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礼记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05 02: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混沌婴孩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出自礼记的名言警句
1. 礼记名言
《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礼记》 择师不可不慎也。
《礼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 《礼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2. 老师,请问 《礼记》名言有哪些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礼记》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人生自强的格言警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人生自强的格言警句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礼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3. 《学记》(《礼记》)有那些句子可作为名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意思是说: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4. 礼记大学中的经典名句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
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礼记:经典名言26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作为单篇流传。直到汉宣帝时,礼学家戴圣把春秋末年至秦汉初年的一些解释和相关文献编撰成书,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礼记》有“大戴”“小戴”之分,《大戴礼记》八十五篇,而《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因为《小戴礼记》一直作为古代经学的官方教科书,因而得以广泛流传。“礼”可以理解为社会规范,它通过“记”文来加以印证。
本文撷取书中名言26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崇尚有来有往。
施惠于人而那个人不来回报,就是失礼;
别人施惠于我而我不去报答,也是失礼。
点评:今天,我们仍然重视“礼尚往来”这一古老的传统。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喜爱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
讨厌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优点。
点评:无论喜爱还是讨厌,都不要偏执。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坏话不从自己口中说出,
别人也不会说伤你的话。
点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骄傲之心不可滋长;
欲望之心不可放纵;
向上之心不可自满;
享乐之心不可无度。
点评:骄傲和自满,都是因为“自我”膨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
人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知晓道理。
点评:能学才最为可贵。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只能靠记忆和背诵去传授别人,
这样的人是不足以成为老师的。
点评:不能理解,不足为人师。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没有听到父母说话,就知道他们想要说什么;
没有见到父母身形,就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
点评:《礼记》教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施行,天下公有。
点评:《礼记》认为的“大同社会”。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顺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大孝是父母能受到尊重,
其次是不能让父母蒙羞,
再次就是能赡养好父母。
点评:曾子认为,最大的孝顺就是对父母“尊重”。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德行很高的人,不局限于一种官职;
最普遍的规律,不局限于一种器物;
最守诚信的人,不用受契约的约束;
天地四时变化 ,无须规划也会守时。
点评:明白了这四项,就可以做学问了。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于学的人,老师轻松效果翻倍,学生也感激老师;
不善学的人,老师辛苦效果减半,学生还埋怨老师。
点评:此处的“庸”训为“功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之后才能知道不足,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困惑。
点评:教和学相互促进。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对技艺不感兴趣,
就不能快乐学习。
点评:兴趣是好老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为学之道,尊师最难。
点评:“尊师”才能“重道”。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人十岁时,称为“幼”,可以入校学习。
二十岁时,称为“弱”,可以行加冠礼。
三十岁时,称为“壮”,可以娶妻成家。
四十岁时,称为“强”,可以任命为官。
五十岁时,称为“艾”,可以主政一方。
点评:《礼记》上提到的每个年龄该做的事情。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听众跟着他一起唱;
善于教学的人,能使学生继承他的志向。
点评:能“继其志”,就是善于教学。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仪的习惯,
初始于饮食。
点评:此句出自孔子。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优秀的冶工之子,一定会学缝制裘衣;
优秀的弓匠之子,一定会学编织畚箕。
点评:触类旁通。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尊敬老师,就是重视道;
只有重道,人才能知学。
点评:尊师重道,在于一个“敬”字。“敬”的不是老师,而是老师传授的道理。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君子传授知识,
引导而不牵制,
鼓励而不压抑,
启迪而不说尽。
点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善于教学的关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一个人苦学而不交朋友,
就会孤陋寡闻学识有限。
点评:要想学业速进,必须把已学拿来和别人切磋。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感情在心中激荡,
表现出来就是声。
点评:“音”源于“声”,是“声”之“文”。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茍免。
面对财物,不拿不属于自己的;
面对危难,不要随便逃开躲避。
点评:《礼记》提出的处事方法。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见闻广博而懂得谦让,
坚持善行而又不懈怠。
如此而后可称为君子。
点评:文质彬彬而后君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君子想要教化民众,
必须先从办学开始。
点评:《礼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化民成俗”。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反省自己;
了解自己的困惑,才能奋发图强。
点评:学后才知不足,教后才知困惑。
相关文章:
- 上一篇:能克服困难的名言
- 下一篇:古代关于品德方面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