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仁爱的名言(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13 03: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法律与仁爱的名言(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
1.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
1、礼之用,和为贵。
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人而不仁,如礼何。
5、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6、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8、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9、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
1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扩展资料:
仁爱 : [ rén ài ]
详细释义:能同情、爱护和帮助人:宽厚~。~之心。
近义词:和蔼,温和,和气,良善, 慈蔼, 善良,和善 ,和睦。
反义词:暴虐。
基本解释:
1、仁爱(rén ài),[Charity] 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2、仁爱是一种上对下的一种爱,可以是母亲对孩子,也可以是君王对臣子。
3、英文:Kindheartedness; Humanity;Philanthropy;Charity。
2.请问关于仁爱的名言有哪些
1、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2、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3、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
4、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5、慈善也即是给予人们的爱比他们应得到的要多。——儒贝尔
6、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
7、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叔本华
8、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9、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先从别人开始。——狄更斯
10、诗人、画家和艺术家们都在探索和褒扬生活中常见的仁爱行为。——比切·斯托
11、对好人仁慈比对富人仁慈更有益。——西塞罗
12、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则先从别人开始。——狄更生
13、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艾迪生
14、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15、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陀思妥耶夫斯基
16、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17、真正的慈善能明察秋毫,哪里需要行善它一看就知道。——托·布朗
18、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司马光
19、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弗莱彻
20、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21、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3.有关“仁爱”的名言
人人有享受人生幸福的权利, 而获得爱情就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 法. 司汤达 当人们一旦遇到自己寻找的人时, 心中将会充满惊讶和喜悦之感. 如果找的时间越长, 越难找, 这种心情就会越激烈. - 蒙古. 洛岱丹巴 爱情是生命的火花, 友谊的升华, 心灵的吻合. 如果说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 那么爱情该是属于最高的一级. - 英. 莎士比亚 爱是理解的别名. - 印度. 泰戈尔 爱情的含义就是共同的追求, 有益的生活和心心相印. - 科威特. 纳索夫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 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 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 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 同时也提高自己. 唯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 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着. - 俄. 车尔尼雪夫斯基 爱情激荡着活跃的情绪, 它可以使死亡的心复活, 它可以使沙漠里有人居住, 它可以使爱人的幻影重新显现…… - 法. 大仲马 要是光明算得人生第一个恋爱对象, 那么恋爱不就是心的光明吗? 恋爱是我们第二次的脱胎换骨. - 法. 巴尔扎克 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 - 德. 席勒 你可曾想到, 失去了爱, 你的生活就离开了轨道. - 法. 拿破仑 地球无爱则犹如坟墓. - 英. 勃朗宁 爱可以战胜一切. - 瑞士. 希尔泰 当爱神拍你的肩膀时, 就连平日不知诗歌为何物的人, 也会在突然之间变成一位诗人. 幻想的爱情比老实的爱情来得更活跃, 但热烈的时光是短促的。
- 法。 司汤达 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 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 美。 富兰克林 不被任何人爱,是巨大无比的痛苦; 无法爱任何人, 则生犹如死。
- 德。 格林贝克 爱是自然而来的, 不是买得到的. - 美. 朗费罗 起先的冷淡, 将会使以后的恋爱更加热烈; 她要是向你假意生滇, 那不是因为她讨厌你, 而是因为她希望你更加爱她. - 英. 莎士比亚 一切真挚的爱, 是建筑在尊敬上面的。
- 白金汗 单凭美貌而获得的爱, 那爱情是非常脆弱的。 - 里海尔 爱情不仅不能买卖, 而且金钱是必然会扼杀爱情的。
- 法。 卢梭 爱情是不能定做的。
- 法。 巴尔扎克 幻想的爱情比老实的爱情来得更活跃, 但热烈的时光是短促的。
- 法。 司汤达 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 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 美。 富兰克林。
4.关于仁爱的名言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著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中曾经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
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宽容就是忘却。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
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宽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了就算了。
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
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宽容就是潇洒。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
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
宽容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
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从心理学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
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
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吸取之间的精华,做好扬弃。
宽容就是忍耐。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
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宽容也需要技巧。给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不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后果。否则,对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错),显示出软弱。
有关宽容的格言: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
——马克吐温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一段台词 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 宽宥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詹姆斯·格兰) 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宽容(贝尔奈)。
5.与法律有关的名言警句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黑格尔
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陈弘毅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
——费尔德
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
——边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滋贺秀兰
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
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鲁赫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劳伦·却伯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西塞罗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马基雅弗利
6.有关“仁爱”的名言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巧言令色,鲜矣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 择不处仁,焉得知?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7.仁爱名言警句
1) 你可曾想到,失去了爱,你的生活就离开了轨道。——法·拿破仑
2) 黄裳元吉,邦家以宁。——卢照邻
3)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4)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5)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小路实笃
6)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7)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瓦普察洛夫
8) 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9)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10)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11)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12)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13)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14) 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布尔沃一利顺
15)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
8.仁爱的名言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巧言令色,鲜矣仁人而不仁,如礼何?择不处仁,焉得知?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苟志於仁矣,无恶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欲仁,斯仁至矣人而不仁,疾之已甚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9.关于仁爱的俗语或名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中国传统经典名句赏析】主题:仁爱
第一讲 仁 爱
导 读
“仁爱”,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指南和规范,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本辑以“仁爱”为主题,选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言,主要涉及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慈爱”和释家的“慈悲为怀”等方面的内容。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典型的句子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此外,孔子还将仁爱思想推广开来,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把仁爱的对象拓展到了全人类。
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目的是为了有利于社会秩序建设,使社会达到和谐、有序的状态。“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墨家人文精神的普世关怀。
综合比较起来,儒家的“仁爱”是主张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去爱一切人;墨家的“兼爱”是讲人与人之间无条件地“兼相爱”;道家的“慈爱”是强调无私之爱;释家的慈悲为怀,就是要使众生远离恐惧,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以“爱”为基础的阐述,浇灌与丰富过古人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以来,仁爱思想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下,不断地获得了新的诠释和发展。孙中山先生曾指出:“墨子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毛泽东在谈论仁爱思想时,也曾指出:“仁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他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也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所以说,中华民族这种源远流长的仁爱思想,正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通过阅读本讲中的经典名句,衷心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够在仁爱思想的感召下,做一个有良知、有爱心的人。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我们坚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1【原文】
奉劝人行方便事①,得饶人处且饶人。
【出处】
《醒世恒言·卷五》,作者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注释】
①方便事:给人帮助之事。
【译文】
劝告人们要多为别人提供方便,可以饶恕人的地方就饶恕人。
【赏析与启迪】
人生活在社会中,注定了互相之间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矛盾也就交织其中。是以怨报怨,还是以德报怨?这句话劝慰人们心肠要宽厚,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能饶恕人的地方就饶恕人。如果你把怨恨放在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上,你就会被这份怨恨束缚而不能动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制衡、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频率越高,人际关系也就越和谐。当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理亏的一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得理的一方也要大度一些,原谅别人的错误,避免发生“得理不饶人”的情况,也不要因为一场小小的争执、一次小小的冲突、一次小小的误解而损毁友谊。
2【原文】
冤仇宜①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出处】
《醒世恒言·卷头诗》。
【注释】
①宜:应当。
【译文】
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怨应该设法化解,各自退一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赏析与启迪】
常见到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一开始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双方都不肯让步,结果怨恨越来越深,最终演变为以性命相搏的冤仇。
有的孩子气量太小,报复心理太强,不能妥善处理好生活中的矛盾。小矛盾被激化成大问题,甚至酿成大错。
如果大家都存有一颗仁爱之心,遇到冲突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双方都有化解矛盾的诚意,仇冤就不会激化,彼此的谅解与宽容,会让友情在宽恕中升华。
3【原文】
慈悲①即智慧②,智慧即慈悲。
【出处】
《摩诃止观·卷五》,作者隋代智顗。《摩诃止见》是佛教天台宗的重要著述。
【注释】
①慈悲: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自己的本分。
②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译文】
慈悲是智慧的源泉,智慧是慈悲的指南。
【赏析与启迪】
慈悲是佛教伦理的核心所在,智慧是佛教信仰的特质。两者互相印证,相得益彰。慈悲的心性,需要智慧来实现;智慧的花朵,需要慈悲之水来浇灌。
佛教倡导的慈悲,是一种普度众生的博爱。“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有了慈悲,你就不会到处树敌;有了智慧,你就不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现实生活中,常有人只顾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追名逐利,却泯灭了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这类所谓的“聪明人”,远远达不到智慧的境界,有时甚至会上演“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闹剧。耍小聪明的人,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有大智慧的人,洞若观火,凡事都比他人游刃有余。
所以,一个人立身处世,光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颗慈悲之心。
4【原文】
悭①贪②不布施,是名常睡眠;修施济匮乏③,是名为觉悟。
【出处】
《别译杂阿含经·卷五》,佛教的一种译经。
【注释】
①悭:吝啬,小气。②贪: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③乏:缺乏。
【译文】
吝啬、贪婪而不去布施,这就叫做不觉醒;去布施,去救助那身处匮乏之中的生灵,这就叫做觉悟者。
【赏析与启迪】
按照佛教的观点,布施是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从而求得累积功德。这个世界上常有很多人贪婪地积聚财富,却又不知道布施,这种人物质上虽然富裕,精神上其实很贫穷。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全世界的华人迅速行动起来,自发地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或者举行祈福会,或者身体力行到灾区参加救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
当然,一个人的布施与慈爱之举并不只局限于付出金钱,很多时候,一个赞许的眼神,一阵鼓励的掌声,或者一个灿烂的笑容,这些都是内心里充盈着慈悲与善意的表现。
5【原文】
爱人①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
《孟子·离娄下》,作者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与孔子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孔孟”。
【注释】
①爱人:用一颗仁爱之心去爱护他人,帮助他人。
【译文】
爱戴别人的人,别人也总爱戴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尊敬他。
【赏析与启迪】
爱戴和尊敬都是相互的,孟子教导人们要对他人友爱、尊重,要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现实世界中,人的个性、气质、修养、素质千差万别,人与人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即使你抱着仁爱的心肠、良好的愿望、善良的动机,也不一定事事做得令人满意,赢得人人的爱戴和尊敬。对此,每个人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付出的是你的爱,而不要期望得到等同的回报,有了这样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就收获了两份爱。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孤立地活下去。没有船只停靠的岛屿,只是一个孤独的岛屿,无法在迁徙的季节回到故乡的大雁,只是一只孤独的大雁。一个人想要得到别人的爱,首先他必须自己心中有爱,并愿意把这种爱奉献给别人。在与别的生命的互敬互爱中,才能感受到生命本质的温暖。
6【原文】
爱人利物谓之仁①。
【出处】
《庄子·天地》,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注释】
①仁:怀着慈爱之心,同情、爱护别人。
【译文】
泛爱众人、普利万物就叫做“仁爱”。
【赏析与启迪】
庄子把“爱人”和“利物”二者结合起来,作为对人们的道德要求,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
用现代生态学语言来表达,就是既要利用生态资源为人类服务,又要保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达到持续地发展,这才是有道德的。
进入21世纪,地球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质量下降,资源相对匮乏,而这些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只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不够的,还要爱惜世间万物,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万物之灵,理应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
7【原文】
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出处】
《白虎通义·性情》,作者班固,汉代史学家。《白虎通义》一书把“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论加以发挥,把自然秩序与封建统治的秩序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提出了完整的神学世界观。
【译文】
人的五种基本性情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仁、义、礼、智、信。
【赏析与启迪】
这是中国历史上官方文书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最早记载。仁,指的是爱人之心;义,指的是决断事宜;礼,指的是言行符合章法;智,指的是遇事清醒;信,指的是诚实、守信。这五种美德,是人类的“常性”。
“五性”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仁”,则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由此可见,培养一颗仁爱之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做人的艺术有多种,仁爱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且时时有忠义之心,处处表现出人情味;做事说话合乎礼仪与章法,不违反法律法规,简单来讲,哪怕让“谢谢”、“对不起”成为一种习惯,都是一种良好品质的表现;聪明常人都具备,但智慧却需要好好培育,遇事清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没有诚实,其他的品德就失去了它们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8【原文】
仁者人也,义者我也。
【出处】
《黄书·任官》,作者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他的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学说成为后世统治者的理论基础。
【译文】
用仁爱来对待别人,用道义来约束自我。
【赏析与启迪】
在这句话中,董仲舒区别并强调了“仁”和“义”的不同功能:“仁”是用来爱人的,“义”是用来克制自己的。他希望君王以仁慈爱民,而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私欲;要用道义来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偏心偏爱,造成人们的疑虑,这是维持长治久安的基础。
董仲舒的这个观点,同样可以作为现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常言所说的: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用仁慈的态度去爱护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爱戴;用道义的标准来克制自我,就不会自私自利。
9【原文】
四海①之内皆兄弟也。
【出处】
《论语·颜渊》,相传作者孔子,名丘,春秋时期教育家、思想家。《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注释】
①四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这里的“海”,其本义是指辽阔无边的未知地方,并不仅仅是指“海洋”,实际上是指包括中国以外的地方。
【译文】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啊!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包容性、涵盖性和人文精神。
在孔子看来,人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应该把他人当做自己的同类,给予同情和关心。因此,他的仁爱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可以说是全人类。
从大处讲,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因为网络的普及,真正让天涯之人若比邻。从小处讲,校园里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但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有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能拉帮结伙,恃强凌弱,欺侮他人。大家既然都是来读书求知的,就应该互相帮助,友善相处。
10【原文】
海内①存②知己,天涯③若比邻④。
【出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诗人。
【注释】
①海内:天下。②存:有。③天涯:天边。④比邻:近邻。
【译文】
四海内有朋友心心相连,天边海角好似亲密近邻。
【赏析与启迪】
王勃的这首送别诗,打破了一般送别诗哀怨、惆怅的俗套,语言激昂,鼓励友人振作精神,勇敢地鼓起新生活的勇气,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展露无遗。其间那奋发向上的精神,使人心胸开阔,一扫离别时弥漫的忧愁悲苦的阴郁。这是王勃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在自己身逢绝境、孤独无依时的一种自我解脱。
只要是真诚的友谊,就会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就能穿越时空的阻隔。
纵然一个人远离故乡,只要知心朋友存在,就不会孤单寂寞。知心朋友之间,心与心紧紧相连,感情紧紧相通,友谊不会因为山高路远而消失,不会因为岁月的变迁与空间的更替而改变。
当你孤独的时候,不要忘记,朋友们在牵挂着你学习是否进步,身体是否安康。而异乡的你,更应该把友谊化做奋发向上的动力,踏实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1【原文】
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②。
【出处】
《论语·颜渊》。
【注释】
①美:功绩,成绩。②恶:尴尬,难堪。
【译文】
君子喜欢帮助他人取得成绩,决不会让人陷于难堪。
【赏析与启迪】
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行为,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当你不计较个人得失,真诚地帮助别人时,你的内心就会感到充实而快乐。
有的人自私自利,眼中只有利益,心中只有自己。因此,当别人有难处时,没有同情之心,幸灾乐祸;更有甚者,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在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呢?给口渴的人一杯水,为行动不便的人让让路,对心里痛苦的人说句宽心话……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切,都属于成人之美的范畴。
同学们相处时,应该提倡“成人之美”的行为,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家的学习与生活。别人进步时,能为他们鼓掌;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同情并给予积极的帮助。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快乐自己。“两个人相互交换苹果,仍然是两个苹果;两个人交换快乐,则是无数个快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12【原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
《论语·颜渊》。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赏析与启迪】
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是处理人际关系最起码的准则。
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上,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立为人类文明的基本法则之一。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有些人之所以令人讨厌,就是太放纵自己的行为,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比方说,随意挪用别人的物品,故意编造别人的谣言,随意破坏公共场所的卫生……所有这一切,就是将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东西强加到他人头上。这样的人,肯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被他人所厌恶。
做人就得学会将心比心,懂得为他人着想,努力克制自己自私自利的想法。人人都喜欢与天使成为朋友,而不是恶魔。
13【原文】
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出处】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作者不详,为先秦时代的作品。
【译文】
因此,要想别人爱护自己,就必须先爱护别人;要想别人尊敬自己,就必须先尊敬别人。
【赏析与启迪】
人生需要爱的滋润,这个世界需要爱的阳光。爱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使地球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人”字的一撇一捺就意味着人与人的相互支撑——无爱不成世界。
“爱己”和“爱人”、“敬己”和“敬人”,实际上是统一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难免自欺欺人,被人遗忘与抛弃。
爱是生活中特殊的情感体验,要想拥有它,最佳的办法是先把爱奉献给别人。
只有爱护人的人,人们才会爱护他;只有敬重人的人,别人才敬重他;只有施德于人的人,人们才以德来回报他;只有乐于帮助人的人,人们才乐意帮助他。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因此说,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4【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出处】
《游子吟》,作者孟郊,唐代诗人,著有《孟东野集》。
【译文】
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赏析与启迪】
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要远赴他乡,母亲心里很难过,只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儿子的衣装上。这两句诗的语言虽平白如话,却令人深受感动。
母亲是多么伟大而高尚,这种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那样温暖、深厚。
有些同学总是抱怨自己缺乏勤奋学习的动力,其实只要你扪心自问,就会发现这种动力无处不在。有的孩子在母亲的辛劳、母亲的牵挂、母亲的叮咛、母亲的期盼中麻木不仁,完全看不见、听不到、感觉不到母亲的爱。
这充满慈爱的点点滴滴,一如年轻人常常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曾经有一份爱,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只有当母爱终结在琐碎的岁月之后,成为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时,你幡然醒悟却后悔莫及。
15【原文】
宽则得众。
【出处】
《论语·阳货》。
【译文】
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赏析与启迪】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做到以下五点的,就可以称作‘仁’了。”然后孔子解释道:“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就尊敬他;宽厚待人的人,别人也会宽厚地对待他;诚实守信的人,别人就会信任他;聪明机智的人,容易取得成就;助人为乐的人,别人也愿意帮助他。”
这些话的原意是指政治家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引申到普通人身上,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对别人宽容,必然会获得人们的喜爱。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只要敞开胸怀,以包容一切的气度去读懂宽容、学会宽容,生活中就一定会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纯真和美好。给别人一分宽容,自己就会多打开一扇心窗,多拥有一片蓝天。
16【原文】
君子爱①人深,恶②人浅。爱人长,恶人短;小人反是。
【出处】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常仪功》,作者颜元,清初思想家、教育家。
【注释】
①爱:喜好。②恶:讨厌、憎恶。
【译文】
有道德、有修养的仁人君子,对别人的爱意深厚,而对别人的恶意较少;喜欢别人的优点,讨厌别人的缺点;没有道德修养的小人恰恰相反。
【赏析与启迪】
这段话从君子和小人的相对意义上,讨论君子如何爱人,小人则恰恰相反。
君子为人宽厚,往往有一颗包容的心,能“爱人之长,容人之短”,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服,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你都应该培养一颗善良的心,努力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多做善事,及时肯定别人的优点,你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真诚地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吧!与人为善,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当你向别人施予善心的时候,必将得到善的回报,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17【原文】
仁者寿。
【出处】
《论语·雍也》。
【译文】
有仁德的人往往健康长寿。
【赏析与启迪】
仁义的人宽厚大度,没有自私的偏执,没有嫉妒的忧虑,所以始终能保持泰然自若和坦坦荡荡的心态。这是养身之道,更是养心、养德之道。
现实生活中,忠厚老实的人虽不见得都健康长寿,但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而活得心安理得,睡得安稳自在,比起某些心术不正的人,自然要健康快乐得多,因此大都能安享天伦,颐养天年。
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拥有一颗仁慈之心,也就拥有了健康长寿的心理基础。
如果你想做一个健康长寿的人,那么就先培养内心的仁慈吧。仁慈之心能让你放下人世间的烦恼,充分领略生活的美好,轻松愉快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18【原文】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
【出处】
《法言·君子》,作者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译文】
人必须先自爱,而后别人才会爱他;人必须先自敬,而后别人才会敬他。自爱是仁的极致,自敬是礼的极致。世界上没有不自爱、自敬,而能够被别人爱和敬的人。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强调人必须先自爱,而后别人才会对他有所爱;强调人一定要先自尊,然后才能被他人所尊敬。当然,这种自尊自爱绝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唯我独尊,而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体现。
自爱是最高标准的仁,自敬是最高标准的礼。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懂得关爱他人。
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较弱,心理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和行为,这是必须引起警惕的。因为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不会对他人产生友好行为。一个丧失了自信心和责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呢?怎么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呢?怎么会获得长久而真正的快乐呢?
19【原文】
志士仁人①,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
《论语·卫灵公》。
【注释】
①志士:有坚定意志的人。仁人: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
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是成语“杀身成仁”的出处。“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在孔子看来,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而是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
志士仁人这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精神和理性的历史责任感,在中国历史上曾感染、教育、熏陶了无数中华儿女。
志士仁人那种顾大节、求大义的崇高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使国人们能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利求大利,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志士仁人这种舍身成仁的精神,是最高境界的仁爱,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20【原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①。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出处】
《庄子·山木》。
【注释】
①醴:指甜美的酒。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往平淡若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美如酒。然而君子间的友谊却亲切常存,小人之间的情谊却常常断绝。
【赏析与启迪】
水平淡无味,却是所有生命赖以维持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君子以文章学问交朋友,以志趣相投者为朋友,这样的朋友自然平淡如水,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无关乎利益,无关乎权势,因而是自然的、真切的、可亲的,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酒甘醇甜美,以酒交友,这样的朋友只能是酒肉朋友,这样的关系肯定是短暂的,没有真正的情谊可言。一旦失去了某种利益,双方就有可能疏远分开,甚至反目成仇。
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也能体悟到平淡之中见真情。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有些青少年学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往往谈到自己因为交错了朋友,受朋友的误导,盲目追求哥们、姐们的义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文章学问交朋友,与志趣相投者交朋友,就可以得到可亲、可信的朋友;以利益交友,利字当头表面热闹非常,利字消失友谊难以长久。
21【原文】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出处】
《春秋繁露·仁义法》,作者董仲舒。
【译文】
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
【赏析与启迪】
仁与义的关系,是解读中国道德哲学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董仲舒强调“仁在爱人,义在正我”,认为“仁”的对象是他人,“义”的对象是自己;“仁”的重心在爱人,“义”的重心在正己。推行仁爱的方法,在于爱他人,而不是爱自己;推行道义的方法,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在于苛求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要用仁爱的德行来对待别人,用道义的规范来约束自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宽容地对待他人,才能不断地磨砺自己的个人品质,从而保持身心的平衡,与他人、社会相和谐。
22【原文】
仁人无敌于天下。
【出处】
《孟子·尽心下》。
【译文】
仁爱的人无敌于天下。
【赏析与启迪】
为什么说仁爱的人能够无敌于天下呢?因为仁爱的人拥有一件武器,这件武器叫做“善良”。
善良最能打动人心。不需要语言,善良便是最好、最美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并愿意将它传递下去。善良,能够点亮心灵的明灯,能够温暖敌人的心房。
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用仁爱做武器,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人们的心田。
对付对手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针锋相对,斗得天昏地暗,结果往往两败俱伤;第二种是忽略对手,忘记对手,不与对手一般见识,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第三种则是以“仁爱”做武器,化敌为友,把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毫无疑问,第三种方法是最高明的。
与人争斗和忘记对手都是容易的,但在对手面前,坦诚以待,把对手变为知己,却要接受人性上的巨大考验。一个充满仁爱、肩膀上站立着天使的人,在世人面前,无疑是一个有人格魅力、光芒四射的人。
23【原文】
仁主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
【出处】
《孟子集注·离娄上》。集注者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儒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仁的主旨在于爱人,而爱人没有比侍奉双亲更重要的了。
【赏析与启迪】
遵守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则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体现。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的恩情即使用一辈子的时间也是报答不完的。所以,我们时时都要心存感激,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也不能忘记家中至亲,要尽最大努力尽我们微薄的孝心。
谈到如何向父母行孝时,有些青少年学生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总认为来日方长。可是你不要忘记,生命脆弱,时光易逝,人世间有太多的偶然和遗憾,它们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人生不可弥补的痛苦。
今天的你,应该把对父母的一份孝心,化做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争取学有所成,长大后有所建树,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4【原文】
仁者,无不爱,而爱同类之人为先。
【出处】
《论语注·颜渊》,注者郑玄,东汉经学家,著作主要有《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
【译文】
作为有仁德的人,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不值得自己爱的,但是爱自己同类的人,应该是最优先的。
【赏析与启迪】
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河海洋,才不会干涸;一片叶子只有回归大地,才会化做护花的春泥。一个人要想实现其人生价值,必须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更不能离开由这么多群体构成的社会。所以,仁德的人首先要爱自己的同类。
人在旅途,显然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自己的努力。一个人应该超越自己生命的狭小圈子,不仅仅关注于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且能热心投入到社会公益之中,力所能及地给他人以帮助,在他人的心里点亮一盏心灯。
人要爱人,世界才会充满爱。有爱,人的世界才会生机盎然;有人爱,能爱人,才能品尝到人世的温暖与欢乐。
25【原文】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①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出处】
《墨子·兼爱中》,作者墨子,名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
【注释】
①恶:憎恨。
【译文】
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损害他。
【赏析与启迪】
如果我们都有“兼相爱”的善良动机,有爱人、利人的行为,人们就会爱我、利我,这就实现了“交相利”。这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是一个道理。天下如果都是如此,那么,互爱、互利的双赢局面还会远吗?
把别人的忧虑当成自己忧虑的人,别人也会忧虑他的忧虑;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人,别人也会快乐着他的快乐;用利益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利益帮助他;用德行对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德行回报他。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情。
如果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应当想到别人也需要你的关爱;如果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就该尝试去帮助别人。只要你有慷慨助人之心,就可以团结他人,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扶持。希望你能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26【原文】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处】
《论语·雍也》。
【译文】
仁爱的人,就是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
【赏析与启迪】
孔子所谓的“仁人”,就是指成就自我时,也帮助他人取得成就的人。这些人不仅仅关心自己的通达和成功,而是有一颗宽广博大的心胸,心系他人,能够为他人着想,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别人。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在竞争中,如果能有既成就自己又成就他人的宽广胸襟,那么,社会上的冲突将被化解,大家就可以和谐共处了。
青少年虽然生活在一方狭小的环境里,同样也会遇到同学之间的竞争。比方说,学习上会出现竞争,参加文体活动会出现竞争,甚至在评选班干部时也会出现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其实往往也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27【原文】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出处】
《孟子·离娄上》。
【译文】
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赏析与启迪】
对人是不是恭敬有礼,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人的品行修为问题,实际上是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只有虚心待人、恭敬有礼貌,才能与人沟通交流,得到别人的认可。一个傲慢无知、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戴的。
节俭的人不贪图财物,不奢侈,不虚浮,不铺张浪费。从节约一粒粮食、珍惜一滴水做起,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生活俭朴的人不一定是因为贫穷,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美德的表现。他们懂得别人的财富也是血汗换来的,是劳动的成果,不会用欺骗、掠夺等卑劣手段去侵占。
一个人的形象是一封无字的介绍信。人们往往通过你的语言、行为、仪表,来判断你是一个什么品位的人。如果你想在生活中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应该注重礼貌,谦逊待人。
28【原文】
博学①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
《论语·子张》。
【注释】
①博学:知识渊博。②笃志:坚定志向。
【译文】
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赏析与启迪】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求学是谋生的基础,但是人生在世,仅仅学会个人生活的技能是不够的。
做人首先要立志,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其次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还要注重思考,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浅及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
一个仁人君子,就应该学有所长,品格高尚,胸襟坦荡,善于追求真理,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怎样才能培养仁德的品质呢?那就是以坚定正义的志向去学习,多发问,多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各个方面的关系,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妥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就会比较符合仁德的要求了。
29【原文】
得道①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道:道德,道义、正义。
【译文】
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赏析与启迪】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即是“道”,两者合一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道德”。失掉了道德的人,即使有一身的本领,别人对他也是避之犹恐不及。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护他;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帮助他。有时候,你为别人打开一扇窗,也就为自己打开了一条生路。相反,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毁谤别人就是毁谤自己,苛刻别人就是苛刻自己。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往往是一个能凝聚人心的人,所以他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一个失掉仁义的人,无法得到别人帮助,连他的亲友都要背叛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一个人能力虽然不大,但小小的善与爱,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笔不可小视的精神财富与力量。
30【原文】
慈悲之心,生生①之机②。
【出处】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明朝人。《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应酬、评议、闲适的语录集。
【注释】
①生生:繁衍不绝。②机:契机。
【译文】
仁慈爱怜之心,是天下万物生生不息的契机。
【赏析与启迪】
做人就要有一种恻隐之心、仁爱之心,这是天下万物得以繁衍生长的契机。缺少了这种契机,人就仅仅是毫无情感的行尸走肉而已。
从这种立场出发,就可以理解古人在春游时不轻易采花折枝,以及“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之类的劝诫。
为了让彼此的人生多感受一些春天般的温暖,为了让生活的世界充满鸟语花香的生机,为了让子孙后代依然拥有广阔的天地,在日常生活中,人类需要多一点仁慈爱怜之心,对世间万物、对栖身的这个美丽星球多一点敬畏与爱护。
相关文章:
- 上一篇:人无完人的名言有什么
- 下一篇:关于父亲爱的名言警句(关于父爱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