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名言
时间:2022-04-20 14:5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国军号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归有光名言
1.冯梦龙,归有光,施耐庵的资料介绍及名句
冯梦龙简历,冯梦龙简介,冯梦龙资料 冯梦龙(1574一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笔名还更多。
他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这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
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灿的篇章。在这一批文人中,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在这一年的前后,有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如凌蒙初(1644),侯峒曾、黄淳耀、黄道周、吴应箕、夏允彝、祁彪佳、刘宗周(1645),阮大钺、王思任(1646),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1647)等等,在战乱中死去。
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在异族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弟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
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熊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冯梦龙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
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曾在《磷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
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
直到崇祯三年(1630),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回到家乡。
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亲历了女真的蹂躏而郁郁去世 。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
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也正因为如此,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奠定了他中国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一点,我们至今研究、认识得还很不够,如果没有他的辛勤劳作和超出同时代人眼光百倍的见识,那些到明代已散佚殆尽的宋元话本以及在民间流传的歌谣、笑话、戏曲,都将自生自灭,使文学史上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
冯梦龙的这些工作成就,实可与孔子删定《诗经》的意义并肩媲美! 冯梦龙所编纂的这些书,从出版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实用。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为书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这使得冯梦龙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业的特色。在《智囊》一书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智囊》、《古今谈概》、《情史》三部书,可谓冯梦龙在“三言”之外的又一个“三部曲”系列的小说类书。《智囊》之旨在“益智”、《古今谈概》之旨在“疗腐”、《情史》之旨在“情教”,均表达了冯梦龙对世事的关心。
而《智囊》是其中最具社会政治特色 和实用价值的故事集。他在《智囊叙》中说: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
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
他想由此总结“古今成败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谓不深远。 《智囊》初编成于明天启六年(1625),这年冯梦龙已届天命之年,还正在各地以做馆塾先生过活,兼为书商编书以解无米之炊。
此时也是奸党魏忠贤在朝中掌权,提督特务机关东厂,大兴冤狱,正红得发紫之际,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冯梦龙编纂这部政治色彩极浓,并且许多篇章直斥阉党掌权之弊的类书,不能不令人对冯氏大智大勇的胆识表示敬佩。
以后此书又经冯梦龙增补,重刊时改名《智囊补》,其他刊本也称《智囊全集》、《增智囊补》、《增广智囊补》等,内容上均同《智囊补》。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依内容分为十部二十八卷。
《上智》、《明智》、《察智》所收历代政治故事表达了冯氏的政治见解和明察勤政的为官态度;《胆智》、《术智》、《捷智》编选的是各种治理政务手段的故事;《语智》收辩才善言的故。
2.求激志的名言
1.人在20岁以意志力著称,在30岁以智慧取胜,在40岁则靠的是理智的判断。
2.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会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3.有心能知,有情能爱,有缘能聚,有梦能圆。
4.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为快乐,什么样的人最美——自信的人;所以我们不但快乐,而且自信。
5.年轻的情怀,喜欢一个人,爱一朵花,其实并没有错,在我们长大过程中;只要爱过,喜欢过就是美丽的。
6.人生的聚会是一种缘分,有时分离也是一种爱的祝福。
7.机遇如清水,无处不可流;机遇如月光,有隙皆可存。
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产生学会吃得起苦。——爱迪生
9.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斯大林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王守仁
10.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
川上的桥梁。——培根
11.如果一切都任我欲为,我会有迷失在这自由深渊之感。——富兰克林
12.希望是不幸之人的第二灵魂。——歌德
13.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以生于忧患。--归有光
14.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贫穷更苦。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险,人心更险。知其难,甘其苦,耐其薄,可以处世矣--孙其遇
15.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孙中山
自:
3.一句话概括归有光的一生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已讲过多次,讲的最差的就是将文章翻译、串讲了一次。
当我有了文本细读和教学设计的意识之后,这篇貌似简单的文章,便变得有意义起来。第一步:直寻现量,直击文本。
时间为5分钟。读书第一步就是不带任何成见、不看任何解释的直接理解与感悟。
也就是说,教学生读书,首先要教学生像普通读者那样去读书。作为普通读者,拿到《项脊轩志》,并不是先看翻译,不是先了解背景材料,而是直接面对文本。
我引用了三条材料: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必是今日去一重,明日去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
去尽骨,方见髓。——朱熹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钟嵘《诗品》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
——王夫之 《姜斋诗话》第二步:情感把握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当随意提问了几个同学阅读的最初感受之后,便从文章的体裁入手,进行情感把握。
这篇文章是散文,准确地说就是“志”,“志”就是“记述”,记人的叫“志”,记地的叫“记”。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作者的感情,学生很容易找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接下来,我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学生也很容易回答,是承上启下。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承上启下的句子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我请同学们想了一下自己写到过渡句时,一般将其放在哪里?很多同学说是后一段的开头,或者单列一段。
于是,我就跟学生讲,粤教版教材将这句话放在第一段的开头是没有道理的。找到这句话之后,我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请从多重侧面探讨归有光“喜在何处,悲在哪里”?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核心问题。
学生首先探究的是“喜在何处”。经过概括,答案是:环境优美,居处高雅,诗意的读书生活,丰富的精神世界,甜蜜的爱情婚姻。
其实这个地方很简陋,称之为“陋室”一点也不过分。但正如“陋室不陋”一样,归有光可以在此自由自在地读书,享受独处的时光。
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为什么在此种植“兰桂竹木”?为什么不种植大柳树和白杨树?其实,兰桂竹木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植物,同时也是某种精神的象征。兰桂,寓示着君子,竹木,象征着高雅。
这些植物恰恰是归有光个体精神追求的象征。二是“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这种动作只能出现在独处的场合,大庭广众之下“偃仰啸歌”或“冥然兀坐”,都会被视为精神有问题。也就是说,“喜”是我们作为普通读者阅读的感受总结。
其次,学生分小组讨论了“悲在哪里”?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分别总结第二段、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意思即可。概括如下:家道中落,四分五裂,功名无望,遥遥无期,母亲驾鹤,妻子离世。
第三步:背景分析 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书,同时还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站在更丰富的资料立场上,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让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文本。于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情感把握之后,我抛出了三条背景材料:1、归有光的家庭状况:“县官印不如归家信”。
远祖归隆道,宋朝人,曾居住太仓县之项脊泾。曾祖归凤中举,官武城令。
祖父、父亲均未有功名。祖母的祖父夏昶,太常寺卿。
2、归有光的个人资料:1540年中举,时年33岁,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1565年中进士,时年60岁,授湖州长兴县知县,后为顺德(邢台)通判。
1570年,南京太仆寺丞(从六品),时年65岁。1571年,卒于南京,时年66岁。
3、本文的写作背景:第一至第四段:写于【 】岁。母亲去世:作者【 】岁。
吾妻来归:作者【 】岁。妻子去世:作者【 】岁。
复葺南阁子:作者【 】岁。最后一段:写于【 】岁。
讲述了这三条背景材料之后,我又一次带领学生走进了文本本身,特别是第二三四五段。归家原是名门望族,现在却四分五裂。
叔伯分家,鸡飞狗跳,而归有光却猫在南阁子里读书。对这个问题就有两层解读:一是归有光在南阁子里读书,可以暂时抛开家庭的纷纷扰扰,独处于自我的精神空间,享受读书的时光,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比这更可喜的了;二是归有光在南阁子里读书,真的能够抛开家庭的是是非非吗?或许,读书对他来说,原本就是一种逃避。
也就是说,表面上是喜,其实是悲,是一种无能为力的虚无感,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感。他并不能真正抛开家族的恩恩怨怨,或许,他还想通过读书获取功名,重新振兴家族呢。
后文其实也说明了,项脊轩其实并不是一个清静的所在,而是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这种“干扰”,既是亲情的,也是功名的。母亲去世时,作者才8岁,一个十七八岁的人,对于八岁之前的事情是非常模糊的,普通人也是如此。
正是在他人的不断转述中,自己才能构建起童年的生活。老妪的出现,恰恰给作者提供了一个构建童年世界特别是与母亲相关的生活的机会。
只可惜,老妪还在,项脊轩还在,而母亲却早已离世,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紧接着就是大母的。
4.项脊轩志名句默写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归有光《项脊轩志》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项脊轩志》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至理的名言
1、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
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吕新吾 2、奋斗是万物之父。
——教育家 陶行知 《给肖生的信》 3、奋斗名言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 ——孙中山 4、办事贵有定见,不贵有成见,定见者,在我之知识学问,不与世为推移者也。
——袁枚 5、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6、变中求其一,动中求其定,难中求其成。
那就是“变动难,一定成”——蒋经国 7、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孙中山 8、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桥 9、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 10、凡事欲其成功,必须付出代价——奋斗。
——爱默生 11、奋斗的名言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现代文学家 巴金 12、奋斗的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1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礼记 14、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苏步青 15、“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 16、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17、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
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18、凡人要自立,要自强,要求己莫求人。
——胡文忠 19、对乐于奋斗的人来说,奋斗不是憾事,而是乐事。 —— 托马斯 20、短不可护,护则终短。
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聂大年 21、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贫穷更苦。
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潮险,人心更险。
知其难,甘其苦,耐其薄,可以处世矣。——孙其遇 22、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以生于忧患。
——归有光 23、胆怯有两种:一种是思想方面的,一种是神经方面的;一种是肉体的胆怯,一种是精神的胆怯;两者各不相关。——巴尔扎克《搅水女人》 24、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
——尉迟恭 25、诚则金石所穿。——曾国藩 26、成功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奋斗结晶。
——英国地质学家 史密斯 27、不满烦闷,只应该使我们更坚决地向前奋斗;不应该使我们逃避困难,一瞑不视。 ——邹韬奋 28、不要对任何人埋怨生活吧,因为安慰之词很少能包含一个人秘要追求的东西。
当一个人同妨碍他生活的事物进行斗争时,生活便会比什么都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在斗争中,苦闷无聊的时刻会不知不觉地飞驰而去。
——高尔基《时钟》 29、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茅盾 30、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31、成大功者,不顾小嫌;建远略者,不期近效。
——陈宏谋 32、沉静就是力量;斧头是沉静的,却能把橡树连根砍断。——高尔基《夏天》 33、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鲁迅 34、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高深甫 35、奋斗在人,成功在天。
——古希腊盲诗人 荷马 《伊利亚特》 36、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37、奋斗之心人皆有之。
——李叔同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9、高中刚毕业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直到你将此职位挣到手。
——比尔·盖茨 40、革命军的责任是要把不平等的世界打成平等的。——孙中山 41、跟生活的粗暴打交道,碰钉子,受侮辱,自己也不得不狠下心来斗争,这是好事,使人生气勃勃的好事。
——罗曼·罗兰《母与子》 42、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 叶剑英 4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44、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累。
——吕新吾 45、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蜿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 4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 47、今日能行之事,勿捱明日,自己能为之事,勿诿他人。——吉福生 48、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49、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50、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 51、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朽。——高尔基《母亲》 52、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
——宗白华 53、人当自信自守,凡义所宜为,力所能为,心所欲为,而亲友挽得回,妻孥劝得止,只是无。——罗近汉 54、懒驴子是打死也走不快的。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55、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利为友。——欧阳修 56、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可惜,此日闲过可惜,此身一败可惜。
——夏正夫 57、具有伟大的理想,出以坚定的信心,施以努力的奋斗,才有惊人的成就。 —— 马尔顿 58、航海远行的人,比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恐怕永无达到的日。
奋然为之 亦未必难
据报道,某旅是一支在改革中组建的新部队,专业对口率不高,却在实弹演练中打出22发22中的成绩;全旅抽组自35个不同单位,却连续完成18项重大军事任务……该旅领导认为,新部队在建设发展中固然面临“拓荒”的种种艰难,但付出艰苦努力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奋然为之,亦未必难。”这是明代归有光留下的名言。守摊度日,往往是安稳的;抢滩登陆,往往是冒险的。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本就是一项挑战与机遇同在、风险与成就并存的事业,没有一点“奋然为之”的精神,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只有那些砥砺奋进、一往无前的人,那些乘风破浪、攀登高峰的人,才能饱览无限风光。
但凡是伟大成就,没有唾手可得的。造原子弹不难吗?但钱学森等人不畏艰辛,排除万难,终于让祖国“挺直腰杆子”。造核潜艇不难吗?但黄旭华等人矢志钻研,“人间蒸发”30年,终于让中国人的核潜艇梦开花结果。如今,载人航天、嫦娥探月、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取得哪一项成就不难?但靠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奋然为之”,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足以彪炳史册的奇迹。
但不可否认,“奋斗无用”的想法仍有一定市场。有的人过于看重外部条件制约,认为“干了可能也白干”;有的人遇到挫折就退缩,经常半途而废;还有的认定“靠奋斗不如靠背景”,催生出消沉失望、无所作为等表现。实际上,信奉所谓的“宿命论”“关系学”,不仅无益于改变现实处境,而且会带来精神世界的空虚;而“奋斗无用”,或许只是为放弃努力寻找的借口。“拼这拼那,不如拼搏。”靠实干立身创业、靠拼搏成就梦想,永远是成长成才的正道。
军事领域的较量,从来就是实打实的对抗、硬碰硬的比拼。对于军人来说,须臾离不开“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使命意识,“马踏三秋雪,鹰呼千里风”的热血情怀。反之,如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想个人的事多,想打赢的事少,那还怎么打仗?又怎能打胜仗?从这种意义上说,“奋然为之”的状态,理应成为军人的精神常态、工作常态和生活常态。
当前,“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广大官兵只有砥砺“奋然为之”的精气神,一丝不苟研战、一门心思备战、一腔热血奋战,才能攻坚克难,成就未来。
(作者单位: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