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管理名言

时间:2022-05-06 02:0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南山禅月 | 评论: 次 | 点击:

老子管理名言

1.求道家的管理名言(7)条

1)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第二十五章

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1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七十七章

1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16)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7)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18)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2.老子关于细致的名言

《老子》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把有所为当作无为才是最好的“无为”,把有所事当作“无为”,才是无所不为。把美味当作无味,才是最好的美味。

把大不作小,把多当作少,对别人的仇怨用德去回报。考虑困难的事,要先从容易处考虑,安排大事,要想到每一细小之处。因此做好一件难事,必须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做好一件大事,应先从细小的事情干起。因此圣人始终不干大事,所以才能成就大事。

轻易作出许诺,一定会使信誉降低,总是认为事情容易,他的面前一定是困难重重。因此圣人十分重视困难,所以他最终能消除困难。

大意:

本章叙述应以无为淡泊面对世事的主张,然后着重阐发“难易大细”的关系和处理方法。老子认为从容易和细小处着手是解决困难、成就大事的必经之途。同时指出遇事必须谨慎(“难之”),否则就会遇到困难。

3.求老子的一句名言

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

“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

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

4.老子有哪些名言

上善若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治大国若烹小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关于“老子”的资料和名言

老子名言批判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

“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

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

6.老子的名言 急

1、功成弗居 为而不恃 ①,功成而弗 ②居。

(二章) (注) ①恃:依靠、依仗。②弗:不。

用作否定词。 (译) 有所作为但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但不居功自傲。

(读) 谦虚平和永远是美德,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如此。要铭记:个人只是高山之一石,沧海之一滴。

个人有所成就,只是顺应了群众的意愿,在大家的努力下形成的。历史要求和人民愿望,造就了领导者的功业。

记住了这点,才会自觉地把自己列为群众队伍的普通一员,不特殊,不显摆,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欢迎。 2、没身不殆 不知常 ①,妄作凶。

知常容 ②,容乃公,公乃全 ③,全乃天 ④,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⑤。(十六章) (注) ①常:规律,这里指道。

②容:宽容,包容。③全:周到。

④天:自然界。⑤殆:危险。

(译) 不按照自然规律的行动,就会带来乱子和灾凶。遵守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容的,无所不包容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读) 大自然的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它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顺应它时会助你成功,违背它时会给你一拳,让你吃苦头。

作为领导者,负有决策拍板定夺的权力,在处理问题、指挥工作时,一定要依规律办事,决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良好的愿望,办一些天怒人怨,总是“交学费”的事。 3、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①。

(三十七章) (注) ①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应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它所不能为的。

(译) 道永远是顺应自然规律办事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它办不成的。 (读)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思想。

他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其强调的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办事,这样就可以无不为。

如果认为无为而治是无所事事,那就错了。 4、取天下无事 无为而无不为 ①,取 ②天下常以无事 ③。

(四十八章) (注)①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②取:治理。

③无事:无困扰纠纷之事。 (读) 按照事物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决策拍板办事,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功。

5、善抱不脱 善建 ①者不拔,善抱 ②者不脱。(五十四章) (注)①建:建树,创业。

②抱:巩固。 (译)。

善于创业建树者,其功业不会消除;善于抱持巩固者,其功业不会脱掉 (读) 如果说“善建”者是创业,“善抱”者是巩固守业,那么都要遵守“道”,顺应规律,才可以达到“不拔”、“不脱”的目的。 6、治国用兵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③。

(五十七章) (注)①正:指无为、清静之道。②奇:奇巧,引伸为计谋。

③取天下:治理天下。 (译) 用无为、清静之道治理国家,以计谋用兵,以不搅扰人民的办法治理天下。

(读)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顺应事物的规律办事,善于运用策略,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团结。 7、持啬之道 治人事天 ①,莫若啬 ②。

(五十九章) (注) ①治人事天:治人,管理。事天,修养,养护身心。

②啬:爱惜,保养。这时引伸为节俭、内敛、不张扬。

(译) 治理地方、管理百姓和养护身心的方法,没有比爱惜精神,节俭内敛更重要了。 (读) “治人事天,莫若啬”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啬就是要留有余地,是为了更好地有所发挥。所以,它不是一种消极退守的倾向,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干好工作是值得借鉴的。

8、治国烹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①。(六十章) (注) ①小鲜:小鱼。

(译) 治理大国,好似煎烹小鱼一样(必须十分小心,不能随意翻搅)。 (读) “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句话流传很广,不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家,而且在国际上也影响很大。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在其向国会提供的《国情咨文》中引用过这句话。

这充分证明了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的深刻性。它的主要意思应该是说,治理国家,管理地方,要象煎烹小鱼一样,十分谨慎小心,不能随意乱翻动,也就是说必须保持政策的一贯连续性。

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历届班子接力赛”,与这句话在意思上相通。 9、我有三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①,二曰俭 ②,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六十七章) (注) ①慈:仁爱。②俭:啬,保守,有而不尽用。

(译) 我有三件法宝,掌握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仁爱;第二件叫俭啬,第三件叫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读) 慈爱同情,保守含蓄,谦让不争,这是老子关于道的三条原则,与其“无为”的思想 是一致的。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他的无为其目的是为了“无不为”。他有仁爱,就必然会有恨和勇敢;他保守节俭,就必然能够大方;他谦让不争,就必然能够为天下先。

老子这里所说“不敢为天下先”,与今天我们所要求的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在实质上是不矛盾的。 10、善为之策 善为士 ①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②;善用人者,为之下。

(六十八章) (注) ①士:武士,这里当将帅讲。②不与:不争,不正面冲突。

(译) 善于带兵的人,不显个人的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读) 这一段。

7.老子有哪些名言

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

老子管理名言

《道德经》第五篇:公司的管理过于复杂,会让员工困惑和迷茫

第五篇:公司的管理过于复杂,老板的手段太多,就会让员工的心里产生困惑和迷茫。

【头条首发】

以利益为重的人心,无所谓爱或不爱,善或不善,恩与不恩,义与不义,主要在于利于不利。如果是无关利益的情义,那就取决于人本质的共鸣,或者取决于人的心情。

天地之间,无论是喜人的及时细雨还是讨厌的狂风暴雨,是大漠的长久干枯还是江南的经年润泽,都是由大自然说了算,虽说是上天随心的安排,其实是因为它的强大,强大到让人除了敬畏,都是无奈。

《道德经》第五篇:公司的管理过于复杂,会让员工困惑和迷茫

天地之间

人是渺小的存在,所以人不要去怨天,怨恨心对人有害无益,最好的方法是坦然接受,或者是另觅他处安居乐业。

不要去讨好一个无情又无义、没有仁德和公平的人,不管他是否有钱、有权、有才能,因为无论你如何付出,在对方心里都是没有位置的,或者说,还不如他家里的牛和狗。

《道德经》第五篇:公司的管理过于复杂,会让员工困惑和迷茫

和谐自然的小狗狗

而这些没有仁爱的人,无论他们怎么样去讨好天地,天地也一样不会领他的情,也像对待牛和狗一样对待他们。

如果老板没有了仁爱,员工活的就不如牛、狗,只让牛犁地,不给牛吃草,还要挤牛奶、扒牛皮、吃牛肉,还用骂声和讥讽加以羞辱。

《道德经》第五篇:公司的管理过于复杂,会让员工困惑和迷茫

勤劳的牛

如果天地没有了仁爱,就会放任万物而不加以制衡,任其放浪自逸,使万物发生混乱,让勤劳的牛和忠诚的狗失去食物的来源。

天地之间是空无的,却能产生风,它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人的精神意志也是一个大风箱,不用担心里面什么都没有,只要你行动起来拉动它,从空无之中就会产生出风,你能坚持多久,风就能吹多久。

《道德经》第五篇:公司的管理过于复杂,会让员工困惑和迷茫

古时候的木质风箱

公司的管理过于复杂,老板的手段套路太多,不但很累而且没有益处,反而会让员工的心里产生困惑和迷茫,就像风箱的设计太过于复杂,还给里面塞了许多沙土,抽拉起来就特别困难和费力。

所以,还不如静下心来,去掉多余的干扰,保持风箱精简的本来面目,发挥其自然而然的作用,使工作简单有效,出风持续流畅。

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