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古戏台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09 23:4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塞北倦客1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描述古戏台优美句子
1. 形容戏台的句子有哪些
形容戏台的句子如下:
1.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站到戏台上成为一名公众演员。
2. 酒香新坊,弄堂街巷,汴京烟柳风光; 戏台声高,簪粉胭淡,又诉旧事心殇; 钟鼓楼喧,说书巷口,兀自晚秋花盏; 春光难尽却不言,多少离殇复断肠。
3. 路的尽头,是很久很久没人管的戏台,木头边是一片杂草丛生,里面空荡得很,而且昏暗,点起蜡烛,火苗在从墙上的洞穿进来的风里摇曳、摇曳这个戏台曾经的辉煌,化做木头上的一屡灰尘,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4. 其间牌楼、凉亭、回廊、照壁、戏台雕梁画栋,气势夺人、妙趣横生
5. 他与他,铜门内外隔断春秋十载,不相见,更相思!他与他,戏台上下唱罢风华一世,永相携,爱不离。
6. 你葬海棠一片,倦倚西风夜已昏;你描丹凤一笔,水剪双眸雾剪衣。 犹记红妆,捻一指朱胭,你明眸流光,百转千回,青丝三千,轻袖曼袂。
7. 越角亭,穿红廊,那堂中挺直背影是你;一盏茗,一缕香,那椅上韬光养晦是你。 不见戏台幽暗唱腔低婉,你负手而立笑意绵长;不见华服绕乱凤冠粲然,你杀伐果断眸敛锋芒。
8. 人生的戏台,是最风尘的地方 放不开,那命运鉴定的爱情,躲不开,这注定凄艳的荣幸。 人生总是在南辕北辙之后,殊途同归。
9. 园内,那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清幽秀丽的池馆水廊,还有大假山、古戏台、玉玲珑等古代园林的杰作,都使我留恋往返。特别是那饶着围墙屋脊建造的雕龙,鳞爪张舞,双须飞动,好像要腾空而去似的,更令人感动不已。
10. 江南没有北方粗犷的山峰,没有那种重峦叠嶂,隐天蔽日的壮美与豪放,好似一位青衣女子拿着红牙板咿咿呀呀在戏台上唱着,满腔柔情如那涓涓的细流,流入人的心里。
11. 冷眼看尽繁华,平淡对待得失,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从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举重若轻,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
12. 它那富丽堂皇的羽毛,简直就象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3. 抛掷了往事缤纷的戏台,将自己从梨园的梦境隔开。自此后,慵懒是我的姿态,优雅是我的情怀。说什么孽缘情债,唱什么相思成灾,戏里戏外,谁又将谁主宰。
14. 解家有这样一个神话,他在戏台上唱过一段风月的风雅,戏文里有一个墨色袭身的傲者,唱完后仍是风轻云淡,没有什么傲痞,他仍是宠辱一身的解当家。
15. 戏台之上,你最婉转的花腔。 莲步云裳,眉眼暗消亦猖狂。
2. 写戏台精美的句子有哪些
1. 酒香新坊,弄堂街巷,汴京烟柳风光; 戏台声高,簪粉胭淡,又诉旧事心殇; 钟鼓楼喧,说书巷口,兀自晚秋花盏; 春光难尽却不言,多少离殇复断肠。
2. 上了戏台、画了花脸,就由不得你不唱戏。作者:蔡智恒 出处:暖暖
3. 时光老去远了年少的我盛装唱的那一曲 戏台上老旦已记不起当你回眸的可是你
4. 江南没有北方粗犷的山峰,没有那种重峦叠嶂,隐天蔽日的壮美与豪放,好似一位青衣女子拿着红牙板咿咿呀呀在戏台上唱着,满腔柔情如那涓涓的细流,流入人的心里。
5. 我是你姹紫嫣红游园时的惊梦 我是你出将入相戏台上的烽火 我是你一饮而尽时衣袖上的褶皱 我是在天涯尽头忽现的阡陌 我是你指尖许久没有弹起的流水 我是你发间许久不戴的钗头凤 我是你从未寄出的情书里的称呼 我是命书里悄悄溜出的角色 我是不慎落入世界的一滴水墨作者:喻江 出处:水墨的音色
6. 我自卑且自负,所以我自私。 我不是戏台上普渡众生的佛,我不是黄泉中迷人魂魄的魔。我坐拥繁华,却无处栖息。 失了舵的船,我弃之不惜。 如果你不能因我心生欢喜,那么请远离。如果你不能让我心生欢喜,那么请远离。 我本就不如你们所看到的那般温善,莫期待我对谁都一片热忱。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冷暖自知,各自为安
7. 痴子,世界原是大戏台,毋须掬泪;傻子,戏台本来小世界,且宜佯疯。
8. 生命不尽是长风万里,气象万千的风景,更象是历尽沧桑,迷惑幽咽的碎片;倾一世温柔,惹一身尘埃;付一腔热爱,转一路崎岖;唱一出光阴,流一生泪水;遇一段因缘,怀一世寂寞。芸芸众生中,欠债的,讨债的,轮番上演,在小小的人生一方戏台上,各呈其能,喧闹咆哮,你争罢我登场,荒诞之极;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炎凉冷暖自知。
9. 其间牌楼、凉亭、回廊、照壁、戏台雕梁画栋,气势夺人、妙趣横生。
10. 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确良戏已经演完了。作者:萨克雷
11. 路的尽头,是很久很久没人管的戏台,木头边是一片杂草丛生,里面空荡得很,而且昏暗,点起蜡烛,火苗在从墙上的洞穿进来的风里摇曳、摇曳这个戏台曾经的辉煌,化做木头上的一屡灰尘,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12. 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联结在一起?是中华文化。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春联;那成双的喜字,那倒贴的福字,那前额突出的老寿星,那戏台的脸谱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乡愁,魂牵梦绕中华情。
13. 他与他,铜门内外隔断春秋十载,不相见,更相思!他与他,戏台上下唱罢风华一世,永相携,爱不离出处
14. 你葬海棠一片,倦倚西风夜已昏;你描丹凤一笔,水剪双眸雾剪衣。 犹记红妆,捻一指朱胭,你明眸流光,百转千回,青丝三千,轻袖曼袂。 越角亭,穿红廊,那堂中挺直背影是你;一盏茗,一缕香,那椅上韬光养晦是你。 不见戏台幽暗唱腔低婉,你负手而立笑意绵长;不见华服绕乱凤冠粲然,你杀伐果断眸敛锋芒。 人道戏子无意,唱罢不谙世事,少年早已掩去轻狂。 暮色中回首,看尽半生流离。血色夕阳下,你亦真亦幻。似是一折花鼓低吟浅唱,又是一抹须眉坚毅脊梁。 海棠曾解语,嗅一世芬芳。
15. 人生的戏台,是最风尘的地方 放不开,那命运鉴定的爱情,躲不开,这注定凄艳的荣幸。 人生总是在南辕北辙之后,殊途同归。 我从来都不是他最重要的人,至始至终,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 我们的爱,也许只是一场细微的雪,落进地面转眼就消失不见。 有一种相遇,是不如不遇。 灵魂不能没有爱而存在 尽管还不曾离开,我已对你朝思暮想! 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风声是天空的咒,融在乐曲中,撑开回忆的门帘。 我将看见昏黄夕阳日落时,还是远山青黛染苍天?
3. 古戏台文化的诗词文章
容概要:1. 一声古尽秋江月;万舞齐开玉树花。
2. 和风吹绿竹;清韵入朱弦。3. 贵阳江南会馆戏台对联:花深深,柳阴阴,听隔院声歌,且凉凉去;月浅浅,风翦翦,数高城更鼓,好缓缓归。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在古时,看戏是古人重要的文化生活。
放当今,妥妥地看电影+电视剧+音乐会的结合。在戏台上,常贴有各种妙趣横生的对联。
今天,卧榻先生陪您一起去品味这些对联,感受古人的风采,探究对联背后的深意。一是写曲动听、舞优美。
和风吹绿竹;清韵入朱弦。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
一声古尽秋江月;万舞齐开玉树花。九天韶乐飘寒月;一曲清箫凌紫烟。
凤管似从天外落:霓裳聊当月中看。一曲笙歌,音如流水;三声檀板,响过行云。
妙舞蹁跹,风月无价;艳歌婉转,弦索齐鸣。贵阳江南会馆戏台对联:花深深,柳阴阴,听隔院声歌,且凉凉去;月浅浅,风翦翦,数高城更鼓,好缓缓归。
二是就事论事搬演戏台故事,或写剧场效果。古往今来只如此;淡装浓抹总相宜。
谁为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古今人何遽不相及;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顾曲小聪明,当日可怜公瑾;击鼓大豪杰,至今犹骂曹瞒。文就武成,金榜题名空富贵;男婚女嫁,洞房花烛假风流。
古往今来,顷刻间演过千秋世事;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万里河山。戏剧虚动干戈,一场演出六韬三略 ;文章又加装点,半夜攻成八索九丘。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成空。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也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些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将戏台故事或演员表演作了精彩的概括,很有一番功夫。
三是借机煲心灵鸡汤,表达人生如戏的终极主题。北京宣武区正乙祠古戏楼联,颇具代表性: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卧榻先生读大学时,同学们排话剧,便在海报中用了这副对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必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这副对联似箴似铭,一字一棒喝,特别是下联语带双关,告诫人们不要太过分,凡事要留有余地。中国文人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传统,碰上撰联这等事,喊不赶紧发一通议论?南腔北调,昆曲苏簧,不外风情政绩;周礼秦章,唐冠宋服,无非鉴古知今。
历代壮奇观,睹胜败兴衰,千古英雄收眼底;高台共欣赏,听管弦丝竹,数声雅调拓胸襟。羯鼓凌云,着绿兮,披红兮,自古黎园无假戏;长虹贯日,经文也,纬武也,从来颜氏有真卿。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湘绮先生王闿运写的戏台对联:一曲笙歌,有典谟,有训话,文中子着意看来,莫谓戏无益;满堂面目,曰喜怒,曰哀惧,尔小生传神做出,总要人称奇。
这些对联形象地概括了舞台演戏和实际生活的关系,揭示出戏剧的社会性。卧榻先生想起电影《霸王别姬》所揭示的一个主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其实,古人早已领会到这一点。接下来,卧榻先生(公众号:卧榻先生说诗词)将细品几副戏台对联,和大家感悟其中的绝代风华。
请静待下回分解。
4. 关于乐平的古戏台的作文600字的开头
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该市古戏台为“中华一绝”,现存412座。她们灿若星辰,遍布全市农村各地,其中宋明各4座,清代70余座,民国时期的60余座。最早的是后港镇菱田村的皋二公戏台,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距今已有880多年的历史。古戏台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按属性分,有祠堂台、庙宇台、会馆台、宅院台和万年台;按功能分,有晴台和晴雨台;按结构分,有木质结构台、石质结构台和石木混合结构台。无论何种戏台,其造型之雄伟,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以镇桥“浒崦戏台”最为著名。乐平古戏台是熔建筑、工艺、雕塑、美术和文学于一炉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和国内外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的普遍关注与浓厚兴趣,近年来海内外有40家新闻媒体对她作了专题报道。乐平古戏台具代表性的有:
(1)涌山昭穆堂祠堂台 涌山昭穆堂祠堂台建于明崇祯年间。三间四柱歇山式。戏台简约古朴、精致灵巧,“工艺之精细,建筑之宏伟,堪称鬼斧神工矣”。该台是我市古戏台中年代最久远的戏台之一,因而弥足珍贵。
(2)项家庄五桂堂祠堂台 项家庄五桂堂祠堂台建于清雍正庚戊八年(1730年)。重檐三翘歇山顶,三间四柱三凤楼式。戏台正面与祠堂对视,戏台背面不倚联大门,巧妙改变了明末清初祠堂戏台一律倚大门的定制,丰富了这一历史时期戏台与祠堂在格局上的审美情趣。
(3)车溪敦本堂戏台 车溪敦本堂戏台属祠堂戏台,坐落在涌山镇车溪村朱氏宗祠敦本堂内,属明清时代古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丙寅十一年(1746年)。三间四柱三凤楼式。重檐双戗歇山顶。戏台额楼层次丰厚,雕镂精细,不仅戏台隆重精美,气势恢宏,而且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功能复杂,堪称饶徽二州祠堂戏台之代表。
(4)南岸双面台 南岸双面台清隆三十八年始建为祠堂单面台,后改为双面台。三间四柱三凤楼式,重檐三翘歇山顶。该台以气势大、雕工精、装饰美,一时显赫乐平市郊。
(5)浒崦名分堂双面戏台 浒崦名分堂双面戏台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3年)。双面台,当地人称为“晴雨台”、“鸳鸯台”。晴台三间四柱三凤楼两硬山,重檐双翘歇山顶。戏台里外遍布戏台人物故事百余幅,雕镂精致,装饰豪华,放眼望去,一派金碧辉煌、美仑美奂。雨台呈敞口伸出式,悬山顶,整体气势与繁华程度虽不及晴台,但倒显几分典雅、秀美与别致。
浒崦戏台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属乐平古戏台精品中之精品。
(6)戴村上房、中房戏台 戴村上房戏台,古瓷串脊,绿瓦盖顶,鳄鱼充顶,屋脊中央由大小褚砂古瓷坐中,四个檐角系有微风响铃,恰似正在腾飞的雄鹰,发出锐耳叮当之声,回荡全村,十分宏伟壮观。台中别出风格的精巧雕艺,金碧辉煌,麒龙顶上的飞檐让人叹为观止!中堂正中一块镀金横扁“以古为监(金监)”四个大字金光闪闪。据县史记载,此戏台名盖阳河。 戴村中房戏台,建于道光十四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戏台属砖木结构,坚固耐久,雕工独特,梁、壁、沿上都雕有戏文人物,龙凤花鸟,精工细作,技艺超凡,虽经岁月沧桑一百七十多年,大部分仍保存较好。戏台四角腾空而至,每角悬挂一个两公斤重的铜铃,风吹铃动,响声悦耳。
(7)坑口万年台 坑口万年台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后在改建中成功地将双面台变成万年台,因与浒崦戏台近乎相象,有乐平戏台“姊妹双芭”之美誉。
(8)韩家万年台 韩家万年台为民国十年(1921年)动工,越七年油台告竣。三间四柱两檐两金一楼式,硬山屋顶。戏台虽无飞檐翘角,然以其构架奇巧,雕工精细,通体施金而翘楚于乐平东南乡之一隅。
(9)观峰张家万年台 张家万年台为民国三十年代建造。五间四柱五凤楼式,重檐三翘歇山顶。戏台檐翘、阁罩依次向前推出,曲折有致,使得屋面轮廓线与额楼层次感极其丰富。
(10)横路万年台 横路万年台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956年依原样于原址翻新重建。此台品味甚高,整体造型优美典雅,结构比例缜密匀称,是万年台中不可多得之精品。
(11)南界首万年台 南界首万年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82年改建。五间四柱五楼两硬山式,重檐三翘歇山顶。屋顶层层叠叠,峥嵘嶙峋,虽采钢筋混凝土结构,却为乐平较早成功模仿大木作镶嵌雕件的万年台之代表杰作。
5. 描写古代华丽建筑的句子
1. 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怡红快绿”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
2.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3.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4. 其院中只觉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奇草仙藤的穿石 绕檐,努力向上生长,
5. 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6.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7.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龙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金銮宝座,梁材间彩画绚丽,鲜艳悦目,红黄两色金龙纹图案,有双龙戏珠,单龙飞舞;有行龙、坐龙、飞龙、降龙,多姿多彩,龙的周围还衬着流云火焰。
8. 屋里阳光充足,并有华贵的摆设,窗上都摆着镶嵌钻石的各式钟表。每间屋里都有一张华丽的床,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桌子上还有一只白色的蜡烛,蜡烛上刻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屋内都是按以前的原样摆设的。
9. 走过大成门,来到我国三大殿之一的大成殿。这座巍然而立的重檐九脊顶的庞大建筑,斗拱交错,黄瓦盖顶,像是一座金銮殿。前面并排有十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两条巨龙,一条在上面,一条在下面,它们盘绕升腾,腾云驾雾,向中间游去;中间呢,有一颗宝珠,围绕着一些火焰。喔,两条巨龙在争夺宝珠呀!
10. 园内,那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清幽秀丽的池馆水廊,还有大假山、古戏台、玉玲珑等古代园林的杰作,都使我留恋往返。特别是那饶着围墙屋脊建造的雕龙,鳞爪张舞,双须飞动,好像要腾空而去似的,更令人感动不已。
6. 描写古镇或小城的优美段落
细雨无声游乌镇
也许,是离这个温柔蕴藉的江南古镇太近的缘故,我反而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绘有着2500年沧桑之地的种种动人之处。现在请允许我暂时地远离,闭上眼睛,用无牵无碍的心去感受、去体味……
我觉得,乌镇最好的景致是在雨中。
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让人寻觅已久的本色乌镇就这样鲜灵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看,一带蓝莹莹的市河穿街而过,橹声唉乃,漾起浅浅的波纹,摇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乌黑发亮的屋瓦,莲青色的水阁、廊棚、吊楼、河埠头,以及悬挂在长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动的灯笼。随着雨落的,还有盛开的满枝花瓣,或粉红,或洁白,于是,绿肥红瘦之间便又滋生出了许许多多幽怨婉转令人无端惊觉的美丽和惆怅。
在雨天,乌镇总有着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行走在那条悠长悠长的小巷中,有没有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呢?人们寻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穿过观前街,走过应家桥,越过古廊棚,登上仁义桥,绕过九曲廊,停驻在香火缭绕红烛高烧的财神湾的财神庙前,看着滴答的檐雨切割着狭窄的视线,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发出的急切而热烈的锣鼓声所吸引。偶尔在河的对岸响起一两声吴侬软语,一下子使人的心柔软到了极点,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挤进那些酿酒、刨烟、纺织、蓝印花布、根雕、竹编、制笔等一个个洋溢着日常质朴生活气息的传统作坊里。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锅巴茶,再品尝一口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甜咸兼有的姑嫂饼,红绿鲜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则让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种滋味。要不,到依河傍水的“访庐阁”小坐一番,来一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那青绿色的液体仿佛是初春晶莹的草芽,让人倍觉生命的清澈。雨还在下,而重檐翘角、浮雕鎏金,历千年劫难而不衰的修真观前的古戏台上韵味十足的传统花鼓戏仍在风雨中传唱,唱者不倦,听者不厌……
走得累了,依着水廊的美人靠,看着操着各色口音的游人从面前走过,时间就在细碎的雨点中缓缓流逝。来这儿的人大约都想找回点什么吧,那他们找到了吗?乌镇无声,游人亦无声。那么,再重复走一遍那闪射着青光的石板巷吧。
我撑着记忆的花伞,和我的爱人沿着古镇深处散发出的气息慢慢地往前走,任雨滴在我们的衣襟上轻盈地跳跃,这恐怕也只是在这儿才能有这一份雅致了!
“细雨湿流光”的乌镇是江南温柔乡里的一滩湿迹,是一个任何人甘愿沉醉其中都不想醒来的梦。这是一方魅力无穷的天地。乌镇的温润,乌镇的艳丽,乌镇的清新,乌镇的鲜嫩,都一一绽现在绵绵不尽似有若无的细雨之中。
7. 描写古风的优美句子
①剑客:吾抚琴弹一曲四面埋伏,刀光剑影,为尔求得一世长安。
②丞相:吾落子设一局连环绝杀,运筹帷幄,为尔取得如意浮生。
③将军:吾挥兵摆一门星罗棋布,征战八荒,为尔争得万里繁华。
④皇帝:吾执笔画一幅锦绣山河,一统万疆,为尔夺得绝世千秋。
⑤画师:吾雕玉刻一位如花美眷,绝艺倾城,为尔忆得昔日旧约。
⑥僧佛:吾坐禅守一座孤灯古佛,木鱼声声,为尔换得来生相守。
⑦世子:吾舞剑迎一缕红衣飒爽,落花纷纷,为尔添得绝代风华。
⑧王爷:吾赐玉娶一名乱世佳人,烽火狼烟,为尔护得阖家欢安。
⑨书生:吾望月咏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尔念得相思几重。
⑩国师:吾临河放一盏初上华灯,清莲盟约,为尔许得姻缘相结。
怀旧散文:乡间戏台
林兴芳
在我乡下老家的村子里,有一座戏台。石砌的台基,青色方砖铺成的台面,两侧是粉白的八字形山墙,上面写着大红色的标语。戏台眉梁的正中间,是一个鲜红的五角形浮雕,看上去熠熠生辉。戏台的架构,四梁八柱。据说这些梁和柱子,都是南山上伐来的油松,十分牢固地支撑起高耸的屋顶,屋顶上架着四个高音大喇叭,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逢演出的时候,戏台上的那些欢快的、哀怨的、戏谑的、笑骂的各色声音,和着板胡二胡、竹笛唢呐、锣鼓钹镲的喧嚣声,就传遍了乡村的四面八方,吸引着四乡八村的淳朴乡亲,扶老携幼,涌集到了台下。
我一直都不知道这座戏台修建于何年何月,经历过多少风吹雨淋,但在我记忆的深处,这座戏台却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印记,尤其是台上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那时的乡下没有电视机,电影一年到头也就放上一两场,看戏听曲就是乡村主要的娱乐,戏台也就成了乡村文化活动的中心。每年的冬季,忙完了一年的农活,村子里那些粗识文墨的人,利用冬闲时节,组织起自乐班子,没日没夜地排练,为乡村的新年,准备丰盛的节日大餐,堂哥老六就在这自乐班子里。那年冬天,村子里请了县秦剧团的老师来教戏,大家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学戏的热情可高啦。堂哥老六更不用说了,每天早出晚归,出门哼着曲儿,回家念着戏词,真可谓是万分入迷了。转眼就到了新春正月,排练了一冬天的大戏就要上演了。初二日这天,堂哥本应该陪堂嫂回娘家,给岳父母拜年。可堂哥只顾着唱戏,根本就腾不出时间,堂嫂的兄长只好陪着父母走亲戚来了。老丈人一家兴冲冲来到女婿家,可等到了半后晌还不见女婿回家,最后草草吃了顿年饭,满脸不快地走了。丈母娘更是板着脸,临走时还扔下了一堆话,说女婿的架落大了,门槛高了,以后都不敢上门来了。
堂嫂受了娘家母亲的奚落,满肚子的委屈。正在这时候,已化好了戏妆的堂哥老六哼着曲儿,摆着头上的纱帽翅儿回家吃饭来了、一进院门,就大声喊到:“皇上驾到,奴婢快快接驾。”正在气头上的堂嫂顺手抄起擀面杖迎了上去,双手叉腰,杏眼圆睁,指着堂哥骂道:“接驾你个头啊。”一杖扫了过去,堂哥赶紧躲闪,不料头上的乌纱帽却被打落在了地上,露出了大年三十刚剃的光头。堂嫂嘴不饶人,指着光头继续开骂:“呸,还皇上呢,和尚才是哩。”从此堂哥就得了一个绰号——“和尚”,又因他排行老六,人们都叫他“六和尚”。直到现在,村里的人们大都忘了他原来的名字,一提“六和尚”,却无人不知。
村里的人都公认丁茂是块唱戏的好料,记词准、声嗓好、作功强,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戏台上的事,不管缺了啥,只要有丁茂在,定不会砸锅的。演《辕门斩子》这出戏的时候,丁茂演的是六郞杨延昭,义正词严地训斥绑在辕门待斩的杨宗保,一副大公无私、大义灭亲的样子。正在唱的起劲时,忽然记起晚饭后出门时炉子上煮了一锅洋芋,想必这时锅都煮干了,可他的老婆桂英还在台下看戏。心里一着急,就把戏词唱成了“好你个桂英真混账,竟敢胆大凑台前,锅锅里煮了山药蛋,这会儿定是冒起了烟。”乡下的戏台,年年就演那几场戏,戏词儿多都被听戏的人记熟了,听到丁茂这样唱,大家都是一头雾水。可他老婆一听,明白了丁茂的意思。“唉呀,锅煮干了”,叫了一声,挤出了人群,一溜烟往家里跑去,台下看戏的人们恍然大悟,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在我的记忆中,这座戏台演出场次最多且最精彩的剧目就是秦腔《铡美案》了。陈世美中了状元,招了驸马,抛弃了原配妻子秦香莲,为了保住荣华富贵,派韩琦去杀死秦香莲和一双儿女。每一次演出,秦香莲的苦情戏,都能唱哭台下一大片乡村妇女。我看到母亲也在这些人中哭眼抹泪,感到很是别扭,总去扯着她的衣襟,不让她哭,说那都是古代的事。及到我年岁渐长,才慢慢懂得了母亲的哭,不是为了秦香莲,而是生活的无尽艰难和辛酸。
扮演陈世美的人是赵老白,个头高高,细细瘦瘦的身体,人可很是清爽。当陈世美被包青天铡头的时候,台下群情激愤,可见淳朴的乡民对贪恋富贵、忘恩负义之徒的痛恨。这时戏台中央就摆放了一口铡刀,说是龙头铡,其实就是村子牛圈里放的铡草刀,铡刀上自然也就没有龙头的装饰了。乡村的戏台,没有多少正规的道具,就像这铡草刀、还有手推车、铁锹榔头、挑水扁担,这些劳动工具,因着剧情的需要,都能被搬上台面,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陈世美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个壮汉抬了上来,只听包青天喊一声开铡,那闪着森森寒光的铡刃被抬了起来,陈世美的脖颈便被摁在了铡刀上。再听包青天喊一声“铡——”,只见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就滚落下来,铡刀上还淌着沥沥鲜血。这时胆小的孩子都会闭上眼睛,不敢目睹这一血腥的正义。
我在第二天到村东去找赵义山玩,半路上又看见了赵老白,当时我真以为是遇见鬼了,吓得魂飞魄散往家里跑。赵老白看着我惊恐的样子,在后面一个劲地喊着:“别怕、别怕,我没死,我不是鬼,戏都是假的”。
是啊,戏都是假的,但也有人把假戏演成了真的。马汉就是这样一个人。马汉不是他本来的名字,只是演了马汉这个角色,人们就都叫他马汉,于是他也就把自己当成马汉了。在铡陈世美的戏里,摁下铡刀铡掉陈世美人头的就是马汉。他年年都唱戏,年年都只演马汉,简直就是家乡戏台上的马汉专业户了。可后来村子里慢慢地没人看戏了,也就再没人唱戏了,大家都忙着走南闯北挣钱去了。可马汉不出去挣钱,总想着唱戏,三天两头就跑到老搭档家里去,说是要商量着唱戏。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挣钱才是正道,就算唱一出,村里人都忙得团团转,唱给谁看呢。一开始还好脸相迎,好话相劝,去的多了,就没人理会了。马汉想唱戏,却没人和他唱,也不出去打工,又不愿种庄稼,日子过到了人后头,老婆越看越没指望了,就跟着别人跑了。马汉也不在乎,整日里肩上扛着个铡刀,走东逛西,口里不停地念叨着,说是要铡陈世美。村里的人都说他疯了,我也曾经看到他扛着铡刀站在戏台上,孤零零地一个人。
赵义山就是扮演陈世美的赵老白的侄子,他比我年长两三岁,但因上学迟了,就和我在一个班上念书,我俩也就成了好朋友。他很早就没有了父亲,他的母亲也没改嫁,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很是清苦。到四年级时,赵义山就不再来学校了,老师让我去叫他,他说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人,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那时的我还未谙世事,可他已经知道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他先是在生产队里放羊,后来还跟别人去小煤窑背过煤,我不知道他那稚嫩的肩膀是如何挑起生活的重担的。赵义山人很老实,在外面虽然干活很卖力,但常常吃亏。他的叔父赵老白就硬把他拽进了戏班子里,说是把他带机灵点。他一开始就是跑跑龙套,扮个衙役、仆人等,直到排了新戏《屠夫状元》的时候,他才真正演了一回主角。我记得他扮演屠夫胡三,眼窝子涂成了白色,看上去很丑。胡三救人认母,献宝得官,为国除奸,是个天大的好人,皇上赐他做了状元,与剧中的那个叫党凤英的女子结为了夫妻。
让人没想到的是,后来那个扮演凤英的女子真成了赵义山的妻子。她是村长的女儿,人长得很是标致,按理说她是不会嫁给一无所有的赵义山。可那时的乡下,人们娶儿嫁女,最最看重的还是人品,只要人实在,肯吃苦,不论贫富,婚事总能成的。不像现在,彩礼几十万,楼房小车样样齐全,若是没有这些,人品再好也是扯淡。
成家后的赵义山再也没唱过戏,他和妻子谋划着在镇子上开了一家生肉铺,真的干起了杀猪卖肉的行当。他做事踏实,待客诚恳,童叟无欺,生意很是红火。多年下来,他也挣了些钱,新盖了房子,奉养老母,抚育儿女,小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已是咱村数得着的小康人家了。
今年清明,我回到乡下老家为父母扫墓,顺道去看了义山兄。吃饭聊天中,自然又聊起了过去唱戏的事。我记起了义山当时唱的一句戏词,“嫁给状元当娘子,嫁给屠夫翻肠子”,就打趣他的妻子,问她现在是当娘子呢还是翻肠子?她腼腆地笑了笑,义山也憨憨地笑了。义山陪我去看老戏台,只见青石的台基已开了裂缝,八字山墙上的粉皮已脱落斑白,上面的标语早已被风雨吹打去,但那南山松搭建的四梁八柱却依然坚挺。昔日风光无限的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皆归于寂寞。曾经在乡间传播忠孝节义,仁爱良善,向乡民传递文化,承担道德浸润的精神之台,在这数码传媒无孔不入的时代,已与村民的生活渐行渐远,留在我心中的只有儿时的记忆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