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名言
时间:2022-04-11 09:3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杨角风发作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辜鸿铭名言
1. 辜鸿铭有哪些名言呢
1、庄子曰:‘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孟子曰;‘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人谓袁世凯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凯为贱种也!(辜鸿铭评袁世凯)2、小人办外事。
(辜鸿铭评袁世凯)3、现在的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我不跟他同进退,中国的好人不就要陷入孤掌难鸣的绝境吗?(辜鸿铭五四运动时与蔡元培共同进退)4、孔子的思想,就好比加减乘除,几千年前是三三得九,几千年后依然是三三得九。
(辜鸿铭反驳日本伊藤博文)5、诸君互相推让,不肯居上坐,这就是行孔子之教。(辜鸿铭推崇孔子)6、蔡先生点了翰林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而我自从跟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这种人哪儿有第三个?(辜鸿铭五四运动时与蔡元培共同进退)7、天子万年,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辜鸿铭评慈禧生日)8、张文襄学问有余而聪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桥(端方)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
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真小人。(辜鸿铭评张之洞和端方)9、把现在在场的这些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毙掉,中国的政局就会安定些。
(辜鸿铭评当时内政)10、最通俗的语言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在这世界上,面包和果酱要比烤鸡消耗得多。
但是,我们决不能只因为后者比较稀少,而说它没有前者那么美味可口富于营养价值吗?就认为我们都该只吃面包和果酱吗?!(辜鸿铭评文学)扩展资料: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1867年,赴英留学;1912年,参加宗社党保皇;191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
参考资料来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56665:人民网-辜鸿铭的大师“疯”范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辜鸿铭:把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毙掉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史散叶113:辜鸿铭推崇一夫多妻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辜鸿铭常批袁世凯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辜鸿铭:现在的中国只有两个好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辜鸿铭。
2. 辜鸿铭有哪些名言呢
【妾】
辜鸿铭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宇,说:“‘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辜鸿铭从容审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1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辫子】
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北京大学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辜续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当时许多北大的调皮学生纷纷打赌要去剪老爷子的辫子以便出名,但是考虑到他的脾气,谁也没敢动手。
【皇权】
“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这是为人所诟病处。可有谁注意过,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的。即使是这样一个老保守,也是有骨头的。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历史可能已经证明辜鸿铭主张皇权是错的。可在当时,他却足以找到支持自己的论据,日本就是现成的例子。保留皇权,并不等于拒绝现代化。消灭皇权,也不等于就自动实现了民主。中国的皇帝被打倒了,可是那些参与打倒了皇权的人之后又干了些什么呢?复辟,内战,再复辟,再内战。没有了皇帝,中国就陷入了人人都想用枪杆子争当皇帝的混乱局面。人人争当皇帝,受苦的只有百姓。
【小脚】
“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会产生柳腰款摆的媚态,那小足会撩起男人的遐想。女人的奇绝之处全在小脚。”辜鸿铭有一套品味小脚的七字诀:瘦、小、尖、弯、委、软、正。他还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辜鸿铭喜妇人小脚。康有为送他一副“知足常乐”横幅,辜鸿铭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读报】
辜鸿铭在英国街头故意倒着拿报纸看,有英国人看见,大笑着说:“看这个中国人多笨,报纸都拿倒了。”辜汤生就回嘴说:“你们英文太简单,正着读显不出本事。”然后熟练地倒读报纸,一口地道的伦敦腔,把英国人都惊呆了。
【骂人】
辜鸿铭曾经在一次参加大型宴会时遇到外国记者,记者问:“怎么稳定中国政局?”他回答:“办法很简单,把现在座中的这些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枪毙掉,中国的政局就会安定些。”官员们听了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没人能骂过他。
【读报】
辜鸿铭在英国街头故意倒着拿报纸看,有英国人看见,大笑着说:“看这个中国人多笨,报纸都拿倒了。”辜汤生就回嘴说:“你们英文太简单,正着读显不出本事。”然后熟练地倒读报纸,一口地道的伦敦腔,把英国人都惊呆了。
【枪】
“许多世纪以来,我们中国惟我独尊的不以武力而用智慧管理国家,为什么现在会遭到你们这些白种人的轻视和欺凌呢?因为你们发明了枪.那是你们的优点。我们是赤手空拳的群众,你们能够把我们完全毁灭,你们只知道用你们那可恶的发明来压迫我们,却不晓得我们中国人有机械方面的天才,不晓得在这国度里有四万万世界上最务实最聪明的百姓。当黄种人会造和你们白种人一样的枪炮,而且和你们射的一样准时,你们将面临什么呢?你们喜欢枪弹,你们也将被枪弹判决!”
3. 关于胸怀博大的名言
1、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辜鸿铭
2、这里所说的集体生活,指许多人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在一起生活,这里所说的个体生活,指每个人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独立生活。家庭生活是资本主义本质的形式共产主义生活。
个体生活适合于自私自利的人,集体生活适合于无私的人。对野蛮愚昧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理阴暗充满嫉妒仇恨的人、有不良嗜好的人来说,最好过个体生活。对文明有教养的人、公而忘私的人、光明磊落心胸博大的人、充满爱心慈悲善良的人、没有心理和生理毛病的人而言,最好过集体生活。——雪峰
3、有人说,伟大的女人是水做的——你在高处,我便退去,让你独自闪耀光芒;如果你在低谷,我便涌来,温柔地围绕你,拥抱你,给你温暖。女人是一个家的灵魂,她们用博大的心胸承载了一个家,用爱和陪伴温暖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董卿
4、怀着博大的爱心,自由自在地走进全世界。——史铁生
5、女性的魅力是咖啡,喝了有回味。女性的魅力是平静的大海,在深蓝的色彩中,蕴含一种博大的情怀。——宋盛超
6、隐藏自己的判断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襟。——菲茨杰拉德
7、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
8、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汪国真
9、宽容忍让是一种博大的处世胸襟。——卡耐基
10、人类是需要常常看见地平线的。那让我们有一种与大地同在的踏实感。它提示我们在琐碎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博大的存在,可以承载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毕淑敏
4. 辜鸿铭对中国旧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1、力主保存我国的旧文化,甚至连辫子、小脚、姨太太等也在他的保存范围之列。
2、可参考文章依据:
怪 诞 辜 鸿 铭
梅 子 杜若铭
辜鸿铭原籍福建同安,1857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母为欧洲人,晚年自称东西南北老人——生于南洋,于欧洲,娶于日本,官于燕京。辜鸿铭12岁时,随养父布朗赴欧留,接受系统的西方教育,获爱丁堡大文硕士位,后又荣获文、哲、理、工、神等博士位13个之多,精通英、德、法、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32岁回国后,精研中国术,穷四书五经之奥并曾涉猎群籍。他认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之冠,首将许多典籍译成西文,传播国外。他说:“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唯有中国既博大而又精深!”他仇视所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不但力主保存我国的旧文化,甚至连辫子、小脚、姨太太等也在他的保存范围之列。
1915年4月,蔡元培聘请辜鸿铭任北京大教授,讲授英国文。辜氏在北大非常出名,不仅因为他贯中西,也不仅因为他能操一口流利的外语,还因为他奇特的外貌和许多特立独行的做法。周作人曾这样描写道:“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成为北大门前的一道风景。”
辜鸿铭每授课时,到教室之后首先对生宣告:“我有三章约法,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第一章,我进来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你们才能出去;第二章,我问你们话和你们问我话时都得站起来;第三章,我指定你们要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同们认为第一第二容易办到,第三却有点难,可是大家慑于辜先生的大名,都不敢提出异议。
辜鸿铭一向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能被他看得上的人寥寥无几,但他对蔡元培却颇为敬重。他曾在课堂上对生讲:“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五四运动后,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蔡元培被迫辞去北大职务,北大教授们在红楼开会,主题是挽留蔡元培校长。辜鸿铭也登上讲台,赞成挽留蔡校长。他的理由很特别——“校长是我们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弄得大家一怔,然后哄笑起来。
辜鸿铭在北大当教授,并没有把传道授业解惑当回事,授课时间全在嬉笑怒骂中过去,但他的嬉笑怒骂全是问。他的课上座率极高,以怪论耸人听闻,以嘲骂语惊四座,以诡辩独擅胜场,那些青年子直听得两眼发直。胡适初至北大任教时,辜鸿铭根本没把这个二十七八岁的留美博士放在眼里。他批评胡适讲的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与高雅不沾边。胡适开哲课,更让他笑掉大牙。他说,欧洲古代哲以希腊为主,近代哲以德国为主,胡适不会拉丁文,又不懂德文,教哲岂不是骗小孩子?“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辜鸿铭经常将孟子的这句名言挂在嘴边,他雄辩滔滔,亦诡辩滔滔,其雄辩与诡辩经常如山洪暴发,势不可扼,难以阻截,当之者莫不披靡。有一次,辜鸿铭在宴席上放言:“恨不能杀二人以谢天下!”有客人问他二人是谁,他回答说:“严复和林纾。”当时严、林二人均在场,严复涵养好,对辜鸿铭的挑衅置若罔闻。林纾则是个暴脾气,当即质问辜氏何出此言。辜鸿铭振振有词,拍桌叫道:“自严复译出《天演论》,国人只知物竞天择,而不知有公理,于是兵连祸结。自从林纾译出《茶花女遗事》,莘莘子就只知男欢女悦,而不知有礼义,于是人欲横流。以说败坏天下的不是严、林又是谁?”在座者面面相觑,林纾也无从置辩。
1927年秋冬时节,辜鸿铭被拟定为山东大校长,可惜未能上任,即于1928年4月30日病逝。
3、人物简介: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5. 辜铭鸿的资料,作品,语录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字汤生。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
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英国的炮舰1840年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
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
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到了英国,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完成学业后,辜鸿铭听从当时在新加坡的语言大家马建忠的劝说,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并回到祖国大陆,继续苦读中国典籍。
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
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毛姆的朋友就给辜写了一封信,请他来。
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辜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
一进屋,辜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在那样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他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古老的东方理论中还加入了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在他之前,中国的古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5年《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
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
6. 《建党伟业》中辜鸿铭,李大钊,胡适等人在北大图书馆论战的台词是
辜鸿铭:“陈独秀先生大言不惭,借推崇新文化埋葬旧文化之名,将国人近代之磨难归罪与孔家旧学,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进人哪?嗯?”e68a847a686964616f31333363396462罗家伦:“顾先生,您学贯中西,难道对孔子之学难得用于今日的状况视而不见吗?”辜鸿铭:“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数学家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自家不精将题目算错,却怪发明之人,毫无道理。
若这也算新文化,那就是瞎扯。”陈独秀:“虽是诡辩,却难掩其才华。”
胡适:“文化、总改革新的,因为时间在前行,有人讲文言文、文雅古朴,而白话文、粗鄙不文,我们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言,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学便不堪实用,不会做事,只会考试。我们的国家需实务人才,脚踏实地,强健国力”女:“先生,我是女子师范的代表,我认为文言文比白话文更加简洁,这是事实”胡适:“请举例。”
女:“先生,就好像‘无能为力’这句成语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比白话更加简洁吗?”胡适:“‘无能为力’是四个字,改用白话文,三个字足够”女:“怎样讲?”胡适:“干不了”??:“辛亥革命之前,我们以日为师,现在看来是靠不住的,日本维新源于欧美,为什么放着老师不学非要学学生呢?”陈独秀:“这不是学日本还是学美国的问题,这是新文化和旧文化的问题。要振兴民国启发民智,就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如此变化国家民族才有新生”??:“你觉得该学哪个?”陈独秀:“美国也好,法国也好,日本也好,俄国也好,哪个能救中国便学哪个。”
:“俄国?”辜鸿铭:“笑话,纵观世界,哪个国家的统治的精神不是自己国家和文化所孕育出的思想?”李大钊:“放眼世界,从更加宏观的视野看人类未来何谈可笑?在俄国,有一个叫列宁的人,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已经成功,他所引进的思想就是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男:“什么事布尔什维克?”李大钊:“布尔什维克就是多数的意思,什么是多数、是农民、是工人、是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奴役的劳动人民。
同学们,俄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者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最伟大的第一次”。
7. 辜鸿铭是个什么样的人﹖
神人。
神到我认为复制黏贴是侮辱这位大师。辜鸿铭本名叫辜汤生,“鸿铭”是他的字。
他出生在马来西亚,在英国上学,娶了个日本小妾,在中国任职,所以说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他的人生充满了有趣的矛盾。
从他的简历来看,他似乎应该是个“香蕉”,但他从骨子里却是一个及其传统而保守的中国男人。在学术上,他被称为“学贯中西”,一般这种人都是“中文学的比外国人好,外文学的比中国人好”,可辜鸿铭不是这样,他无论是“西学”还是“中学”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泰斗级的人物,牛!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播者,曾经翻译了四书五经的英文版。
他坚持”纳妾有理“,号称“留着大清朝的最后一条辫子”。在北大讲学的时候,新思想的学生嘲笑他的辫子,他淡然地说出了那句名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后来,还是有很多激进的学生企图强行剪掉他的辫子,辜鸿铭一怒之下,贴出告示:凡欲剪我辫子之人,必先用九国语言写下战书。为什么呢?因为辜鸿铭自己就精通九国语言,他还有13个博士学位。
他一生为了捍卫他爱如性命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战斗,被西方人视为中国的文化偶像!辜鸿铭的一声太过传奇,三言两语实在无法说清,你如果对他感兴趣的话,不妨看看他的传记,这是一个值得一生研究的人物。
辜鸿铭:爱闻小脚,专业骂人,跟胡适对着干,因留辫子被世人误解
在晚清民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牛人,号称晚清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晚年曾顶着大辫子在北大教外语。
据说他一生共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尤其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学以及东方华学,曾经用多国语言骂多国人。
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跟胡适等人唱反调,强调中华文化的强大,反对学习西方,全力推行东方文化输出。
以至于在当时的西方社会,流行这么一句话:
“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原走向共和)第108期:晚清怪杰辜鸿铭:喜闻三寸金莲,爱变着法骂人,专门跟胡适对着干!
一、
很多人对辜鸿铭的了解,大都源于一个在北大流传比较广的典故,这个典故在电影《建党伟业》中也有阐述:
北大在图书馆召开开学典礼,当时学校把民国的教育总长范静生也请来了,开始宣布聘用的人员名单。其中包括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长,聘请李大钊为图书馆主任,聘请辜鸿铭为英文教授。
然后辜鸿铭就走上前台领取聘用书,结果底下的众位学子爆发出一阵唏嘘声,连陈独秀都在台上跟李大钊等人嘀咕: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学界耆宿,怎么这身打扮?”
结果辜鸿铭貌似抽着雪茄烟就上台了,只见他身穿着长袍马褂,头戴顶瓜皮帽,脑后拖着一根油光水亮的花白长辫子。
随后,辜鸿铭面对底下众人的再次欢笑,讲了这么一段话:
“可笑吗?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随后大家都笑了,陈独秀也跟李大钊会心对视一笑……
很多人看到这一段后,一方面会对当时北大的包容性点赞,同时也会对辜鸿铭刮目相看。毕竟他能说出这么一段蕴含着哲理的话,就证明他并非是真的顽固不化,并非是真的守旧迂腐。
很多人只是遵循潮流,认为自己剪了辫子后,就是新时代的人了,实际上,剪不剪辫子都是个人的自由,只要内心坚定,外在表现不是本质。
二、
作为一名接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人,辜鸿铭非但不追崇西方文化,反而致力于把东方文化往西方输出。
其实,任何文化都有其精华的一面,也有其糟粕的一面,一味地追寻某一种而打击另一种都是不可取的。在当时清朝刚刚灭亡,民国刚刚建立的阶段,人们往往会全面西进,比如陈独秀,比如胡适,他们也是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那批人。
而辜鸿铭就是唱反调的那一个,比如胡适刚刚发表了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宣传个性与自由、民主和科学,大力提倡白话文,摒弃文言文。回头坚持传统文化的辜鸿铭就写了一篇文章,大肆抨击胡适,指名道姓反驳。
比如胡适有一次在台上用英文读了一首荷马的诗,话音刚落,台下的辜鸿铭就扯着嗓子用英文回呛,说胡适的口音是英国下等人的口音。
再比如,胡适在哲学课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要通过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方法,重新评估。回头下一节课英文课,辜鸿铭就嗓门洪亮地对底下的学生讲,不要一味崇拜西方的东西:
“我教你们学习英文,不是造就一些美国化或西方化的人,而是要造就一些对国家有用的中国人。”
还有一次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短文,里面有抨击辜鸿铭的话。结果辜鸿铭恼火了,某一次聚会,辜鸿铭挨个让在座的各位看这篇短文,随后跟胡适说:
“密斯特胡,你在报上毁谤了我,你要在报上向我正式道歉,你若不道歉,我要向法庭控告你。”
当然,胡适也很倔强,自然不会从,最终辜鸿铭放下一句话,从而不了了之:
“你这文章真不怎样!”
三、
实际上年轻时的辜鸿铭并非这么传统,他也曾经是一个有名的激进派!
他出生于马来西亚,是混血儿,后来被老爹的雇主布朗先生送去英国读书。临走前他的父亲不仅再三跟他讲,让他记住自己是中国人外,还强调了两件事:
“第一,你不可进基督教,第二,你不可剪辫子。”
但一到了英国,辜鸿铭就把父亲的嘱咐丢到了脑门后面,很快就剪了辫子,穿了洋装,开始装洋大人了。
后来胡适坐火车的时候,跟辜鸿铭有一次偶遇,虽然俩人政见不合,但私下里关系也算融洽。由于辜鸿铭不肯剪辫子,被人冠以老顽固称号,胡适就去打听了他的经历,高而谦先生告诉胡适。其实辜鸿铭是最早剪辫子的那个人,后来好多人开始革命了,他又开始留辫子了,辛亥革命的时候都没留好呢。
于是就有了胡适跟辜鸿铭的一段对话,辜鸿铭也告诉了胡适,当初自己剪辫子的原因:
一是当时辜鸿铭在苏格兰读书,拖着一条辫子,同学们都嘲笑他拖着猪尾巴。后来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女孩子,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辜鸿铭的辫子,边把玩边说你的头发真黑,于是辜鸿铭说了这么一句话:
“你要肯赏收,我就把辫子剪下来送给你。”
关于辜鸿铭剪辫子的典故,出自《永远的温情》一文,里面刊载的胡适的文章中提到。
四、
辜鸿铭并非一个老顽固,也并非只骂胡适这种新文化倡导者,一些当权者他都敢骂!
比如在中国大地上叱咤半个世纪的当权者慈禧,有一次她过寿,辜鸿铭就写了封对联:
“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驾崩”了后,举国哀悼,他非但没有悲伤,竟然是欢天喜地请了戏班子,在家里唱了三天戏。
即使之前在张之洞府上当幕僚时,他也敢拿两任湖广总督开涮,写了封对联:
“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真小人。”
这里的文襄指的是张之洞,午桥则是指继任总督端方,讽刺他们两个养的幕僚要么是伪君子,要么是真小人。
曾经复辟的张勋过生日,他也特地送上对联:
“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
擎雨盖是指清朝的官帽,傲霜枝是指脑袋后的大辫子,你看,同属脑后留辫子的人,他却连张勋都瞧不起。
其实不仅中国,他都骂到国外去了,跟英国人用英文骂,跟法国人用法文骂,跟德国人用德文骂,无所不骂:
“你们并不比中国人高尚一丝一毫,甚至更加的野蛮和肆无忌惮,你们只不过是拥有机枪和大炮罢了。”
在他的印象中,当时的中国跟西方是一样的,都是一坨屎,都是臭不可闻。但东方好歹有反省的精神,而西方却不到南墙不回头,即使撞了南墙也是死不回头,所以后来他就转投东方,反对西方了。
五、
辜鸿铭厉害之处并非是骂人,而是第一次把中国传统典籍,比如《论语》、《中庸》、《大学》等翻译成英文,展现给全世界看。
关于翻译典故的事,有一次还跟来访的伊藤博文有过一次辩论,当时伊藤博文受邀来华,专门去拜谒辜鸿铭。辜鸿铭也高兴,送了他一本《论语》英译本,结果伊藤博文说了这么一句话:
“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
这就带有明显的挑衅意味了,等于是说你翻译《论语》有个屁用,现阶段根本不适用了,辜鸿铭也不客气,回了一句:
“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一下子顶得伊藤博文无话可说!
辜鸿铭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可以理解,但是并非是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都需要传承,有一些糟粕,甚至都称不上是文化,他也遵从。
比如,他宣传一夫多妻,有一次他就跟两名外国女士解释“妾”字:
“‘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外国女士反驳他,说女子疲惫的时候,难道就不能依靠男人了吗?
辜鸿铭随后说了一句他所谓的“名言”:
“你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吗?”
六、
除了宣传一夫多妻制外,辜鸿铭还有一特殊嗜好,那就是喜欢闻女人的三寸金莲:
虽说辜鸿铭也是见过世面的,也清楚女人缠足是对女人很不公平的,但他就是喜欢,还因为品小脚出名,他还研发出一个品脚七字诀:
“瘦、小、尖、弯、委、软、正。”
他喜欢女人的小脚到什么地步呢,除了喜欢闻小脚以外,据说甚至痴迷到拿女人穿过的三寸金莲小鞋子,装酒喝,说这样才能文思如泉涌。
为此他也直言不讳,讲女人的小脚对他有多重要:
“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所以,辜鸿铭这个人,还是很矛盾的,说他激进吧,他确实激进,说他保守吧,他又确实保守,说他喜欢骂人吧,他也有夸人的时候。
比如对北大的校长蔡元培,他是夸的,他曾经说过:
“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
但是他随后给的理由又很滑稽,说蔡先生曾被前清点了翰林,但是不去做官,非要革命,到现在还在革命。而自己的,在国外读过书,被张之洞聘为幕僚,结果到现在还保皇。
后来蔡元培因为“五四运动”原因,被北洋政府点名,关于他的去留问题,北大的教授们展开了讨论。辜鸿铭是属于保蔡元培这一派的,但是他给出的理由,却让人匪夷所思:
“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非得挽留不可。”
所以,辜鸿铭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当时为了追女孩子而剪辫子,后来因为母亲而留辫子。据说是清朝灭亡前,其母给他梳了辫子,后来母亲去世,为了怀念她,所以不再剪辫子。
七、
但,如今看来,辜鸿铭还是比较厉害的,他厉害的地方在于,当众人都以学习西方为荣的时候,他却已经看透了西方的本质,转而大力推崇东方。
就像之前很多公知一样,大力推崇西方,到头来才发现,西方也就那么回事,还是我大东方文化靠谱。
只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他又这么特立独行,虽然推崇东方文化,可惜有一些过时的糟粕文化,他却没有剔除。再加上本人留个大辫子,给人一种顽固不化的感觉,所以也被很多人误解。
但他在文学上面的造诣,还是相当厉害的,后来他去世后,有位外国作家还评价他写的英文诗:
“辜鸿铭死了,能写中国诗的欧洲人却还没有出生!”
但他的“死对头”胡适却不这样,毕竟他年轻,活活耗,都耗死了辜鸿铭,后来还写了一篇文章《记辜鸿铭——我博学多识的敌人来了》,专门嘲笑了一番辜鸿铭。
不管怎么说,晚清怪杰辜鸿铭还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尤其是他说过的这句话,也算是对自己留辫子的一种辩解吧:
“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有时候,我也在想,若是当时中国没有废除文言文,现在会是怎样呢,真的会出现很多文盲吗?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晚清民国人物,杨角风谈晚清民国人物系列文章继续更新中,喜欢就请关注吧!
- 上一篇:二胡名言
- 下一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