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名言贫穷(尼采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2-04-02 15:2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贾俊博士 | 评论: 次 | 点击:

尼采名言贫穷(尼采的名人名言)

1.尼采的名人名言

1 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会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2 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要怀疑酒的质量。

3“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4 此人往高处走---他应受称赞!那人总是从高处降临,他活着,自动舍弃赞美,他是从高处来的人!

5 即使是最有良心的人,良心的谴责面对这样的情感也是软弱无力的:“这个或那个东西是违背社会习俗的” 最强者也害怕旁人的冷眼和轻蔑,他是这些人当中受过教育的,而且是为了这些人才接受教育的。他到底怕什么呢?怕孤立!这个理由把做人和做事的最佳理由打倒 了!---我们的群体本性如是说

6 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体线面,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

7 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8 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9 大胜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解除了胜利者对失败的恐惧感。“我为何不能失败一次呢?”他自言自语,“我现在已有足够的本钱了”

10 他现在穷了,原因并非别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抛弃了一切。缘何如此?---他惯于寻觅。所谓穷人,正是那些对他甘愿受穷做了错误理解的人。

11 他是思想家,这意味着:他善于简单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对待事物。

12 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13 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

14 智者问傻子,通往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傻子毫不迟疑,就象别人向他打听去附近那个都市之路似的,答曰“自我欣赏,再就是东游西荡。”智者嚷道:“住嘴,你要求太多拉,自我欣赏就够拉!”傻子回答说:“没有一贯的蔑视,又怎能不断的欣赏呢?”

15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16“噢,我真贪婪!在这个灵魂里安住的不是忘我精神,而是贪求一切的自我,似乎要用许多人帮他观察和攫取的自我,要挽回一切的自我,不愿失去属于他的一切的自我!”

“噢,我贪婪的烈焰哟!我多么愿意获得再生,变成一百个人呀!”

谁不能以自身体验理解这位谓叹者,谁就无法理解求知者的激情。

17 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的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标志。

18 你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经历之事,像醉汗在生活中奔波,跌倒了,从阶梯上滚下去了。所幸,你们因为沉醉反而未受损伤。你们的肌肉无力,神智不清,便不象我们觉得阶梯上的石头如此之硬!

19 忠告:你是否旨在博取声望?若是,这信条务请记取:自动放弃名誉,要及时!

20 伏尔泰!人类!白痴!真理和追求真理有点难办,如果弄得太人性了---只是为了行善而追求真理,我敢打赌,那将一无所获!

21 若不是在通向知识的道路上,有如此多的羞愧要加以克服,知识的魅力便会很小。

22 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

23 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2.尼采的名言有那些

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敬自己 现在的我,也需要面具了…… 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孤独生活的另一个理由。

甲:“现在你打算回到你的荒漠” 乙:“我不是一个快成急就的思想者;我必须长时间的等待我自己---水总是迟迟不肯从我的自我之泉喷涌而出,我经常焦渴得失去了耐心。我所以隐退到孤独之 中,就是为了使我不至于不得不从公用的水槽饮水。

当我生活在人群中时,我的生活恰如他们的生活,我的思想也不像是我自己的思想;在他们中间生活过一段时间 以后,我总是觉得,似乎所有人都在设法使我离开我自己,夺走我的灵魂---我对所有人都感到愤怒,并且恐惧他们。因此,我必须走进沙漠,以便恢复正常。”

生活是我们的灵丹妙药。---如果我们像思想家那样,每天处在川流不息的思想和情感的洪流中,甚至在夜梦中也被它们推动着,那么,我们就会渴望投入生活,以便得到宁静和休息,而其他人正好相反,希望离开生活进入沉思,以便得到休息。

3.求尼采的名句

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不是我的仇恨,而是我的厌恶在贪婪地吞食我的生命!唉,当我认识到流氓竟是如此才华丰赡,我就非常厌恶才智了!人没有了痛苦就只剩下卑微的幸福 自从一个风向跟我作对,我就乘一切风扬帆! 世上本无所谓宝物,你的使命就是为事物的价值立法,创造出能够神化人类生存的宝物 人生是污秽的川流,要想容纳并使之澄清人自身就要成为大海.我学会了走路,从此便让自己奔跑 我学会了飞,从此不需推动也将高举 现在我轻了,现在我飞,现在我见我在自我之下 现在有一天神因我而飞翔 我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利,但我反对你讲的每一个字。

要去见女人吗?记的带着鞭子。

我是太阳,光热无穷. 你还认为你高贵 便是恨自己 用恶意眼神看着你的人 也认为你高贵 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一个女仆的奋斗更可悲了 。

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 你怎么可能重生呢, 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自从一个风向跟我作对, 我就乘一切风扬帆! 万物分离, 万物复聚, 存在之环, 永远对自己忠诚。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 何必总陷于 一片泥土 。

你们所谓的恋爱是许多短促的疯狂,你们的婚姻是结束许多短暂的疯狂,而代之以一个长期的愚蠢! 即使我走了错路,我也走在他们的头顶上。

勇敢的成为你自己! “这是我干的”我的记忆说。“我怎么会做这种事呢?”我的矜持说,并且终不让步,最终我的记忆退让了。

爱,只能招致悲哀,但我却屈从于这种悲哀! 宁愿绝望,胜于投降。

人们走在知识的森林里,看不见智慧的阳光。

当你望着无底深渊的时候,它也在望着你 。

"我宁可追求虚无,也不无追求" 我祈求我的高傲陪伴我的智慧,如果将来智慧竟舍弃了我,至少我的高傲还可以和我的疯狂继续同飞 。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 。

当我看见我的恶魔,我觉得她安详、精细、深沉而像煞有介事的:这是严重的精神;—万物都因它倒下。 君子有时也有堕落的需求。

啊,你,伟大的星球啊!假若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何在呢? “人和树不就是一理 —— 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愈挣扎向下,向地里,向黑暗,向深处—— 向罪恶。 伟人注定是要做错事的,因为,不把罪过和惩罚统一在一个人自己身上,是神性的基本特征 。

“野兔有7层皮,人可以剥掉7乘以70层皮,也难以认识他自己。

女人是一切祸根的来源! 你爱你自己,因此你蔑视你自己。 人类之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的 人类的可爱之处,正这于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 我爱那些只知道为没落而生活的人 因为他们是跨过桥者 所谓的人类是绝对应该被超越的。

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 想在善和恶中作造物主的人,必须首先是个破坏者,并砸烂一切价值。也就是说,最大的恶属于最高的善。

不过,后者是创造性的善。 攀登最高峰的人取笑一切悲剧和悲伤、严肃的态度。

在生活的战争学校中,那些没能杀死我的将使我变得更加坚强. 我只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无论大事还是小事。

“所谓孤独者有三种:神灵,野兽,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其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其桀骜不驯,哲学家孤独因为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

能够将狗屎、石头、玻璃..混在一块吃下去而毫不恶心的人,是幸福的人。 当你想安慰他人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无可安慰,其中有这么一种力量让他们重新抬起头来。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一个真正的男子需要两种不同的东西:危险和游戏。因而他需要女人,当作最危险的玩物。”

攀登到最高山顶的人,会笑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如幻似真的悲剧 心中充满妒火的人就像蝎子一样,最后会将毒刺转向自己 思想是我们心境的影子,因此它总显得比较暧昧、空虚和单纯。『思想』 当许多人对於个人的感恩之情驱走了所有的羞耻心时,於是声名就诞生了。

为人无愧於心容易,若想改变恶劣的名声则很难。 我所谓的结婚是人共创一个超乎他人之上的人;我所谓的结婚是二人相互尊敬,重视对方。

小心提防那些善良和公正的人,他们喜欢将自创的道德标准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们讨厌创造的孤独者。 啊!许多伟大的思想和风箱没有两样;当它鼓胀时,里面却更形空虚。

落在一个杀人犯的手中,岂不比坠入一个荡妇的梦中要好些吗? 【注】这是尼采讽刺禁欲者的名句。 根本没有所谓的道德,有的只是对事情的道德解释。

“小人的道德成了事物的标准,这是文化迄今最严重的蜕变。难道听凭这类‘上帝’永远骑在人类头上作威作福不成!” 上帝不是别的,只是对我们的一种粗劣的命令,就是,你不要思想!” 我愿意魔鬼围绕着我,因为我是勇敢的。

勇敢驱逐了鬼魅而自制许多魔鬼——勇敢需要笑。 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 上帝已经死了 出于对世人的同情。

上帝死了!上帝已经死了!而正是我们谋杀了他!我们怎幺才能安慰自己,这凶手中的凶手? 人们必须在。

4.尼采名句赏析

这句话的意思:一个人要想在世上获得大的名声,必须先忍受长久的孤独和无人理会的痛苦。这句话主要是针对思想家说的,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是生前默默无闻,身后被人铭记,比如梵高、赫尔德林、卡夫卡、克尔凯郭尔、中国的曹雪芹,也包括尼采。究其原因,因为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是领先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当时无人理解,经过历史的洗涤,这些闪光的思想越来越体现出它们的价值,就是说,金子总会发光。至于有些在世时就风光无限的学者,他们的声音大多被历史湮没,因为他们迎合了大众的庸俗趣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歌德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他在年轻时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荣誉。我们可以把天才人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歌德这样古典的、理性的、健康的、强壮的天才,比如莎士比亚、康德、黑格尔、伏尔泰,他们能很好地处理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各种矛盾,使之达到和谐的境界,他们在这世上如鱼得水;另一种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些浪漫的、感性的、激情的、危险的天才(甚至歌德在早年时也属于这种类型),他们感情炽热,不能准确把握内心和外部世界的节奏,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能力欠缺,他们不能适应外部世界的生活,内心世界也往往矛盾重重。

所有天才都可以归纳到这两种分类里面,这对于普通人也适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面对社会生活时,有的人从容应对,有的人举止失当;精神世界里,有的人丰富多彩,有的人一片荒芜。其实荣格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里已经对此作了描述,他认为正式由于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失衡才导致神经症的产生。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生活得幸福,必须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想中国传统哲学里倡导的‘中庸’、‘和谐’,也是这个意思。

尼采的句子文采斐然,虽是真理,但大多偏激,这也反映了他内心深沉的痛苦。天才总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天才总是痛苦的,天才总要为他的天才付出某种代价。

尼采名言贫穷

尼采:如果我已很穷,我还如何馈赠?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最为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鲜有的较为完整的成体系的哲学作品。贫穷可以说是对《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进行诠释的重要关键词。《论语》中恰好亦有儒家对于贫穷的诸多看法,我们不妨将二者的个别概念进行粗略的对读,以此明晰二者之间的界限与核心。对于扎拉图斯特拉所谓“我还不够贫穷呢”,我们似乎亦可经由此贫穷的层层意涵对其进行读解。

物质的贫穷

首先,扎拉图斯特拉是个追求德性与智慧的贤人,对于物质的追求根本不屑一顾,这种态度与先秦儒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和“君子居无食饱、居无求安”的境界相仿。物质上贫穷并不能妨碍扎拉图斯特拉对智慧与德行的孜孜追求。

尼采:如果我已很穷,我还如何馈赠?

物质的贫穷

古人谓贫为没有财货,穷为地位卑贱。扎拉图斯特拉之为贫,十年在深山中修行,没有像山下的人们一样追逐利益;扎拉图斯特拉之为穷,十年前他就在山下的城镇为人所知,虽然自诩智者与贤人,然而无人听他“胡言乱语”,智慧的化身甚至也需要大声喧嚷,如同叫卖,才能让自己的学识为人所知。无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并非是城中无人能够理解他的伟大学说,人们只是嘲讽他,弄得他着实狼狈,于是上山似乎成为一种必然,抑或说前进中的曲折性逃避。上山的指向标志着上升,从末人走向超人。

灵性的贫穷

其次,如果从“灵性的贫穷”的角度来理解“我还不够贫穷呢”,在一定的意义上,扎拉图斯特拉希望自己“灵性的贫乏”,越加贫乏对扎拉图斯特拉自己越好。

尼采:如果我已很穷,我还如何馈赠?

灵性的贫穷

在某种程度上讲,灵性对于扎拉图斯特拉来说,仿佛与智慧和德性同义。

德尔斐神谕:自知我无知,是为知也

如此,则必须关联到第三层的理解:是扎拉图斯特拉本身意识到或说承认自己灵性贫乏。只有当扎拉图斯特拉承认自己灵性的贫穷,亦即精神的匮乏,恰恰表明他知其无知。柏拉图所著《申辩篇》中苏格拉底最后明白自己之所以是神所认为的“最聪明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更多的知识,乃是因为他自知我无知。”此中“无知”与《论语》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旨趣相异,“无知”正是“有知”,明确知道自己所并不知晓的东西,可以算作是大智慧,因此苏格拉底可以被称为最聪明的人。扎拉图斯特拉宣称的“我还不够贫穷”如果从这一角度进行理解,那么他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智慧还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水平,自己的德性也没有修养到知其无知的水平。因而,扎拉图斯特拉大声呼喊:“我还不够贫穷!”这种悖论式的言语表明了经过十年山中的苦修与思考,扎拉图斯特拉的智慧与德性俨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

他说:

看呀,我对自己的智慧已感到厌倦,犹如采蜜过多的蜜蜂,我需要人们伸开的手。

我要馈赠和分送,直到人群中的智慧者对其愚昧、贫者对富有再次感到快乐。

他已“对自己的智慧感到厌倦”!多么自负的话语中再次透露出他的深奥智慧。扎拉图斯特拉呼吁人们伸开双手,拥抱其智慧。然后,一个问题就此产生,既然他感到自己仍然不够贫穷,何以三番五次要施舍予人?如果扎拉图斯特拉到了极限的赤贫状态,又以何予人?无论是“馈赠”还是“分送”,这些都将成为空头支票。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拥有财富的人如何施予别人?这种“馈赠”与“分送”究竟如何成为可能?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