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吃亏是福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1 00:26 | 分类: 经典句子 | 作者:光明网 | 评论: 次 | 点击: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早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孔子吃亏是福经典语录1

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世间万事惟唯糊涂最难。有些事,问得清楚便是无趣,连佛都说: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所以有时候,难得糊涂才是上道。?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风景都会影响你的心情,而它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沧海桑田,我心不惊,安稳自然。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你若糊涂,便是晴天。早安!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喜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最后失了大贵。人总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态度。有大快乐的人,必有大哀痛;有大成功的人,必有大孤独;这就是代价。从现在开始,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踏实工作,好好生活,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多少时候,因为得不到,所以假装不想要。没有人能完全把自己赤裸裸展现在别人面前。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都应该笑对人生。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大胆走,因为你怎样走都是在向上。早安!

人的一生,有舍有得,有成有败,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遇到不如意的事,看淡;碰上不中意的人,忘却;不要事事都往心上去,不要什么人都记在心头。心就这么大,装得多了,装得满了,麻烦就多了,幸福就少了;心大,世界就大;心小,世界就小;做人,不能胸襟太小。心宽的人,路才宽;心宽的人,人生才多福;心宽,路自宽!早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孔子吃亏是福经典语录2

“吃亏一时,这叫君子;吃亏一世,就是呆瓜!”

这句话不是我讲的。是曾老说的,原话是:“吃亏一时,但是占便宜永久,这叫君子;吃亏一时,又一直吃亏下去,就是呆瓜!”

我们越来越明白,吃亏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吃了眼前的“亏”,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吃亏一事,有时往往得益十事;有时也会因为这件事,从此改变,安乐一世。

曾老也说了。“吃亏一次怕什么?你吃得起。习惯占便宜的人是他的命不好,因为他会养成坏习惯。 ”

而总是吃亏的人呢,吃了亏只能默默承受,最后吃亏吃多了,惨遭淘汰不说,还要被人说一声“傻瓜”!

忘记在哪里看到一段话说:“吃亏”本就是一种利益交换,我用我的忍耐付出我想得到的东西。没人喜欢白白吃亏,平白无故遭受损失,而用“吃亏”换取到的,就是个人的一种福气。暂时损失眼前利益去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吃亏是福”。否则,就是吃傻亏。

民间亦有一句话叫做“吃亏在明处才是福”。

这就是中国人的人情世故,人与人相处的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提倡“不争”。从实际上是在彰显“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不争”的实质就是“争”,所谓不争,不过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一种不易为人察觉、保守的进攻策略。

古人说“吃亏是福”,是有其道理所在的。只是,吃的亏是眼前的、表面的,得到的益处却是无形的、长远的。

所以曾老也认为:只有一个经得起吃亏的人,才是有福气的,一个生怕吃亏的人就没有未来。所以,一个人吃点亏无所谓,一个人多做点慈善的事情,多让点别人,照顾一些弱小的人,才显得了不起。处处占小便宜,处处和人家争,一切只顾自己,这种人也没什么价值可言。

这是曾老的对人过人情多维度去考虑,去兼顾,融通的智慧所在。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不断的吃亏中成熟成长起来的,从而变得更加聪明睿智,如果有人一旦吃亏便惆怅百结,郁郁寡欢,一蹶不振,这样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讲到最后曾老说了:没有好坏的原则——要各取所需,不要盲目学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是在各个地方、在不同的条件下,采取各自不同的原则。

他真正想教我们的还是:内方外圆,真君子。

我们不可能外方内圆,因为这样的话,这个“圆”就没有功效了,而且“方”也被人家看出来了。孔子讲“君子可欺以其方”,为什么这些君子老吃亏、老上当?就是因为君子们太方正了,很容易被人利用。年轻人也一样,总觉得自己很有正义感,结果常常被利用。

一个人有什么原则,最好不要让别人看清楚。这也是我们跟西方人不一样的地方。西方人是我了解你,你了解我;我们则是我了解你,但是我有些地方不让你了解,我才不会被你完全控制。尤其是领导对部属,领导如果被部属了解的话,就会被反控了,就会被架空了,就失去控制力了。

所以,做干部的人,一定要有几分保留。每个员工也一定要有几分保留。不能完全了解你的领导,那将对自己非常不利。因而也要有一部分保留——。

曾老谆谆善诱,教我们做事前先做人。

如此接地气的言行与我们沟通。让我们知道,要先找到在社会生存的途径,才能养活自己,再把内方外圆修炼到炉火纯青。

孔子吃亏是福经典语录3

不知道从时候起,周围突然多了很多人在讲吃亏是福,在朋友圈里也有很多在转发吃亏是福的文章。更有甚者,有人要在山东曲阜投资数亿建一个吃亏是福孔子学院!

我就纳了闷了,这吃亏是福能和孔子他老人家扯上半点关系吗?有人问我,吃亏是福不是孔子说的?我当时就告诉他,谁跟你说这是孔子说的?孔子他老人家要是地下有知,非要找你算账,你这是赤裸裸的诬陷!你或许会问,孔子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孔子的态度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论语》中就曾经记载了一个人跑去找孔子,对孔子说:“我能做到以德报怨,怎么样?”当即孔子就反问了他一句:“你以德报怨,那么我请问你那什么来报德?”那人一下子就愣住了,是啊,你如果用德来对待你的仇人,那还怎么对你的恩人呢?接下来孔子继续说道:“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对你好的,你就对他好。而要用正直来对待怨恨!你对我不好,凭什么还要我对你好呢?

孔子就是这样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不仅是孔子,先秦儒家非常看重复仇!儒家从来就主张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所以当伍子胥向楚平王报杀父之仇的时候,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人问,难道对国君也可以复仇吗?《公羊传》的解释是:如果父亲有罪而被杀,当然不能复仇。但是如果父亲没有罪过而被杀,复仇当然是可以的!

《礼记》记载,一次子夏问孔子,对待有杀父杀母之仇应该怎么办?孔子的回答是,有杀父杀母之仇的人,在没有复仇之前,始终应该保持居丧的状态。也不要出去做官,一天到晚只做一件事情,准备复仇!对于这样的仇人,如果在大街上遇到了,应该立即冲上去和他决斗,而不应该回去拿兵器。结果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应该回家拿兵器呢?没有兵器怎么斗呢?孔子的回答是,有杀父之仇在身,兵器应该是不离身的!

先秦秦汉时期,人们还是有血性的。绝对不会说,别人欺负了自己,私下里对自己说一句吃亏是福就了事。吃了亏不报仇,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君安的人被乡里恶霸李寿杀害。赵君安的三个儿子都立志报仇,可惜后来一场瘟疫,三个儿子相继去世。听到这样的消息以后,李寿欢宴亲朋,得意地说道:今后再也不会有人找我复仇了!李寿可能没想到,他这句话传到了赵君安的女儿赵娥那儿,闻听此言,赵娥满腔怒火,她说道:赵家人还没死绝,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赵娥天天练习武术,随时准备复仇。后来有一天赵娥和李寿在闹市相遇,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赵娥终于手刃仇敌。

之后赵娥没有逃,反而是拿着李寿的脑袋去自首。知道前因后果之后,地方官不仅不准备捉拿赵娥,反而极力劝赵娥回家,自己不能把这样的女义士关进监狱。赵娥则是坚持不能因为自己而违背国法,进了监狱就不出来。好在,不久赶上大赦,赵娥才出狱回家。不久后,当地太守等人闻知赵娥的事迹,纷纷上书朝廷,请求对赵娥进行表彰!

在儒家这里,从来都不主张吃亏是福,从来都反对大家做唯唯诺诺的懦夫!

有人或许会说,儒家也不能全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道家就主张吃亏是福。这些如此说,是因为他们看到《老子》里有这样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的确,这是老子的话,但老子可不是主张吃亏是福!他说这些,是在讲辩证法,在老子看来,事物有向其对立面转化趋势。所以,老子说不可以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因而,一些福之中也隐藏着祸端,而一些灾祸之中也有可能会有福的因素。


“吃亏是福”这句话,在我们的圣贤那里找不到一点依据!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这句话是清代才开始被人们广泛传播的。其实呢,在极端专制集权的大清朝,他需要的不是血性男儿,需要的是彻头彻尾的顺民,就是让大家做缩头乌龟!你不是被欺负了吗?你不是被剥削了吗?换个角度想,吃亏是福,你的福报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且,他不是剥削了你吗?他不是占了你的便宜吗?没关系,他很快就要吃大亏了!

当今的中国社会,需要的绝对不是窝囊废,绝对不是奴才,不是顺民!今天需要的是懂得权力与义务意识的守法公民,在法律的范围内,亏就是亏,福就是福,绝对不存在是亏是福!谁要是再对你鼓吹吃亏是福,我们完全可以把福让给他去享!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