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埃及的名言(关于古埃及谚语,要全)

时间:2022-03-30 17:5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麟剑的人类史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古埃及的名言(关于古埃及谚语,要全)

1.关于古埃及谚语,要全

古埃及谚语云:“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这句话的意思当然不是赞美飞翔本领高强的鹰,而是赞美和鹰一样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蜗牛,靠着爬行姿势达到了飞翔的高度。

古埃及的抄写员会将谚语和礼仪规范整理成册,其中不乏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以下的格言警句就较为常见,从中人们多少可以了解古埃及人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

“如果不想让整条街的人都知道,就不要把秘密告诉妻子。”

“教女人东西就如同把沙子装入裂口的麻袋。”

“别和姻亲住一起。”

“向空中吐唾沫,最终会落在你自己身上。”

“蛇发出的嘶嘶声比驴叫更可怕。”

“如果想对顶头上司说什么,先掰着手指头数10下。”

2.古代埃及箴言

古代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

箴言之类作品多出自统治者之手,甚或出自法老之手,是奴隶主训示其子弟、臣下如何统治人民的教谕;有些则是宣扬立身行事原则的道路格言。后世把教谕文学上溯到古王国时期,《普塔霍蒂普箴言》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大臣普塔霍蒂普到了晚年教诲他的儿子,留下四十多段训诫、箴言,是古埃及教谕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箴言的内容或对象来说,有的讲个人修身养性,有的讲社会道德,有的涉及国家的政治,有的是宗教轮回说教,等等。古代埃及哲人在那些箴言中提出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道德标准,它的目的在于巩固奴隶制社会。

从下面几条普塔霍蒂普箴言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

若要被人称赞,就应避开贪婪,不要同它友善,它是一种顽症,是种种坏事的动因,是一切恶行的根源。

这是反对贪婪、欲念、贪得无厌的行为的。然而,一切剥削者都是贪婪的。他们一定要从被剥削者身上榨取更多的东西,只要能做到,就决不会罢手。这里反对的只是不要侵夺别的奴隶主的利益。

下面的一段箴言是讲富贵者怎样保持富贵的一条重要经验的:

倘若你成了高贵者、富裕者,不要忘记被人轻视的穷困的日子。

剥削阶级之中,权力和财富总是处于不断的动荡和再分配之中,你要保持它,就要有节制,要居安思危,不忘当年的贫困日子。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经验的总结,在阶级社会中总带有阶级性。

但也有一些阶级性不太明显,它总结了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和智慧。

如以下三段:

遇事要思考后再去做,不经考虑的举止必将贻笑大方;行事不要傲慢自大,讲话要和颜悦色;宽厚能够克服艰难,暴躁必将搅浑生活。

莽撞者对忠告充耳不闻,视愚昧为有知,视损失为得利,把坏话当作自己的营养品,他所做所为既胡乱而又盲目。

不要被你的知识欺骗,向愚者求教要和向智者求教一样。学问无止境,谁也达不到它的顶峰,没有一个学者能对某门科学不断言。有价值的话比绿宝石还不易找到,尽管这样,你或许在推着磨的女奴手上发现了它。

这三段话,一段讲办事应三思而后行,不可草率,劝戒人不要骄傲,要宽厚;一段讲忠言逆耳,否则会是非不分;一段讲学无止境,应不耻下问。这里,我们可以从“你或许从推着磨的女奴手上发现了它”这句话中看出,这些箴言是出自奴隶主的口吻,但它所述的道理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

赫提三世箴言带有政治含义。约在公元前2200年前后,处在人民起义的前夕,国王赫提三世告诫他的儿子赫提四世说:

国王对他周围的人了如指掌;倘若他阅历深,见识广,就可以避免受骗上当,他可以原原本本地认识事物。

不论是伟人之子,还是卑贱者之子,你必须任人唯贤。

你最好仁爱为怀,办事尽力,人们会在心中竖起爱的丰碑。你做了好事,人们对你的恩情永志不忘,并为你祝福,愿你健康长寿。

这些箴言是讲统治经验的。从最高统治者应具备的修养,讲到用人的原则,应当具备的作风、品德等。看来,这位赫提不仅要把王位社稷交给儿子,而且教给他全部保持这个王位社稷的经验,用心是很苦的。

还有些箴言,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和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这种集宗教、道德于一身的箴言文学,为奴隶主利益服务的性质是反映得很清楚的:

人们是拉神的奴仆,他引导人们走上正道。是拉神根据自己的样子缔造了人类;当他听到人们的诉苦和哭泣,为他们创造了世上的一切,为他们安排了监护他们的领导者,拉着他们中弱者的手前进。

古代埃及的箴言文学因为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大量范本从各个时期保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后世著名的《所罗门智训》里,可以看到古埃及大臣兼作者普格霍蒂普和他的前辈哲人阿曼努艾鲁所写箴言的痕迹。

3.古埃及的诗句

古代埃及盛行图腾崇拜,即对某种动物崇拜。

各地都有地方神。中央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在埃及兴起了统一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神赖(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赖”,“拉”,“阿孟”,“阿芒”,“普塔”等,因时期而异。

这些称呼有时也指创造天地万物之神。太阳神的译音也不统一,如“阿吞”, “阿顿”,“阿登”,“阿通”等。)

被奉为最高神。中王国时期《阿通太阳神颂诗》是古代颂歌中的名篇。

这些颂歌是法老埃赫那通时期宣布太阳神是国家崇拜的唯一最高之神时写成的,其中的一首写道: 他创造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 从他的眼里出来了人类, 从他的嘴里出现了诸神, 为牛群,他创造了青草, 为人类,他创造了果树。 他把生命赋予河中的游鱼, 以及空中的飞鸟, 他给蛋壳中的小鸡以呼吸, 还保存了虫卵的生命。

………… 把太阳神作为万神之王,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来崇拜和歌颂,实际上是对人间的法老的绝对权力的神化。事实上,法老正是被看作是太阳神之子的。

这是古埃及人的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这里还可以看出文学是怎样和古埃及的宗教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它热烈地赞颂使大地产生生命的太阳神的伟大力量,代表了古代埃及宗教诗方面的成就。通过它使我们了解到,古代埃及人所以崇拜太阳,正是因为太阳的光芒普照人类,给万物带来生机。

是太阳神即阿顿神主宰了一切,由阿顿神进而产生了阿顿教,对阿顿教的信仰显然是向一神教的方向发展(埃及考古学家艾哈迈德·费克里教授认为,伟大的阿顿颂诗对古代希伯来文学肯定有影响,特别是与《旧约 ·诗篇》第一○四篇对照,两者非常相象。这首颂诗以及其他文学作品,西亚的人是非常爱好的。)

赞颂尼罗河历来是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古埃及就不乏这方面的名篇。古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对此更有亲切的感受,他们对尼罗河充满了热爱与崇敬之情。

他们编成长诗,用夸张的词句赞颂它,其中有一节说:“呵!尼罗河,我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代埃及有名的尼罗河颂诗首推拉美西斯二世之子麦尔纳普塔(又译美楞普塔)时期的《尼罗河颂》。

据埃及学者推论,该诗约为公元前十三世纪的作品。《尼罗河颂》共十四节,下面是它的第一节: 尼罗河颂 万岁,尼罗河! 你在这大地上出现, 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阿孟神啊,你将黑夜引导到白天, 你的引导使人高兴! 繁殖拉(拉是太阳之神,被认为是很爱花的。)

神所创造的花园, 给一切动物以生命; 不歇地灌溉着大地, 从天堂降下的行程(尼罗河神跨在天上,他的行程和在地上的河相同。), 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赐予者, 普塔(普塔是创造埃及之神,宇宙的建筑师。)

神啊,你给家家户户 带来了光明!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两岸土地肥沃,宜于耕种,开发很早。古埃及辉煌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与尼罗河两岸的开发、农耕的发展分不开的。

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摇篮,人们和它关系密切,向它讴歌礼赞,用美好的词句凝成绚丽的诗章,是很自然的。 早在古王国时期,法老陵墓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死后世界的种种符箓。

在中王国时期,宗教符箓种类增多,而且连中等居民阶层也在死者棺中放入符箓。新王国时期便产生了《死者之书》(一译《亡灵书》),它是写在长卷纸草上的各种咒文、祷文、颂歌等的汇集。

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要先经历一段冥国的生活,在那里通过诸门的考验以后,才能获得再生的机会。贵人死后用香料涂抹尸体,制成木乃伊,用麻布包好放在石棺里,还要放进供死者阅读的书。

这类书有三种:《死者之书》,《下界书》和《诸门书》。它实际就是死者去冥国的旅行指南,保护亡灵在冥国中生活幸福,避免各种困厄,顺利地应付审判,平安地到达“真理的殿堂”,可以在五谷丰登,凉风习习的上界与神同往;倘若得到机会,也可以和大神奥西里斯(一个具有全埃及意义的神,最初是植物与水之神,人们从植物每年生长中得出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观念,又把他奉为死者之神。)

一样地再生。 《死者之书》包罗了古埃及人的思想信仰及其各种细节。

从中也可以看到古埃及人酷爱生命、向往欢乐的生活;古埃及人的神学、他们的圣典以及关于来世的概念。这一切都基于一种朴素的信念:以永久地活着的形象来表明永恒的生命。

《死者之书》无疑为我们了解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想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显然,在奴隶制社会,绝大多数穷人和奴隶是无力来购置这种《死者之书》的。

这本书实际是奴隶主企图把生前的富贵荣华延续到身后世界这一思想的反映。 《死者之书》由二十七篇组成,每篇长短不一,各有题目,下面是第一篇开头的几个小节: 死人起来,向太阳唱一篇礼赞 礼赞你,啊拉,向着你的惊人的上升! 你上升,你照耀!诸天向一旁滚动! 你是众神之王,你是万有之神, 我们由你而来,在你的中间受人敬奉。

你的司祭们在黎明时出来; 以欢笑洗涤了心; 神圣的风带着乐音,吹过了你黄金的琴弦。 在日落时分,他们拥抱了你,犹如每一片云 从你的翅膀上,闪现着反照。

4.埃及数学家名言名句

我爱有某种丑的美,我爱优雅曼妙的风姿,我爱胜过滔滔雄辩的沉默。我宁可一天十次看到丑。只要其中有闪光、新意和智慧,而不愿在一个月里看见一次灵魂空虚的渺小的美。埃及戏剧演员 雷哈尼

明智的人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不在家庭、城市、山区或海市蜃楼里寻找幸福,浪费时间。谁在绝望中耽于分析自己的内心,以控究自己痛苦的原因和深度,那就宛如把玫瑰枝插枝而操心吧,可不要在傍晚或早晨把它控掘出来,以断定它是否抽出了幸福的幼芽。而这,我以生命起誓,正是真正的幸福。 埃及名人名言埃及戏剧演员 雷哈尼

关于古埃及的名言

《世界文学发展史》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九:谚语与格言

《世界文学发展史》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九:谚语与格言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之九:谚语与格言

谚语与格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智慧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此之前,先是希伯来人,后是古埃及人享有人类最早的谚语和格言创作者的美誉,但随着苏美尔- 巴比伦文学的得以重见天日,这一桂冠很自然地就落在了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头上。

苏美尔人的谚语和格言集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也要早于古埃及人几个世纪。现存的苏美尔- 巴比伦谚语和格言集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双语言刻写的,即以苏美尔文刻写,字里行间附有阿卡德文的翻译,也有一些是只用巴比伦方言刻写的。刻写的时期有的是公元前一千年代,有的则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但许多谚语和格言在成文以前,肯定早已在口头文学中存在很长时间了。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谚语和格言的基本特征是,其内容所涉及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谚语和格言的产生和形成是以该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民族习性等诸多因素为基础的,是他们对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的高度和精辟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它们反过来也必然能如实地折射出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特征、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及日常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谚语和格言也同样如此。

苏美尔- 巴比伦的谚语和格言之内容或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大体可概括如下;首先有大量的谚语和格言是反映穷人和富人生活的,它们已经反映出社会等级差别的意识。例如:

有钱人可能很快乐,

有大麦之人可能同样很快乐,

但一无所有之人可能高枕无忧。

这段文字一方面反映出富人过着享乐的生活,但却要常常担心其财产被盗或遭抢劫,受此煎熬夜不成眠;另一方面反映出穷人虽一无所有,却也有其独特的享受,即可以安心地进入梦乡。但这种诙谐的谚语的背后,无疑也隐藏着穷人的无奈。

下面这组格言生动地反映出了穷人的处境:

穷人活着不如死了好,

如果他有面包,便没有盐,

如果他有盐,便没有面包,

如果他有肉,便没有小羊,

如果他有小羊,便没有肉。

穷人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都不具备,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最具讽刺意义的是,贫穷的工匠买不起自己所制作的物品,有这样一句格言可资证明:裁缝总是衣衫褴褛。

其次,反映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政治观念和社会制度的谚语和格言,也为数不少。例如:

人民没有国王(犹如)羊群没有牧人;

人群没有头领(犹如)河水没有管理者;

劳动者没有监工(犹如)田地没有扶犁人;

房屋没有主人(犹如)女人没有丈夫。

这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社会制度和政治秩序的向往,与中国古代人民期盼好皇帝的思想也许有某些相似之处。

令人惊异的是,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谚语和格言还表现出国家兴亡和社稷安危的洞见。例如:

国家军备虚弱,

无以抵御外敌。

这句格言道出了军事力量与国家独立的关系。还有的格言和谚语反映出对和平的热爱。例如:

抢夺敌人的土地,

敌人也会抢夺你的土地。

这可能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或"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思想。

除了" 外患" 以外,苏美尔和巴比伦人还有关于" 内忧" 的" 名言" :

可以有主人,可以有国王,

但最怕税务官!

这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孔子的那句" 苛政猛于虎" 的名言何其相似!

此外还有反映家庭生活的:

我妻子去了神殿,

我母亲顺河而下,

我正在此挨饿。

这一方面反映出妇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尤其是宗教活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没有她们男人将无以为食,她们显然承担做饭的任务。

妇女的家务劳动可能也较繁重,她们逃避劳动的唯一方法是生病(有时也可能是装病),这从下面这句格言中可略见一斑:

辛劳的女人痛上加疼。

另一则以男人为主角的格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沙漠中的水壶是男人的生命,

鞋为男人的眼睛,

妻是男人的未来,

子是男人的庇护,

女是男人的救助,

媳为男人的魔鬼。

关于书吏和学问的:

笔口一致的书吏,

才是真正的书吏!

这是好书吏的标准,不够格的书吏却另有标准:

不懂苏美尔文的书吏,

你算什么书吏!

关于学问和知识的格言为:

文字乃演说家之母,

乃学者之父。

还有反映生活态度或人生哲学的谚语和格言。这集中反映在面临死与生两种不同情况时所选择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们注定要死亡,让我们尽情地花费;

我们命还能长久,让我们精打细算。

表达命运多舛或形容走背运的:

逃脱野公牛,又遇野牛。

这与我们今天常说的" 逃出狼窝,又入虎穴" 或" 刚出油锅,又进火海" 所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又如:

我居住在用沥青和烧制砖修建的房屋中,(还是有)一把泥土落下砸在

我的头上。

足不出户,厄运还是找上门来,显然很倒霉。我们今天在表达不可预测

和不可避免的" 飞来横祸" 时,常说" 即使走在大街上,飞禽之粪也会砸落在头上"。两者所表达的意思似无大区别。

在表达命运事事处处都跟自己作对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相应的谚语和格言为:

你置身水中,水就会变臭,

你进入花园,花便开始凋谢。

反映社交和人际关系的:

向年轻人美言,他会奉献出一切你想要之物;

向狗掷些残羹,它也会对你摆尾。

你对别人恶语中伤,别人也会反戈一击;

争吵时不要面露怒色。

还有一句格言与我们今天所说的" 同行是冤家" 有相似之处:

同事间必争吵,祭司难免谗言。

还有关于人与人之间所谓友谊的格言,对此有不同的翻译,现举三种:

友谊维系一日,亲情天长地久。

友谊维系一日,奴役天长地久。

友谊维系一日,交易天长地久。

第一句拿友谊与亲情相对比,旨在说明朋友间的所谓友谊不会长久,只有血亲关系永存。第二句与第三句分别把友谊与奴役和交易相对照,旨在说明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只存在相互奴役和互相利用。这三句虽然把友谊比喻的对象不同,但无疑所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人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只存在永久的利害关系,从而表现出所谓的" 世态炎凉"。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苏美尔人消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还有反映劳动与收获关系的:

像贵族一样建设,就会过奴隶般的生活;

像奴隶一样建设,就会过贵族式的生活。

这就是说,如果人们都像贵族一样怕脏怕累,就无法创造财富,自然就会过着悲惨的生活;如果都像奴隶那样不分白天黑夜的劳动,就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生活自然就会变好。这句格言从鼓励人们勤劳向上的观点出发,无疑阐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总能如此。事实上,贵族整日游手好闲,照样可以花天酒地,而奴隶虽不停地从事繁重的劳动,却依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这句格言的创作者显然不是站在贵族的立场上,也不是站在奴隶的立场上,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的。对平民来说,要想过上贵族式的生活,必然辛勤劳动,否则就会与奴隶为伍。

反映社会问题的谚语和格言也很有趣:

饥饿者可以凿穿房屋的砖墙。

这条格言无疑反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 饥饿起盗心。"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