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处世名言

时间:2022-05-07 15:3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厂 | 评论: 次 | 点击:

古代处世名言

1. 请写出一句古代有关待人处世的名言警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戒人要诚信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1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19.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拿破仑一世 名言警句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人性的弱点》 名言警句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佚名 名言警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名言警句(5)关于爱情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柏拉图 名言警句(6)关于修身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名言警句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孟德斯鸠 名言警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名言警句(7)人要时常自省——认识自己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西班牙)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日本)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德国)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日本)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苏联)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

(非洲)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

(拉丁美洲)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苏联)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美国)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英国)[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B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 关于为人处世古代名言

原发布者:维旺(精选)

关于为人处事的名言关于为人处事的名言1、做人要讲是非,但不要太计较利害;做事要讲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对人,要往好处想,往长处看;对事,要往远处想,往大处看。2、做人: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二要谦和为美,多让少争。三要与人为善,切忌骄横。四要仗义疏财,扶危济贫。五要诚信待人,远离是非。3、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4、比赛,有胜有负;地位,有上有下;际遇,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做人要尽力而为,处事要随遇而安!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要懂礼仪,懂得尊重人,懂得鄙人者人恒鄙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知者不博,博者不说,妙语精言,不多为贵!7、动之以情,待之以礼,立身以德,施众以义。为人以诚,律己以严,处事以恒,助人以爱。做人须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难服于力!8、大海的浪花靠风吹起,生活的浪花靠人鼓起。做人应积极进取,挑战人生,使人格完美,使真情永恒!9、人以待已为是非,我以待人为对错;人以利已为恩怨,我以利人为取舍;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假为远近。14、好话,能引起别人善心;坏话,会激起别人恶念。多说一句好话,多添一分和气。为人就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结好缘。19、做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做人宁可笨些,不

3. 跪求古人处世哲理名言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4. 古代有关待人处世的名言警句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

—— 《韬奋文集》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上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

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 周恩来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 冯雪峰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 《伊索寓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 富兰克林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____纪伯伦 友谊就是栖于两个身体中的同一灵魂.——亚里士多德 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着生命.——罗曼·罗兰。

5. 古代有关侍人处事的名言警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1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6、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 17、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 19、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20、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2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 2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23、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俗语) 2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25、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茹贝尔) 26、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27、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马卡连柯) 28、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2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

(印度谚语) 30、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3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3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3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马克思) 3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3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1.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 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 ——马卡连柯 2.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美纽斯 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 ——马卡连柯 4.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马克思)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

6. 求一个关于古代有关待人处事的名言警句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

—— 《韬奋文集》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上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

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 周恩来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 冯雪峰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 《伊索寓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 富兰克林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____纪伯伦 友谊就是栖于两个身体中的同一灵魂.——亚里士多德 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着生命.——罗曼·罗兰。

7. 写古代关于做人方面的格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小窗幽记》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0句古代哲理名言,蕴含修身处世、干事创业的大道理,值得收藏

一、修身处世类

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管子·形势解》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君子强学而力行。

——杨雄《法言·修身》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非相》

二、孝老敬亲类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离娄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小儿语》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三、勤劳节俭类

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诚信守诺类

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轻诺必寡信。

——《老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四、坚毅自强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题画·竹石》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五、团结互助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流。

——《礼记·中庸》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

六、勤学上进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潜书·讲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写怀》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文嘉《明日歌》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七、尊师重教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元.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

疾学在于尊师。

——《吕氏春秋劝学》

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吕氏春秋.劝学》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荀子.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宋〕李觏《广潜书》

八、理想志向类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

九、祖国至上类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十、清廉公正类

不特当廉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气运可挽回矣。

——清·曾国藩

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

——唐·陈子昂《座右铭》

身处膏脂,不能以自润。

——《后汉书·孔奋列传》

荷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赤壁赋》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

——宋·司马光《训简示康》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而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之亦无所不至。

——《五代史·冯道论》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宋·林逋《省心灵》

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

——唐·姚崇《辞金诫》

若君子,律身固已廉矣,一日当官,忧君国之忧,不忧其身家之忧,宁静淡泊,斯名真廉。

——林纾《析廉》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原,好善妒恶,赏罚分明,治之材也。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入。

——东汉·马融《忠经》

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

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

——《明史·梁寅传》

洁己是心豪

——唐·刘禹锡

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居官人清,而不自以为清,始为真清。

——宋·朱熹

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

——宋·苏舜钦《无锡惠山寺》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十一、奉公敬业类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大义灭亲。

——《左传·隐公四年》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阶级》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主术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泛论训》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修务训》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刘向《说苑·正理》

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徐干《中论·赏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包拯《论星变》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