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名言
时间:2022-03-31 23:3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轻文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传习录名言
1.传习录中的名句是什么 快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传习录》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5、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 《传习录》
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1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2.传习录有哪两句
你说的是目录吗?您到底要问什么?王阳明全集〔明〕王守仁 (全四卷) 卷一 知行录 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 知行录之三 传习录下 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 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 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 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 知行录之八 征藩公移 卷二 静心录 静心录之一 文录一 静心录之二 文录二 静心录之三 文录三 静心录之四 外集三 静心录之五 续编二 静心录之六 续编二 静心录之七 外集一 静心录之八 外集二 静心录之九 诰命·祭文 增补·传记·增补 静心录之十 序说·序跋增补 卷三 悟真录 悟真录之一 文录四 悟真录之二 文录五 悟真录之三 外集四 悟真录之四 外集五 悟真录之五 外集六 悟真录之六 外集七 悟真录之七 续编一 悟真录之八 续编三 悟真录之九 续编四 悟真录之十 补 录 悟真录之十一 世德纪 悟真录之十二 世德纪 附录 卷四 顺生录 顺生录之一 别录一 顺生录之二 别录二 顺生录之三 别录三 顺生录之四 别录四 顺生录之五 别录五 顺生录之六 别录六 顺生录之七 别录七 顺生录之八 年谱一 顺生录之九 年谱二 顺生录之十 年谱三 顺生录之十一 年谱附录一 顺生录之十二 年谱附录二 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核心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名句在网上可以搜索到。
传习录上、中均经过阳明公亲自审阅,“主编”为门人徐爱,后半部分未经过审阅,但同样是精华,“主编”为阳明死后的王门首徒钱德洪。后世分有三派(按学说见解),若按地区分有九派,具体可参考“心学”百科。
3.传习录有哪两句
你说的是目录吗?您到底要问什么?
王阳明全集
〔明〕王守仁
(全四卷)
卷一 知行录
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
知行录之三 传习录下
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
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
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
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
知行录之八 征藩公移
卷二 静心录
静心录之一 文录一
静心录之二 文录二
静心录之三 文录三
静心录之四 外集三
静心录之五 续编二
静心录之六 续编二
静心录之七 外集一
静心录之八 外集二
静心录之九 诰命·祭文 增补·传记·增补
静心录之十 序说·序跋增补
卷三 悟真录
悟真录之一 文录四
悟真录之二 文录五
悟真录之三 外集四
悟真录之四 外集五
悟真录之五 外集六
悟真录之六 外集七
悟真录之七 续编一
悟真录之八 续编三
悟真录之九 续编四
悟真录之十 补 录
悟真录之十一 世德纪
悟真录之十二 世德纪 附录
卷四 顺生录
顺生录之一 别录一
顺生录之二 别录二
顺生录之三 别录三
顺生录之四 别录四
顺生录之五 别录五
顺生录之六 别录六
顺生录之七 别录七
顺生录之八 年谱一
顺生录之九 年谱二
顺生录之十 年谱三
顺生录之十一 年谱附录一
顺生录之十二 年谱附录二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核心思想: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名句在网上可以搜索到。
传习录上、中均经过阳明公亲自审阅,“主编”为门人徐爱,后半部分未经过审阅,但同样是精华,“主编”为阳明死后的王门首徒钱德洪。
后世分有三派(按学说见解),若按地区分有九派,具体可参考“心学”百科
古籍名句 |《传习录》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传习录》,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1.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 ——《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
保持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脏在疼痛,注意力都被这种疼痛吸引了,哪里有空闲说无意义的话和管无意义的事。
2.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3.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
骄傲自大是人生中最大的毛病,它足以影响你的人生。
4.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传习录·卷中·答陆原静书》
识得心中的良知,真诚、善良是我的天性,因此我必定要依着我的天性去行事,才是最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的状态。
5. 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再比如知道痛,一定是经历痛了,才知道痛。
6.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传习录·卷下·右南大吉录》
传授知识不追求数量与速度,只以使人精通与熟练掌握为贵。
7.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
每个人认识的世界,就是心灵体验的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感知的范围就是我们存在的世界。
8.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9.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10. 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和朋友一起探讨学问,应该委曲谦让,宽厚待人。
11.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无论如何“格物”,其重点都应摆在心上,而不在事事物物上。先生教人处事待物,必先明其理,顺其道,善其德,正其心,心正则事公也。
12. 未有知而不行者。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没有知道而不去做的人。
13. 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真正学问到家的人,知道了一个善的道理,是马上就会身体力行的。
14. 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到具体事物中寻求至善,如此就把义看成是外在的了。
15. 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至善是心的本体,只要‘明明德’,并达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当然了,至善并未与具体事物相脱离。
16.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只知道而做不到,只是因为不是真正的知道。
17.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教育不可局限于一个方面。
18.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
谦虚是一切善事的基础,骄傲是一切恶事的根源。
19.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
真知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不实践就不能称为真知。
- 上一篇:啄木鸟名言
- 下一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