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的动漫名言(关于朋友的动漫名言只限:家庭教师柯南火影忍者全职猎人,谢)
时间:2022-04-07 10: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新京报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朋友的动漫名言(关于朋友的动漫名言只限:家庭教师柯南火影忍者全职猎人,谢)
1.关于朋友的动漫名言只限:家庭教师、柯南、火影忍者、全职猎人,谢
纲:
要是眼睁睁的看着重要的同伴死去,就算是死,我也不能瞑目。
这根本不是你的错,大家都是你的伙伴,风太,放心回来吧。
开什么玩笑!!你以为自己是为了什么,才拼命战斗的!!因为我们大家还要一起打雪仗!!还要一起看烟火!!所以我们才会拼命奋斗!!所以我们才要变得更强大!!我们还想在一起开怀大笑,若果你死了的话,那岂不是没有意义了么!!
我并不是想做什么十代目,我只想用我的双手保护大家。
我不想在战斗中失去任何一个伙伴
大家的安危,由我的双手来保护
就算被告知了多么重要的事,Vongola指环也好,下一任BOSS之位也好,我不会为了这东西而战斗的,但是,朋友,伙伴,我不希望任何一个人受伤,在这场战斗中,我不希望失去任何一个人伙伴,之后,还要变得更强,在这场战斗中,是绝对不可以输的,XANXUS,等着吧,我绝对不会把十代目的位置让给你的!
我曾经以为,如果是为了保护大家,如果是为了回到过去,我什么都可以做到。但是,如果是这样的力量的话(罪恶的力量),就由我,来亲手毁灭彭格列。
我不会对同伴见死不救
狱寺:
1.我现在追求的左右手已经和当初不一样了。我现在追求的是和BOSS一起欢笑为此而生存下去的男人
2.“我没有看见的,是自己的生命。”我当然不会忘记了!就因为这样,我才要在最重要的地方使用自己的生命,难道不是吗!就算死在这里,我也不会退缩半步!
佐助:
·我失去过所有东西。所以我不想再看到我最珍惜的伙伴们,死在我的面前。
鸣人:
同伴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不会让任何一个同伴走向绝路的!
以前,我最讨厌佐助,他和我一样,都是没有家人的。但他是精英,我是万年吊尾车。但是在一起的时光真的是非常快乐 他是。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认可我的人!佐助是我的朋友,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珍贵的羁绊。
因为他们。把我从那孤单的地狱之中解救出来。并承认我的存在。是我的重要伙伴。
2.求动漫里关于友情的经典台词
——
因为艾斯爱你们,他明知道最后你们会被人利人,遭人蹂躏,他还是希望能保护你们到最后一刻,所以在那之前的每一分一秒,他都会为了同伴不向绝望的命运低头,继续不断的向神祈求
那个比任何人都强,比任何人都高,所以他没有一个可以与他一起理解他所看到的世界一起分担的家伙,不管什么样的喜悦,什么样的悲伤,都没有任何人可以了解其中的意义,永远都会被那种填不满的绝望的孤独折磨的不幸……无论是敌人或是同伴,如果没有能够理解自己的世界的对手,也许就没有幸福可言
海贼王——
虽然要分开了……不过永远永远是朋友
我的伙伴,一个也不会,死也不会给你的!
当我败给青稚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未来的航程中又出现像他那么强的对手 ..我就必须要变的更强才行!因为我身边有一些即使实力不强,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陪在我身边的伙伴……所以我必须变的比任何人都要更强,不然我就会失去他们!
那样不行,在这片海前方还有更强的敌人,这样无法保护伙伴。就算他们(伙伴)并不强,我也需要他们在我身边。若我不变得比任何人都强大,就会失去 他们。为了不失去任何、让大家都能安全的留在身边,你已经不是我的对手了!我能在这里碰到你们真是太好了,这样我就不会失去伙伴
在阿拉巴斯坦)那你为什么还要赌上自己的生命?就凭你一个人的命根本不够赌啦……就把我们的命也一起赌下吧!因为我们是伙伴啊
福兰奇:不过..你们做了一件不得了的事件呢。居然攻击世界政府的旗帜。
路飞:我们只是把。被抢走的伙伴抢回来而已!总之,这场架我们。打赢啦
火影--
同伴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不会让任何一个同伴走向绝路的
以前,我最讨厌佐助,他和我一样,都是没有家人的。但他是精英,我是万年吊尾车。但是在一起的时光真的是非常快乐 他是。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认可我的人!佐助是我的朋友,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珍贵的羁绊
伙伴。感同身受之后的羁绊难以割舍——正因如此才挥刀相向,正因如此才笑逐颜开
银魂
交朋友就要交那种即使变成老头了也能互叫绰号的
.天空?国家?给你也无所谓。我光要保护眼前的东西(朋友)已经够忙的了,而且还保护不了。至今为止已经失去多少都已经数不清了。反正我已经一无所有,当见到掉落的东西时是理所当然的会拾起来保留着
哼,谁想去救那些家伙啊,停不下来啊,身体不听使唤,擅自就想往前跑。前面和后面都有弦缠着我,拉着缠着我,烦得不得了啊! 手啊脚啊都给你斩断了也无所谓,要是你能斩断那些孽缘的话,就斩给我看试试啊
相关故事实在太长了
所以建议你去看看海贼王 火影 银魂
如果嫌太长就看海贼王的 恶龙篇 司法岛篇
银魂的真选组动乱篇101-105
吉原炎上篇
3.求动漫中有关友谊的句子
枣痛苦的时候,我不想一个人快乐啊……”——乃木流架《学园爱丽丝》 你是我最后的宝物。
——黄泉《食灵》 不重视同伴的人,是人渣中的人渣.——鸣人 对我来说这也太温暖了,就好象被烫伤一样——柯南-哀说的 孙悟空(最游记):三藏,肚子饿了 我会救你!因为你是我们的伙伴!——《One piece》路飞 打破忍者世界规则的人,我们都叫他废物。……可是,不懂得重视同伴的人,是最最差劲的废物!——卡卡西,宇智波带土(火影) 我是为了保护你们才回来的 ——司狼神威(X战记) 要了解一个人,必须先知道他讨厌什么。
——小杰(猎人) 失去过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不想在看见我所珍惜的伙伴们死在我的眼前——佐助。
4.求动漫中治愈的关于友情的语录
.人没有牺牲就没有获得,如果要获得什么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那就是炼金术的等价交换的原则。
—— 钢炼片头的阿尔说的台词。《钢之炼金术师》2. 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 —— 大空翼 《足球小子》3.“如果有一天我不见了,你会怎样?”“我会去找你。”
“如果找不到呢?”“再继续找,我会一直找,一直一直一直找,花一辈子时间去找。”(涌太AND真鱼《人鱼传说》)4.“难道为心爱的人而死,她就会幸福吗?我不同,为了我所爱的人,我一定会活下去,这就是我爱人的方式,我没有告诉过你吗?”(寒羽良TO牧村香《城市猎人》)5.人们要是没有回忆就活不下去 但是只有回忆的话也活不下去 梦总是有会醒来的时候 不会醒的梦总有一天会变成悲伤---〈AIR〉6..“我并不讨厌等待。
因为等待得越久,见到他的时候就会越开心!”---〈迷宫的十字路〉7.如果我是那雨滴的话…那么,我能够像把不曾交会的天空与大地连接起来那样…把某人的心串联起来吗?---<死神>8.没有你在的天界,就算我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 .---〈圣传〉9.想哭的时候能哭出来,也是一种坚强。---<翼年代记>10.我既不要什么“永远的东西”,也不相信有什么“永远的爱情” 如果一直“永远”的话,也蛮无聊的。
我只希望比现在,过去更加爱你就好了 .----<怪盗千面人>11.时间对于人来说,是最温柔的,也是最残酷的 要想愈合受伤很深的心, 只能转移对你的思念 你所祈求的永远 ---<君望永远>12.每个人做任何事,都只是为了自己,虽然有人会说,我希望能为哪个人做些什么,但事实上,也只不过是希望看到别人幸福时,自己也有份幸福感罢了. ---
就算这条命毫无意义也好。---〈最游记〉16.没有谁比谁更不幸福。
只有谁比谁不知道幸福。 悲哀的哭泣有两种,一种是可怜自己的不幸,这是小孩的哭泣;一种是因为谁的不幸。
所以,虽然非离开不可了,我还是很害怕,她一定又会哭了吧。就算我说不要为我哭,她会听么? ---<12国记>17.是朋友就不需要证据!!---<猎人>18.要活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能笑着缅怀过去的艰辛---<不思议游戏>19.人只要坚强地活下去,就一定不会有什么让你觉得绝望的东西,因为,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可以让你继续下去。
——<水果篮子>20.要怎样做才算是放弃呢? 就是决定要放弃,然后照那样去做吗? 与自己的真心,渐行渐远。 那样的话总有一天,那茶发的味道 冰冷的耳朵带来的触觉,透过衬衫从后背传来的温暖 全部,全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日子会来到吗? 这种心痛的感觉也会,全部,全部 不留痕迹,好像从开始就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
---<蜂蜜于四叶草>21.人是不能违背时间的洪流的,如果硬要改变,人类是会受到惩罚的…… 《名侦探柯南》灰原哀22.“鲁路修,你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吗?因为它忘记了自己曾经的颜色。” “对真正不想失去的东西,就该远远回避。”
《反叛的鲁路修》C.C23..从今以后,不用再打电话了,不用再写信了。恩。
从今以后,就可以一直斯守了。----《魔卡少女樱》24.真正的痛是连痛都不能说得痛。
---<最游记>25.“不服从命令的人是人渣,抛弃同伴的人是人渣中的人渣。”---<火影忍者>26.如果手上没有剑,我就不能保护你。
如果我一直握着剑,我就无法抱紧你。在强烈的阳光下,印在薄冰之上的足迹消失无踪。
不必害怕被欺骗,这世界原本就建立在假象之上。---<死神>27.我们不应该流泪, 因为那是对心而言肉体的败北 ,也是我们无法违心而存在的证明 ——《死神》朽木白哉28.被抓到的小鸟,只要够聪明,就会用自己的嘴打开鸟笼的门。
因为它们还没有放弃,想要自由得翱翔在空中的希望。 ——《火影》29.人的命运到底是沉浮在像云一样已经决定好的潮流之中,还是能够跟随着自己所选择的潮流走的东西呢?不管选择哪条路,最后可能都会走到同样的终点。
但是当选择了后者时,人们就可以努力地为活着的目的努力,而拥有这种想法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火影》日向宁次30.花开了,然后凋零。
星星是璀璨的,可那光芒也会消失。 这个地球、太阳、银河系甚至连这个宇宙也会有死亡的时候。
人的一生和这些东西相比,简直就像刹那间的事情, 在这样的一瞬间,人降生了,笑着、哭着、憎恨、喜悦、悲伤、爱、一切只是刹那间的邂逅,而最后都要归入死的永眠 ———————————《圣斗士星矢》沙加31.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保护的人或事物, 但当你保护不了的时候, 就会怪责自己为甚么会这么无用。如果你是这样想的话,恭喜你, 你以后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能保护身边的一切。
为甚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很难而可怕的事, 因为你不知道承认会带来怎么后果, 所以很多人会选择逃避。就像自己是一个怎么都做不了的孩子, 要承。
5.关于友谊的名言,谚语,漫画,
1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丘 16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丘 162.友邪则已僻。
——徐干 163.若要对一个人维持交谊,是决不可揭穿他的秘密的,尤其是那种和自尊心有关的秘密。 ——大仲马 164.最主要的是所选的朋友须正派,即品性端正的人。
——邹韬奋 165.交朋友,贵在眼慈,横看成岭侧成峰——总是个好家伙。小疵人人有,哪个还不是也有,自己难道没有? ——三毛 166.千金买邻,八百置舍。
——高则诚 167.浅近轻浮莫与交。 ——贯休 168.恩情须学水长流。
——鱼玄机 169.爱斗的、不安分的人总是跟性格温和腼腆的人合得来,前一类人可从性格的对比中寻求心境地安宁,后一类人则为自己的软弱寻求保护。 ——大仲马 170.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己了。
——刘少奇 171.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高则诚 17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司马迁 17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 174.与朋友之间不要有金钱来往,不要借钱给朋友,要是你借钱给人家,就象胡适先生一样,我借了,就不要求还。
人与人之间可有金钱来往,使我们人人际关系比较成功。 ——三毛 175.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那些把最高贵的人引到了最没落的下场的朋友们更可恶的!——莎士比亚 176.不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
——柴可夫斯基 177.结友使心晓。 ——谢惠连 178.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墨翟 179.朋友也是说好话的多,所以真肯提你缺点的人倒是你难得的好友。 ——盖叫天 180.一个受了友谊的感动去办事的时候,本来胆小的变得勇敢了,本来怕羞的有了自信了,懒怠也肯动了,性子暴躁的也谨慎小心肯对待人了。
——萨克雷 181.用了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伊索 182.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以升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 183.与人交,不为人所信,义未至也。 ——《意林》 184.欲知其人,视其朋友。
——《意林》 185.选择朋友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克雷洛夫 186.免难识朋友。
——列宁 187.自制的友谊比买来的友谊要持久。 ——奥美利 188.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
——鲁迅 189.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扬雄 190.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一起。
有的人你和他长住一块,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但从来不会推心置腹说心里话;而有些人,刚刚相识,就一见如故,彼此像忏悔一样把所有的秘密都泄露出来。——佚名 191.在危险之中,常有被疑的朋友成为救星,最被信用的成为卖友的人。
——伊索 192.他是我日常的伴侣,我只能对他倾诉,寂寞的时候,由于我们软弱,我对同情的渴望,我的缺乏自信,以及在困惑中我对他的忠告所怀的信任,我一次又一次投靠他。——纪德 193.从来夸有龙泉剑,试割相思得断无? ——《唐诗纪事》 194.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克雷洛夫 195.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196.删掉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鲁迅 197.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 ——穆尔 198.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稽康 199.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林语堂 20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201.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纳 202.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肖伯纳 20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荀况 204.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
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刘向 205.人总有他不懂的事,正是凭着这个,人才能相处一起,相互保持尊重。
——佚名 206.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 ——刘向 207.交朋友要交义气人,正如精明的医师治病前必须切脉考察病根,交朋友也必须考查对方的品德,否则是危险的。
——伊本·穆加发 208.跟小人一起,办小事;跟大人一起,小事可成大功。 ——佚名 209.万两黄金容易得,半个知己也难求。
知己是难求的,假如你遇不到知己,不必抱怨;要是遇到了知己,千万别错过。 ——佚名 210.君子赠人之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况 211.势利之交出乎情,道义之交出乎理,情易变,理难忘。 ——傅玄 212.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谯周 213.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交友之道也。 ——《胡氏家训》 214.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
——郭沫若 215.交之道,犹素之白也;染以朱,则赤,染以蓝,则青。 ——谯周 216.和好人交游,必然会受到好的陶冶;和恶人为伍,必然也要受到恶的熏染,风吹过香物以后,必然也会发出馨香;风吹过臭物之后,必然就要发出臭味。
——伊本。
当我们对战争难以启齿时,正是儿童文学作品承担了打破无知的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战争正在对儿童的身心造成沉重的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在3月7日的声明中指出,逃离乌克兰的难民中有数十万儿童,其中“许多人无人陪伴或与家人失散”。《卫报》一篇标题为“孩子们有权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总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如何与您的孩子谈论永久危机”的文章引用了一位全职爸爸与女儿的对话。吃早餐的时候女儿问:“如果发生了核袭击,我们该怎么办?”爸爸说,这个问题让他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这是一个真正存在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应该躲在桌子或楼梯下面。
今天的“儿童文学通识课”专栏第2期,我们把目光转向关于“二战”的两本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比,看看作家应如何书写战争,以及他们该不该将战争最黑暗的一面展示出来,这种展示究竟会不会冲撞儿童的天真与无知。
*下文的作者是子葭,她和专栏另一位作者桑霓的专业都是比较文学,“儿童文学通识课”专栏中的文章来自他们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生时上的儿童文学课。每一篇文章都是与教授一对一进行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后完成的,经历了大量的资料查阅、找思路和列提纲的过程。包括“童话故事里的人和动物”“童话的改编与流传”“儿童文学如何在电影中呈现”等,探究作品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它们真正想表达的意义。
——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To write poetry after Auschwitz is barbaric),这是德国哲学家阿多诺1949年在《文化批判与社会》一文中提出的名言。人们该如何言说奥斯维辛?如何理解与表达纳粹大屠杀?很多人认为,纳粹大屠杀的极端非人道性质与其带来的伤害使得它几乎不可能通过文字来真正描述与展现,在成人文学中如此,在儿童及青少年文学作品中更是如此——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孩子们在童年时应 “免于”了解这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注:纳粹大屠杀指纳粹德国及其协约国对近600万犹太人进行的种族灭绝行动,并不只指集中营,也包括更早期的手段)。
与之相对的观点是,以在第三帝国(纳粹德国)生活的孩子为主角的青少年文学,或许可以为展现纳粹大屠杀提供一种“修辞”。研究现代犹太文学的内奥米·索科洛夫(Naomi Sokoloff) 曾提出,“孩子们对大屠杀事件全貌一知半解,有助于缓解成年叙述者在语言和艺术表达方面的挣扎……儿童角色的塑造帮作者回避了对这种无法被理解的邪恶进行阐释”。这一论点体现出“二战”文学和影视对儿童形象的典型塑造:纯真(innocence)、无知(ignorance),因而无法完全理解绝对的恐怖与灾难。
今天要讨论的两部小说,《弗里德里希》(Friedrich)和《最后一程》(The Final Journey),都是“二战”儿童及青少年文学中的著名作品,他们的叙述也都围绕着典型的“无知的”儿童主角展开,通过逐渐将地狱般的现实中暴露在儿童的视角中,展现大屠杀的残酷。两位作家的叙事策略虽有相似之处,却传递了两位作者不同的潜台词,反映了他们对于青少年读者的期待。
儿童的无知与历史事实
《弗里德里希》,[德]汉斯·彼得·里希特 著。暂无中文版。
《弗里德里希》,首次初版于1961年,被认为是最早面向儿童读者展现纳粹暴行的小说之一。故事以第一人称讲述,从不知名的“我”记事开始说起,讲述了非犹太人的“我”与同龄犹太好友与邻居弗里德里希从1925年出生到1942年的故事,也随之展现了当时德国社会对犹太人愈演愈烈的迫害——最终导致17岁的弗里德里希及其全家人被捕、死亡。
读者见证了弗里德里希在面对持续的压迫时表现出的困惑,以及他从一个聪明而天真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沉默而痛苦的受害者的过程。作者汉斯·彼得·里希特(Hans Peter Richter)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为中心,利用弗里德里希的天真无知的视角,为读者从不同角度补充了有关当时犹太人处境的历史事实。
书中的弗里德里希一开始对纳粹反犹本质都是不知情的,在第一次经历羞辱后,他才真正开始了解纳粹。这一段经历发生在书中《德国少年团》一章,时间背景是1933年。时年8岁的弗里德里希很天真地想加入希特勒青年团,因此违背了他父亲的意愿,并陪着叙述者“我”参加了一次周三例行的“俱乐部之夜”。作者有意通过描写弗里德里希为了融入组织而进行的打扮和出发之前的兴奋,唤起对希特勒青年团洗脑目的有所了解的读者的怜悯之心。并不意外的,弗里德里克在青年团遭受了冷遇与羞辱,他离开时的落魄与痛苦与他一开始快乐和纯真的愿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现在的读者很难想象弗里德里希试图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的举动在现实中真的会发生,但学者们考证,希望加入希特勒青年团,在街上扛旗子、唱军歌,对于犹太儿童来说,并不是那么不寻常。这段故事与其历史背景展现出,不仅仅是弗里德里希这个虚构人物在邪恶面前毫无保留地表现出他的天真和无知,事实上,生活在当时的所有犹太儿童,都需要通过对残酷现实逐渐有清醒的认识来消除无知,而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痛苦。
《弗里德里希》的潜台词:对“平庸之恶”的逃避
值得注意的是,弗里德里希并不是书中唯一的主要儿童角色。“虽然弗里德里希是叙事偏重的人物,且被历史创伤主导了他的个人生活,但他的性格并没有得到深入发展”,正如修辞学教授海格·博斯马金(Haig Bosmajian)在他分析二战青少年文学的书中所强调的, “弗里德里希可能是年轻读者的主要兴趣所在,但最需要辩证研究的是那个未命名的叙述者”。这个在书中与弗里德里希同龄的叙事者“我”,也展现出了对犹太人被迫害这一事实的无知,而作者里希特为这种无知辩护的倾向,暴露出了他的作品中值得质疑的潜台词。
一方面,当弗里德里希和叙述者还是孩子的时候,叙述者就清楚地意识到犹太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如何保护自己不与其他犹太人有太多牵扯。在书中,在1933年,当纳粹第一次通过抵制犹太人工商业进行了全国性的有计划反犹行动时,两个孩子路过因此而受影响的犹太人文具店,弗里德里希大声向店主打招呼,而叙述者 “只是向他点头示意”。
而另一方面,叙述者在成长过程中对犹太人受到的迫害程度的加剧却保持懵懂。他需要弗里德里克告知他犹太人不能进入电影院的事实,而长大之后的叙事者更是参与了一次纳粹组织的破坏犹太人工坊的行动。作者对这次行为的描述却似乎在否认他本人有意识的道德选择,只是着重于突出他的从众心理: “所有人都散开了……我被拉着和人群一起……这一切都奇怪地令人激动……”。即便参与了破坏行动,日后当“我”目睹弗里德里希的家以同样的方式被人群摧毁时,却显得非常困惑和震惊,暴露了叙事者对自己的行为如何会对真实的人造成伤害的无知。这一章的结尾,叙述者和他的母亲一起为弗里德里希一家哭泣,这种彰显出他道德意识的正向描写,几乎否定了他也曾是一个主动的犯罪者的事实。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研究中心的院长佐哈尔·沙维特(Zohar Shavit)教授在研究了跨越50年的345本涉及纳粹德国历史背景的童书后,惊人地发现这些书籍绝大多数都和《弗里德里希》一样,试图在年轻读者心中区分出纳粹和所谓的“假纳粹”——坏事都是邪恶的纳粹分子干的,他们是唯一应对犹太人所遭遇的残酷迫害负责的人,而其他绝大多数德国平民都是善良的,只是被逼迫加入纳粹团体,或是被洗脑了。
换句话说,他们似乎在把纳粹和德国人的概念分开,用这样重复出现的叙事表示,“我们德国人自己并没有主动参与并对犹太人造成痛苦”。因此,作者里希特反复强调叙述者“我”幼儿般的无知,暗示“不知者无罪”,是一种应被批评的叙事策略。他试图将德国人的责任分包出去,拒绝直面在真实的历史中,绝大部分普通人也曾是罪恶帮凶这一事实。
《最后一程》的号召:儿童的觉醒与知情权
《最后一程》,[德]古德伦·鲍瑟王 著。暂无中文版。
《最后一程》由德国儿童文学及青少年文学作家古德伦·鲍瑟王 (Gudrun Pausewang)所著,她最有名的作品是在20世纪80年代(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前)创作的反核武器小说《最后的孩子》和《穿过云朵的少女》(这两本都有中文版),是全球最早涉及到核战争题材的作家。鲍瑟王很明显是一个不惧艰深题材的作家,《最后一程》一书的故事更是直接涉及奥斯维辛集中营内发生的大屠杀,这一在大多数的二战儿童文学中被回避的主题。标题中的“最后一程”即指的是犹太人被送上开向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火车后的那段路程,也是本书故事发生之处——在书的最后,火车上幸存的妇女儿童被送入了毒气室。
《最后的孩子》和《穿过云朵的少女》中文版封面。
大概也是为了弥合真实的大屠杀和文字重述之间的巨隙,既把文字信息作为事实知识来呈现,又激发青少年面对这现代欧洲历史上最可怕的事件的想象潜力(以补全文字无法传达的内容),鲍瑟王强化了她的儿童主人公的无知,以便建立对大屠杀的叙事。
书中的主人公爱丽丝已经12岁了,但因为生活在对她过于有保护欲的家庭,对她自己所处社会的政治及军事环境仍带着几乎不真实的天真。当车厢内的一个年长女孩丽贝卡(Rebecka)问她是否知道几个世纪以来犹太人所遭受的不公时,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甚至质疑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也正是在驶向奥斯维辛的火车车厢内,她越来越意识到家人们告诉她的那些遮掩真相的故事背后的缺陷。
鲍瑟王通过爱丽丝的觉醒,展现了在第三帝国做一个犹太人意味着什么,而书中的爱丽丝又将经历怎样的多重痛苦——重新认识她被蒙在鼓里的过去中那些真实的痛苦,直面火车上的非人道条件所带来的痛苦,以及未知的目的地所带来的恐怖。同时,读者见证了爱丽丝的成长,从被动听从祖父的指示,到积极寻求关于真相的知识,最后拥有了自己思考和做决定的能力。
然而,这种本应持续的成长却被无情地切断了——在爱丽丝这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的尽头,即火车的目的地,是死亡。在书中,大屠杀有计划的暴力与爱丽丝无辜的儿童视角形成了一个极端的对比。作者鲍瑟王指责了大屠杀的终极邪恶,也通过描写火车上的极端环境(严重超载,没有食物和水与任何卫生设施,导致很多体弱的犹太人死在车上,包括爱丽丝的祖父,试图逃离者也会被射杀)让读者对这一段犹太人的真实遭遇有所了解。
同时,鲍瑟王通过描写爱丽丝家人对她造成的爱的伤害——用一个精心编造的系统来“保护”她,对身边的亲人消失的原因三缄其口,让她无从了解纳粹主义的残酷现实,导致爱丽丝几乎完全丧失自我认同——展现出她坚持认为儿童对历史和社会中曾发生的黑暗真相有知情权的态度。这也是鲍瑟王认为与大屠杀有关的儿童及青少年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插图。
在无法想象的邪恶面前,同样无知的成年人
如果说儿童的懵懂是可以理解的,这两部作品则都展现出,在现实中,对即将到来的迫害一无所知的不仅是儿童,还有成年人——而成年人的无知才是最致命的。
在《弗里德里希》中,“我”的德国父亲加入了纳粹党,然后向弗里德里希的父亲施耐德先生透露了他从正在进行的会议中了解到的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行动的计划,用几乎无可辩驳的语气要求施耐德先和他的家人离开德国:“想想你的家人,施耐德先生,离开吧!”当施耐德先生表现出拒绝这个建议的倾向,他立刻试图进一步告知他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即将迎来的悲惨未来,打断施耐德先生并质问他: “一切迹象都表明,能早走一天是一天,施耐德先生,你为什么不能把握住这一点呢?”然而,施耐德先生一次又一次地无视邻居的警告,坚持说: “我们的自由可能会被削减,我们可能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但至少我们不必担心人们会无情地杀害我们......你设想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在二十世纪不可能!”
施耐德先生不仅对作为犹太人生活在德国的悲剧未来一无所知,甚至似乎有意选择保持这种无知,坚持他不合理的乐观信念,履行他心中作为德国人留在德国的道德义务。不幸的是,他的邻居的“设想”成为事实,正是施耐德先生的选择使这个家庭走向了灾难。施耐德先生的最后一句话是对自己的无知的反思。他在被抓时试图对他的邻居说:“你是对的,先生……”,但他的话被纳粹士兵的拳头打断了。
犹太人父亲的无知被指责,而“我”的纳粹党父亲几乎被描绘成一个为了保护邻居而冒巨大风险的英雄。当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作者似乎在暗示犹太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命运负责。正如海格·博斯马金所总结的那样,“里希特希望年轻的德国读者认为纳粹时期的父母和祖父母一代是在纳粹主义之下无能为力的‘好人’”。里希特试图在文本中进行的纳粹与假纳粹,纳粹与德国人的区分,也反应在了对成年人的“无知”的利用中。
与施耐德先生和他的固执不同,《最后的旅程》中的成年人似乎对作为犹太人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程度上更现实的理解。爱丽丝的祖父母一直在为被发现并送往集中营做准备,他们在行李箱上写上名字的首字母,每天晚上做一壶咖啡放进保温杯。然而,行李箱上的标记本身揭示了他们对集中营的生活知之甚少。随着旅程的进行,成人与儿童统一的无知逐渐暴露出来——没人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得到水的供应,以及营地里会发生什么,火车上的所有乘客都被迫忍受未知的恐惧。
正如佐哈尔·沙维特所注意到的,鲍瑟王反复提醒读者注意叙事中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其视角和知识的局限性。当爱丽丝从无知中觉醒,开始指责她的家庭成员一直在对她撒谎时,成年角色反过来反思自己曾理解的所谓的现实,认识到“现实”也是建立在纳粹的谎言之上的。车厢里的布卢姆先生说:“如果人们知道什么是谎言,什么是真相,就好了。”“谁知道我们现在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是否是真相呢?”。鲍瑟王认为,成年人对真实情况的无知包含的不只是像施耐德先生那样的不切实际的希望,也有对未知未来的无限恐惧。
鲍瑟王笔下的故事也展现出,在这种未知面前,大人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迫成为了天真无知的孩子。在书的结尾,车厢中一个犹太女人对军官的感激之情,歌手刻意使用的香水,以及每个人对淋浴和咖啡的期待,以及爱丽丝对体面地埋葬在途中去世的爷爷和保罗的坚持,在读者眼中都是如此可悲的天真与徒劳。车厢里的犹太人在度过暗无天日的几天后重新见到阳光,立刻燃起新的希望,却不敢联想这几天的悲惨遭遇是否会有所延续,只是尝试短暂忘记与希望相伴的恐惧。
而正是他们的希望最终被难以想象的恐怖所推翻,才造就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结局:大人和小孩都赤身裸体地站在毒气室里,就像无知而无辜的新生婴儿,等待他们的却是死亡——而所有人都以为龙头里即将涌出来的是生命之水。
“二战”儿童文学的意义:破除无知,反思历史
因为读者对大屠杀的悲剧有基本的认知,书中无知的人物那天真的种种思想和行为进一步唤起了读者的同情。同时,通过阅读这些角色故事,读者也对他们所处的历史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如果不是书中的叙述,很多细节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正如海格·博斯马金所指出的,这类书籍为小读者进行延展阅读做好了准备,促使小读者通过各种渠道面对和反思这一现代人类历史上刻骨铭心的悲剧。
与《最后一程》中儿童角色的觉醒、成年角色对现实的反思相比,《弗里德里希》中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和对成年人的描写的确颇具局限性,而作者对“平庸之恶”的刻意回避也值得谴责。但不可否认,两部作品都成功地向小读者展示了无法轻易呈现的人性之恶所造成的恐怖灾难,这也应是两位作者最根本的创作目的。《弗里德里希》中展现的犹太人在二十年间受到的迫害,与《最后一程》中几天内火车车厢内发生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了纳粹大屠杀的残酷,尝试带领读者直面黑暗的历史。
当父母和社会往往迟于传授这段难以启齿的历史时,正是儿童文学与青少年文学作品承担了打破无知的责任,给予小读者了解真相的权利,进行反思的权利,也把反对纳粹主义和反战意识种子播洒在孩子们心间。
——
参考资料:
1.Bosmajian, Hamida. Sparingthe Child: Grief and the Unspeakable in Youth Literature about Nazism and theHolocaust. Routledge, 2002.
2.Pausewang, Gudrun. The Final Journey. Puffin, 1998.
3.Richter, Hans Peter. Friedrich. Puffin, 1987.
4.Shavit, Zohar, et al. A Past Without Shadow: Constructing thePast in German Books for Children. Routledge, 2005. ProQuest EbookCentral,https://ebookcentral.proquest.com/lib/oxford/detail.action?docID=199669.
5.Vloeberghs, Katrien. “UNTIMELY CHILDHOOD IN LITERARY HOLOCAUSTMEMOIRS AND NOVELS FOR THE YOUNG.” European Judaism: A Journal for the NewEurope, vol. 42, no. 1, 2009, pp. 51–61. JSTOR.
撰文 | 子葭
编辑 | 申婵
校对 |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