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名言
时间:2022-04-21 07:2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朝文社老张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永乐帝名言
1. 郑和的名言警句
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郑和远航,大张旗鼓。
宣威异域,举世瞩目。舳舻千里,观者如堵。
乘风破浪,风雨无阻。飘洋过海,观风察俗。
奇珍异宝,互通有无。七下西洋,应付自如。
绝域殊方,心悦诚服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2. 刘伯温名言
【春蚕】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五月十九日大雨】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旅兴】 倦鸟冀安巢,风林无静柯。路长羽翼短,日暮当如何? 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宁知天上雨,去去为沧波。 慷慨对长风,坐感玄发皤。弱水不可航,层城岌嵯峨。 凄凉华表鹤,太息成悲歌。 【薤露歌】 蜀琴且勿弹,齐竽且莫吹。四筵并寂听,听我薤露诗。 昨日七尺躯,今日为死尸。亲戚空满堂,魂气安所之。 金玉素所爱,弃捐箧笥中。佩服素所爱,凄凉挂悲风。 妻妾素所爱,洒泪空房栊。宾客素所爱,分散各西东。 仇者自相快,亲者自相悲。有耳不复闻,有目不复窥。 譬彼烛上火,一灭无光辉。譬彼空中云,散去绝余姿。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谁能将两手,挽彼东逝波。 古来英雄士,俱已归山阿。有酒且尽欢,听我薤露歌。 【美人烧香图】 翡翠钗梁云作叶,腻红深晕桃花颜。 玉奴纤手卷虾须,绣罗袜小不胜扶。 低头背人整裙带,神前独自深深拜。 翠绣轻回香雾分,悠悠细语听不闻。 门外游人空驻马,冥冥白日西山下。 【蜀国弦】 胡笳拍断玄冰结,湘灵曲终斑竹裂。为君更奏蜀国弦,一弹一声飞上天。 蜀国周道五千里,蛾眉岧岧连玉垒。岷嶓出水作大江,地砉天浮戒南纪。 舒为五色朝霞晖,惨为虎豹嘷阴霏。翕为千障云雨入,嘘为百里雷霆飞。 白盐雪消春水满,谷鸟相呼锦城暖。巴姬倚歌汉女和,杨柳压桥花纂纂。 铜梁翠气通青蛉,碧鸡啼落天上星。山都号风寡鹄泣,杜鹃呜咽愁幽冥。 商悲羽怒呀未了,穷猿三声巫峡晓。瞿塘喷浪翻九渊,倒泻流泉喧木抄。 楼头仲宣羁旅客,故乡渺渺皆尘隔。含凄更听蜀国弦,不待天明头尽白。 【梁甫吟】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霓。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3. 评价崇祯皇帝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1、屈大均的《燕京述哀》其一,作于清初 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
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意思:先帝长期天不亮就穿衣服 为了国家忧虑操劳 (意思是说先帝勤政爱民) 身死社稷来回应为国捐躯的将士 批着头发去见太祖高皇帝 (描述先帝殉国时的情景) 风雨甚至遮住了先帝魂魄升天的路 大好河山上都是为国而死的烈士 (写山河大地在满人蹂躏之下,血雨腥风的惨相) 先帝在御袍上留下血诏 我大明百姓想起来都哀痛不已 (表达人民对于先皇的崇敬以哀痛)2、李自成的《登极诏》: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意思:阁下其实并不是昏庸不明之人,奈何孤身而立,身边到处都是只吃饭的福胆弟感郗啡甸拾鼎浆人;大臣们都在顾着自己的私利,而到处结党谋私,忠于阁下的人几乎都没有了!崇祯是个亡国皇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奇怪的是,他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亡国之君。
且看看历史上有名的几个亡国之君。汉末的汉献帝,软弱无能。
陈后主陈叔宝,是个荒淫无耻有了名的皇帝。隋炀帝杨广,不说了,暴君的名气可与秦始皇并列。
南唐后主李煜,长于妇人之手,几曾识过干戈?虽有一手的好词,却是以三千里江山为代价,最后做了违命候,连个小周后都保不住,生日都过不了。北宋二帝,徽宗与李煜差不离。
这些人在历史上,是骂名多于同情(李煜因词而幸免)。但崇祯不一样。
先看看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是怎么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登极诏》)李自成是在明朝统治下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与崇祯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这段却说的客气之极,分明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文雅说法。
连李自成都是这样想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
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事实上,明朝早在崇祯帝即位之前,就已名存实亡了。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真是没一个说的过去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喜欢做木匠的皇帝,有替自己亲爹妈争名分而与大臣打了多年口水仗的皇帝,有喜欢封自己做什么将军、什么侯的皇帝,有喜欢自己乳母的皇帝,有死于红丸的皇帝,有喜欢微服私访调戏良家妇女的皇帝,真是一蹋胡涂到了极致,整个二十五史,没有这么胡闹的朝代。
而且,明朝自始至终,外有边患,蒙古、瓦剌、满州相继而起,战事纷纷。内有奸宦,王振、曹吉祥、刘瑾、谷大用、魏宗贤、王承恩,相继把持朝政,而且自从有了奸宦的擅权,就有了阉党与朝党之间的党争,正邪之争、门户之见,都使朝政内耗于此。
所以崇祯帝即位时,明朝已是风雨飘摇了。这样的国家接了手,已无机会可言。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没有学他的祖先们,登基伊始,他就体现了他高出明朝皇帝的地方。一是果断,二是勤政。
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
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崇祯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
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人们仿佛看到了明朝的希望。
(但是他随后又继续宠信宦官王承恩,和以前的皇帝犯了同样的错)。至于他的勤政,《明史.本记第二十四》中云:“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而且,从崇祯的诸多举措来看,他也是想有为的,他在位十七年,动辄下《罪已诏》来安抚民心,所用之言都极尽自责之能事。如在十年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皇帝是如此说的。
“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
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
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
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
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
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
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
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明季北略》卷十三) 但就这样一个果断、勤政、爱民的皇帝,为什么会亡在煤山的清风明月下?。崇祯的果断是有据可查的,诛魏氏,是他十七年皇帝生涯中最光辉的事情。
之后,他的果断就用错了地方。怀疑+果断,是皇帝给所有忠臣良将最大的毒药。
袁崇焕,一个打死了努尔哈赤的功臣,一个让所的满州人心惊胆寒的军人,一个赤胆忠心,一心想学岳飞的人,最终与岳飞有了同样的下场,死在了最低劣的抄袭来的反间计上,自毁长城,是崇祯的果断。“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4. 10条名人名言
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作者:
蒲松龄 名言: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 作者:
(明)朱棣 名言:
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 作者:
肖伯纳 名言: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作者:
卢梭 名言: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作者:
斯宾塞 名言:当人们自由地追求真理时,真理就会被发现。 作者:
罗斯福 名言:
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自信,而勇气和自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 作者:
科伦 名言: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作者:
柏拉图 名言:
有许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为成功的代价的。 作者:
莫扎特 名言: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作者:
歌德
5. 郑和的关于生命价值的名言是什么
“国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
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6. 国古代名人名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中国)2.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明)李时珍 3.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战国)荀况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6.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宋)朱熹 7.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 (明)朱棣 8.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清)曾国藩 9.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清)曾国藩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1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粱启超
7. 言志名言
*志当存高远。
〔三国〕诸葛亮*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晔*男儿事业当志奇。
〔三国〕贯休*君子志于择天下。〔宋〕刘炎*褴褛衣内可藏志。
书摘*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志犹学海,业比登山。〔隋〕王通*志以成道,言以宣志。
〔隋〕王通*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宋〕朱熹*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明〕冯梦龙*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清〕程允升*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琮琼*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
〔汉〕桓宽*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三国〕曹植*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唐〕李隆基*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唐〕李白*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
〔唐〕李白*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唐〕白居易*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唐〕孟郊*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唐〕杜荀鹤*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
〔宋〕欧阳修*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元〕万松老人*慷慨丈夫志;铁石豪杰心。《格言对联》*有志肝胆壮;无私义凛然。
《格言对联》*若无松柏志,超越不为高。郭沫若*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有志。
〔南朝〕范晔*宁可清贫有志,不可浊富多忧。〔宋〕释道远*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
〔宋〕胡宏*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明〕于谦*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
徐悲鸿*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春秋〕墨翟*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战国〕孟轲*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汉〕王充*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
〔三国〕曹操*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唐〕刘兼*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宋〕张来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志须预定自道远,世事岂得终无成?〔元〕徐谦*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清〕颜元*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林伯渠*英雄气魄云为被;志士胸怀海作家。《格言对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北朝〕刘昼*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格言联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孙中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
《神童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明〕李时珍*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 书摘*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春秋〕孔丘*夫志,气之帅也。
〔战国〕孟轲*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战国〕孟轲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战国〕荀况*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韩非*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志坚者,功名之主也。〔晋〕葛洪*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晋〕葛洪*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唐〕王勃 *生、死、穷、达不易其志。〔宋〕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苏轼*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宋〕朱熹*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宋〕真德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明〕王守仁*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明〕吕坤*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明〕冯梦龙*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
〔明〕戚继光*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
〔明〕朱棣*男儿立志三步曲:齐家、治国、平天下。〔明〕唐寅*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清〕曾国藩*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清〕曾国藩*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但言虚心,不若先言立志。
〔清〕陈确*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清〕黄宗羲*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粱启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壁》*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格言联壁》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英〕勃朗宁*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英〕乔·赫伯特*每一个成功者的秘诀,是由于坚定不移的志向和热烈不懈的工作。〔英〕马尔顿*真正之才智,是刚毅之志向。
〔法〕拿破仑*一个志在有大成的人,他必须如歌。
8. 八骏马的名言是什么
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传说能日行万里(一说三万里)。还有明成祖喜爱的八匹骏马,刻于明长陵,被后世誉为长陵八骏;亦有徐悲鸿的画作《八骏图》。
周穆王之八匹骏马。一说《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皆因其毛色为名。另说《拾遗记》:“(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则以其行迹而名。民间传统木雕、砖刻上常见有八骏图案。
八骏图的诗词
作者 白居易
年代 唐
内容 穆王八骏天马驹,
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
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
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
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
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
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
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
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
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
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
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
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
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
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
君莫爱。
9. 急求永乐大帝朱棣写的诗词
最佳答案1\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
无志而建功。
2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明·朱 棣
湄洲神人濯厥灵,朝游玄圃暮蓬瀛。
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
上帝有命司沧溟,驱役百怪降魔精。
囊括风雨电雷霆,时其发泄执其衡。
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
雕题卉服皆天氓,梯航万国悉来庭。
神庇佑之功溥弘,阴翊默卫何昭明!
寝宫奕奕高以闳,报祀蠲洁腾苾馨。
神之来兮佩玲珑,驾飚车兮旖霓旌。
云为扆兮雾为屏,灵缤缤兮倏而升。
视下土兮福苍生,民安乐兮神攸宁。
海波不兴天下平,于千万世扬休声
《大明风华》里的一段台词,预言了多年后的土木堡惨案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近日,持续更新的热门电视剧《大明风华》,带着观众走进了明朝那段波云诡谲的京华旧梦。其字字雕琢的台词,也让多少观众连打好评。比如第二集里,刚刚北征得胜的朱棣,当着军将们的面骂太子的一段。
这一段的剧情是,踌躇满志的朱棣,想着乘胜追击再打大胜仗,碰巧战战兢兢的太子来请安。看着这个“怂”儿子,朱棣突然冲着军将们,一顿连珠炮般吐槽:“你们都知道,太子是个抠砖缝的,我活着,你们吃点喝点,招兵打仗,撒着欢的干。等我没了,军装破了自己缝,你们才叫苦连天哪。”
不过,参考历史的话,朱棣这声吐槽,还是有出入。太子朱高炽“抠砖缝”不假,可后来他才在位八个月,国防大事上真没怎么抠。反倒是朱棣生前最疼爱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以及他的重孙子明英宗朱祁镇,却如接力赛一般,一代接一代“抠砖缝”。终于在朱棣去世二十五年后,活活抠出了“土木堡惨案”的大坑。
那么,这爷俩都是怎么“抠”的呢?那就得从当年朱棣横扫北方时,一处无比倚重的战略要地说起:开平卫!
一、开平卫
明朝初期,朝廷为防止北元势力南侵,在上都设立了开平卫。这处卫所的设立,使明王朝既能掌握军事要塞开平地区的直接控制权,又能在长城之外,拥有另一支防御北方敌人的强大力量。
朱棣时代,明王朝五次北征,开平卫都凭借着战略地位,承担了军事物资和粮草中转站的功能。可以说,朱棣之所以能对草原形成碾压优势,打得草原各部落乖乖做人,靠的正是开平卫的加持。
然而,开平卫虽然护佑了明王朝的北疆,但也没少花国库的银两。这项军事支出在朱棣看来还算物超所值,可到了喜欢“抠砖缝”的朱瞻基时代,则成了根本不能忍的花销。
在朱瞻基看来,既然朱棣已经打得北方各部落臣服我大明了,那还留着开平卫烧钱不是傻吗?
朱瞻基的想法很快被有心的臣子发现了,于是户部主事王良很善解人意地提出:皇上啊,开平卫的粮饷花销太大了,朝廷恐怕负担不起啦。“乞简精锐者更番守城,令其妻子入赤城、云州立堡居之”。
王良的提议正中朱瞻基下怀,开平卫就此迎来一场浩浩荡荡的大迁徙。考虑到开平卫驻军庞大,明王朝决定先将开平卫官军家属迁往独石口新筑城堡居住,再将开平卫戍守官军分成两班,每班一千人,轮流去开平旧城驻守。
迁徙工作启动后,开平卫的驻军陆续搬了家,留在开平旧城中的官军越来越少。宣德四年,朱瞻基觉得彻底放弃开平卫的时机成熟了,于是他立刻大笔一挥,下达了一条人事变动命令。
“敕赤城管屯备御开平卫指挥方敏、王俊等,以所领官军听总兵官都督谭广节制”
前期内迁的开平卫指挥方敏、王俊等及其所领部队,就这么被划给宣府总兵官谭广管辖。在新长官的带领下,开平卫渐渐地融入了宣府防御区。
宣德五年,一心想着“抠砖缝”的朱瞻基总算将开平卫的所有官军及家属全部内迁至独石等城堡内,仅保留了对开平故城的往来巡备之制,这标志着明王朝对开平战略要地的彻底放弃。
明王朝撤掉开平卫之举,犹如将北方的防御体系撕开个大口子。北元势力一见明王朝防御体系松懈,立刻挥兵南下,很快将开平旧城变成了北元蒙古部落的驻牧之地,逼得明王朝的防御线不得不长期退守长城一带。
多年后,明英宗亲征,征着征着就被瓦剌包了饺子,留下了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想来明英宗被困敌营时,一定在心里碎碎念:老爹啊老爹,要不是你“抠砖缝”放弃开平卫,瓦剌就算有双隐形的翅膀,也不能飞到土木堡来啊。
二、军备弛
不过,如果朱瞻基在天有灵,听到类似的抱怨,他恐怕也会怒气冲冲怼一句:这事儿能光赖我嘛!
因为,作为一位曾经亲身经历“朱棣北征”战事的帝王,明宣宗朱瞻基何尝不知国防的重要意义。他在位时,虽说国防布局上“抠砖缝”,但军队装备补给方面,该花的钱也照花。朱瞻基本人也曾御驾亲征,率领三千精锐迎战数万兀良哈铁骑,把敌人打得跪倒一片才罢休。这时明军的战斗力,还算比较靠谱。
所以在朱瞻基看来,开平卫这类“烧钱”的堡垒,撤了就撤了,敌人就算敢深入进来又如何,打他不就完了!
可是,待到明宣宗英年早逝,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大明风华》里朱棣那句“军装破了自己缝”的吐槽,却是接着无情应验:“土木堡惨案”前的十四年里,明英宗朱祁镇君臣们,向我们展示了新的“抠砖缝”风格:没有最抠,只有更抠。
比如最不该省的军队装备补给,这时候“抠砖缝”的明英宗,竟都省了。
明英宗时期,明军士兵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患病无钱无药医治,病死无棺木收敛。这样窘困的生活下,明军士兵逃跑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战斗力。
正统五年,宁夏总兵奏称,庆阳卫中逃跑了五百名士兵。无独有偶,正统十三年,兵部奏报,当年四月前造册军士人数六十六万六千八百有奇,可如今清点只有六万一千二百人了。
如果说这类奏报,还多发生在边军地区。明朝正统四年工部的奏报,才更触目惊心:是年工部打造盔甲兵器六万四千件,配发给神机营等部队使用。结果军将们纷纷抱怨,连呼“多不如法”。当年跟随朱棣横扫草原,公认大明朝最精锐部队的神机营,竟然也装备起了“残次品”?明军的战备水平,几乎可以想。
这一年,距离那场土木堡惨案,已经不到十年!
更讽刺的是,明王朝这次“抠砖缝”,却根本没占到什么便宜,因为军队装备上省下来的钱,都让贪官污吏中饱私囊了。
正如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果所说:“成造军器,各处卫所官吏视为泛常,甚有恣肆贪婪侵克物料者……则兵无实用,民遭横毒。”
明朝的军士们不仅在层层盘剥下军器不堪使用,还常常面临缺少军装的困境。比如工部在一次清仓查库后,就发现库存的军装有十三四万件都是短窄纰薄的残次品,根本无法御寒。
“抠砖缝”抠到这个地步,就注定了土木堡战役爆发前,明朝的军队早已成了一支疲弱不堪的弱旅,再不复当年的王者雄风。明英宗带着这样的军队去打仗,又岂有不败的道理?
由此看来,这场土木堡的悲剧,与其说是皇帝瞎指挥惹的祸,不如说是朱棣之后的几代明朝皇帝轮流“抠砖缝”惹下的恶果。明王朝对国防建设的漠视,最终,招来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惩罚。
参考资料:赵毅,罗乐阳《正统皇帝大传》、翟禹《明开平卫置迁考述》、冷兵器研究所《大明风华火了,朱瞻基上热搜,可他挖的坑在土木堡埋了50万明军》(作者:湘桥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