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间隔年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0 23:16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爱新不觉罗 | 评论: 次 | 点击:

间隔年 | 是寻找自我的一年,还是浪费时间的一年?,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爱新不觉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迟到的间隔年经典语录1

2016年5月2日,美国白宫宣布总统欧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将会于2017年秋季前往哈佛大学就读,玛利亚会在这段期间度过一个间隔年(Gap year)。

什么是间隔年? 间隔年开始于欧美先进国家的1960年代,原本是学生在高中升大学或是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作或是研究所之前的一年空档,进行企业实习,慈善志工活动,跨国旅行,艺术学术研究或是文化交流活动。目的是在让学生更了解自身志趣及追求,迈向作为一个成人的准备。

简单来说,西方观念是18岁后,有一段时间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开开眼界并且做一下人生的复盘。对于厘清人生未来的方向是很有帮助的。



01 间隔年在中国


2008年广州的东东在世界上旅行了十三个月之后回国了,他把一年来的见闻发表成"迟到的间隔年"在互联网上发表,从此间隔年开始成为网路热议,讨论不休。东东孙东纯以此出书,被封为中国间隔年第一人。

然而,在国内间隔年的观念往往很难被接受,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1.1经济因素:钱往往是最大的原因。

在西方国家,间隔年的花费有些是由父母赞助的,有些是平常打工赚来存起来的,而欧美国家多提供类似打工度假签证,让进行间隔年的学子可以一边打工支应生活费用,一边旅行见闻,或是学习语言,文化,艺术的相关活动。

而在中国,除非是受西方教育的父母,多半不认可自助旅行或是间隔年所能带来的正面意义。若想要以自身之力进行间隔年,需要先行打工或是工作有笔积蓄。如果是要以打工度假的方式,目前选择较少,对中国开放的仅有澳大利亚及纽西兰两个国家。

1.2人生规划的时程表:对于人生目标的年龄压力不同。

在欧美国家对于工作结婚买房生子这些人生计划并没有确定的年龄压力。

在中国,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该衔接好的。大学毕业读研,或是直接工作。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年龄压力,几岁收入应该要有多少,几岁该开始有男女朋友准备结婚,所以每个人的认知几乎都对时间有种急迫感,很难放下这种压力来进行间隔年。

1.3传统社会观念的束缚:个体与群体的价值观差异。

西方与中国对于幸福的认知大不相同。西方重视个体,所以对于个人的自我实现有很高的价值期许,因此也鼓励寻找自我。中国重视家庭,家庭和乐跟家族繁衍才是最高的幸福。

所以对于主要精神在追寻自我的间隔年活动,两边的评价高度自然不同。

间隔年在中国的认知往往简化成出国去玩一年,或是一种逃避的行为。被当作一种长时间无计划性的玩乐,与真实的间隔年意义大相迳庭。

在美国,对于教育的认知相对是全面化的,学前重视生活管理,小学是环境探索,初中开始梦想找寻,高中进入职涯选择,大学才是实务能力的培养。而在亚洲国家,大学以前所有的重点都在读书考试。

在中国,进入大学之后,很多人才开始学习生活管理,环境探索,梦想找寻,职涯选择,感情交流...等等。许多人根本来不及完成这些自我的成长就被丢入了社会。所有成年人应该面对的问题跟所有的徬徨都在一进入社会的时候爆发出来,或是用读研的方式继续拖延。

间隔年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成为人生第一次的整理复盘,对于自我的认知及能力的总检讨。


或许是因为你没搞懂自己的人生要什么?


03 间隔年的实际操作


我们来尝试一下,做一个间隔年的计划表。

你知道要如何计划一个人的长时间自助旅行吗? 我们不要用一年,用两个月就好。

让我们从北京出发,一路往南,从广西的友谊关到越南,从河内到古都顺化,小镇会安,经过芽庄抵达胡志明,然后再从越南到去柬埔寨金边,暹粒看吴哥窟,感叹吴哥千年前的庄严。

往北去寮国,直达世界文化遗产佛都琅伯拉邦。然后沿著湄公河逆流上行抵达清迈,往南到东南亚最繁华的都市曼谷,五光十色,酒池肉林。曼谷可以搭乘火车经过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

新加坡往北飞到缅甸仰光,然后一路向北,到瓦城,再到蒲甘去看千佛塔之后,往北从边境章凤口岸回到云南。


东南亚的青年旅馆床位价格平均大概是每天60块,餐费加茶水饮料,每天100块也够花了。所以两个月下来,我们需要6000。然后还有交通费用,估计是15段长途巴士费用每一段约是150元,概抓2500元,再加上其他娱乐花费我们可以算出东南亚旅行两个月预算需要大概12000元。

我们需要先来克服钱的问题。

1.可以先在国内工作存下12000元。

2.或者,到澳洲去进行工作渡假,存下赚到的钱之后再去旅行。在澳大利亚工作,每小时的时薪是18元澳币,一周工作五天,一个月4.3周。收入可以达到3096澳币,澳大利亚的生活费食加住每个月大概是2000澳币,顺利的话可以每个月存下1000澳币,换算成人民币约是4000人民币,工作三个月就可以存下12000元。

抓的宽裕一点,先到澳洲打工半年,目标是存下20000元,然后到东南亚旅行三个月。

到澳大利亚能有什么工作呢?

最常见的是农场及食品加工厂的工作,建议先去考去汽车驾照,如果可以的话,考取堆高机证照更有帮助,堆高机的工作时薪可以达到25澳币以上。如果英文能力有一点水准的话,可以尝试一些服务业类型的工作,不只可以赚比较多钱,也有练习英文的机会。

在澳大利亚的工作渡假,对于多数从小只读书不做家务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学习如何生活的能力。除了财务记帐的规划,还有生活开销的问题,为了省钱,很多人学会了煮饭,洗衣服,打扫家务,学会用自己的努力去找工作跟赚钱。

然后在东南亚痛快的流浪三个月,学习拟定计划目标并应变意外。

旅行不只培养世界观,还经由文化的冲击调整过往的人生观,并融合出自己的价值观。



04 间隔年学习的能力


湖畔大学的梁宁有一个很棒的演讲:一个产品经理的奥德赛之旅。

演讲中举出,每个人从毕业到稳定下来,经由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工作,不同项目的碰撞到能够沉稳下来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上,约需要十年。她用荷马史诗的奥德赛来形容这段时期。

奥德赛是特洛伊战争当中,设计木马攻破城池的英雄奥德修斯胜利之后要回家,因为触怒海神波赛顿遭遇海难之后的历险故事,艰辛奋斗与众神战斗十年,最后得以回到自己的国。

现代人的人生,相比以前丰富许多,有许多的可能性,也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培养自己的能力,来应对变化的挑战。

梁宁提出了需要好好养成的有三个能力:判断,增长及关系能力。

间隔年计划是一个奥德赛时期的最佳开端,让你有机会梳理自身的长处,并学习补足自己原本的不足,到一个可以建立正向循环的机会。以下就三个能力来分别说明。

1.判断能力:我们在现代社会上工作,需要的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能力,而在协作上,我们应该如何信任别人呢? 答案是我们不该信任别人,我们应该学习正确的评估人事物然后信任我们自己的评估。你会因为评估错误然后不断的调整,然后达成了可信的评估判断并以此执行工作。

不论是打工度假或是自助旅行,你需要应对的往往都是陌生的环境,与自己原生环境完全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你必须一遍一遍的去学习,去适应,去了解。从与人交往当中,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工作的进行模式,情感交流的方法。

不同文化中的金钱观,感情观,价值观都非常不同。你不会简单的去找好人就全然信任,你必须先了解差异,进行评估判断,然后再依据这个判断机制进行验证,你可以开始学习,不是这个人或是环境系统不好,往往可能是你的评估判断机制错误,需要更新调整测试,这对于你的判断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学习改善空间。

2.增长能力: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如果简单粗暴地把增长和赚钱统一成一个说法。其实赚钱只有两种:劳动致富和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澳洲打工度假你可以很直觉的认知到第一种,劳动致富。在欧美国家,能够有工作就可以维持基本的富足生活,而这样的收入在亚洲国家甚至可以过的上富裕生活了。

勤劳当然不可或缺,但是梁宁的演说重点在于连续做出正确的决定,譬如阿里巴巴,京东,跟美团的成功。在大环境当中审时度势,正确的判断因应的方案,这是每个想要成功的人士都应该培养的能力。

在自助旅行的时候,你除了网路上收集资讯,然后就是人在现场用五官判断,与路人或是旅馆方咨询。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小到那间餐厅好吃,哪个景点值不值得观看,路线怎么走才又快又省钱,在在都考验你的资讯收集判断的能力。

3.关系能力:这个能力最重要在建立你的共同体。如何找到一起协作的人,如何建立起稳定互相支援合作的关系,要经历理想期,冲突期,整合期,然后才能共同协作。

旅行是跟旅伴一起攻略一个陌生的地方,克服意外,制造欢乐的一件事情。这样的一个团队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听多了很多原本是朋友,出国自助行之后就绝交的故事。也听多了原本是陌生人,路上认识结伴旅行,互相帮助完成旅程,当然偶尔都会有摩擦,但是回来之后变成人生的重要伙伴,变成能相信一起解决问题的人。

自助旅行是建立关系能力一个很好的活动。



05间隔年计划常有的误区


许多人或许认为,间隔年就应该是无计划的一年,让自己可以有充份的时间思考或是无计划的流浪,希望能从中思考出什么新意。或是跟父母索取一笔金钱之后,快乐的全世界游玩,美其名为开眼界的间隔年计划。这些没有目标的间隔年计划,往往导致了失败,从而让人觉得间隔年是浪费时间。

间隔年是有积极性的。最大的积极是认清自己已经有的能力,透过置身于不同环境中,运用并熟练自己已有的能力,并发掘不足的地方。所以一个良好的计划是需要的。规划预算及如何获取足够的金钱,规划时间及进度表可以参照调整,找寻节点进行复盘与检讨。都可以帮助你好好的来规划一个间隔年的计划。

有些人还会提出,若是应届毕业不直接找工作,而进行所谓的间隔年,会让自己在同龄的人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有些企业不喜欢非应届毕业的人,会丧失很多工作机会。

现在的时代,人生已经没有快慢的区别。有一首在美国很流行的诗,我节录一小段

欧巴马五十五岁就退休,川普七十岁才当总统

世界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有些人看似走得快在你前面

有些人似乎慢慢走落在你身后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程

生命就是在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結語:


你不会因为晚一年开始工作,人生就一败涂地。

但是你有可能因为有一年好好的行动思索整个改变你自己的人生。

学习对自己负责,追寻自己的独立成长,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的。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有能力决定自己想要的未来,这就是我觉得间隔年最大的意义。

迟到的间隔年经典语录2

1.

2008年,孙东纯第一次正式的把间隔年这个概念介绍到国内,并随着《迟到的间隔年》书的火热,引爆了国内自助出国游的高潮。

我也是那一年受到感召,一如反顾的加入“再不远行,就老了”的辞职大军,开启自己的间隔年。



间隔年的说法来自西方社会,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欧美。通常指的是西方青年在升学(高中升大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进行的一次长期旅行。在这一年里,学生到异国通过做义工、当志愿者,打工、或者纯粹旅行等方式,去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一年就像是过去连续生活的一个裂缝,所以叫做Gap Year。目的呢?为了开拓眼界、拓展视野,文化交换,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世界。在我看来,最大好处是让你的人生有多一种可能性。

间隔年本意是好的,也是值得提倡的活动。哈佛大学更是公开鼓励——收到录取通知的新生可向学校申请推迟一年入学,在其官网发文安利间隔年的好处。

可随着这股旋风逐渐席卷神州大地,这两年似乎有点变了味。无论学生还是上班族,动不动就打着这个旗号,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这些伪间隔年者更多的是客观逃避,而非主动选择。我始终是持反对态度的。就像我之前文章有一种生活叫做旅行VS喊着口号旅行写过的:

我从不反对旅行,而是反对喊着口号旅行。

2.

Gap Year概念并不是凭空出世,而是源自三百年前的Grand Tour。

Grand Tour诞生于欧洲,是指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贵族子弟成年之后(21岁左右)进行的一项传统欧洲旅行。想想当年公子Jack,带着贴身仆人和私人老师从英伦岛出发,进入法国,到意大利,再到德国和其他国家,用几年的时间探索艺术、文化,学习法语、上层礼仪,同时寻找西方文明的根源。

1625年,培根发表了他的短文《论旅行》。文中写道:“在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在年长一些的人来说,旅行则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听着很高大上,后来这条游学路也开始慢慢在平民阶层普及。还是要花不少钱的吧,我又庸俗的想。

2008年,《纽约时报》给Grand Tour下了一个定义:

Three hundred years ago, wealthy young Englishmen began taking a post-Oxbridge trek through France and Italy in search of art, culture and the root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With nearly unlimited funds, aristocratic connections and months (or years) to roam, they commissioned paintings, perfected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mingled with the upper crust of the Continent.

Grand Tour字面意思是“大旅行”,台湾那边翻译为壮游,我感觉更为贴切。“壮游”一词,典故则来自杜甫的同名诗。

其实壮游自古就有,唐有杜甫的自传式诗《壮游》为证。长达500多字的篇幅,豪放大气,从二十多岁开始出游,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后来官场不顺,颠肺流离,战争来临,更是逃亡避祸。不管怎样,走的地方真不少。



杜甫壮游轨迹

那时文人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比杜甫,李白的悠游自在,不可同日而语。唐朝诗人中,最喜欢旅行的莫过于李白,浪起来真是无人能及。据统计,他一生走过18个省,到过206个州县, 登过80多座山, 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 行程远超二万五千里,堪比长征。



李白的长征路

寄情山水的李白,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大家都会背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他在游览庐山,观瀑布所感。当然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这儿就不列举了。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玄奘一路向西,去往天竺取经,也是对壮游的最好阐述。他的西游巨著《大唐西域记》更是历史上最早的游记,如今则是研究东亚国家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与之齐名的是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东方神秘国家—中国游历17年,堪称西方壮游第一人。同名游记描述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经济文化风俗民情朝廷百姓,包罗万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好奇心和向往,间接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若论最早的旅行家,得是出使西域的张骞(前139年出发)。这次通西域的旅行历时13年,造就后来名扬世界的丝绸之路。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了。这两次虽然都是奉旨行事,带有政治任务,严格来讲不算是现代定义的旅游,但其走出国门,探索新世界的开拓和冒险精神却值得后世崇敬。



要说单纯的旅行家,非徐霞客莫属。他被奉为驴友的祖师爷。不同于张骞和郑和的官方赞助,家里不富裕的青年(20岁)徐霞客凭着兴趣与热爱,开启了自己的穷游一生。

寄居荒村野寺,严寒酷署,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山川河流,并坚持记录,宛如今天日更的旅游大V,最终完成《徐霞客游记》。游记涉及山水名胜、奇观异景、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无怪乎被称为是“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要知道,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过去,出趟远门并不容易。当时,并没有旅行这个概念。远离家乡,有游山玩水者,但更多的人远行都是为了追逐功名利禄。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如果说旅行是古代人的被动选择;那么对于现代人,旅行可是意义重大。

麦坎内尔在《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中说,旅行是现代人的朝圣活动。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身体游览,更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在旅行中,人能体会到作为劳动者所没有的那种完满感与生命的意义。”

也许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喜欢旅行的原因吧。

迟到的间隔年经典语录3

1.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2.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3.「我躺下来,以一张报纸当枕头。高高在我上方的,是会眨眼的星星,而当火车弯曲而行,这些星群便上上下下的画着弧线,望着它们,我睡着了。今天已经过去——我生命中所有天中的一天,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而我依然年轻。」——杰克伦敦《大路》

4.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天堂电影院》

5.赶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去了就好了——《城市画报》

6.对我个人而言,它让我找到了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生,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不会迷茫。——《迟到的间隔年》

7.如果不去接触未知,我们的感觉将变得迟钝,我们的世界就那么小小的一点儿,就连好奇心也将消失不见。我们的目光将不再放眼远方的地平线,耳朵也听不到那些熟悉的声音。

8.有的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每次都是想到这个,提着包就走了。

9. 何为旅行? 旅行不是一次出行,也不只是一个假期。旅行是一个过程,一次发现。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真正的旅行让我们直面自我。旅行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更让我们看 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究竟,是我们创造了旅行。还是旅行造就了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生命将引领你去向何方?

10.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