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天下名言
时间:2022-05-09 17:0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阅读时代杂志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治天下名言
1. 先秦诸子选读墨子,韩非子名句
1、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2、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3、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5、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6、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7、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8、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9、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2、欲速则不达。
13、不吹毛而求小疵。
14、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15、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1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8、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2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1、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2、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23、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24、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25、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26、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27、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28、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9、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30、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31、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32、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33、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34、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35、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36、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37、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38、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39、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40、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41、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42、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名人名言 shusu.org
43、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44、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45、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2.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可信么
“半部《论语》治天下” 栾贵川 发布时间: 2007-01-18 08:35 来源:光明日报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绝不是一个学问家。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震聋发聩的名言传世。 赵普原本是淮南滁州的一名乡村教师。
公元956年,为了争 夺淮南江北地区,后周大将赵匡胤率领大军与南唐守军在滁州打了一场恶仗。由于得到了赵普的帮助,赵匡胤大获全胜,为他日后的帝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从此以后,赵普便被视作心腹,如影随形地追随赵匡胤建功立业。宋朝建立后,赵普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又辅助宋太祖统一了南中国。
到了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赵普一生先后三次做宰相,这在宋代并不多见。
按理说,赵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颇受倚重的开国元勋,只须照章办事即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可是,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概言之,赵普的后半生是:因专横跋扈而受制约、因贪图钱财而受猜忌、因不学无术而受轻蔑、因结党徇私而遭罢黜。
就其秉性来说,来自大臣的不满,来自皇帝的约束、猜忌,甚至是罢黜,都不是不能忍受,使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对他的轻视。而“半部《论语》治天下”正是在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一句牢骚不平之语。
宋初君臣认为,鉴于五代时期“大者称帝,小者称王”、“群犬交吠”般纷乱政局的根源在于藩镇拥有重兵,不受中央节制。而要避免宋朝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就必须“兴文教,抑武事”。
为了培养更多的文士,中央政府“崇建太学,教养多士”,还迅速恢复和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加紧选拔文人充实各级官僚队伍。宋太宗更是明确提出,要“与士大夫治天下”。
君臣上下,注重文教蔚然成风。 相形之下,赵普的学力已明显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宋史》卷256本传记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太祖曾多次向赵普问及前朝制度,他都无以对答。
最使赵普难堪的一件事发生在宋太祖乾德初年,事情的经过是:“乾德建元,太祖谓古所未有,韩王(赵普)称誉,卢(多逊)曰:‘王衍在蜀,曾有此号。’太祖大惊,以笔涂韩王面曰:‘尔怎得及他!’韩王经宿不敢洗”。
这段话出自赵绍祖《读书偶记》,《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也记载此事,却多有不同,言太祖还说了一句话:作相须读书人。分明是说,你赵普并不是一个读书人,而不是读书人就不能做宰相。
如此看来,赵普后来在仕途上的失意就成了必然。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这是他自当年滁州之战结识赵匡胤以来,第一次远离政治中心。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普第二次出任宰相。赵普由野入朝,几年间朝中任用了更多的文人,已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赵普昔日不学无术的劣势也就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君臣们也越发认为赵普的学养不够了。
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记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就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原生态”。从赵普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其强烈的情绪化色彩,这完全是一种牢骚不平之语:言外之意是说,我读书范围是不出《论语》一书,可我当年能够靠它帮太祖平定天下,现在仍然能够靠它辅佐陛下您把天下治理好。
现今满腹经纶的文臣儒士遍布朝野,哪个又能有我的功劳大、能力强呢?——恐怕这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那么,赵普的一句牢骚话何以会如此引人共鸣、传之久远?依笔者浅见,一为《论语》一书影响之广,一为“治天下”之意识深得士子之心。
《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自战国初年成书以后,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诗》、《书》、《礼》、《易》、《春秋》为儒学“五经”;到了东汉因倡导孝道,在“五经”之外又加上《孝经》和《论语》,变成了“七经”,这是《论语》第一次跻身于“经”;到唐代变化较大,除了《诗》、《书》、《易》不作变动,将《礼》分作《周礼》、《仪礼》和《礼记》,另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称作“九经”,《论语》未被列入;到唐文宗太和年间,在“九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语》、《孝经》和《尔雅》,称“十二经”;到了北宋年间,又加《孟子》称“十三经”,《论语》得以保留。
——从汉代到宋代,《论语》几次作为儒家典籍跻身“经书”之列。但是,即使同样是“经书”,也要依照篇幅长短划分等级,《论语》因其篇幅过短,只被看作是“小经”,所谓“小经”就是“大经”的辅助读物,而更多的时候,《论语》是被当作“经”之下的“传”或“记”来看待的。
所以,《论语》一书长期作为妇女儿童启蒙课本使用,唐代墓志记载不少妇女居家“常读《论语》”,杜甫在其《最能行》一诗中写道:“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诗中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直到五代后期,赵普在滁州乡下对村童教书,授课范围想必不出《论语》,自己只知。
3. 有关评价论语的名言名句,并写出其出处,或作者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鲜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15.朝闻道,夕死可矣.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23.德不孤,必有邻.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6.子不语:怪,力,乱,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3.食不语,寝不言.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6.未知生,焉知死?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58.过犹不及.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8.言必信,行必果.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82.小不忍,则乱大谋.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85.君子忧道不忧贫.87.有教无类.88.道不同,不相为谋.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90.既来之,则安之.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 为人处事的名人名言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程颢)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王守仁)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汪·王夫之)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南史)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三国演义) ●有志不在年高,我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拉罗什富科)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罗马尼亚)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朝鲜) ●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朝鲜) ●少年心事当拿云(唐·李贺) ●志当存高远(三国·诸葛亮)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清·顾炎武)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孙中山) ●以天下为己任(新五代史)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唐·李世民)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鱼跳龙门往上游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英国)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与其当一辈子乌鸦,莫如当一次鹰(欧洲) ●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
不要自以为聪明(圣经)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宋·刘过)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唐·李白)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晋·傅玄)。
中国古代35句励志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01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韩非子》
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
02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走在奋斗的路上,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平常心便好。
03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04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努力,终会有所收获,皇天不负有心人。
0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前进的路上,要不断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
06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得有骨气!
0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

0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09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左传》
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10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财富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留下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11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英雄气概,威压八万里,体恤弱小,善德加身。
1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
1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做领导,要能体恤下属,一味打压,则尽失民心。
14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越是微小的事情,越见品质。
15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
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

16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
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纷扰世事可以停歇。
17
志不强者智不达,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
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
18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忠心,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精神。
19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世间会多出多少君子。
20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
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
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担当。
21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学习之道,在于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法。
22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时间就是我们奋斗的战场,损失的每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
23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
无论贫穷和富贵,坚守好的品德,是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
2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成大事,不受点折磨怎么能行。

25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心怀国家,则一切以苍生为念。
26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
27
丹青不知老将至,
贫贱于我如浮云。
——杜甫
淡看世间事,心情如浮云。
2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生在世间,当靠自己拼搏奋斗。
29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进学之道,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更高。
30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天下大事,不立志,难成!
3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做人,心胸要宽广,容纳各种负面情绪。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
33
子曰:“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真正努力前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

34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中庸》
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
35
操千曲尔后晓声,
观千剑尔后识器。
——刘勰
任何学问和技术,都需要无数次练习

来源:微信公众号:“有品者读”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