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治军名言(曾国藩格言)

时间:2022-04-07 08:2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时代风采 | 评论: 次 | 点击:

曾国藩治军名言(曾国藩格言)

1.曾国藩格言

⒈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⒉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⒊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⒋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⒌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⒍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⒎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⒏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曾国藩自况的最重要的一句名言叫什么来着

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名言

☆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 勿过多怜悯

☆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 心至苦,事至盛也

☆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 禁大言以务实

☆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无好小利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家和则福自生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智慧愈苦而愈明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知足天地宽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 人以气为主

☆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3.曾国藩说过哪些名言 曾国藩座右铭是什么

曾国藩说过的名言: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禁大言以务实。

曾国藩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4.求曾国藩名言的翻译

曾国藩的修养功夫博大精深,治军、读书、做人、处事、治家、交友等等,几乎包罗万象,方方面面都有,看楼主的意思,主要是为了激励自己多读书,我觉得读书首先在于立志,其次在勤奋,那我就摘选一些曾国藩有关这方面的格言奉献给楼主,希望对你有帮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 广其识则天下大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5.曾国藩的名言谁能给翻译一下

曾国藩名言(第一段):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The first paragraph) :Scholars reading, the first to aspire, the second to have knowledge, the third should be constant. Aspirational, then off unwilling to flow Knowledge, knowledge is endless, not to be self-sufficient. Such as the river Bo's view of the sea, such as the well-being of the frog, all without knowledge also. There is constant , then everything is broken. The three are indispensable.

(第二段):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Paragraph 2): When a man does something, he must concentrate fully on this matter. End to end, can not see the difference. Do this, like that. Sitting on this mountain, looking at that mountain. Without constant people, life is nothing.。

6.曾国藩说的立言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曾国藩一生都在追求这三个目标。

而他通过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努力,也达到了这个境界。

1.立功:平定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立下不世之功

2.立德:他立有“三戒”,作有“五箴”,给自己规定,每日必须做到12条: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等,实为古今克己修德之榜样。

3.立言:曾国藩留有《家书》、《日记》、《百家经史杂钞》等文字作品,其文章冠绝一代,被誉为当朝第一,其中不乏名言警句流传于后世。

所以曾国藩被后人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其“立言”的代表作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治军名言

兵法 | 曾国藩·治兵语录选

兵法 | 曾国藩·治兵语录选

治兵语录选

【原 文】

窃疑①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②。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③材不拘一格④,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⑤,无施数罟⑥四以失巨鳞,斯先哲⑦之恒言,虽愚蒙⑧而可勉。

【注 释】

①窃:私下。

②方物:想象。

③衡:衡量。

④格:标准。

⑤连抱:数人连手才能抱住,比喻树木粗大。

⑥数罟:数(cu),密的意思。罟(gu),渔网。巨鳞,大鱼。

⑦先哲:以前贤德的人。

⑧愚蒙:愚昧而幼稚。

【译 文】

我私下不相信古人评论将才的做法,往往神明变幻,不可想象。几乎要把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一人身上,一点短处都不能容忍。恐怕这是史书上的溢美之词,并非是选拔将才之初就定下的标准。其实,选拔将才最主要的是不拘一格,评论事体不能过于苛求。不能因为一点点短处就不用极有才干的人,不能因为结细密的渔网,就漏掉了大鱼。这是从前圣贤常常说的话,即使是很愚昧不开窍的人,也可以经过劝导而醒悟。

【读 解】

中国人向来喜欢在道德评价上走极端:一说起圣君圣人就认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完人,似乎一切人世间的优秀品德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他们就是人间的上帝。而说起恶人则一无是处,好像世界上所有的罪恶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似的。然而孟子早就说过,桀纣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坏,尧舜汤武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可是尽管这也是“亚圣”说的话,但人们历来仍然这样看。一个主张中庸的民族在道德上评价上竞如此走极端,这似乎是一个极矛盾的现象,实际上这正是道德文化、礼仪文化的显著特点。

由于有这种悠久的传统,古时的人选拔人才首先注重他的人所谓“德”,“太上立德”就明显反映这一点。于是对那些极有才干的人百般挑剔,只要有一点短处常常就弃之不用。而对那些平庸的官员,只要觉得他有忠孝之类的仁德,那怕他政绩平平、毫无建树也会认为满够条件,这种人常常还可以成不倒翁似的三朝元老。

直到今天,这样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人们心中。由此就形成了许多弊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曾专门对平庸人员担任领导所带来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写出《帕金森定律》一书。他指出一个不称职的平庸官员往往喜欢任用水乎更低的人作助手,因为他们一不想因辞职而损失既得利益,二不想让能力强的人协助他工作,因为那会使之成为他将来的竞争对手,而比自己更蠢的人则可以由他任意支配。然而这样一来两个助手自然能力不济,他们又会使用比他们更无能的人,这样层层发展,就形成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推诿,相互牵制的效率低下的领导班子。这种班子中的人有利都想分享,无利则十分“谦让",一旦事情弄糟了便会纷纷推御责任。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