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三三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2-04-08 03:2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信子姐 | 评论: 次 | 点击:

沈从文三三优美句子赏析

1. 三三沈从文解读

“三三”则为“二哥”(沈从文“沈二哥”)对张兆和的称呼。

《龙朱》“一九二八年冬作”,《虎雏》“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五日完成”,《三三》“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至九月十七日作于青岛”——沈从文1929年于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期间爱上女学生张兆和,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显见,《三三》的创作正处在沈从文对张兆和展开追求而尚未结婚期间,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创作就带有沈从文向“三三”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而创作《龙朱》、《虎雏》时沈张尚未成婚,龙、虎二子得以此两种小说题目命名,足见沈从文舐犊之切,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衬出作者对两文的喜爱。

2. 美文摘抄及3句赏析

第一则凤凰花激起的不仅仅是童年成蝶化蝶的记忆,而是少年梦凤化凰的一段惜情。如火的花的印象配上轻唱的骊声,敲响了少年的梦境,惊觉到自己既不是凤凰神鸟,也非朝阳梧桐。终于在碎梦中瞧见自己的面容,原来只是一个少年,原来只是一段惊梦。

赏析:我总以为林清玄的文字都是禅宗或是寓言,没想到还有这样抒情优美的文字。作者写凤凰花的同时,也写了高洁的梧桐,涅槃的凤凰和年少的骊歌。光阴逝去,离别却总是让我们伤感而无奈,但是凤凰花还是这样热烈地开着,映衬着离别的哀伤。 第二则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

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第三则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

——张晓风《绿色的书简》

赏析:

作者充分调动了视觉与触觉,写活了春天的绿色。多处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喜欢这段话,因为看了就很温暖。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作者笔下的绿色仿佛是活着的,流动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现在眼前一样。我也喜欢绿,也喜欢作者笔下的这片绿。它们的生机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希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 沈从文边城的 句子赏析 越多越好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点评:在如今,城镇的物质建设显得腾飞发达,但是在建设的背后又显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坏。就像自然环境,是那样的污染不堪:树木被伐、空气干躁、噪声不断、垃圾成堆。这样的环境,使人的身心受了严重的压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农村那种清静、舒畅的生活空间。《边城》作者写的这一段几位人物的出场设定了一个特定的环境 ,又把读者引入到一种令人向往的自然的美景当中,更有利于理解作品中的人性美的一面

4. 沈从文边城精彩片段赏析

例: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赏析: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的忧伤,像是触及到什么,是童年某个太阳温暖的下午,还是现在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例: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赏析:这就是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翠翠就是这座成的化身,从恋上那个可以让她连做梦都能被他的歌带的很远的人开始,她就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旧无法摆脱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 “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5. 沈从文散文摘抄,概述,赏析.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文学大师,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

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1949年前,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1949年后转入从事艺术史研究,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传世。

沈从文散文概述:沈从文散文代表作是《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三部散文集等。后两部散文集,在内容上互为表里,在结构上互为经纬,是以湘西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发展为中心,融会了作者对湘西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代表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对沈从文散文的评价与感想:沈从文的经典散文,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

散文中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湘行散记 之 我自从离开了那个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以后,独自坐到这只小船上,已闷闷的过了十天。

小船前后舱面既十分窄狭,三 个水手白日皆各有所事:或者正在吵骂,或者是正在荡桨撑 篙,使用手臂之力,使这只小船在结了冰的寒气中前进。有时两个年轻水手即或上岸拉船 去了,船前船后又有湿淋淋的缆索牵牵绊绊,打量出去站站,也无时不显得碍手碍脚,很 不方便。

因此我就只有蜷伏在船舱里,静听水声与船上水手辱骂声,打发了每个日子。 照原定计划,这次旅行来回二十八天的路程,就应当安排二十二个日子到这只小船上。

如半途中这小船发生了什么意外障碍,或者就多得四天五天。起先我尽记着水獭皮帽子的 朋友“行船莫算,打架莫看”的格言,对于这只小船每日应走多少路,已走多少路,还需 要走多少路,从不发言过问。

他们说“应当开头了”,船就开了,他们说”这鬼天气不成,得歇憩烤火”,我自然 又听他们歇憩烤火。天气也实在太冷了一点,篙上桨上莫不结了一层薄冰。

我的衣袋中, 虽还收藏了一张桃源县管理小划子的船总亲手所写“十日包到”的保单,但天气既那么坏, 还好意思把这张保单拿出来向掌舵水手说话吗? 我口中虽不说什么,心里却计算到所剩余的日子,真有点儿着急。 三个水手中的一人,似乎已看准了我的弱点,且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又看准了我另外 一项弱点,想出了个两得其利的办法来了。

那水手向我说道:“先生,你着急,是不是? 不必为天气发愁。如今落的是雪子,不是刀子。

我们弄船人,命里派定了划船,天上纵落 刀子也得做事!” 我的坐位正对着船尾,掌舵水手这时正分张两腿,两手握定舵把,一个人字形的姿势 对我站定。想起昨天这只小船搁入石罅里,尽三人手足之力还无可奈何时,这人一面对天 气咒骂各种野话,一面卸下了裤子向水中跳去的情形,我不由得微喟了一下。

我说:“天 气真坏!” 他见我眉毛聚着,便笑了。”天气坏不碍事,只看你先生是不是要我们赶路,想赶快 一些,我同伙计们有的是办法!” 我带了点埋怨神气说:“不赶路,谁愿意在这个日子里来在河上受活罪?你说有办法, 告我看是什么办法!” “天气冷,我们手脚也硬了。

你请我们晚上喝点酒,活活血脉,这船就可以在水面上 飞!” 我觉得这个提议很正当,便不追问先划船后喝酒,如何活动血脉的理由,即刻就答应 了。我说:“好得很,让我们的船飞去吧,欢喜吃什么买什么。”

于是这小船在三个划船人手上,当真俨然一直向辰河上游飞去。经过钓船时就喊买鱼, 一拢码头时就用长柄大葫芦满满的装上一葫芦烧酒。

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 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出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 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船停时,真静。

一切声音皆为大雪以前的寒气凝结了。只有船底的水声,轻轻的轻轻 的流过去,——使人感觉到它的声音,几乎不是耳朵却只是想象。

三个水手把晚饭吃过后, 围在后舱钢灶边烤火烘衣。 时间还只五点二十五分,先前一时在长潭中摇橹唱歌的一只大货船,这时也赶到快要 靠岸停泊了。

只听到许多篙子钉在浅水石头上的声音,且有人大嚷大骂。他们并不是吵架, 不过在那里“说话”罢了。

这些人说话照例永远得使用几个粗野字眼儿,也正同我们使用 标点符号一样,倘若忘了加上去,意思也就很容易模糊不清楚了。这样粗野字眼儿的使用, 即在父子兄弟间也少不了。

可是这些粗人野人,在那吃酸菜臭牛肉说野话的口中,高兴唱 起歌来时,所唱的又正是如何美丽动人的歌! 大船靠定岸边后,只听到有一个人在船上大声喊叫:“金贵,金贵,上岸**去!” 那个名为金贵的水手,似乎正在那只货船舱里鱿鱼海带间,嘶着个嗓子回答说:“你 **去我不来。你娘****正等着你!” 我那小船上三个默默的烤火。

6. 三三沈从文最后一段文字什么意思

“来把鸡蛋放到坛子里去,虾米在溪里可以成天看!”因为母亲那么说着,三三只好进去了。水闸门的闸板已提起,磨盘正开始在转动,母亲各处找寻油瓶,为碾盘轴木加油,三三知道那个油瓶挂在门背后,却不做声,尽母亲各处去找。三三望着那篮子,就蹲到地下去数着那篮里的鸡蛋,数了半天,到后碾米的人,问为什么那么早拿鸡蛋到别处去,送谁,三 三好象不曾听到这个话,站起身来又跑出去了。

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至九月十七日作于青岛[1] 。

什么什么意思,那个城里人死了,跟他有过幻想的三三茫然失措

7. 课外优美句子的赏析(3句)

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高尔基《时钟》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时钟的无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2、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8. 沈从文描写“凤凰”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网上没有有关沈从文描写凤凰的语句,只有一些沈从文的名言。

1、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2、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3、为了只想同你说话,我便钻进被盖中去,闭着眼睛。你听,船那么“呀呀”地响着,它说:“两个人尽管说笑,不必担心那掌舵人。他的职务在看水,他忙着。”船真的“呀呀”地响着。可是我如今同谁去说?我不高兴!

4、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我想应同你一起快乐;我闷,就想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我至少还得在船上过七个日子,还不把下行的日子计算在内。你说,这七个日子我怎么办?我不能写文章就写信。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只有这么来折磨它了。

5、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够同你离开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

6、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7、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8、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

9、一切过去的种种,它的结局皆在把我推到你的身边和心边,你的一切过去也皆把我拉近你的身边和心边。我还要说的话不想让烛光听到,我将吹熄了这只蜡烛,在暗中向空虚去说!

10、一切声音皆像冷的凝固了,只有船底的声音,轻轻的轻轻的流过去。这声音使你感觉到它,几乎不是耳朵而是想象。

11、这时真静。这时心是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一点点。

12、为了这幸福的自觉,我叹吹熄息了。倘若你这时见到我,我就会明白我如何温柔!一切过去的种种,它的结局皆在把我推到你身边心边,你的一切过去也皆把我拉近你的身边心边。我还要说的话不想让烛光听到,我将了这只蜡烛,在暗中向空虚去说。

13、这船已到了柳林岔。我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看的地方。千方积雪,高山皆作紫色,疏林绵延三四里,林中皆是人家的白屋顶。

14、我的船便在这种景致中,快快的在水上跑。什么唐人宋人画都赶不上。看一年也不会讨厌。奇怪的是,本省的画家,从来不知向这么好的景物学习。学校中听教员讲还是用个小瓶插一朵花,放个桔子,在那里虐待学生“写生”,其实是在那里“写死”!

15、我真像从前等你的回信、不得回信时生气。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气吹冻自己全身。我明白我同你离开越远反而越相近。但不成,我得同你在一起,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9. 急求沈从文散文摘抄3篇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者:沈从文我能正确记忆到我小时的一切,大约在两岁左右。

我从小到四岁左右,始终健全肥壮如一只小豚。四岁时母亲一面告给我认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给我糖吃,到认完六百生字时,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每天用草药蒸鸡肝当饭。

那时节我就已跟随了两个姐姐,到一个女先生处上学。那人既是我的亲戚,我年龄又那么小,过那边去念书,坐在书桌边读书的时节较少,坐在她膝上玩的时间或者较多。

到六岁时,我的弟弟方两岁,两人同时出了疹子。时正六月,日夜皆在吓人高热中受苦。

又不能躺下睡觉,一躺下就咳嗽发喘。又不要人抱,抱时全身难受。

我还记得我同我那弟弟两人当时皆用竹簟卷好,同春卷一样,竖立在屋中阴凉处。家中人当时业已为我们预备了两具小小棺木搁在廊下。

十分幸运,两人到后居然全好了。我的弟弟病后家中特别为他请了一个壮实高大的苗妇人照料,照料得法,他便壮大异常。

我因此一病,却完全改了样子,从此不再与肥胖为缘,成了个小猴儿精了。 六岁时我已单独上了私塾。

如一般风气,凡是私塾中给予小孩子的虐待,我照样也得到了一份。但初上学时我因为在家中业已认字不少,记忆力从小又似乎特别好,比较其余小孩,可谓十分幸福。

第二年后换了一个私塾,在这私塾中我跟从了几个较大的学生,学会了顽劣孩子抵抗顽固塾师的方法,逃避那些书本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这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

我间或逃学,且一再说谎,掩饰我逃学应受的处罚。我的爸爸因这件事十分愤怒,有一次竟说若再逃学说谎,便当砍去我一个手指。

我仍然不为这话所恐吓,机会一来时总不把逃学的机会轻轻放过。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我爸爸平时本极爱我,我曾经有一时还作过我那一家的中心人物。稍稍害点病时,一家人便光着眼睛不睡眠,在床边服侍我,当我要谁抱时谁就伸出手来。

家中那时经济情形还很好,我在物质方面所享受到的,比起一般亲戚小孩似乎都好得多。

生之记录作者:沈从文下午时,我倚在一堵矮矮的围墙上,浴着微温的太阳。春天快到了,一切草,一切树,还不见绿,但太阳已很可恋了。

从太阳的光上我认出春来。 没有大风,天上全是蓝色。

我同一切,浴着在这温暾的晚阳下,都没言语。 “松树,怎么这时又不做出昨夜那类响声来吓我呢?”“那是风,何尝是我意思!”有微风树间在动,做出小小声子在答应我了! “你风也无耻,只会在夜间来!” “那你为什么又不常常在阳光下生活?” 我默然了。

因为疲倦,腰隐隐在痛,我想哭了。在太阳下还哭,那不是可羞的事吗?我怕在墙坎下松树根边侧卧着那一对黄鸡笑我,竟不哭了。

“快活的东西,明天我就要教老田杀了你!” “因为妒嫉的缘故”,松树间的风,如在揶揄我。我妒嫉一切,不止是人!我要一切,把手伸出去,别人把工作扔在我手上了,并没有见我所要的同来到。

候了又候,我的工作已为人取去,随意的一看,又放下到别处去了,我所希望的仍然没有得到。 第二次,第三次,扔给我的还是工作。

我的灵魂受了别的希望所哄骗,工作接到手后,又低头在一间又窄又霉的小房中做着了,完后再伸手出去,所得的还是工作! 我见过别的朋友们,忍受着饥寒,伸着手去接得工作到手,毕后,又伸手出去,直到灵魂的火焰烧完,伸出的手还空着,就此僵硬,让漠不相关的人抬进土里去,也不知有多少了。 这类烧完了热安息了的幽魂,我就有点妒嫉它。

我还不能像他们那样安静的睡觉!梦中有人在追赶我,把我不能做的工作扔在我手上,我怎么不妒嫉那些失了热的幽魂呢? 我想着,低下头去,不再顾到抖着脚曝于日的鸡笑我,仍然哭了。 在我的泪点坠跌际,我就妒嫉它,泪能坠到地上,很快的消灭。

我不愿我身体在灵魂还有热的以前消灭。有谁人能告我以灵魂的火先身体而消灭的方法吗?我称他为弟兄,朋友,师长——或更好听一点的什么,只要把方法告我! 我忽然想起我浪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还没烧完这火的事情了,研究它,是谁在暗里增加我的热。

友情作者:沈从文一九八○年十一月,我初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小型的演讲会讲话后,就向一位教授打听在哥大教中文多年的老友王际真先生的情况,很想去看看他。

际真曾主持哥大中文系达二十年,那个系的基础,原是由他奠定的。即以《红楼梦》一书研究而言,他就是把这部十八世纪中国著名小说节译本介绍给美国读者的第一人。

人家告诉我,他已退休二 十年了,独自一人住在大学附近一个退休教授公寓三楼中。后来又听另外人说,他的妻不幸早逝,因此人很孤僻,长年把自己关在寓所楼上,既极少出门见人,也从不接受任何人的拜访,是个古怪老人。

我和际真认识,是在一九二八年。那年他由美返国,将回山东探亲,路过上海,由徐志摩先生介绍我们认识的。

此后曾继续通信。我每次出了新书,就给他寄一本去。

我不识英语,当时寄信用的信封,全部是他写好由美国寄我的。一 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一年间,我和一个朋友生活上遭到意外困难时。

从文学意象的三个维度来探索沈从文《三三》的艺术魅力

文|睿哲雪雪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句话,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无数封情书里最经典的情话之一,其经典程度大概只有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以比拟。

然而,我们都知道,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姻并不幸福,他们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人的执着,换来两个人的寂寞。可要说沈从文不爱张兆和吗?不,他爱极了,只是他爱的是他信里的三三,他书中刻画出来的三三。当三三走到生活中,走进婚姻的柴米油盐里,一切又都不同了。

小说《三三》创作于沈从文对张兆和开始追求而尚未结婚的时期,因为张兆和在家排行老三,一贯浪漫文艺的沈从文就以“三三”称呼她。可以看出,沈从文是将自己对真实生活中三三的倾慕,不自觉地投射到小说中的少女三三身上。

故事以湘西偏远山村的杨家磨坊为背景,十五岁的三三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父亲早逝,她跟着妈妈同父亲留下的碾坊一起,过着单纯又殷实的生活,直到寨子里来了个城里的“白脸少爷”。母女俩对城里人和对城市的想象和幻想开始滋长,少女的心事开始在梦里发芽,而这种幻想最终随着白脸少爷的死亡宣告破灭。

《三三》这部小说通过少女情窦初开、爱意觉醒的描绘,来向人们展示湘西世界自然纯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挚爱以及对理想爱情和人生的执着追求。小说的笔墨虽然如湘西的山水一样自然朴素,但是作者充分运用了文学意象的三个维度——物镜、情景和意境来寄托情感,处处彰显出这位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大文豪的不凡功力。

从文学意象的三个维度来探索沈从文《三三》的艺术魅力

01.物镜:湘西山水作为意象的具象化形式呈现,成为作者抒情表意的媒介,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土的眷恋与陶醉

小说从杨家碾坊的历史背景说起。“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这碾房外屋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一座溪水山涧中、爬满青藤的农家碾房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三和她的母亲就住在这样一个古朴的寨子里,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和自然舒展的纯朴民风,造就了三三纯真、善良、清澈、多情的性格。如果不是城里的白脸先生来寨子里养病,三三或许就这样单纯地长大,待到合适嫁人的时候,寻得一处寻常人家做媳妇。

然而白脸少爷的出现,扰乱了她的心。她对他产生了好奇,心有所动又害怕被人戳中心事,少女的情怀隐约可见。与母亲谈论白脸先生的时候,羞怯处不失乡间少女的纯洁,一笑一颦,一言一语都充满了少女的天真浪漫。沈从文将三三自尊、自傲又自卑的别扭,写得云淡风清、不留痕迹又一语中的。

贾平凹在《沈从文的文学》一文写道:“伟大的作品都是看起来似乎非常平易,似乎人世间就有那么些故事,不是笔写出来的,是天地间原本就存在的。”

三三是沈从文用自然和人心美化的少女形象,却也是自然纯朴的湘西山水浸润出来的。有一句成语叫做“人杰地灵”,说的就是山川秀丽之处有灵秀之气,能孕育出杰出的人才。而沈从文的家乡湘西凤凰,就是这样一处“人杰地灵”的所在。

湘西凤凰地处川、湘、鄂四省交界,多民族混居,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自然风光秀丽。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此,14岁入伍,20岁独自到北京寻求发展,考了数次大学都没有考上,又操着一口湘西口音的普通话,在北京无法立足,于是返回家乡当兵。当兵中途又反悔,再次北上,开始写作投稿,期间又因为屡次投稿不中,生活窘迫。

沈从文前半生的经历奠定了他写作的基调,绮丽的自然山水赋予了他特殊的气质,作品充满了幻想。创作《三三》时他在北京任教,爱上了小自己6岁的学生张兆和,他固执地爱她,她却固执地不爱她。他以自然山水作为物境,寄托了自己的情思,“自尊自傲又自卑”的三三其实就是作者追爱过程的心情,也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陶醉。

从文学意象的三个维度来探索沈从文《三三》的艺术魅力

02.情景:用有形的“鱼”景来寓意少女的思春情怀,用无形的“白”景来奠定故事淡淡的悲剧底色,作者的主观感情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第一, 有形的鱼,寄托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三三和白脸少爷相识的媒介,隐含着三三对白脸少爷朦胧的爱恋情愫。

三三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到溪边看鱼,鱼就像她的朋友,她的知音。“当真说来,三三的事情,鱼知道的比母亲应该还多一点,也是当然的”,三三只跟母亲说她听懂的话,凡是母亲不明白的,她都是说给鱼听的。

在这里,鱼作为自由自在、生机勃勃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自由的追求。作者借三三与鱼之间的亲密关系,将三三塑造成一个活泼灵动、单纯可爱的形象,这样一个与自然为伴、与动物和谐共存的少女,恰恰是作者对于美好生命的渴望与赞美。

同时,鱼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天,三三看到溪边有两个人影,拿着鱼杆,“好像要下钩的神气”,由于护鱼心切,三三照例对来人呵斥:“不许钓鱼,这鱼是有主人的。”由此引出了三三与白脸少爷第一次见面的有趣画面。

鱼作为三三与白脸少爷相识的媒介,催生了三三对白脸少爷朦胧爱意的萌芽。当听到管事先生揶揄白脸先生:“少爷喜欢,要总爷做红叶,可以去说亲。”三三听到这句话,心里想着“你要我嫁你,我偏不嫁你”,可是“脸上发着烧”“像天上的晚霞一样”却又出卖了她。

之后随着钓鱼次数的增加,三三与白脸少爷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鱼作为纽带,使得三三与白脸少爷的接触不断深入,三三对于白脸少爷的幻想和期待也逐渐丰满了起来,此时的鱼随着作者的用心铺垫,便具有了传递爱情的文化寓意。

从文学意象的三个维度来探索沈从文《三三》的艺术魅力

第二, 颜色“白”一方面代表简单素雅、纯洁无邪,另一方面则代表着病态与死亡,奠定了故事的悲剧底色。

有人挑谷子来碾米时,三三母亲“到后头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扫帚,追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最后,“谷子便成了白米”。磨坊上游有一个潭,“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几只白鸭子”。这里“白”的意象是寓意了三三母女生活的环境,她们生活单纯,过着比堡子里许多人还要从容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在这种环境长大的三三天真无邪、纯洁浪漫。

而故事发展到寨子里出现了一个从没见过面、穿着白裤白鞋的年青男人时,“白”的意象则急转直下,让人看到了苍白和死亡。三三望着那生人的脸,“白白的脸好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三三以为是唱戏的小生,忘了擦去脸上的粉,所以才那么白。

乡下的“白”与城里的“白”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白衣白裤的白脸少爷给三三和三三母亲的惬意生活带来了一点“冲击”,也是故事发展的转折点和“矛盾”,以此来凸显三三和母亲对城市和城里人的好奇和向往之心。

然而,白脸少爷是带着病来清静的乡下休养的,作者用“白”来侧面烘托出白脸少爷的病情,也暗示了最后三三幻想破灭的必然性,为故事的悲剧结局做了铺垫,也给小说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

作者用城里来的年青人寓意都市文明,都市文明对于三三和三三的母亲来说,是一个恍惚而又朦胧的梦。而质朴的三三,以及养育三三的那隅山水,则是沈从文魂牵梦绕的遥远的故土。那时的他,身在都市,却无法融入都市,他固执地守着自己心中那个温润如玉的田园梦。

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湘西,都市文明正在以某种形式浸染着乡村,湘西的古朴民风也慢慢在消失,作者对此内心透露出淡淡的隐忧和悲伤,就像白脸少爷的死亡。

从文学意象的三个维度来探索沈从文《三三》的艺术魅力

03.意境:用“梦境”来表现文学意象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形成了文学作品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文学意象美学是"物镜"、"情景"、"意境"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物镜让读者看到文学主体的现象,这些现象冲击着读者的感观,历历在目。而作者对于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又影响了意向美学的独特性,沈从文对于湘西自然、乡间故土的眷念,使得情融入景,景寄于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便形成了文学作品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呈现了文学意象的意境之美。

这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呈现的意境之美,在《三三》这部作品里用三三在懵懵懂懂时的梦境来表现,文中三三的梦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因为三三并不能常常得到打灯笼走夜路的机会,于是就经常梦到有人拿着小红纸灯笼在溪边走着,而这个梦只有鱼知道。这里侧面铺垫了小说的发展,三三已经有了不能跟母亲说的心事。

第二个梦是三三在见过了城里来的白脸先生之后,她迷迷糊糊中看到有人想要钓鱼,就要上前阻止,走近时发现是管事先生和白脸少爷,然后两人站在石墩上商量一件“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先前三三听到的要为白脸先生和她牵线搭桥的事,还要拿钱买她的鸡蛋。这里又侧面反映了三三对白脸先生已经产生了情愫。

第三个梦是寨子有人家嫁女,母女二人前去作陪。回来后,三三想起先前做过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梦:一顶用珠子穿好的凤冠,二十台贺礼,金锁金鱼,床上撒满了花,还有百果、莲子和枣子……然而,这些都只是三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幻想随着白脸少爷的去世宣告结束。

从文学意象的三个维度来探索沈从文《三三》的艺术魅力

梦作为心灵深处最直接愿望的表达,把少女心中对于朦胧爱情的渴望和躁动不安的心情,直接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随着白脸少爷的去世,三三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也像梦一般的虚幻。在作者的笔下,三三的梦既是美好的愿望却也有着难以言语的悲伤。

作者以文学意象的独特内涵,用具象的特镜作为媒介,来表现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波动,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同时又用虚实结合的梦境来增加作品的诗意美和淡淡的悲伤基调。通过对文学意向三种维度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情感和意图,加深对《三三》这部作品艺术魅力的认知。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