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树下唯美句子
时间:2022-04-25 00:5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揽薇斋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甘棠树下唯美句子
1. 求一些有关甘棠的诗句或描写
中文学名 :甘棠
别 称 :棠梨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属 :梨属
简介
落叶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黑褐色,被绒毛,有时具刺。单叶互生;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11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锯齿尖锐,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睛绿色,初时有绒毛;叶柄长2~5厘米。花白色,直径2~3.3厘米,先叶开放,8~10朵,成伞房花序;花梗长1~2.5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有密绒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形,基部狭小;雄蕊多数;花柱2~3。梨果球形,直径0.6~1.6厘米,褐色,有白色斑点,萼脱落。花期4~5月。果实成熟期10月。
野生于荒郊、山脚、路边或道旁。分布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辽宁等地。常用来做梨树嫁接的砧木。
典故
在江苏江都邵伯,相传西周姬奭,封地在召( shao ),史称召公或召伯(古召同邵),巡行南国时,曾于甘棠树下休息议政,民思其德,爱其树,不忍伐,作甘棠诗,后人遂以甘棠作为颂扬官员政德之词。东晋太元十年( 385 )太傅谢安镇广陵(扬州),于步邱之北二十里筑埭,解东涝西旱之患,民受其惠,盖比召公,建甘棠庙,植甘棠树纪念。树原植数株,今仅存一株,树龄 700 余年,夏日开花,其形似桂,树有三异:华而不实、无风自动、先开后合。
2. 诗经甘棠表达了什么感情
《甘棠》出自《诗经·召南》,表达了人们对召伯的怀念之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得比较明确:“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资料也都足以证明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播广远.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昕讼决狱、搭棚过夜,这种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而为民众排忧释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甘棠》 ——《诗经·召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译文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砍伐, 召伯曾经住树下.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损毁,召伯曾经歇树下.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拔掉. 召伯曾经停树下.。
3. 关于背靠大树唯美句子
关于背靠大树唯美句子
你不是大树,你也不能老是背靠大树,再大的树,也只能给你一个季节的阴凉,你没有权利老是躲在别人的屋檐下,再大的屋檐也只能给你挡一时的风雨,不能为你遮蔽一冬的寒风。相信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生活中的奇迹。靠自己的智慧,才能编织遮风挡雨的绿伞,让你安然走过风雨。
这棵老树粗壮挺拔虽然它已经很老了,但它仍然那样挺拔。对我来说,这棵树很可爱,因为我是用心来看的。这棵树还很漂亮,每到秋天大红枣把它点缀的非常漂亮,绿色的叶子、红色的枣和灰色的树枝加在一起是最美丽的。
4. 诗经甘棠表达了什么感情
《甘棠》出自《诗经·召南》,表达了人们对召伯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得比较明确:“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资料也都足以证明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播广远。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昕讼决狱、搭棚过夜,这种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而为民众排忧释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甘棠》
——《诗经·召南》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译文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砍伐,
召伯曾经住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损毁,
召伯曾经歇树下。
梨棠枝繁叶又茂,
不要修剪莫拔掉.
召伯曾经停树下。
5. “更思甘棠树”出自哪一首诗词
“更思甘棠树”出自宋代诗人熊禾的《赠陈教谕》
《赠陈教谕》宋 熊禾
每惟斯道南,七闽小邹鲁。
考亭四书学,日月行万古。
我生亦何幸,私淑欣有遇。
南来证文献,令人动遐虑。
斯文欠统一,正学真一缕。
莆阳礼义国,敛袵殷黼冔。
绯思东湖集,复斋接前绪。
至今耆俊多,渊源此其祖。
德闳有闻孙,邂逅快披睹。
儒先教化地,师传盛称誉。
教成畀邻邦,祖训有遗矩。
岂但美彼芹,更思甘棠树。
一邑召可行,尽分皆有补。
十室有忠信,矧此万家聚。
派近源可寻,我来重瞻遡。
当年弦诵声,溪水自东注。
典刑前辈人,溪山正堪数。
安得杖屦陪,安溪溪头路。
6. 描写树的优美句子
1、美人松的树干挺拔,扶摇直上青天,凌空展开她的绿臂,远眺像个美丽的姑娘。
2、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妍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微红的小花骨朵。
3、柳树粗壮的根被淹没,我本以为树被淹死了,正转身要走,发现水位再降,不一会儿,根便露了出来,其它树也这样做,终于水被“吸”完了,树都挺直了腰,扎深了树根,甩了甩水。
4、金色的秋天悄悄地来临了。树杈上满是核桃,就像一盏盏碧绿的小灯笼。当它们咧开小嘴的时候,核桃就成熟了。人们用竿打核桃,劈里啪啦核桃不停地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忙得满头大汗,看着一个又一个又大又圆的核桃,看着一筐筐丰收的果实,人们打心眼里高兴。
5、在我们面前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枫树,这棵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又像一个威武的哨兵,粗大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树尖上,一簇簇红色的枫叶,像一团火焰。
6、溶溶月色里,樟树是那样葱茏繁茂,密密匝匝的树叶像打了白蜡似的,朦胧地发出润泽的光。
7、当春暖花开,细雨如丝的时候,柿子树贪婪地吮吸着甜美的甘露,舒展着嫩绿的枝芽,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在雨雾中欢快地伸展着。五六月间,棵棵柿子树挂满了青色的小果实,一天天长大,真惹人喜爱。
8、啊!皂荚树,你是多么美丽,多么顽强!夏天,你和烈日战斗,像一个士兵一样保卫着我们美丽可爱的校园。
9白天,大槐树伸出手臂为我遮荫;晚上,树叶沙沙低语,像老奶奶唱的催眠曲,使我很快进入香甜的梦乡。
10、松树宛如一团乌云,浓得吹不进风去;而那针叶缝里,却挂着一串硕大的松塔。
11、葵树朴实无华,一年四季从不换装,粗粗壮壮、敦敦实实,只顾伸开宽大的手掌,那锋利的手指,似无数把长剑,指向生活中的不平。
12、大槐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黑绿色的叶子,开着一串串白中透黄的花朵,散着幽香,像是一个天然的大帐篷,遮住偏西的阳光。
13、那株雪松,伸腰立枝,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既挺拔,又茂盛,连每一棵松针都是气昂昂的。
14、在古柏丛中攀援而上,实在是清幽极了,空气里充满柏叶的青苦味,似乎置身于琼楼仙阁的香火缭绕之中。
15、槟榔树的树干笔直笔直的,像大象的腿一样粗。树干上有一圈一圈灰褐色的花纹,那是叶脱落的痕迹,数一数有多少圈,就知道掉了多少片叶子。
7. 在世甘棠留勿翦,待启菱花向晓看,莲花法界走舆台,花落勿惊春再
晚上正好有一个以前玉埕的学生问我这五句诗的意思。借君宝地,简单梳理一下。
“在世甘棠”是后人歌颂,周召公的德政,因为他生前曾经在甘棠树下理政。
“待启菱花向晓看”则出自宋代诗人吴可的《和人闻笛》“清愁一晌知何限,待启菱花向晓看”,应该是表达一种无限惆怅的情怀。
“莲花法界走舆台”出自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椿长老惠莲花扇》,表达的是虽然我身份卑微,但是一心向佛的心境。
“花落勿惊春再晚”这个句子我感觉应该是倒装,意思说不用担心鲜花凋落,只是春天还没有来到。
“开尽春花芳草涧”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杭州天》“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写的杭州一处山间的寺庙美景,寺庙周围的山上水边漫山鲜花。
我理解说这五句诗歌只是将唐宋几位诗人的诗歌简单组合罢了,有点类似算命先生给的“抽签”的诗。
合起来大致就是说,这是在世甘棠花,别急着除去,留着吧,等到天亮以后再来看个究竟。美好的事物总是出现在身份卑微的人群里,不用担心鲜花凋落,只是春天还没有到来,只有春天一到,这里将鲜花遍地。
才疏学浅,一家之言而已。。。张师
“只有春天一到,这里将鲜花遍地。”应该是“只要春天一到,这里降鲜花遍地。”
8. 甘棠一诗是用来赞美以下哪个人的
召伯
《甘棠》,《诗经·召南》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三句。甘棠,棠梨树。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这首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讽刺召伯之作,其他几乎众口一辞,均认为是怀念召伯的诗作。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许为“千古去思之祖”。《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甘棠》一诗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认为是讽刺召伯之作,其他几乎众口一辞,均认为是怀念召伯的诗作。如《毛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郑笺云:“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朱熹《诗集传》云:“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得比较明确:“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中的资料也都足以证明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播广远。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昕讼决狱、搭棚过夜,这种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民间,而为民众排忧释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诗经·甘棠》:不要只知道棠梨煎雪,你更要知道“甘棠遗爱”
《甘棠》,《诗经·国风·召南》里的第五篇诗歌。全诗原文如下: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杜梨花
蔽芾甘棠,所谓甘棠
其中,“蔽芾甘棠”句,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并位于每章开头,属于各章诗歌的总领句,意在强调整首诗歌的写作对象都是“甘棠”,而且是长得高大又茂密的甘棠。具体来看,“蔽”的意思是荫蔽、遮蔽,指甘棠树高大可遮风日;“芾”的意思是枝叶茂盛的样子,指甘棠树茂盛。两者联合起来,就是形容甘棠树高大又茂密。但是,甘棠是一个比较陌生、比较遥远的名字。鉴于古今风物在名称上的差别,甘棠为今之何物还需进一步甄别。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大多数注解《诗经》的文献典籍中,都把甘棠明确指认为如今的杜梨,又名棠梨、白棠、海棠梨等。注意,这些名字都是同一种树木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的称呼。从现代生物学上看,杜梨(甘棠)是一种蔷薇科梨属的落叶乔木,树高可达近10米,树冠展开面积大,枝干附着尖刺,确实称得上是一种高大茂密的树木,足以用“蔽芾甘棠”来形容。
至于它名字的由来和变化,倒是有两个比较有趣的说法。关于甘棠,据说正是由于它果实的味道甘酸,所以叫甘棠。又说,因为它刺枝的刺伤性强,古人常用其枝充当院门,堵塞门洞,故又名杜梨。要知道,在《尚书》、《国语》等古书中,常用“杜”来表示“关闭、堵塞”。现如今的例子也有,如“杜门谢客”、“防微杜渐”等。不过,古人为事物命名的习惯大抵也就那些,无外乎性状、内涵、寓意、属地、典故等。
直写甘棠,实美召公
尽管如今我们很难搞清楚甘棠变杜梨的详细过程,但并不妨碍我们理解《甘棠》诗。实际上,我们只要知道它是一种树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果树,就够了。因为,在这首诗中,甘棠只是浮于表面的写作对象,而不是诗歌意旨的最终回归。也就是说,此诗中的甘棠并不是泛指所有的甘棠,更不是纯粹的甘棠,而是某棵或某几棵特定的甘棠,它必然与其他一些事物或人物联系在一起,如《甘棠》诗的“美召伯”。
试想一下,若本诗所歌颂的对象就只是纯粹的甘棠,那必然会和后世诗文中的“咏物诗”一般,竭尽全力去凸显所咏之物象征的精神与品质,如梅花的凌霜傲雪,竹子的不屈不挠,兰花的清幽高洁,菊花的淡泊恬远等。很明显,《甘棠》诗的作者意不在此。否则,也不会通篇诗文只是反复劝告人们勿要砍伐、伤害、折损这甘棠树了。
但毫无疑问,《甘棠》诗的直接写作对象又确实是甘棠树,可这并不能代表其意旨就是甘棠树本身。况且,从文化意义上讲,甘棠树着实也没什么特别值得深挖的精神品质。你看那些文人,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都没有发掘甘棠自身文化价值的冲动,大部分不都是在“贩卖”《诗经·甘棠》么?后人援引“甘棠”最多的情况,自然还是《诗经·甘棠》诗中的意义,甚至形成一系列广泛传播的文化故事,比如“甘棠遗爱”。在许多民间传说和地方志的资料中,也都留存有“召公听讼甘棠树下”的故事流传。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在古代众多解读《诗经》的人们眼中,《甘棠》诗所颂赞的本质对象一直都不是树木本身,而是与甘棠树有联系的召伯。具体是什么联系呢?根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有一回在巡行所辖乡邑时,遇到一棵甘棠树,便在树下断案,处理政事。他处事公正严明、遵循法度,深受百姓爱戴。以至于召公死后,该地的人想到召公的贡献,都不忍心砍伐这棵甘棠树,反而作《甘棠》诗来歌颂它。
召公何许人也?那可是与周公旦一般的存在。作为周初的重臣,他辅助过文王实行教化,协助过武王灭商建周,辅佐过成王康王巩固政局。尤其在周公旦去世后,更是挑起了国家的大梁,为周朝初期国家的安稳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无论是在周朝时期,还是在后世社会,召公的影响力都巨大且深远。尤其是《诗经·召南》的广泛流传,更是极大地加深了这种影响力。
据说,孔子在整理《诗经》时,特地将《周南》、《召南》置于国风开篇,就是认为它二者是“民风之正、风化之正”。这多少证明了孔子对周召之道的重视,以及对周召二人的推崇。在一些关乎礼仪的文献古籍中,也有记载证明周召所论及的教化之道是可以作为诸侯榜样的。如《礼记》、《周礼》中就有关于周南、召南之乐使用场合的记载。总之一句话,召公其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后人心中,都是德高望重的先贤圣哲。
综上所述,《甘棠》诗所写的对象表面上是甘棠树,实际上却是与甘棠树有关的召公,属于周朝时人对召公“爱屋及乌”的深情流露。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它一方面是理所当然的偶像崇拜,另一方面是对政治清明、国家安泰的祈愿和祝福。
召公之德,仁爱贤明
那此诗中的召公是因为什么而备受人们尊崇呢?他与甘棠又何干系?
根据相关文献,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在前一个问题的论调上基本保持一致,无外乎召公的德教、贤明、仁爱、节俭等品德和操守。比如司马迁就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评价召公说:“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意思是说,司马迁认为,召公是因为他的仁爱而受人尊敬的。再比如郑玄所作《〈毛诗传〉笺》则指出:“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显然是表现召公德化的说法。
至于召公和甘棠的关系,基本都是认可“召公听讼于甘棠树下”的说法,也就是召公在巡视所辖之地时,曾经在甘棠树下断案的事迹。因此,召公死后,国人为了纪念他,就爱护这甘棠树,并作诗歌颂他。至于细节差别,有的说召公此举是不劳民的行为,是节俭、仁爱的表现;有的说召公断案决政遵循法度,不偏不倚,使得百姓都各得其所,是贤明的表现;也有的说召公亲赴一线,勤勉处事,是德行良好的表现。诸如此类,都是些大同小异的溢美之词。
如此一来,这《甘棠》诗的主旨便很简单,就是要表现周朝人对召公的敬爱之情,以及召公的德高望重。表述的基本逻辑为:即便是召公停留休憩过的一棵树,都能让百姓如此敬爱,舍不得砍伐损坏一片枝叶,那对召公本人的情感自然如江水一般绵延不绝。
注意:此诗炼字一层轻过一层,感情却越发珍重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甘棠》诗在抒情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即每章诗歌后两句的动词变换。它的整体表现是:炼字一层轻过一层,感情却越发珍重。
先来看每个诗章第二句的三个动词——“伐”、“败”、“拜”,它们分别是砍伐、损害、弯折的意思,翦是剪除的意思,所以三个中间句表述的内容依次是劝人不要砍伐甘棠树,不要剪它的枝叶,不要损害它,不要弯折它。几个动作之间有明显的伤害减弱关系,但表达的感情却在逐渐加深。诗文到最后,对甘棠的爱护一层胜过一层,从不要砍伐发展到连弯折都不许的地步。相应的,人们对召公的情感也逐层加深。
再来看每个诗章末句的三个动词——“茇”、“憩”、“说”,它们分别是露宿、休息、停留的意思,同样有减弱的关系,具体为召公与甘棠树的关联减弱。但即便召公与甘棠的关联减弱,人们对甘棠的爱护却不减反增。如此一来,自然就显示出人们对召公敬仰之情的加深。
所以说,虽然这几个动词在表达的内容上一层轻过一层,但实际情感反而增强。这种写作方法,虽然看上去繁琐絮叨,但也不失为一种表现细腻情感的好方法。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受委屈名言警句
- 下一篇:做外贸营销优美的英文开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