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名言
时间:2022-03-30 12:3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柳老师送干货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教法名言
1.有关教学方法的名言有什么
有关教育的格言
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 ——(英)狄德罗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法)罗曼·罗兰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英)培根
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于光远
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法)卢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德)爱因斯坦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前苏联)高尔基
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 ——(德)爱因斯坦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德)爱因斯坦
2.教学名言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19、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2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2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22、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苏霍姆林斯基 24、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洛克2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2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2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29、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30、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31、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林格伦32、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马卡连柯33、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34、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35、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36、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3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38、读书使人充实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兰克林39、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学》40、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41、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郭秉文42、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陶行知。
3.有关教学方法的名言有什么
有关教育的格言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
——(英)狄德罗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法)罗曼·罗兰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英)培根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于光远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
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法)卢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德)爱因斯坦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前苏联)高尔基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
——(德)爱因斯坦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德)爱因斯坦。
4.关于教学名言有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 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马克思 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拉奥 柯西 (AugustinLouisCauchy1789-1857) 如果认为只有在几何证明里或者在感觉的证据里才有必然,那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给我五个系数, 我将画出一头大象;给我第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人必须确信,如果他是在给科学添加许多 新的术语而让读者接著研究那摆在他们面前的奇妙难尽的东西,已经使科学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陈省身 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从一组公设,经过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 科学需要实验。
但实验不能绝对精确。如有数学理论,则全靠推论,就完全正确了。
这科学不能离开数学的原因。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往往需要数学观念来表示。
所以数学家有饭吃了,但不能得诺贝尔奖,是自然的。 数学中没有诺贝尔奖,这也许是件好事。
诺贝尔奖太引人注目,会使数学家无法专注於自己的研究。 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
一个数学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数学。历史上数学的进展不外两途:增加对於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广范围。
笛卡儿 (ReneDescartes1596-1650) 我思故我在。 我决心放弃那个仅仅是抽象的几何。
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思想的问题 。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於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
数学是人类知识活动留下来最具威力的知识工具,是一些现象的根源。数学是不变的,是 客观存在的,上帝必以数学法则建造宇宙。
欧拉 (LeonhardEuler1707-1783) 虽然不允许我们看透自然界本质的秘密,从而认识现象的真实原因,但仍可能发生这样的 情形:一定的虚构假设足以解释许多现陕。 因为宇宙的结构是最完善的而且是最明智的上帝的创造,因此,如果在宇宙里没有某种极 大的或极小的法则,那就根本不会发生任何事情 祖冲之 (429-500) 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刘徽 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 ,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
拉普拉斯 (PierreSimonLaplace1749-1827) 这就是结构好的语言的好处,它简化的记法常常是深奥理论的源泉。 在数学这门科学里,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类比。
读读欧拉,读读欧拉,他是我们大家的老师。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发展,才能表现她的国力强大。
认识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对於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 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
莱布尼茨 (GottfriedWilhelmvonLeibniz1646-1716) 虚数是奇妙的人类棈神寄托,它好像是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一种两栖动物。 不发生作用的东西是不会存在的。
考虑了很少的那几样东西之后,整个的事情就归结为纯几何,这是物理和力学的一个目标 西尔维斯特 (JamesJosephSylvester1814-1897) 几何看来有时候要领先於分析,但事实上,几何的先行於分析,只不过像一个仆人走在主 人的前面一样,是为主人开路的。 也许我可以并非不适当地要求获得数学上亚当这一称号,因为我相信数学理性创造物由我 命名(已经流行通用)比起同时代其他数学家加在一起还要多。
魏尔斯特拉斯 (KarlWeierstrass1815-1897)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才能的数学家决不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数学家。
5.关于教师的名言
一、关于教书育人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二、关于为人师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陈臻。
6.教育名言有哪些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19、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2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2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22、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 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苏霍姆林斯基 24、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洛克 2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2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 2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 29、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30、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31、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林格伦 32、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马卡连柯 33、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 34、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 35、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36、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3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38、读书使人充实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兰克林 39、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学》 40、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41、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郭秉文 42、发明千千万,起点。
7.陶行知教育名言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
闻知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纳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
现在一般学校里所重视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概知识,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2.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小学教育为国家根本大计,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实地实验,方能免入歧路。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
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8.作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诸君,要作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9.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0.破即补。
污即洗。劳即谦。
乱即理。债即还。
病即医。过即改。
善即喜。行即思。
倦即息。信即复。
帐即记。 11.义则居先,利则居后;敬其所长,恕其所短。
1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15.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
用书必有目的。遇到一本书,我们必须问:您能帮助我把这件事做的好些吗?您能帮助我过一过更丰富的生活吗? 1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我们需要智仁勇兼修的个人,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淡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 17.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8.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0.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2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3.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6.事要硬办,话要软说。贯彻始终,路线正确。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辱负重,有为有守。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自勉勉人,爱惜物力。
发奋忘食,公而忘私。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 27.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28.要解放孩子的。
教师常用教法集锦,导入、提问、启发、语言表达、结尾、板书设计
教师常用教法集锦(导入、提问、启发、语言表达、结尾、板书设计)
导入的方法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首要的一环。
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新课“导入”的改计,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力求使导入自然、合理,符合学生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
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如下:
1. 悬念导入法
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或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欲罢不能,顿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自然引出所讲内容。
2. 抒情导入法
开讲前以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讲故事等简短形式,先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平稳转移到所讲内容上来。
3. 诱思导入法
这种导入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探求答案,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4. 类比导入法
有的新课与己学课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由此及彼,产生迁移,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5. 励志导入法
讲述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成才经历,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或采用名人轶事、格言、警句等形式导入新课。
6. 目标导入法
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
7.音像导入法
有些课文,用录像、影片、图片、录音等导入新课,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8.实例导入法
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与实践中的素材作引子,不仅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9. 提问式导入法
所提问题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忌搞“是不是”、“对不对”式的简单化提问。
提问的方法
1. 引趣法
这种提问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
2. 诱发法
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 发散法
即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4.引申法
设计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破疑明理。
5. 联系法
即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践经验,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6. 分解法
即采用化整为零、分解难度的办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辅台阶”,便于学生回答。
7. 破题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课义的“钥匙”,以课文为突破口,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8. 探究法
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探究性设问,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启发的方法
1. 激疑启发
其要点是在“无疑处生疑”,从而使一堂课沿着“无疑一一有疑一一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激疑启发适用于课题导入和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 分解启发
每节新课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把知识分解为学生已知的、半知的和未知的三部分:
己知的知识一一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半知的知识一一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索求结论;
未知的知识一一由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
分解启发适于讲授密集知识内容时。
3. 设问启发
根据教材的逻辑关系,可以把讲授内容组织成环环相扣、发人深省的“问题链条”,逐一提出,让学生回答,从而不断地诱发学生思考。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弄清搞懂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
根据教学需要,有时这一连串的问题也可由教师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思维线索,指明思维方向。讲授逻辑性强且逐层加深的教材内容时,适于用设问启发。
4. 反面启发
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可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有意识地让学生“跳陷阱”,以暴露问题,在学生“碰壁”和“跌跤”后。
再用事实使他们恍然大悟,认识到自己原来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纠正?纠正学生常犯的顽固性错误、澄清似是而非的问题,用此法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类比启发
是在立足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同类知识归纳整理,突出两类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启发学生认识规律、区别异同、变未知为已知的一种启发方法。
当抽象深奥的知识的性质与某一浅显事物的性质有相似之处时,可用此法使问题直观化和简单化。
6.对比启发
有些知识易于混淆,采取对比的方法容易弄清它们的本质差异,从而启发学生分清异同点。
7.比喻启发
即利用相同或相似的道理,用打比方或举出通俗易懂例子的方式,来讲述抽象难懂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时,此法可以深入浅出地说明其道理。
8.演示启发
即通过实验演示,启发学生获取有关知识。演示启发适用于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妨碍他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分析时使用。
9. 操作启发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既启发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10. 情景启发
给学生创设学习某种知识的特定情境,使之身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进而引发思考。
11. 图示启发
运用图示启发学生思维,无论是讲解概念、法则、定律,还是讲解应用题,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语言表达的方法
教学语言的表达方法复杂多样,最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 说明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某问题的含义、原因、理由、结果等解释
清楚,或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出来,通常采用此法。它可分为诠释说明、分类说明、比喻说明、举例说明和图表说明等。
2. 论证法
通常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断的正确性或不正确性时运用该法。
3. 推导法
通常在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推求新结论时运用该法。
4. 联系法
在使理论与实际、本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未学的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彼此接上关系,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时,采用该法。
5. 比较法
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似的或不同的事物、概念等联系起来辨别其异同时,运用该法。
6. 强调法
在课中,当某一重要的知识或问题,要提醒学生特殊注意时,采用该法。
7. 提问法
即使用疑问句式或设问语气,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促使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
8. 委婉法
在课堂上,有些话不直言,而是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去说。
9. 借助法
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借助其它事物、实物、理论、概念、词语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10. 综合法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把两种或几种语言表达方式综合使用,这种方法,称之为综合法。
结尾的方法
1. 归纳式结尾
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本节所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 回应式结尾
所谓回应,是指与教学的起始阶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相呼应。
3. 发散式结尾
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另起波澜,发散开去,引发学生广阔的思考,这种结尾方式一定要讲究自然熨贴,运用得好,可以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但不要搞成画蛇添足。
4. 迁移性结尾
提供与讲授内容相仿的训练材料,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新的训练中巩固新知识,并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5. 推测式结尾
有些课文是言已尽而意无穷,在讲读结束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性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6. 延伸式结尾
根据讲授内容,将学习任务适当延伸,既有助于本课的学习,又能将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
7. 悬念式结尾
有意设立悬念,使学生急于得知下面的内容,能起到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功效。
8. 铺垫式结尾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课后进行认真复习,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练习题设计的方法
1. 迁移型练习
在讲过例题之后,仿照例题的形式,稍作更换,另拟题目,让学生练习,以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2. 诱导型练习
进行新课前,估计学生会碰到的困难,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得到启示,减少理解新知的难度。
3. 发散型练习
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求不同的解法,这种练习,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好处。
4. 对比型练习
对一些貌似质异问题,学生在解题时,稍有疏忽便会发生错误。为区别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教师可设计对比型练习。
5. 题组型练习
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设计成题组,让学生集中练习,使学生从练习中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进而强化所学知识。
6. 纠错型练习
建立纠错作业,要求学生抄出做错题,划出出错点,注明出错因,写出正确答案。
7. 探究型练习
布置有探究价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课下查资料、搞社会调查、问老师、与同学合作攻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学能力。
8. 综合型练习
在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阶段,注意设计些综合性的题目,尽可能多地覆盖已学知识点,使他们通过综合练习,发现漏洞,及时补救,并通过综合训练,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板书的设计方法
板书讲究内容美、结构美、书写美,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的需要,板书设计要别具匠心:
1. 线索式
这种板书是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发展流程而设计的,它能清晰地展示作者的思路。
2. 阶梯式
这种板书状如拾级而上的阶梯。这能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以及层次间的递进或递升关系。
3. 总分式
这类板书往往是教学内容的外显形式。呈“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结构的教学内容,适于用总分式板书。
4. 图表式
把教学的内容要点,科学地填入设计的表格中,能起到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的作用。
5. 提纲式
编写所讲内容的结构提纲,以提纲作为板书内容。
6. 对比式
通过对比分出异同,有利于认识共性与个性。对比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对比、正反对比、交叉对比、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
7. 图示式
就是在板书中,辅之能代表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方案图形的板书方法。它的特点是形象、美观。
8. 标题式
即把所讲内容各部分的标题(包括小标题),作为板书内容。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学法名言
- 下一篇:用于分别的名言警句(关于离别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