翠绿的大山,看起来是那样的绿。如果现在你朝大山望一眼的话,那你会觉得就像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森林,感觉特别舒服。
9、极目远眺,我发现泰山的云雾一点也不比庐山的逊色,远处,流云泻动,近处也是雾气缭绕,对面的山峰隐隐约约,天街上的行人若隐若现。任雾气把我轻轻的缠绕,钻进我的发间,钻进我的眉宇,供我畅快自由地呼吸。
10、山顶上四角的边沿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上怪松搭棚,古藤蟠缠。峭壁下面有茂密的松、杉、柯、樟、桉等树木,林中有野猪、黄猄、山羊、果子狸、穿山甲、猫头鹰等异兽珍禽。物种丰富,令人流连忘返。
6. 描写湖光优美的句子
1四月西湖烟雨中,水光山色渐欲浓。东风吹开花千树,人间春色第几重!凝眸处,心底会涌出莫名的感动:一碧湖水,一柔轻橹,一抹山黛,一堤长柳。我,持一帘幽梦,撷半笼烟雨,穿越红尘的霜雪款款而来,山是我的情,水是我的心,这如梦里蓬莱般的湖光山色,你,可是我前世今生的等待?
2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 …
3、湖在窗外,涟涟有声,心如野鸭,闲适自在。看岛上人家,捕鱼撒网,温馨和谐,观山中隐士,垂钓湖畔,自得其乐。掬一捧清凉纯净的清泉在手,披一袭潮湿芳香的露珠于身,让灵魂的心翼滑过天际,鸟瞰升钟湖的纯美空灵,世俗的烦恼随风飘散。轻轻地,走进这湖光山色中的梦里天堂,我——醉
「临江仙」 相聚圌山
【临江仙】 相聚圌山
作者/裴舒
相聚圌山三家到,倾听席上孙淘。开怀酒量上新高。盛情难谢绝,风景独妖娆。
一入东乡春意闹,天晴云淡筝飘。推杯换盏显英豪。愧言赞伯乐,不日享红桃。
后记:
元月3日,应邀赴圌山脚下参加一家庭聚会。因是中午,本来准备不喝酒的,因主人实在盛情,加之三家老友相聚,一不小心多喝了几杯。
早就知道,圌山名称的来历不凡!相传是秦始皇所赐山名。这座山位于长江南岸,气势雄伟,瑞气升腾,秦始皇担心此地瑞气会产生新皇帝,所以赐名“圌山”,欲把这瑞气关起来。圌,普通话读chui,当地人读qu,且字义专指圌山。
圌山扼守长江,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人在古迹中早有“逆流而障东逝之波”、“凿石排南纪,连峰出大川”的记载。因地势险要,圌山历来为扼守长江之险的天然关隘。据说,当年鸦片战争时,英国军舰闯进长江口,一路畅行无阻,首先是在圌山遇到守军炮击!圌山失守后,英军才到了焦山,焦山守军继续抵抗!此役一直惊动了老祖宗,老祖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英国人到处都遇到象镇江这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圌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厚重。临近圌山的烟墩山在20世纪50年代出土“宜侯夨簋”等一批西周早期重要青铜器,使得古城镇江的历史提前到三千多年!在镇江博物馆有个复制品,据说原件存于北京的历史博物馆。镇江人都以这个物件为荣耀!
圌山有着流传千年的感恩文化!圌山的最高峰,耸立一座雄伟的宝塔,名曰报恩塔。建塔人为明代本地人士陈观阳。据传,当年陈观阳在圌山楞严寺方丈收容下发奋读书,考取功名,除掉恶霸,为父亲报了仇。为感恩寺院,捐资修建佛塔一座,名曰‘报恩塔’。可见,当年建这个塔就是感恩之作!这个故事一直激励后人永葆感恩之心!

圌山也是知名的美食之地!圌山位于镇江东乡,东乡的全羊席闻名遐迩,河豚鱼烧得特别鲜美,长鱼汤更是众口赞誉!有机会在这里朋友相聚,品尝美食,觥筹交错,实在是一件美事!正是:不喝不喝又喝了,不多不多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