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励志名言(有没有描写李自成的诗句)

时间:2022-04-01 19:4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泡茶了吗 | 评论: 次 | 点击:

李自成励志名言(有没有描写李自成的诗句)

1.有没有描写李自成的诗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发现1949年的毛泽东最深刻地意识到李自成的局限性。

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打赢了三大战役,胜券在握,准备进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出发之前特意做了一个重要的讲话,大意为“我们不能学李自成”以及“要防止糖衣炮弹”之类的话。

“进城之前,毛泽东特意号召全党看一看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讲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如何失败的。”

在其眼中:闯王进京后的失败,堪称“反面教材”。当代的革命者必须避免重蹈覆辙。

毛泽东进入北京城时,比李自成要虔诚多了、谦虚多了。他说:“我们是来赶考的。”

他在庆祝攻克国民党老巢南京的胜利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正因为如此,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有没有描写李自成的诗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发现1949年的毛泽东最深刻地意识到李自成的局限性。

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打赢了三大战役,胜券在握,准备进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出发之前特意做了一个重要的讲话,大意为“我们不能学李自成”以及“要防止糖衣炮弹”之类的话。

“进城之前,毛泽东特意号召全党看一看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讲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如何失败的。”

在其眼中:闯王进京后的失败,堪称“反面教材”。当代的革命者必须避免重蹈覆辙。

毛泽东进入北京城时,比李自成要虔诚多了、谦虚多了。他说:“我们是来赶考的。”

他在庆祝攻克国民党老巢南京的胜利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正因为如此,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求闯王李自成写的一首诗

《螃蟹诗》——明末李自成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

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

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

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

译文:螃蟹有着一身如同铠甲的壳而肆意横行,腹中似乎有渊博的内涵。常常去秋天的地里偷窃谷物,偏爱在晚上悄悄的偷窃营地。两个钳子如同举起的钢叉,八只腿如同擎天的宝剑。只害怕被钓鳖人设下鱼饵,把它捉起来送到煮沸的锅中了结它。

扩展资料

典故

李自成少年时家境十分贫寒,七八岁时就去给财主放羊,但是他经常去村里的学堂门旁听课,因此能够识文断字。

一个正值螃蟹肥美的深秋,向来磕碜的老师请学生们吃螃蟹,虽不是正式学生,但平常经常来听课的李自成也受到老师邀请。老师让学生们在吃螃蟹前先以螃蟹为题写一首诗,于是这首《螃蟹诗》便出炉了。

但老师在看到李自成的这首诗后却说道,你长大后虽然能干出一番事业,但终归是一个乱臣贼子,而且不得好死。结果李自成的人生轨迹果然如教书先生所言,虽然纵横一时,但最终却功败垂成,身死人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自成

4.郑成功的名言三句

名言: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的诗

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世兄游剑门

西山何其峻,嘎岩暨穹苍。

藤垂涧易陟,竹密径微凉。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仰看仙岑碧,俯首菜花黄。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静闻天籁发,忽见林禽翔。

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

嗽腭争峡虮,青翠更苍茫。

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傍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5.古代励志名言名句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 100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

李自成励志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毛主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大儒张载《横渠语录》,被学贯中西、闻名于中西的大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我们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和优良传统,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都代有人才出的重要文化基因!因此,可以说“横渠四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并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和维度!

“横渠四句”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理想抱负的最高标准和最大追求,并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座右铭,即使是放眼世界全球,纵观古今中外,也鲜有能提出能出其右的论者!

张载去世约两百年后,文天祥在参加殿试的时候,写下了张载的22字格言,当年,他高中状元,后来,文天祥积极抗元,血洒刑场,成为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丰碑。

张载去世约六百年后,张煌言以横渠四句为座右铭,在明朝大厦将倾之际,毅然站了出来,他抗清22年,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最前沿,张煌言最后舍生取义,成为了明朝最后的英雄。

在张载去世约700多年后,林则徐奉命南下,在虎门燃起熊熊烈火,他用自己的决心,践行了什么是横渠四句,虽然清廷无能,但林则徐却很高大。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去践行民族大义,张载他们或许不熟悉,但横渠四句,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文化和文明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危机,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和封建统治阶层被迫睁开双眼看世界,当貌似强大无比的大清帝国被西方烈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几千年封建王朝“世界中心论”的天朝精神也随之轰然倒塌,一个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的“中华帝国”陷入了进退失据、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惨耻辱境地,特别是八国联军和日军入侵,日寇的铁蹄几乎踏碎整个中华大地,中华民族真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于是乎,救亡图存的危机意识,再一次在大而不强却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和腐败无能的新民国的大地上不断孕育、迸发和高涨!

中国历朝历代末期几乎都不会缺席的“农民运动”再次汹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首次出现,以日本为榜样的“维新运动”昙花一现,弱小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却很快陷入了令人更为悲催的“复辟”和“军阀割据”之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苦难不仅丝毫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三座大山——之前只有封建主义,后来紧接着是帝国主义,最后又加上了官僚资本主义,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遇到的最黑暗时期!

清末、民初,打着救亡图存旗帜的各路人马有如过江之鲫,然而这些人的里面也是泥沙俱下,不少所谓的“英雄豪杰”不仅没有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反而变成了日伪汉奸、英美买办、土豪军阀等反动阶级,而真正的革命分子和革命队伍却遭受到了最凶残的镇压、迫害和屠杀,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陷入了低潮,一直到以毛主席为主要领导中心的中国共产党走上中国的历史舞台,才开始逐步并彻底扭转了这个苦难深重民族的命运!

为天地立心——毛主席:“我们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为天地立心,这是非常高的理想信仰!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仍然是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政治追求!

毛主席出生在封建旧社会,也上过私塾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天地立心”肯定也在毛主席少年时期的心里种下种子。

从种种迹象表明,“为天地立心”可以说早在毛主席少年时就确立了,这从他在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为了走出韶山冲,在改了传说是日本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青年时的一首立志诗,并将其赠给父亲的诗中,就可以深深体会到蕴藏其中强烈的“为天地立命”远大志向和抱负。

传说西乡隆盛青年时立志的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据考证,其实原诗为幕末尊王攘夷运动僧人月性所作,原题“锵东游题壁二首”,西乡隆盛可能引用修改过,而数十年后毛泽东又作《七绝·改诗赠父亲》,在中国广为人知。

月性原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毛主席为走出韶山,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七绝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毛主席

之后,毛主席不仅走出了乡关韶山,还走出了湖南长沙;不仅走向了北京、上海,还走向了井冈山、延安等全国各地;不仅成为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十二名各地代表之一,还成为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军民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领导核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隆重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回顾毛主席的革命一生,尤其是从毛主席走出乡关那一时起,一直到他逝世为止,毛主席从来就未曾改变过他那颗无比赤诚“为天地立心”的初心——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后的百年沉沦,终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结束,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为生民立命——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一个“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为生民立命”,这个理想非常好,只可惜在张载等古代知识分子身上,很大程度上来讲都要依靠帝王家来实现的,因此“为生民立命”或许更多的就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在现实当中是很难实现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当中。

但是,到了毛主席这里,“为生民立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理想,而是变成了活生生的一个现实,这就是毛主席亲自提出并推行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毛主席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宗旨,这主要就是来源于毛主席始终坚持“为生民立命”伟大抱负和英明决策。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没有过一个真正把人民高高举过头顶的王朝、帝王,即使是把“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写入《论政体》的唐太宗,也只是为了统治人而不是为了服务人民!换句话说,“为生民立命”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

回顾世界各国,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和政权!

但是,毛主席不一样,毛主席总能将理想成功的化为现实,毛主席“为生民立命”的人民性不仅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不仅是目标,更是方法;不仅是初心,更是使命;不仅是经验,更是要求!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为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大会上,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这个演讲经整理后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和国民党统治区《新华日报》等报纸上,1953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44年10月,毛主席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此,“为人民服务”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中,毛主席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在党的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句话被写入了党章。

其后又写入宪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宪法》第18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将其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布衣领袖,一个真正“为民生立命”的领袖,不仅是一个自己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袖,更是成功的将中国共产党和所领导的人民政府打造成了一个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和政府!

每当看着毛主席与人民大众亲密无间的照片,总是令人泪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毛主席

为往圣继绝学——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

“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张载作为宋代文人,确实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历朝历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中,所谓的“往圣”和“绝学”都是狭隘至极的观念,因为当时整个社会仿佛只有孔孟而无他!

因此,这里我们就是要抛开张载的儒家学说偏颇狭义之处,从广义的角度看“为往圣继绝学”的正面意义,进而看清楚毛主席是如何全面扬弃中国几千年来古圣先贤的思想,如何学习运用西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如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和实践,开创性地提出了彪炳千古的毛泽东思想的!

因为毛泽东思想,中国才真正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否则中国将还在黑暗中继续摸索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这一点,我们可以将我们的邻国印度作比较:印度在建国时,因为曾经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各方面的条件都远比中国好,但是印度现在的经济早被中国超越并远远甩在身后,政治上印度就更尴尬可笑了,号称世界第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如今却仍然无法脱离种姓制度或者意识的束缚,更无法摆脱英美殖民者为印度设计的与印度独立自主相矛盾的政治体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印度没有产生一个“毛泽东”式的伟人去彻底改造落后的印度思想文化和政治体制!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绝对不是狭隘的古圣学说可以比拟的,更不是纷繁的西方学说可以对照的,这也是为什么毛泽东思想不仅能够在中国大地扎根,也能够在世界各国产生强有力影响的重要原因!

“别了,司徒雷登!”,实际上就是“别了,帝国主义!”

毛主席就是用了“别了,司徒雷登!”这句话,彻底宣告西方列强以往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作废,宣告西方列强在中国耀武扬威、任意宰割的历史正式结束,中国人民终于在鸦片战争的一百年后迎来了第一次扬眉吐气!

毛泽东思想以神奇的魅力完全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仅激励了中国人民,更是激励了世界上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

毛泽东思想,几乎涵盖和事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现代国家社会建设的所有领域,并对中国和世界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长久影响!

毛主席就是一个集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为一体的伟大人物,古往今来的人类历史上都不曾出现过类似的伟人!

不仅如此,主席在诗词、书法上也是公认的大家,毛主席的诗词不仅超越了诗词鼎盛的唐宋时期的苏东坡等大家,而且超越了诗词只为言志抒情的传统和约束,成了可以威慑敌人和鼓舞士气的强大思想武器,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在重庆谈判时就成功的打击了蒋介石的锐气,并赢得了广泛的支持;毛主席的书法更是自成一体,再配上毛主席自己的诗词,毛主席的书法则更有气吞山河的气势气魄,这更是古往今来许多书法大家难以企及的!

为万世开太平——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光明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代新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说到“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不仅就会想到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的革命理想,以及他毕生孜孜以求、努力奋斗、革命不止、践履不渝的伟大贡献。换言之,“天下为公”就是“为万世开太平”的具体体现。

“天下为公”,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引人深省,首见于《礼记·礼运》篇。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而从孔子的这句话中,之后又延伸出“大同社会”、“大同世界”等理想化社会的设想!

因此,张载的“为万世开太平”,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对孔子等先儒幻想的三代之前“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人们平等互助的“大同理想”社会的继承与发扬。

很可惜的是,孙中山先生虽然领导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却未能如愿建立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蒋介石不仅没有继承他的遗愿,反而走上了祸国殃民的反动统治道路上去!

自鸦片战争后的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建立了民国之后,国家的悲惨命运却没有为之改变,面对日本全面入侵,国民党治下的中国更是国将不国,依然面临着亡国亡种的空前危机,这个已经沉沦了近百年的多灾多难民族此时此刻是多么渴望国家强大、和平稳定啊!

事实证明,挽救中国,靠国民党、蒋介石不行!

于是乎,彻底解放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就这样落到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身上,落在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共产党人肩上!

实际上,从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起,从古田会议起,毛主席就在逐步摸索和建立一套适应中国实际的思想建党、民主建政、政治建军等完全有别于传统和西方的一系列制度。

特别是1945年夏天,毛主席与黄炎培的“窑洞对”,更是证明了毛主席对“为万世开太平”的深谋远虑。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在全国各界人士中产生了极大影响。1945年7月,重庆国民参政会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等参政员访问延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毛主席

1945年7月,毛泽东(右一)和周恩来(左一)等欢迎飞抵延安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右二)等人

7月4日,毛主席邀请黄炎培等到他住的窑洞里做客。毛主席介绍了中共整风的情况,并诚恳地征求对延安的意见和建议。

黄炎培谈了延安考察的感想后,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了黄炎培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毛主席明确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接着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黄炎培与毛主席这次谈话,给后人很多启迪。“周期率”或“窑洞对”,既成为统一战线历史上的佳话,更是毛主席关于治国理政的深度思考和规划!

时间紧接着到了1949年春天,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到北平,进京“赶考”。

1949年3月23日,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离开西柏坡,进入北平。

出发前夕,毛主席对周围的同志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建国之后,毛主席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开创性的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并彻底扫清了旧社会一直存在的土匪恶霸横行、黄赌毒泛滥等社会罪恶和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一系列政治体制、制度,已经成了我们国家建设发展、长治久安,行之有效的根本制度!

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在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上时,毛主席又以超人的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决定“抗美援朝”,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并成功的将以美国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16国“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抗美援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洗刷了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日军侵华”等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百年奇耻大辱,而且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独立自主的地位,更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到目前为止将近百年的难得外部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伟大胜利,也是政治上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民族自信、民族意志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一座永远也挖掘不完的精神富矿,这就是毛主席之所以能“为万世开太平”的最佳注解和诠释!

因此,用老百姓的话来解释毛主席为什么能“为万世开太平”,那就是:

毛主席不仅善于打天下,更是善于定天下!

毛主席不仅善于治天下,更是善于安天下!

看纪念毛主席的系列文章,请点击:

https://m.toutiao.com/is/8q56H1e/?=毛主席三个与众不同的伟大特质 - 今日头条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