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3个字(孔子的三个格言)

时间:2022-04-03 21: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作家名著名言集锦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的名言3个字(孔子的三个格言)

1.孔子的三个格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2.写三个孔子的名言名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能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3.写三句孔子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孔子的三个格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5.写三个孔子的名言名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能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孔子的名言3个字

孔子的282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的282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年代: 先秦

孔子作品: 《论语》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名言:

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5.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中庸》

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18.“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论语》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1.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3.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2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论语》

2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8.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0.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3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3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3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3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41.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4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4.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4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4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

4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48.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4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0.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论语·雍也》

5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5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5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5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57.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5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59.良禽择木而栖.《左传·哀公十一年》

6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

61.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2.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6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64.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6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6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67.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6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70.知耻近乎勇。《论语》

7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72.“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

7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7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75.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76.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7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7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9.“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尊五美》

8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1.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8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83.三思而后行。《论语》

8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85.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86.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

8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8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

8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0.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91.君子不器。《论语》

9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9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9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9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

9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9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9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

99.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10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0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0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103.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0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105.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6.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10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108.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109.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1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111.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112.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然君子之所为者,乃天降之大任也,小人之所为者,唯己利是图耳。君子受命于天,成大事于己,任重而道远,小人遇患而避之,无所得而不作,碌碌之无为矣。故君子者,担当也,临危而受命,揽责于己身,弗却而诿之,必有大成.

11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1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115.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中庸》

116.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11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

11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9.君子戒多言,多言多败,多事多患。 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 ,缦缦奈何?《孔子家语》

120.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12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122.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

123.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

124.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西汉《孔子家语》)《西汉 孔子家语》

125.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泰伯》

126.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不同不相为友.《论语》

127.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

128.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12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

130.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131.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132.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133.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134.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13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

13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137.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

139.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家语》

14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长幼有序》

141.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

142.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143.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孝经》

14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

145.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146.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4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48.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4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50.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

151.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中庸》

15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3.“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甚其扰,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15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15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论语·子罕第九》

156.“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157.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

15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159.“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

16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

161.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

162.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论语》

163.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16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6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67.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

168.发于情而止乎礼.《诗经·毛诗序》

169.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170.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不足为勇也.

171.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

172.“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173.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174.民无信不立。

175.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中庸·十四章》

176.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77.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78.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179."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

18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182.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18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84.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 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 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孔子家语》

18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86.举枉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选拔重用正直的人,把他放在不正直的人的位置之上,就会使不正直的人正直起来。}《论语》

18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188.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189.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190.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19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2.君子忧道不忧贫。

193.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19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95.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

19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19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19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

199.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 子路《论语》

200.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

20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论语》

202.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

203.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中庸》

204.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205.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孝经》

206.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207.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

20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20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210.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21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

21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

21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21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1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16.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217.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218.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219.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卫灵公》

220.“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

22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2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2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2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22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2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27.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228.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229.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

230.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

23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

23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233.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

234.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35.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礼记·中庸》

236.苦求不得,从吾所好.

23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

238.小人戒色,须戒其足;君子戒色,须戒其眼.

239.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

240.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

241.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

242.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

24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论语》

24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45.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246.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彖传》

247.子曰:君子不浪言。

248.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中庸》

249.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50.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25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252.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 里仁》

253.骄傲自满只会使自已摔跟头,唯有低调处世,才可能受益匪浅,体味百味人生。

254.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55.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

256.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

257.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8.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259.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

260.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

261.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262.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

26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 卫灵公》

264.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无生,事无礼则无成,国无礼则不宁。

26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26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2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269.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27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271.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孔子家语》

272.正德厚生。《尚书·大禹谟》

27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

274.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

27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

276.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

277.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

27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于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

279.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庸》

28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

28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28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论语》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