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不如做到名言(关于说到做到的名言有哪些)
时间:2022-04-07 04:1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书海夜航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说到不如做到名言(关于说到做到的名言有哪些)
1.关于"说到做到"的名言有哪些
1、永开不败的诚信之花,永不消逝的中华美德。
2、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译文
3、知识分子的道准则应以诚信为根本。——王小波
4、诚信是为人的基点,诚信是事业的支点,诚信是成功的起点。
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译文
6、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子 译文
7、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8、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9、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10、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译文
1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1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3、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译文
14、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15、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荀子 译文
16、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17、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18、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1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译文
20、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译文
21、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22、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23、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阿米尔
24、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25、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26、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2.有关空说还不如多做的名言
1、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约翰·菲希特 2、行动被人们遗忘,结果却将永存。——奥维德 3、行动并不一定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本质;我们发现,做一件好未必就心地善良。
——蒲柏 4、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则肯定没有快乐。——英国 5、行动才能成功,教练改变人生。
——陈安之 6、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柏格森 7、行动是知识特有的果实。
——托·富勒 8、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英国 9、行动之前必须充分地酝酿;一旦定下决心,就应该果敢行动。
——萨卢斯特 1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1、幸运降临给那下定决心而行动的人,什么时候开始懒惰,幸运就告别。
——印度 12、许诺固然可以获得友谊,但培养和保持友谊的还是行动。——费尔瑟姆 13、言辞是行动的影子。
——德谟克利特 14、言之易,行之难。——吕不韦 15、要有所行动,然后认识你自己。
——蒙田 16、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马克思 17、有力的理由造成有力的行动。
——莎士比亚 18、有哪个人采取了行动而没有成为行动的受害者和奴隶呢?——爱默生 19、有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20、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奇了。
——高尔基 21、只有行动才能给生活增添力量。——让·保·里克特 22、最大的危险是无所行动。
——肯尼迪 23、最容易犯错误的,是那些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人。——沃维纳格 24、想升高,有两样东西,那就是必须作鹰,或者作爬行动物。
——巴尔扎克 25、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26、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
——吕坤 27、我曾经听到过一句给一个青年的忠告:“永远做你不敢做的事情”。——爱献生 28、我们生活在行动中,而不是生活在岁月里;我们生活在思想中,而不是生活在呼吸里。
——菲·贝利 29、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卡莱尔 30、我们的行动就是我们的最后审判人。
——欧·梅雷迪思 31、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威·赫兹里特 32、头脑中想着行动而不是信条,将有助于满足我们最大的需要。
——朗费罗 33、思考就是行动。——爱默生 34、事实验证行动。
——奥维德 35、事情办得出色,也即事情办得及时。——迪·巴尔特 36、如果我们真想知道自己的心境,就应先看看自己的行动。
——托·伍·威尔逊 37、如果你不比别人干得更多,你的价值也就不会比别人更高。——塞万斯 38、荣誉要靠我们用行动去争取。
——马洛 39、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伏尔泰 40、人们为自己做出了漂亮的事情而沾沾自喜,但是事情的成功往往是由于侥幸,而不是预先设计好的。——拉罗什富科 41、人好象一只表,以行动来定其价值。
——欧洲 42、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恩格斯 43、那种一味期待而从不行动的人们,是滋生瘟疫的温床。
——布莱克 44、每个人都本能地感觉到所有美丽的情感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值得敬佩的举动。——詹·拉·洛威尔 45、狂热的欲望,会诱出危险的行动,干出荒谬的事情来。
——马克·吐温 46、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 47、空有语言而无行动的人,犹如杂草丛生的花园。
——欧洲 48、骏马要看它的前胸,人要看他的行动。——维吾尔族 49、君子看自己的行踪,孔雀看自己的花翎。
——蒙古 50、过分地珍爱自己的羽毛,定将失去两只翅膀。——英国 51、光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
——鲁迅 52、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安徒生 53、订目标,做计划,大量的行动。
——陈安之 54、成功者不是比你聪明,只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的行动。——陈安之 55、不言之言,闻于雷鼓。
——管仲。
古代关于立志的家训名言集锦
一、王守仁家训《示弟立志说》:志为何物
夫①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②则流息③,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④。是以⑤君子⑥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⑦。——节选自王守仁《示弟立志说》
①夫:作助词时,读作“fú”,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可以不用翻译。
②浚:疏通。
③流息:水流停止。
④气昏:精神糊涂。
⑤是以:所以。
⑥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⑦事:最重要、最根本的事。
【译文】志向是一个人精神的统帅,人的生命,树木的根,水的源头。水源不疏通,水流就会停止;树木的根不培植,树木就会枯萎;生命不延续,人就死了;志向不立,精神就糊涂了。所以,品行高尚的人做学问,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以树立远大志向为根本事务。
师者新说
“志”,就是“志向”,现在我们常说的词是“理想”或“梦想”。
志为何物?
在王守仁看来,志向是一个人精神的统帅,是人的生命,是树木的根,是水的源头。从这些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志向在我们整个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志向好比精神的统帅,精神有了方向的引领,才能专注地前行,无往而不利;志向又好比树木的根,根扎得深了,枝叶才能葱郁与茂盛。志向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志向确立了,往后的人生路才会更加踏实;志向是我们的指明灯,有了指明灯,当我们在迷惘时就不会迷失方向。
古书《训欲遗规》里面,也有一处描写志向的话:“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它告诉我们,志向就像一艘船的舵,一匹马的口衔,如果没有志向,我们就会失去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做事就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只有明白了志向是什么,并在内心深处认识到志向的重要性,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建立和追逐自己的梦想。
二、杨继盛家训《给子应尾、应箕书》:志从何立
人须要立志。初时立志为君子,后来多有变为小人的。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定志,则中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人皆贱恶①你。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②吾③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节选自杨继盛《给子应尾、应箕书》
①贱恶:轻视、讨厌。
②故:因此。
③吾:我。
【译文】人是必须要立志的。(有些人)从小就立下君子之志,但是到了后来有很多人变成了小人。(即使是这样,)如果从小不先立下个确定的志向,那么在成长过程中便没有了确定的方向,没有了方向便会无所不为,继而变成小人,所有的人都瞧不起他、厌恶他。我希望你们能够发愤,从小立志做个君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们即使没有做官,人们也都会敬重你们。所以,我要你们首先立起志气来。
师者新说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人以自己刚正的性格、高尚的操守、凛然的正气为后人写下了一篇篇可以永传不朽的“家训”。杨继盛是其中最为突出的。
《给子应尾、应箕书》写在杨继盛临死前。他因为弹劾奸臣严嵩,反而被诬陷,自料难免一死,于是写下了这篇教诲孩子为人做事的著名家训。
“志从何立”——志向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立?杨继盛告诉我们,志向要从小立下。如果志向没有从小立下,那么在成长过程中便没有了确定的方向,没有了方向便会无所不为,继而变成小人,所有的人都瞧不起他、厌恶他。
“志从何立”——志向应该从哪个方向立?视名誉、气节为生命的杨继盛告诉我们,要立下君子之志。因为只有君子才是最有声望的,即使没有做官,也会得到人们的敬重。
立志应该以“做何种人”为方向,哪怕不想做大事的人,也应该激励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利于社会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便难以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发挥聪明才智。历史上成就事业的人,无不在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哪怕在最为艰难的时候,也能依靠心中不屈的意志克服困难,走向辉煌。秦代的陈胜,年轻时是一个雇农,靠给人种田谋生。有一天在田间休息时,陈胜对其他人说:“咱们以后如果富贵了,一定互相提携,不要忘了彼此。”伙伴们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们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哪里敢指望什么富贵的日子。”陈胜长叹一声:“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陈胜就是这样自我激励,后来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三、嵇康《家诫》:志改何守
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①行,自当量②其善者,必拟议③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若夫④申胥⑤之长吟,夷齐⑥之全洁,展季⑦之执信,苏武⑧之守节,可谓固矣。故以无心守之,安而体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盛者耳。
——节选自嵇康《家诫》
①准:标准,法度,规范。
②量:衡量。
③拟议:行动之前的商议、计划。
④若夫:句首语气词。
⑤申胥:即伍子胥。
⑥夷齐:即商末隐士伯夷、叔齐。
⑦展季:即柳下惠。
⑧苏武:西汉大臣,以尽忠守节而知名。
【译文】一个人活着却没有理想,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应该有其行为准则,应当择善而行,先确定目标然后再行动。一旦志向确定下来,就要心口如一,至死不悔。以自己的行动达不到目标为耻,说到做到,必定达到目标。……伍子胥做长吟时的心志,伯夷、叔齐高洁的行为,柳下惠令人感叹佩服的信念,苏武坚守节操的品德,可以说都很坚定。所以说,心里没有贪欲而平静,身体没有藻饰而接近自然之道的人,才是最能坚守理想的人!
师者新说
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和杨继盛在狱中写下家训《给子应尾、应箕书》一样,《家诫》也是嵇康被捕入狱之时写就的。当时,他的儿子嵇绍才十岁。作为一名视气节为生命、视名利为粪土的清雅高士,他同样希望自己的孩子立下君子之志。然而,立志难,守志更难,嵇康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曾经很多次面临诱惑,也曾遭遇“偶尔松懈”的困境。然而,嵇康正是凭借着自己对志向的执着追求和坚定守护,成就了君子圣贤之名。所以,他也希望嵇绍能像自己一样坚守志向,甚至比自己做得更好。为此,他列举了伍子胥、伯夷和叔齐、柳下惠、苏武“成功守志”的事例,告诉嵇绍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固守志向,成就事业,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来,我们不仅要“立志”,要“明志”,还要会“守志”。如果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心中最想做的事,与我们的志向是相符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心口合一,坚定不移。因为,只有学会守护自己的志向,才能成就梦想,抵达理想的境界。
四、左宗棠《家书》:志应何坚
志患①不立,尤患不坚。偶然听一段好话,听一件好事,亦知歆动②羡慕,当时亦说我要与他一样。不过几日几时,此念就不知如何销歇③去了。此是尔④志不坚,还由⑤不能立志之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
陶桓公有云:“大禹惜寸阴⑥,吾辈当惜分阴⑦。”古人用心之勤如此。韩文公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凡事皆然。——节选自左宗棠《家书》
①患:忧虑,担心。
②歆(xīn)动:喜爱,激动。歆,喜爱。
③销歇:消散,休止。销,同“消”,消失。歇,停止。
④尔:你。
⑤由:由于,因为。
⑥寸阴:比喻很短的时间。
⑦分阴:比喻更短的时间。
【译文】(人)怕不立志向,尤其怕志向立得不坚决。偶然听到一段好话,听到一件好事,也知道激动羡慕,当时也说我要和他一样。没过一段时间,这种念头就不知怎么消失了。这是因为你的志向不坚决,还是因为不能立志的缘故?如果一心向上进取,有什么事不能做成的呢?
陶桓公有句话说:“大禹珍惜很短的时间,我应当珍惜更短的时间。”古人是如此的勤勉。韩文公说:“学业由于勤勉而精进,由于疏懒而荒废。”凡事都是这样。
师者新说
左宗棠在少年时就已经立下大志,虽然多次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最终成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领导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在《家书》中,左宗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告诉家人要树立坚定的志向。
古往今来,那些各行各业成就非凡的人,很多都树立了坚定的志向。也许,我们不少人从小也有自己的志向,起初我们还是付出了行动,向着理想的方向迈进,但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外界诱惑力的不断增强,最终会有多少人仍然坚持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对于自己的志向都不坚定,又怎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当面对“志该何坚”的问题时,我们听到左宗棠是这样说的:“如果一心向上进取,有什么事不能做成的呢?”同时,他借用陶桓公和韩文公的名言,告诉我们,在追逐梦想、坚定志向的过程中,要学会惜时,更要勤勉精进。
原来,坚定的志向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更应该投注到实际的行动中,只有知行合一,志向才能坚定,才能坚守。
所以,当我们有了实践理想的冲动,那就抓紧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