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维新三杰发誓的名言(日本最著名名言名句)

时间:2022-04-05 13:0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刀客聊教育一大别 | 评论: 次 | 点击:

日本维新三杰发誓的名言(日本最著名名言名句)

1.日本最著名名言名句

1、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全,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直率、谦虚的态度,乐观进步,向前迈进。——松下幸之助

2、漫长的人生中,谁都有或大或小的失败和挫折。但似乎可以说,只要不致葬送生命,就决无从此一蹶不振的失败和挫折。——池田大作

3、为了抵御外侮,保卫国家,必须使全国充满自由独立的风气,不分贵贱上下,都应该把国家兴亡的责任承担在自己肩上,也不会智愚明昧,都应该尽国民应尽的义务。——福泽谕吉

4、为了国家,不仅要牺牲财产,就是牺牲性命,也是在所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福泽谕吉

5、年轻时代的夫妻吵架是爱情的纠葛,而上年纪之后的夫妻吵架则人心灰意冷。——石川达三

6、广交之道,就是于尽量多方面地开动脑筋,在多才多艺,不偏一隅的原则下,广事交际。——福泽谕吉

7、信赖与不信赖最能表明人生的光明与阴暗。从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到国际间的纠纷,这个原则都是不变的。——池田大作

8、所谓恋爱,一方面好像是甜蜜、温柔、幸福的象征。而一旦经历一下后,才知道它伴随着刺痛内心般的痛苦。——远藤周作

9、结婚是青春的终点,也是奔向幸福人生的出发点。为了让它结出美好果实,千万不要焦急,要慎重,要有诚意。——池田大作

10、知道了有人比自己更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工作,这对自己是一种激励,会鞭策我们迎头赶上,男子汉的气概应该是:干一番事业,努力不逊于自己所尊敬的对象。——武者小路实笃

11、雄辩并不是要人思考,而是要人折服。——三木清

12、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幸福、健康、才能、财富、快乐、权势等一切,但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他就会堕落成为动物。——今道友信

13、当我们遭遇到困难而必灰意冷的时候,无论如何要保持冷静奋斗的心情。——松下幸之助

14、面对艰难,使人徘徊难择的歧路,而能竭尽一功力量去克服它,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打开一条生路——惟有这种态度,才算是最充实的生活。——松下幸之助

2.日本人名人名句

1. 人を信じよ、しかしその百倍も自らを信じよ。 ——手冢治虫

相信别人,更要一百倍地相信自己。

2.人生はいつもいつも第一志望ばかりを歩け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そして、必ずしも、第一志望の道を歩くことだけが、自分にとって最良と言えないことだってあるのです。 ——渡辺和子

人并不总能按第一志愿行走。而且,第一志愿并不一定对自己是最好的。

3.人间が人间として生きていくのに一番大切なのは、头の良し悪しではなく、心の良し悪しだ。 ——中村天风

人作为人存在时,最重要的不是头脑的好坏,而是心地的好坏。

4.人间っていうのは、いい时にはみんないい人なんだよ。最悪の状态の时にその人の本质が问われるんだ。 ——前原滋子

人,在境况好时都是好人,在境况恶劣时才能考验人的本质。

5.人间の优劣は、他者との比较で决めるものではなく、自分自身の中で决定されるもの。 伊东浩司

人的优劣,不是通过和他人比较获得的,而是由自身决定的。

6.多数に追随すれば必ず自分を见失う。孤独を恐れず、したいことを続けるしかない。 ——安藤忠雄

追随多数必然迷失自己。只能不怕孤独,继续自己想做的。()

7.世の中に失败というものはない。チャレンジしているうちは失败はない。あきらめた时が失败である。 ——稲盛和夫

世上没有所谓的失败。挑战时没有失败,放弃时才是失败。

8.持てる力を一点に集中させれば、必ず穴があく。 ——鬼冢喜八郎

集中力量攻一点,必能开洞。

9.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中途半端にやると、愚痴が出る。いい加减にやると、言い訳しか出てこない。 ——大脇唯眞

认真做,出聪明;半途而废,出抱怨;马虎做,只出借口。

10.人生に梦があるのではなく、梦が人生をつくるのです。——宇津木 妙子

不是人生中有梦想;是梦想造就了人生。

11.成功している人はみな、途中であまり道を変えていない。いろんな困难があっても志を失わず、最后までや り遂げた人が概して成功している。 ——松下幸之助

成功者很少中途改变方向。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坚持到最后的人多能成功。

12.天は人の上に人を造らず、人の下に人を造らず。 ——福沢谕吉

上天不会造人上人,也不会造人下人。

13.人は生まれながらにして贵贱贫富の别なし。ただ学问を勤めて物事をよく知る者は贵人となり富人となり、无学なる者は贫人となり下人となるなり。 ——福沢谕吉

人生来并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但是作学问通晓诸事者则将成为贵人,富人;不学无术者则将成为贫下人。

14 .読书は学问の术なり、学问は事をなすの术なり。 ——福沢谕吉

读书是做学问的方法,而做学问又是成大事。

3.日本文豪名言

1、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2、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3、瓶花虽好艳,相看不耐长。

4、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5、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6、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

7、天下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

8、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9、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

10、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11、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2、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13、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真正属于你,你也不必惋惜。

14、你的职责就是行动, 永远不必考虑结果; 不要为结果而行动, 也不固执地不行动。

1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 中庸》

16、1.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慕然,严霜煞物而和气蔼然,阴霾溢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毅然,方是宇宙真人品。————《菜根谭》

17、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 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18、自觉不曾偷懒于旧岁,故而无从振兴于新春。

1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0、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4.王亚南的名人名言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以上是几位名人读书的小故事,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迪,从小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通过自己买一本,图书室里借一本,同学之间交换一本等多种形式广泛阅读,让我们的读书活动更生动,更红火。

5.日本战国名将死前说过什么名言

明智光秀 顺逆无二道,大道贯心源, 五十五年梦,醒时归一眠。

足利义辉 梅雨如露亦如泪,杜鹃载吾名至云。 尼子胜久 决断渡都之路差之千里,历经四方终归故乡。

毛利元就 求得知己便如迟开的樱花,尚存有昨日春天的花香。无夜月入鹫山,令吾名至云高处。

天野隆良 不来不去、无死无生,今日无云万里晴,月上峰顶格外明。 伊香贺隆正 请君见,吾之千年幽思,如那不朽山松永不磨灭。

石川五右卫门 即使是川海滨边细小的沙子,也会被世间的的贼人盗去做巩固种子的土壤。 井伊直政 人的生死存亡之大事,变幻是如此迅速无常。

石田三成 吾身就如筑摩江芦间点点灯火,随之消逝而去。 上杉谦信 极乐地狱之端必有光明,云雾皆散心中唯有明月。

四十九年繁华一梦,荣花一期酒一盅。 宇喜多秀家 仅与金刚寺的菩萨种的青松作一别。

吉川経家 吾身如同武士所取下的梓弓,一去不复栖处。 大内晴持 此身如云般离开大内,却终化为出云湾的海草屑末。

大内义隆 漂浮无停难留吾名,恨世间春之暗波,终彻悟胜败皆不过朝露电光,一逝即过。 大内义长 怨艾悄然而生,发觉时,化恨成岚已催得花尽散。

大嶋澄月 吾身就似被隐云所暂遮的清月,(至此地步)已放不出一丝光芒 大嶋照屋 忽见云遮月隐,此思绪甚惜在明之月。 太田道灌 生时未惜命之珍贵,只可惜空空躯壳,不留得半点回忆。

太田隆通 秋风不至深山处,残叶(枫叶)亦终将散去。 大谷吉継 乃注定在此六歧路,恭候迟早将来之日 冈部隆豊 白露消逝秋名殆去,惟独末松受残风。

冈谷隆秀 此身时去时还,跨清风渡水,唯明月仍在天。 小幡义実 吞宝剑弃名弓,只观得这一阵清风。

垣并房清 莫论胜败功绩,人情皆一时,此地不产一物,惟有山寒海水清。 蒲生氏郷 时之有限花吹散,此心归于春山风。

蒲生大膳 吾持马刀下黄泉(三途川),是深是浅皆不告诉你。 黒川隆像 梦亦是梦,空犹是不空中,不去不来,惟在中央。

黒田孝高 不叙往事先去探路(下黄泉),若是往后你迷路了就交给我吧。 斎藤利三 生命短暂的露水来不及等到天明见到明日的山丘,便在这短夜中消逝了。

(这句是看到现在最好翻的了。几乎没文言) 佐久间盛政 世上永不停止转动的小车,出了火宅的门便完结了。

佐佐成政 迩来忧患集一身,铁胄身躯今始破。 岛津忠良 莫急且留吾心啊,吹不去所决定的限度。

岛津歳久 此身掩于蓑衣中,悄然登至白云上。 岛津义弘 春樱秋枫留不住,人去关卡亦成空。

少弐政资 花散非风之罪,乃因春将尽。 终善非人之过,只因时已至。

诹访頼重 悄然尽枯的草叶,赋其灵得又一生。 柴田胜家 夏梦无常一世名,杜鹃凄鸣上云霄。

清水宗治 浮沉乱世身已去,惟有此名留松苔。 陶晴贤 何惜何怨溯本求原,天命注定在此身中。

高桥镇种 滔滔红尘无永生, 门苔沟水掩吾名, 门苔青下埋吾身, 恐怕此名亦传不至云端处了吧。 立花道雪 心无二处,*此铁弓亦达不成丰国盛世也。

武田胜頼 月色朦胧云淡霞隐,待放晴时,再去那西山之端吧。

武田信玄 此身此骨归于天地,不沾红尘,独自风流。 伊达政宗 心中明月当空无丝云,照尽浮屠世间黑暗。

豊臣秀吉 身如朝露,飘渺随梦,大阪叱咤风云,繁华如梦一场。 豊臣秀次 如吾心观不尽花月,于尘世不留半点浮思。

鸟居强右卫门 吾等性命同念珠之绳,乃无与伦比武士之道。 平冢为広 为君辞命再所不惜,留世间思绪不停息。

别所长治 临终无怨亦无恨,仅将吾身代诸君之命。 三浦义同 〖道寸〗 胜兵败将皆如瓦器(素陶),一朝破碎终归尘土。

三浦义意 天皇世世永存,纵然黄梁一梦,是梦是实皆不知,醒来惟见,一隙晨光照尘世。 三原绍心 挥手中太刀,余音缭绕久久不息,必能传至天之顶端。

三好长治 “三好”原野树梢雪花飘散,“长治”宿店人心畏惧。 三好义贤 枯草上的霜雪随着早晨的阳光消失了,吾命也如此终究逃不过报应啊。

长野业盛 春风吹得樱梅散尽,惟留吾名至箕轮山中。 二条良豊 秋风咆哮狂扫真葛原,吾留怨恨直上云霄。

祢宜右信 狂风过后的平原,残印点点见草上露水,尚未凋谢的花(如同这乱世)也来日不长了。 别所友之 一生寄命于梓弓,一无所有名留世。

别所治忠 君已不在,吾这满负伤愁之身也无意义留此世上了。 北条氏照 生于天地之清澈,归于本愿之清澄。

北条氏政 正是有了枫叶残留的秋天, 才会有怨恨秋风散花的春天, 吾心便如那吹散云雾见明月的秋之晚风。 细川高国 呈现吾胸中鸿图这志所建起来的山河,即便到了来世也会注视着。

细川玉子 别离时才方知这世间,花亦花来人亦人。 右田隆次 稍上将落之水滴,悟天下也亦万事迟矣。

山崎隆方 不闻不思则无迷惑,但若无迷惑则亦无“悟”也。 冷泉隆豊 (天皇的)治世一场宛如空中烟云,风流云散皆成空。

吉弘统幸 明日不知又是谁,草席裹尸石垣原,沐浴着同今日一样的月光。 织田市 夏夜飘渺梦,杜鹃声声催泪别。

千利休 携吾所得此具太刀,于此刻抛向天际。

6.日本战国有哪些名言

德川家康的家训,中日文对照 人の一生は、重き荷を负うて远き路を行くが如し。

急ぐべからず。 不自由を常と思えば不足なし。

心に望みおこらば困穷したる时を思い出すべし。 堪忍は无事长久の基。

怒りを敌と思え。 胜つことばかり知りて负くるを知らざれば、害その身に至る。

己を责めて、人を责むるな。 及ばざるは过ぎたるに胜れり。

人生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

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时。 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

视怒如敌。 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责人不如责己。 不及胜于过之。

还有武田信玄最爱用的一段孙子兵法 《孙子 军争》 故其疾如风 其徐如林 侵略如火 不动如山 难知如阴 动如雷震 武田信玄把“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写在军旗上的,时刻提醒自己的将领们!~ 武田信玄还爱说的一句话是:情意出伙伴,仇恨成宿敌。

7.日本的名言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8.明治维新的“前三杰”、“后三杰”分别指

明治维新三杰分别是: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三人。

明治维后三杰分别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

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 ”,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重要人物简介:

高杉晋作(1839~1867)

高杉晋作初名和介,又名春风,号东行,藩主亦曾名为东一(东邦第一人)和谷潜藏(深谷潜龙)。他家世为长州谱代重臣,曾就学于大思想家吉田松阴门下,与久坂玄瑞、入江久一并称为“松下三高足”。

木户孝允(1833~1877)

木户孝允原名桂小五郎(父姓和田,他是过继给桂家),后为躲避幕府迫害才改名木户贯次,又改名为木户孝允,号松菊。

桂是维新三杰之一,也出自吉田松阴门下,并在江户斋藤弥九郎的道场中学习剑术(神道无念流),成绩突出,第二年即当上塾头。1858年,他被任为驻江户的长州藩做太检校。

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为了打击尊王攘夷派,于1858年兴起安政大狱,吉田松阴与桥本左内、赖三树三郎等志士均被处死。桂受此事刺激,倒幕思想成熟,此后往来于江户、京都与萩城之间,联络同志,准备起事。

伊藤博文(1841~1909)

原名俊辅,松荫门下,1871年岩仓使团访问欧美前是木户孝允的忠实追随者,以后则日益亲近大久保利通。

俗吏”井上馨(1835~1915)

长州下级武士出身,倒幕志士。曾在四境战争中守卫艺州口,不但击败来敌,并且反攻迫使艺州藩求和,维新后屡任要职,与肥前的大隈重信等积极推进资产阶级改革,结果被保守派西乡隆盛和江藤新平等骂为“俗吏”——当然井上也反骂西乡为“蠢子”。井上一度弃官从商,帮助奠定了三井财团的基础。1876年代表日本在对朝鲜的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上签字。1907年被授予侯爵。

大村益次郎(1824~1869)

原姓林田,名永敏,长州医生,曾在大坂向绪方洪庵学习西医和荷兰话,后入幕府讲武所但任教授,翻译西洋兵书。桂小五郎与之接触,感觉这个沉默寡言的奇特(长相好像鲇鱼)家伙似乎满腹经纶,一打听原来是本藩人,于是想尽办法把他搞回本州,在藩校明伦馆教授兵学。

山县有朋(1838~1922)

号素狂、言雪,别号芽城山人、椿山庄主、无邻庵主、小淘庵主、古稀庵主,通称狂介。年轻时加盟奇兵队,并任军监。功山寺起义后不久,举队投奔高杉,其后又参加了四境战争和戊辰战争,功劳显赫。1898年时升任元帅并任首相。另外,他还于1889、1898年两次组阁。

长州

长州的尊王攘夷思想之祖,当然是吉田松阴(1830~1859),他的门下,除高杉、桂、伊藤外,还有在师门与高杉齐名的入江久一(1837~1864)、久坂玄瑞(1840~1864)、吉田稔麿(1841~1864)及品川弥二郎(1843~1900)、益田右卫门介(1833~1864)等,都为维新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萨摩(岛津)藩

萨藩在维新中的作为仅次于长州,但在新政府中掌握的权限,却在长州之上。藩主岛津齐彬是个大野心家,也因此萨军的实力最为雄厚。

西乡隆盛(1827~1877)

独裁者大久保利通(1830~1878)

名利济,通称正助,后称一藏,号甲东。维新三杰之一,萨藩的重臣。他起初推行公武合体政策(公持朝廷,武持幕府,公武合体即天皇和将军分享权力),后因情势变化,转变为讨幕派。大久保利通。

扩展资料:

大久保利通的五条罪状:

一、杜绝公议,抑压民权,私议政事。

二、乱施法令,朝令暮改,而且贿赂勾结,随心施威。

三、兴不急之土木,专事无用之修饰,徒费国财。

四、排斥慷慨忠节之士,怀疑忧国敌忾之徒,酝成内乱。

五、误外交之道,丧失国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日本维新三杰发誓的名言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福泽谕吉

“一个国家所以能够独立,那是由于国民具有独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举国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气,那么国家无论如何不能强盛”。——这是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众多名言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很多中国人以为,福泽谕吉是主张日本对外侵略的第一理论家,殊不知他对日本的首要贡献,不是“扩张”,而是“独立”二字。

现行1万日元大钞正面,印着福泽谕吉的头像。一万元是日本钱币最高面额,旧款一万日元的主人是日本“释迦牟尼”圣德太子,而福泽以新换旧,可见在日本历史的地位和影响力超过了圣德太子。

举世皆知,近代日本崛起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于“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桂小五郎)。“三杰”里并无福泽谕吉,但是为什么日本人在最高价值的钱币上留下了福泽,而不是西乡、大久保呢?

这主要是因为,维新三杰都是政治家,这些政治家推动的是对日本国家制度的改变,而福泽谕吉是思想家,他改变的,是日本的世道人心。

福泽谕吉对日本人心的最成功改造,是令近代日本人由“人身依附之心”集体转向“独立之心”。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虽然福泽没像西乡隆盛那样,用武力推翻幕府、推行政改,但在倒幕维新的多事之秋中,他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办学办报,在兵荒马乱中坚持开启民智,鼓吹西化。

福泽谕吉对明治维新的贡献,相当于亚当斯密加上约翰洛克对英国的贡献。可以说,他是明治维新的思想导师与精神领袖。明治维新成功后,作为“突出贡献者”,福泽谕吉当然也受到天皇和首相盛情邀请,入阁做官,但他却一再拒绝,终生没有做官。

当时日本虽处近代,但依然存有东方传统,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飞黄腾达做个一官半职,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会做大官的福泽却不愿做官,人们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福泽谕吉给出的答案是——“愿做独立的榜样”。他指出,人人想作官的弊端——那种情况有如苍蝇麇集在腐食上一样。人人都认为不依赖政府就没有发迹的机会,因而就毫无自身独立的想法。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年轻的福泽谕吉曾苦读儒学和兰学(荷兰)

福泽谕吉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首先在于强民,而强民的标志,是国民具有独立之心。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是孔子儒学教育的遗害。所谓“青云之志”乃是祖先遗传下来的“官场迷信”,他希望能从这种迷信中把人们唤醒,使之懂得文明独立的本义。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日本“独立之父”,早年竟然还是“儒家信徒”。福泽谕吉1835年出身于武士家庭。家境贫寒,直到14岁才入当地的私塾学习汉学,尔立之年成为远近闻名的汉学家。汉学家福泽谕吉的思想巨变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正值不惑的他三次赴欧美考察,其思想受到西方文明的猛烈冲击。于是曾经主张“和魂汉才”的福泽谕吉的思想发生巨变,开始重大转型、投向“和魂洋才”。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福泽谕吉的思想巨变在他的著作《劝学篇》及《文明论概略》中体现深刻。在《劝学篇》里,他把学问当作个人及国家独立的工具。福泽谕吉将学问分为两种:有形的学问(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无形的学问(心理学、神学、理学等)。在福泽谕吉眼里,实用的知识最为重要,而远离生活实际的知识则次之。

福泽谕吉反对脱离实际的学问,出于这种思想,他开始排斥孔子,摒弃儒学及汉学。因为他判定儒学及汉学是近代社会“脱离实际的学问”。福泽谕吉认为,世上的事物千千万万,教师不可能将它们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发展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能力,即研究和处理事物的能力。而能力不是单一的,它包括记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这些是独立的人与独立的国家最需要的有用东西,而落伍的儒学是提供不了的、无用的。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年轻的福泽谕吉曾苦读儒学和兰学(荷兰)

福泽谕吉主张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他眼中的“实用知识”就是指洋学,即西方科学。所以他大力提倡学习西洋科学,他不仅重视数学等自然科学,对法学、社会学等西方社会科学也更为推崇。

福泽谕吉的“弃汉从洋”和“独立”思想在近代日本影响巨大,近代日本禀承他的思想,在明治维新时期的近代化过程中明确提出“和魂洋才”的标志性口号。并且,在他创办的庆应大学和《时事新报》影响下,一批独立知识精英、新日本人脱颖而出。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福泽谕吉称自己对政治不热心,其实,笔者依其一生作为而分析——他并非对政治不关心,而是看不起官,不屑作官。他并不认为,一个校长的影响力就不如一个首相。他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日本国家大校长”。

作为“日本国家大校长”,他与日本政治家一道改变了日本。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杯水,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日本政治家改变的是杯子的形状,而他改变的,则是水质。

作为现代日本之父,《脱亚论》的作者。福泽谕吉,在解析中国儒学,倡导西学维新的论述中,从“人与人平等”作为切入点,并宣扬“人心解放”和“人欲解放”的自由精神。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由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大学

福泽在他的论述中指出,三纲五常的关系模式并不是人性中固有的和普世的。孔子为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经验局限,他的学说虽然代代相传,但永远只能基于治与被治的模式上,并非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一旦知识进步,文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失效,而人类知识和文明的进步其实是独立于儒学而发展的。儒生除了死读书和做官之外一无所成。

福泽高度赞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于解开了人们精神上的枷锁,使人的心灵和思想得到了解放。注重精神之独立自由是所有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中国的儒学,永远让你匍匐在孔子的脚下,不得站立起来。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福泽福泽谕吉是日本文化维新运动的开山鼻祖,在日本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让日本彻底摆脱了孔儒的羁绊,大步向现代文明国家迈进。福泽谕吉是现代日本的指路明灯,他的头像被印在10000日圆的正面,供世人永久敬仰。

福泽谕吉坚决反对封建社会的身份制度。他激烈地抨击封建时代的专制压抑。福泽在其著作《劝学篇》第一篇开篇第一句即是“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可见其对于封建专制的抨击和对自由平等的肯定。更在《劝学篇》后续篇章中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化思想。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提出要使国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对均衡。这种均衡说体现了福泽独特的政治理念,反映出他并非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学说。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劝学篇》

此外,福泽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强调“一人之自由独立关系到国家之自由独立”。而要达到个人的自由独立,就必须要具备数学、地理、物理、历史等等现代科学知识。福泽的代表性语言就是“独立自尊”,这也成为了他死后的戒名。福泽毫无疑问是明治维新时代的最高级别的精神导师之一。其著名著作是《劝学篇》17篇,《福翁自传》,《脱亚论》。尤其是《劝学篇》十七篇,在当时的日本几乎人手一本。

福泽谕吉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在日本弘扬西方文明,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他在《时事新报》发表了著名的短文《脱亚论》,积极地提倡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应该放弃中华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洋文明。基于优胜劣汰的思想,他认定东方文明必定失败,因此他呼吁与东亚邻国绝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视为与邻国同样的“野蛮”之地。他对当时的东亚其他国家采取蔑视的态度,比如将满日甲午战争描述为一场“文野(文明与野蛮)之战”;认为朝鲜王朝‎、清朝是“恶友”。故而《脱亚论》又被认为是日本思想界对亚洲的“绝交书”。

福泽谕吉对于西洋文明并非没有取舍。可以说在其自由主义的表象之下,始终贯彻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此后,也有人批评福泽是一位肯定侵略行为的种族歧视主义者。但是,根据平山洋的《福泽谕吉的真实》(文春新书)的文字,其实这应该归因于《福泽谕吉传》的作者、《时事新报》的主笔、《福泽全集》的主编石河干明。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1885年3月,《脱亚论》

根据平山的论点,虽然福泽批评了支那(中国)和朝鲜的政府,但是并不是贬低其民族本身。但根据《脱亚论》,事实上当时福泽认为日本、中国之间如同近邻。而日本已经将旧的茅草房改建成石房,但中国仍然是茅草房。所以福泽认为应该想方法令中国也改建为石房,不然代表中国的茅草房着火一样会影响到改建成石房的日本。为了代表日本的房子的安全,日本应该不惜强占还是草房的中国、朝鲜,帮助其改建成石房。而且事实上,福泽甚至还通过出资购买武器来资助过当时朝鲜的政变。

所以无论如何认为,作为日本当时的精神导师的福泽在推动日本走向侵略道路的问题上绝对难辞其咎。他在《脱亚论》中对亚洲的观点,尤其在当时福泽谕吉作为明治时期的日本民众精神导师的地位导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民众的心理,而这种普遍存在的观点,成为日后日本军队在亚洲国家实施暴行的思想根源。在一些学者的眼中,他更是日本侵略亚洲路线的基本设计者,堪称“日本近代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而福泽“脱亚”的理论至今仍在影响着日本的发展,可以说是“现今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的总根源”。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当下中国,共和近100年,始终找不到好的发展模式,一直找不到立国的根基,以为有宇宙真理在手,以为一套斗争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却不想成为整个民族的灾难,成了全世界少有的没有信仰的大国孤岛,成为典型的物质主义,没有思想内涵和素质的大国,国民素质问题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没有个人人格的独立,就没有个人素质的进步和升华,这样的民族是托不起大国梦的,谈不上对世界的贡献,只有一味的消耗和索取,必须做出深刻的反省和变革。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福泽谕吉强烈主张远离落后族群

如国人没有独立的精神,国家独立的权利还是不能伸张。其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没有独立精神的人,就不会深切地关怀国事。

所谓独立,就是没有依赖他人的心理,能够自己支配自己。例如自己能够辨明事理,处置得宜,就是不依赖他人智慧的独立;又如能够靠自己身心的操劳维持个人生活者,就是不依赖他人钱财的独立。如果人人没有独立之心,专想依赖他人,那么全国就都是些依赖他人的人,没有人来负责,这就好比盲人行列里没有带路的人,是要不得的。有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假定社会上有一千个瞎子和一千个明眼人,认为只要由智者在上统治人民,人民服从上面的意志就行。这种议论虽然出自孔子,其实是大谬不然的。

在一个国家里面,才德足以担任统治者的,千人中不过一人。假如有个百万人口的国家,其中智者不过千人,其余九十九万多人都是无知的小民。智者以才德来统治这些人民,或爱民如子,或抚牧如羊;他们恩威并用,指示方向,人民也不知不觉地服从上面的命令,从而国内听不到盗窃杀人的事情,治理得很安稳。可是国人中便有主客的分别,主人是那一千个力能统治国家的智者,其余都是不闻不问的客人。既是客人,自然就用不着操心,只要依从主人就行,结果对于国家一定是漠不关心,不如主人爱国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国内的事情还能勉强对付,一旦与外国发生战事,就不行了。那时候无知的人民虽不至倒戈相向,但因自居客位,就会认为没有牺牲性命的价值,以致多数逃跑,结果这个国家虽有百万人口,到了需要保卫的时候,却只剩下少数的人,要想国家独立就很困难了。

由此可见,为了抵御外侮,保卫国家,必须使全国充满自由独立的风气。人人不分贵贱上下都应该把国家兴亡的责任承担在自己肩上,也不分智愚明昧,都应该尽国民应尽的义务。英国人和日本人都爱护自己的国家,因为本国的国土不是属于别国人,而是属于自己的,所以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为了国家,不仅要牺牲财产,就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给八国联军搭梯子的清朝百姓

原来政府管理政务,人民受其统治,只是为着便利而划分。如果面临关系全国之事,就人民的职责来说,是没有理由只把国事交给政府,而袖手旁观的。只要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就有在那个国家里面自由自在地饮食起居的权利;既有他的权利,也就不能不有他的义务。

从前在战国时代①,骏河的今川义元率领数万兵力进攻织田信长时,信长在桶狭设伏邀击今川所部人马,斩杀义元。今川的将兵都象小蜘蛛一样不战而散,当时负有盛名的今川政权便一朝灭亡,连痕迹也没有了。然而两三年以前的普法战争,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战争初起时就被普国生擒,可是法国人不但不因此失望,反而越加奋发,努力抗战。以后虽然守城数月,付出很大牺牲,才停战讲和,但法国却保持了原状。这次战役与今川战争相比,却不能同日而语。因为骏河的人民仅依靠今川一人,自居客位,不认为骏河是他的祖国;至于法国爱国之士,则多深忧国难,不待人劝,就自动为本国作战,所以才有这样的不同。由此可见:在抵御外侮、保卫祖国时,全国人民要有独立的精神,才能深切地关心国事,否则是不可能的。

①公元十五世纪末叶起,在日本群雄割据,互相争战,一直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完成统一为止,共达百年,这个时期称为战国时代。——译者

第二、在国内得不到独立地位的人,也不能在接触外人时保持独立的权利。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的脸皮就同铁一样厚。对于可耻的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的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所谓习惯、本性即指此事,成了习惯就不容易改变了。譬如现在日本平民已经被准许冠姓和骑马;法院的作风也有所改变;表面上平民与士族是平等了,可是旧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过来的。因为平民的本性还是与旧日平民无异,所以在言语应对方面还是很卑屈。一见上面的人,就说不出一点道理来;叫他站就站;叫他舞就舞。那种柔顺的样子,就象家里所喂的瘦狗,真可以说是毫无气节和不知羞耻之极。

在以前锁国的时代,旧幕府实行严加约束的政策时,人民没有气节不仅不妨碍政事,反而便于统治。因此官吏就有意使人民陷于无知无识,一味恭顺,并以此为得计。可是到了现在与外国交往之日,如果还是这样,就有大害了。

福泽谕吉告诫日本:先有独立人格的国民,才有强大安宁的国家

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强迫德川幕府打开国门

譬如,乡下商人想和外国商人交易,怀着恐惧的心情来到横滨。首先见到外国人身体魁伟、资本雄厚、洋行很大、轮船很快,就已经胆战心惊,等到接近外商,与他们讲价钱,或遇外商强词夺理时,不但惊讶,又畏惧他们的威风,结果明知他们无理,也只有忍受巨大的损失和耻辱。这种损失和耻辱不是属于他一个人,而是属于一国的,实在是糊涂愚蠢。但如追溯其根源,却在于其先辈世代缺乏独立精神的商人的劣根性。商人常受武士欺凌,常在法院里挨骂,就是遇见下级的步卒,也要把他当作大人先生来奉承,其灵魂已彻底腐烂,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洗净。这些胆小的人们,一旦遇到那些大胆和剽悍的外国人,是没有理由不胆战心惊的。这就是在国内不能独立的人对外也不能独立的明证。

第三、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会仗势作坏事。

在旧幕府时代,有一种叫做“名目金”①的勾当,即假借权势强大的“御三家”②的名义放贷款,办法非常蛮横,实在令人可恨。如果有人借钱不还,本可再三向政府控告,但他们因害怕政府而不敢去控告,却用卑鄙手段,假借他人的名义,依仗他人的权威来催还贷款。这真是一种卑劣行为。现在虽然听不到出借“名目金”的人,但社会上难免没有假借外国人名义放贷款的人。

由于我们没有得到确证,所以不好明白指出,但如想起往事,也就不能不对今世之人有所怀疑了。今后万一要与外人杂处,而有人假借外人的名义来干坏事,就不能不说是国家之祸。因此,人民若无独立精神,虽然便于管理,却不能因此而疏忽大意,因为灾祸往往出于意外。国民独立精神愈少,卖国之祸即随之增大,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仗势作坏事。

①名目金:即借用有势力的如御三家、大名、寺社的名义出借的贷款。利息高,诉讼有优先权,对贷款人有利。——校者

②指德川时代的水户、纪州及尾张三家(藩),首代藩主均系德川家康(首代将军)之子,在诸侯中最为显贵。——译者

以上三点都是由于人民没有独立精神而产生的灾祸。生当今世,只要有爱国心,则无论官民都应该首先谋求自身的独立,行有余力,再帮助他人独立。父兄教导子弟独立;老师勉励学生独立;士农工商全都应当独立起来,进而保卫国家。总之,政府与其束缚人民而独自操心国事,实不如解放人民而与人民同甘共苦。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