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动力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06 22:0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自知者乃明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压力动力的名言警句
1. 关于“压力化为动力”的名言警句
1.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贝弗里奇
2.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3.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4.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5.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
6.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7.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雨果
8. 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足以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
——罗曼·罗兰
9.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歌德
10.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象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舒尔茨
11.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居里夫人
12.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塞涅卡
13.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14.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雨果
15. 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足以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罗曼·罗兰
16.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歌德
17.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象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舒尔茨
18.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居里夫人
19.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2. 关于有压力才有动力的名言有哪些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
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贝弗里奇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马克思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佚名人生的意志,不能受社会的压力而软弱,也不能受自然的压力而萎缩,应当天天站得笔直的、轩昂的,但不是骄傲的。
这就是我的人生。 ——彭相山一个人若能为别人的生命与人道的法则着想。
纵使他正在为自己的生命挣扎,并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也不会全无回报的。 ——邱吉尔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佚名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 ——童第周动力来自压力 ——民谚。
3. 关于“压力也是一种动力”的材料或名人事迹、名言名句
其实人从事很多事情都会有压力。材料是有很多的
如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从开始失利,最后扭转战局,惊心动魄。她们不单单是顶住压力,更是将其化为动力。
刚刚结束的女子体操团体,程菲平衡木失利,但是她在后来的自由体操上发挥非常出色,不给对手任何机会,但是同样在平衡木失利的美国选手萨克拉莫却没有调整好,被压力打到。后来的自由体操出现重大失误。这也是说明,压力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化为动力的。
历史上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留退路,不就是要士兵在面临战争时,将压力转换为空前的作战斗志,因为他们自己断了退路,他们只能赢得战争。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攻打莫斯科,已经能看到红场的旗帜了。这时苏联军队说:我们不能在后退了,后面就是莫斯科,后面就是斯大林格勒。苏联军队必须赢。在空前的压力下,苏军赢得了战争胜利。
这是我自己临时想的,希望为你提供一点思路。有些历史问题希望进一步查证
4. 压力产生动力 名人故事 和名人名言
有压力才有动力。
我同意这个观点。只有7a64e4b893e5b19e31333262383032把压力转变成动力才会努力的去达到目的。
压力本来是一种累赘,它会阻碍你成功的道路,但是你只要能把压力变成动力,那么压力也可以成为你成功道路上的加速器。 你可以举一些逆境出人才的例子,因为逆境下人民的压力自然就大就人才成长的境遇而言,可分为顺境成才和逆境成才。
顺境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固然有利于人才成长,但逆境也往往是人才成长中经常遭遇而又必须正确面对的境沮。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认为“多难兴才”,魏派甚至说:“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
他认为只有逆境才能成才,这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是,逆境成才现象所体现的某种愈义上的规律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人才成长逆筑的成因分析 (一)特定历史条件与社会政治制度使然 时势可以造英雄,也可以扼杀和阻滞某些特定人才的进步与出现,造成人才成长的逆境。太平盛世对军事人才需求不足,便不利于人们军事才能的发挥,这是军事人才成长的社会“逆境”;而在社会革命、武装斗争或天下分崩离乱之时,具有军事才能的人应运而生,一展抱负,但这种时代,对于具有科学技术才能和文学艺术特长的人才来说,往往面临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的不利境遇。
可见,“时势”对特定人才的成长也有逆境的一面。 从人类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看,封建制度和神权统治最不利于人才成长,对人才摧残最严重。
在欧洲中世纪,军队人事制度以封建门第为核心,军官身份是少数贵族的世袭特权,这就堵塞了大量平民及其子弟成为军官并展现和发挥其军事才能的渠道。我国隋唐后实行.的科举制,实际上是限制人们发挥才能的一个圈套,广大劳动者因生活所迫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根本不可能参加科举走人仕途。
明清时期以八股文取士,应考者只能依葫芦画瓢,替古人立言,不得有独立之思想,科举制成为束缚人们成才的一道枷锁。这种制度性逆境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
(二)落后的陈腐观念和旧习惯势力使然 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陈腐观念和旧习惯势力已经制造了种种逆境,至今仍然束缚着人才的成长进步。一是论资排辈的习惯性逆境。
德高才隆之士能不能进身其位,要在资历上排次序,“愚贤一概,必与格合”,晋职晋级都要“按照资历往下排,一茬一茬顺着来”。.资历浅者只好服从安排,苦熬年头,甚至长埋土中。
二是嫉贤妒能的人际逆境。充满嫉妒的环境,人才难以出头,即使有成就,也不会有成就感,反而感到“窝心”受制。
有的人容不得人才脱颖而出,甚至个别领导也缺乏应有的雅量,,宁可有才之士徒然荒废,也不能让他“冒尖”、“露脸”,以至造成潜人才“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三是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逆境。
中国传统文化把保守、内向的心理品格作为一种自尊的美德,“弄巧不如藏拙”、“切莫班门弄斧”等处世哲学,就是.出于所谓“自尊”的需要。比如,青年才俊对工作有建议、有点子,在学术上有研究、有见地,甚至对一些权威定论产生怀疑,但是不露半点痕迹,因为一旦“班门弄斧”闹出笑话,岂不丢人现眼,遭人轻薄,失掉“自尊”……。
如此这般,使多少真知灼见化为乌有,又有多少创造才能胎死腹中?不适当地强调自尊,无异于为自己制造精神桎梏与心理逆境。 (三)人才发展中的不平衡使然 长跑比赛中,冲在前面的人往往承受更大的风阻力,或逆风力。
人才的发展进步有着同样的道理,某人一旦功成名就,甚至由此成了公众人物,社会和周围的人们对其关注就比较多,对其期望也-比较高,对其要求就会更加苛刻,这无形中就形成一种压力,也可称为一种“幸福的逆境”。 还有一种“马太效应”造成的逆境:由于人才成长的进度不同,走在前面的显人才,容易得到组织和社会承认,获得荣誉和奖励;那些未出名的潜人才,则难以得到承认,常常陷于“马太效应”的困扰和逆境中。
“马太效应”往往以牺牲潜人才的发展为代价,来促进显人才的发展,从而剥夺了潜人才的发展机会与发展可能。“马太效应”通过这种“剥夺”机制对潜人才成长制造人为的逆境,起到障碍作用,这不仅压制人才,而且埋没人才。
(四)人才个性特质使然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说:“有天才的人,在字义的命定下就是比任何人有较多个性的,唯其如此,也就比任何他人都更不能适应社会为了省去其成员形成个人性格之麻烦而准备下的那些少数模子而不感到有伤害的压束。”人才的这种鲜明个性常常为旧的传统观念、腐朽社会制度和落后习惯势力所不容,越是卓越的人才越要承受更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阻力。
所以,个性鲜明的人才常常要面临社会逆境的严峻考验,尤其那些立志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如此,他们要反叛于腐朽的社会制度,其个性必然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而假若历史上的思想巨人和政治巨人都那么安分守己,顺时听命,那么其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对他们就不构成逆境,但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也就不成其为历史巨人了。
同时,那些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的。
5. 寻几个"压力变动力"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要求紧叩主题,尽量简短一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整副对联可解释为: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使百二秦关都归楚所有; 苦励心志的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这是颜迈为了赞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赠送给他的一副对联,张于蒲的书斋——聊斋中。这里用了两个典故。
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败后励志,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6. 求有关‘有压力未必有动力’的名人名言过谚语~
新格言:压力未必会是动力 重担压倒英雄汉
以蜀汉之实力,维持三足鼎立,已属不易。若兴兵北伐,进攻强魏,困难重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偏要执行这个任务,分配给众将士的任务非常艰巨,以至于很多骨干人员因负担太重而崩溃。
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后,赵云也失利于箕谷,只是没有大败而已。《三国演义》里说,赵云受到诸葛亮的嘉奖。《三国志》告诉我们,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第二年去世。
显然,赵云之死与年迈征战,与过于劳累有关,也与遭贬后心情抑郁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三次北伐,张苞在激战中跌入山涧,撞破脑袋,被送去成都治病,不久身亡。张苞之所以跌入山涧,与过度劳累引起的神情恍惚有关。
另一位大将关兴,没有死于阵前,而是病死于第六次北伐前夕。
赵云、张苞、关兴的相继死亡,表明蜀军将士承受着沉重负担。
在高强度的压力面前,有些骨干开始学会投机取巧。拿李严来说,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诸葛亮南征攻打孟获前,说李严“可当陆逊”,他非常信任李严。诸葛亮出祁山,李严负责督办粮草。由于蜀道难,运粮不易,加上征粮困难,他担心不能顺利完成诸葛亮安排的任务,于是编造谎言,说东吴要兴兵犯蜀,骗诸葛亮撤回汉中,然后,他妄奏刘禅,说:“我已经备好粮草,不知为什么诸葛丞相班师回朝?”事情暴露后,李严被贬为庶人。
在今天,仍然有很多上级领导像诸葛亮一样,不断部署“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高压下,下属们纷纷走向崩溃,还有人开始像李严一样弄虚作假。
由此看来,压力未必都是动力。来自上级的压力过大,压力就会变成前进的阻力。诸葛亮时代如此,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亦如此。
读了上面的文章,我想对你应该有所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7. 有关压力的名言警句
●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曲折,在人生的旅途中难以避免。面对曲折,有人失却了奋进的勇气,熄灭灭了探求的热情,而有人却确立了进取的志向,鼓起了前时的风帆,从而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挫折是块磨石,把强者磨得更加坚强,把弱者磨得更加脆弱。
●失败命名懦夫沉沦,却使勇士奋起。
●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开拓之路,泉水的心灵才显得格外纯洁。
●苦难是磨练意志和力量的砺石
●耕耘的汗水和收获的果实成正比。
●有缺陷的月亮因在不停地奋时,全能获得圆满的成功。
●辛勤的汗水洒在追求的沃土里,才能培育出成功的果实。
●曲折,不想念眼泪;悲伤,弥补不了曲折的遗憾。只有坚强的人,才能在曲折中奋时,获得加倍的报偿。
●曲折是人生的清醒剂,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教益,是你一帆风顺时难以得到的。
●江水如果离开了堤岸,就会泛滥成灾。
●如果你不懂得决定箭头穿透力的是你手中的那根弦,你就永远不懂得成功的秘诀。
●有志者用奋斗汗水淘尽了挫折的泥沙;留下一颗闪光的金粒,那就是成功。
●失败——对强者是逗号,对弱者则是句号。
●人们总爱用鲜花,掌声迎接成功者,但须知成功的路上坎坷,荆棘,崎岖,有人爱用责怪,嘲笑对待失败者,但须知失败中包藏着希望,孕育着胜利。
●与其说成功是一杯甜酒,不如说这是一杯苦酒,是许多次失败的苦汁的聚结。
●天赋之手若不举起勤奋的利斧,也劈不开成功的道路。
8. ★★关于压力的名人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马克思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一个压力管理的小故事
培训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台下的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是半斤,有人说是一斤,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谁都能够;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们才能拿的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的放下并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张弛有道,一切方得长远。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坚持进步。——雷锋
9. 关于压力的名言警句
●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曲折,在人生的旅途中难以避免。面对曲折,有人失却了奋进的勇气,熄灭灭了探求的热情,而有人却确立了进取的志向,鼓起了前时的风帆,从而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挫折是块磨石,把强者磨得更加坚强,把弱者磨得更加脆弱。 ●失败命名懦夫沉沦,却使勇士奋起。
●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开拓之路,泉水的心灵才显得格外纯洁。 ●苦难是磨练意志和力量的砺石 ●耕耘的汗水和收获的果实成正比。
●有缺陷的月亮因在不停地奋时,全能获得圆满的成功。 ●辛勤的汗水洒在追求的沃土里,才能培育出成功的果实。
●曲折,不想念眼泪;悲伤,弥补不了曲折的遗憾。只有坚强的人,才能在曲折中奋时,获得加倍的报偿。
有压力才有动力吗?
“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占统治地的文化思想。反映这一思想的名言、警句等可谓多矣。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失败是成功之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等。证明这一思想的实例更是多如牛毛。不是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吴”(蒲松龄语)之事吗?不是有“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语)之例吗?而言之者何偿不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的块磊” ?
“有压力才有动力”这一命题无疑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尤其对那些正在与困苦和挫折抗争的人来说,它的确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但是,如果把它绝对化,以为凡有压力就一定会产生动力,或者动力非压力不可,就不对了。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所谓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也正如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的“并协原理”所称:“两个相互矛盾的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可能都是正确的。”据此,如果我们把视角从困苦、挫折、卑微等压力因素中移开,转向它们的反面,就会发现,成功、荣誉等正面因素也是人们前进不可缺少的动力。
对此我感受颇深。我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殿后”,二年级时还蹲过班。说出来让你见笑,我到四年级时连自己的名字还写不对,其中的“福”字在老师鄙视的目光下改了两遍还没改对,不是“头”上加点,就是“口”中多横,最后还是同桌救了驾。为此,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凶狠地骂了我一句:“你这个熊包!”但就是这种“奇耻大辱”也没有激起我奋发向上的勇气,反倒越发厌恶学习、害怕学习。此经常逃学,也为此没少挨爸爸揍。没想到五年级时,教我语文的班主任陈老师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兄。这是在父亲与他的一次偶然的见面中知道的,当时父亲请他对我多费心。陈老师还真不负委托,他上课时特别爱提问我,错了不指责,但一旦说对了就大加赞赏。这下我终于找回了已失落多年的自信。从此我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大增,简直学习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说来你可能不信,当时年代没有任何文化生活,唯有一个多月一场的电影。但是出于学习的需要,有时我竟连电影都不去看。当然学习成绩也飞速前进,不仅语文扶摇直上,数学也很快名列前茅,当年就入了少先队,并被评上了三好生。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成功之母”,这些话语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为何兴趣、成功、荣誉等也是前进的动力呢?其道理很简单。追求快乐和满足是人的天性。当这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取得一定成功,并因而获得他人的肯定时,他自然会体验到一种幸福和满足。而为了求得新的更大的快乐和满足,他必然会继续全力以赴地投入新的学习或工作中,从而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成年人如此,对于心志尚未成熟、意志还很脆弱的青少年来说更不例外。正如某位名人所说:“扬人之长,越扬越长;指人之短,越指越短。”
然而今天,热衷压力教育,鄙视快乐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人、个别地方甚至还很严重。如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或者给孩子立些不切实际的“大志”,压得孩子抬不起头来;或者拿打骂孩子当饭吃,自认为“孩子不怕,不成爸爸”。有的中学每考必排名次,按成绩编学号,频繁分快慢班,刚进高三就把高考倒计时牌挂在学生“头”上。当学生犯错误时,有的老师不是冷言冷语,竭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就是用请家长、在班上检讨、劝退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折磨”学生。这些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客观上往往是“落井下石”,使学生离成功越走越远。这不,最近,中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频繁发生,大家一致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的结果。你想,长期在失败的谷底中挣扎,哪里还会对成功充满信心?失败的阴影不时在眼前晃动,怎么不会因心理压力太大而败下阵来?
幼树非劲草,最忌疾风吹。那些对“大棒”情有独钟者,请快些警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