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口号

时间:2022-04-26 22: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豆先生侃历史 | 评论: 次 | 点击:

巡洋口号

1. 如何评价前苏联夏伯阳级导弹巡洋舰

注:夏伯阳级导弹驱逐舰是中国军迷施征杜撰的,首次发表于2006年《舰载武器》,根本不复存在,历史上只有夏伯阳级巡洋舰(恰巴耶夫级巡洋舰),是苏联在二战前设计制造的,原计划生产17艘,卫国战争爆发时只有七艘开建,在德军占领克里米亚时,三艘夏伯阳被自爆,还有两艘被德军拆毁,截止1950年,只有五艘舰艇完成。

下面是不复存在的“夏伯阳级导弹巡洋舰简介”(信息有本人在《舰载武器》2006年第一期《夭折的巨舰:光荣Ⅱ—夏伯阳级导弹巡洋舰》的内容上摘录、简述)夏伯阳级导弹巡洋舰是80年代针对美国里根政府提出的“重整军备,争夺海上霸权”而设计建造的,用于替代在这一时期同西方舰艇相比较为落后的“光荣级”巡洋舰(美国这一时期大力发展海军,尼米兹级航母、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以及洛杉矶级核潜艇大量建造服役,另外还研制了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对苏联海军构成强大的威胁),代号“1170工程”。夏伯阳级在填补光荣级的空白时,设计师也充分预估了2000年后舰船及武器发展的大致方向和与美国的对抗方式,因此,夏伯阳级突出单舰特点,从而提高编队综合能力,由于美苏之间咄咄逼人的核打击能力,使得夏伯阳更注重核打击能力及防空能力。

苏联设计师计划使得该舰能够承受四次“饱和攻击”,以成为编队防空、反击的中坚力量!为提高生存性,夏伯阳级通过降低上层建筑与桅杆高度,采用外壁倾斜设计和雷达吸波材料以及配备螺旋桨通气降噪系统来使得战舰有一定的隐身能力(满载排水量12000吨的夏伯阳预估在雷达上只相当于一艘5000吨级战舰,而水下噪声则更像一艘2500吨级军舰发出的。),这在当时的舰船设计来说还是很前卫的一项设计!1982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利用“飞鱼”击沉了英国谢菲尔德驱逐舰,这使得苏联设计师采用总线结构分布处理的作战系统(防止由于船体在遭受一次打击后丧失全部作战能力),并将作战指挥中心移至舰体水下部分,并对弹药库、通信仓、指挥中心、计算机仓等部位采用大量复合装甲,提高抗打击能力。

夏伯阳级还借鉴改进后的无畏级驱逐舰的三防能力,将全舰分为七个密闭的三防区,上层建筑采用全钢结构,能够承受最大0.55kg/cm^2的压力,大大提高抗核冲击波能力。在防空垂直发射系统上,并没有采用第一代的“左轮”式发射系统,而是借鉴西方,采用多用途型模块化箱式结构,全舰拥有两大防空发射区(前部9*10单元,后部5*10单元),拥有140个单元,超过光荣级近一倍,最大一次性可装填560枚左右的防空导弹。

对于拥有152mm双联装舰炮和40具反舰导弹装置的夏伯阳级来说,对舰攻击能力极强,尤其是还采用了SS-CX-5这种新型制导反舰导弹。此外,该级舰还采用模块化开放式体系结构,将全舰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并采取标准化设计,在建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建造速度和成本,为以后的改装升级考虑。

夏伯阳级导弹巡洋舰对于当时来说综合性能非常优越,而且多采用成熟技术,确保了其作战的稳定性,远远超过这一时期的舰艇。由于苏联解体,夏伯阳最终夭折。

2. 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982年,国际舆论聚焦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英国和阿根廷为了这个群岛,摆开了决战的架势。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其为福克兰群岛,是一个靠近南极的苦寒之处。

它由两个主岛和几百个岛礁组成,但除了在主岛大马尔维纳斯岛上有2000居民外,大部分岛屿是荒凉的不毛之地,但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 从马岛西去400公里,是著名的麦哲伦海峡,这是从大西洋进人太平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南极的大门和前进基地。

从战略上看,这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小岛最早由荷兰入发现,后来又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独立后,它成了阿根廷的第24个省。

但是,当阿根廷从西班牙手里接收马岛的主权时,英国立马派出军舰,占领了该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变成了福克兰群岛。

英国外交部美洲司的司长说:“很难回避这样的结论,即阿根廷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而我们的做法却多少有点蛮横。”1982年3月18日,数十名阿根廷渔业工人登上南乔治亚岛,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

3月31日晚上,一支舰队开往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收复马岛的行动开始了。 4月2日拂晓,5000名阿根廷士兵在马岛登陆,出来与他们对阵的只有7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和120名防卫队员。

寡不敌众,英军只得举手投降。消息传到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人民群情激愤,热泪盈眶。

几十万群众在五 月广场集会,高呼口号,沉浸在欢乐之中。 美联社记者评论道,阿根廷“像孩子一样 的人民,置身于漩涡中而不能冷静,民族主义情绪已经高昂到了极点。

阿根廷外交部长门德斯兴奋不已,他对记者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 天。”西方记者问:“阿根廷为什么要入侵福克兰群岛?”门德斯愤怒地反驳说:“不 是入侵,是收复,收复!”收复马岛当日,阿根廷13个反对党发表声明,说在国家存亡关头,他们将停止 一切反政府活动,一致对外。

加尔铁里表示:“民族的骄傲和尊严,必须不惜任何代 价去恢复。” 英国组成了战时内阁,两艘航空母舰,两艘核动力潜艇,40余只战舰,50多条 商船,浩浩荡荡地开往南大西洋。

特遣舰队急如星火,昼夜兼程。5月2日,英国 “征服者号”核动力潜艇发现了阿根廷的第二大主力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 舰,立即对它发起攻击。

两枚“虎鱼”式鱼雷飞向毫无戒备的“将军号”,“将军号”顿时如地动山摇,随 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整个“将军号”一片漆黑,烟雾和毒气充满了船舱。 舱内的照明设施和动力装置全部被摧毁,海水从直径12米的大洞中涌了进来,船 体开始下沉。

阿根廷的士兵在悲壮的国歌声中弃船。 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5月4日11点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正在马岛以北海域执行雷达警 戒任务。这是一艘1971年下水的先进战舰,造价高达1。

5亿美元。它是大英帝国 海军的骄傲,拥有先进的反导弹系统,配备有22枚舰对舰、舰对空导弹,还有干扰 敌人导弹航向的干扰波发射器。

三架阿根廷“超级军旗”战斗机起飞了。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谢菲尔德”的 影子。

飞行员降低飞行高度,以每小时1200公里的速度作超低空飞行,随即钻进 了“谢菲尔德”的雷达盲区。在距离“谢菲尔德”48公里,“超级军旗”突然腾空而 起,向目标发射了两枚“飞鱼”导弹,然后迅速返航。

在一阵剧烈的震动中,“飞鱼” 击中了“谢菲尔德”的心脏控制舱,然后又冲着军舰的上部和外部爆炸开来,使舰 上的动力、电力和消防系统全部遭到破坏,舰上顿时燃起熊熊大火,舱内弥漫着刺 鼻的酸性烟雾,令人窒息。甲板和其他铝制品的温度一下子超过熔点,无法站人, 而舱底的士兵则已经倒卧于浓烟之中。

5个小时后,眼看“谢菲尔德”已经无法解救,舰长不得不下令弃舰。280名官 兵中,有20人死亡,24人重伤,还有43人失踪。

几个小时后,“皇家海军的骄傲” 终于沉入了大西洋海底。南大西洋上发生的惨剧传到白厅,令英国人大吃一惊。

像“谢菲尔德”这样现 代化的战舰,阿根廷人仅用一架飞机和两枚导弹,就结束了它的生命,这在以前的 海战史上可是闻所未闻。 用飞机加导弹对付大型军舰,这个奇迹是阿根廷人创造的,可是阿根廷却没有 时间来分享创造奇迹的快乐:英国人很快就在索莱达岛登陆了。

在此之前,特遣舰 队借助于航空母舰在大西洋上漂泊,有了这个登陆场后,他们可以停顿下来,与阿 根廷人一决高低了。加尔铁里命令阿根廷空军不惜代价,轰炸英军的滩头阵地。

72架阿根廷作战 飞机,连续7次向英国军舰发起进攻,击落5架英国飞机,击沉了 8艘军舰。其中 葙一艘是护卫舰。

“幻影”攻击机打得英国的登陆部队头都抬不起来,硝烟笼罩了 圣卡洛斯港,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然而,岛上的阿根廷陆军却按兵不动。

5月25日,阿根廷国庆日。 阿根廷空军决心以优异的战绩向祖国的生日献 礼。

几乎所有的飞机都上了前线。一波接一波,阿空军变换着战术,向英国海军特遣舰队发起攻击。

阿根廷空军攻击的主要目标是英国的航空母舰。但这两艘航空母舰始终在战区以外游弋,无奈之下,它们只好另寻战机。

结果,“考文垂”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步“搜菲尔德”的后尘,沉。

3. 想在EVE 里面观光,我该建立什么样的角色

先我们提醒大家,对于EVE游戏生涯各条道路的选择,请不要简单的以强,弱来判断,这个游戏很公平,从来没有绝对的强势与绝对的弱势存在,如果在你以后的游戏中觉得你玩的角色弱小了,那么很可能是你在一开始的选择中,就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比如喜欢杀人的,选的却是适合做任务的类型,那么你肯定会觉得自己人物弱得不得了) EVE里给玩家提供了四个大种族,艾玛,加达里,米玛塔尔,盖伦特,每个大种族下面又有3个人种分支,选择的不同,初始的属性点也就不同,这就决定了你以后训练不同技能快慢,当然也就可以说初步决定了人物以后的专业偏向,当然一切都可以改变,一个适合搞科研的人物,你拿练战斗技能也是可以的,当然训练的时间就会长一点,但是训练完之后的效果是一样的 艾玛族 简称A族,相信看过EVE开场MV的都该知道,这是EVE世界里最早出现的种族,并且建立了EVE世界里领土最大的艾玛帝国,艾玛帝国类似于古代中国的唐朝,或者古波斯帝国,早期的艾玛实际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类似于现在的伊朗,信徒议会在国内具有统治地位,但是后来皇帝的权利逐渐占了上风,最终确立了对帝国的绝对地位. 艾玛族飞船的外型风格比较复古,给人以华丽,宏大的感觉,颜色一般都是象征权利的金色,也有以象征阴暗面的暗黑色为主体的. 武器以激光为主,优点在于不需要子弹,省了换弹药的时间,因此长时间射击的DPS是所有同级船里最高的,可以灵活的通过换晶体调节射程,缺点是很耗电,并且只有电和热伤害,这意味着敌人可以针对你的种族配置抗性,而且无法打电,热抗很高的怪,比如天使怪. 防御是艾玛的强项,艾玛的船都是甲抗船,这意味着要开好一艘艾玛战舰,机械学的相关技能不能低,而由于激光耗电,工程学的相关技能也不能低,艾玛船的重量是同级中最重的,这使得他相对于其他种族,尤其是其死敌米玛塔尔族要笨重很多,再加上艾玛族的战舰中槽都比较少,因此艾玛族不太适合单独出击,一个优秀的艾玛战士,一定拥有一个优秀的战斗团队,而艾玛战士的坚船利炮也能为团队作出最大的贡献 米玛塔尔族 米玛塔尔族实际上是以现实世界中北非和中亚地区的一些民族为蓝本设计的,比如酷似吉普塞人的图尔克部族等,这个民族在早期的发展中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但是未能发展出空间科技,随后艾玛帝国的大军到来,米玛塔尔成为了艾玛帝国的一部分,而米玛塔尔人沦为了艾玛人的奴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米玛塔尔的几个部族不断的掀起反抗运动,如果大家作个NPC贸易,就多美星区附近出产一种商品叫作库马克,这实际上是一种艾玛人用的权仗,但是在一次反抗中成为杀死艾玛领主的武器,因此,库马克也就成为了米玛塔尔人自由精神的象征.但是每次反抗都被强大的艾玛军队镇压,但是当艾玛人在瓦·阿提欧斯遭遇毁灭性的失败后,米玛塔尔人意识到机会的来临,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抗,驱逐了艾玛军队和倾向艾玛族的同胞,建立了米玛塔尔共和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是四大势力中最弱小的一个,但是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 长期的游击战争,使得米玛塔尔的飞船更加注重飞船的灵活性,这不仅表现在操作性能上,还表现在飞船拥有更多的改进潜力以适应更多的用途,槽位分布平均是米玛塔尔族飞船的一大特点,这使得各种的设备都有足够的位置去安装并且使用,在外形设计上,思维趋向于实用主义,以及在技术上的落后,使得米玛塔尔飞船不太注重外形,或者也无力塑造流线体的机壳,但是这使得飞船具有一种野性和不被束缚的特点,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美感. 米玛塔尔飞船的攻击手段非常充足,有自己种族研制的射弹炮,也有导弹,无人机,这使得一个优秀的米玛塔尔驾驶员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多种的武器操作理论,射弹炮的优点在于攻击属性很全面,可以全天候作战,不像A,G两族会遭遇针对抗性的尴尬,实体弹药使得炮的失准非常的远,凭借速度上的优势,可以进行边打边走的游击战术,但是相对的,糟糕的最甲射程距离使得火炮的威力发挥受到限制,再加上射弹炮的基础DPS是所有炮里最低的,因此米玛塔尔族射弹炮在单位时间中的火力输出也是四个族里最弱的,子弹的上下限伤害差距过大使得M族的DPH是4个族里最高的,但是也要有连续打出超低伤害的心理准备 防御方面,米玛塔尔飞船既可以盾抗也可以甲抗,当然了,这也需要你花费比其他种族驾驶员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再加上米玛塔尔飞船是四个族里被动半径最小的,而T2科技的米玛塔尔飞船的护盾也是唯一拥有电磁抗性的战舰,这使得米玛塔尔的防御也是比较优秀的,前提是你能充分的发挥出以上的各项优势 灵活机动是对米玛塔尔族的最好概括,这个族的驾驶员都充满了足够的狡诈和创意,但是要用好这个族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因为他的成型时间远远超过其他族,但是当你真正能够坚持到那一天时,你会发现,这个族拥有的东西远远超过你的想象,用一位OF的前辈作个总结:米玛塔尔族没有最好的飞船,却拥有最优秀的驾驶员 盖伦特族 CCP创造了4个种族,又让这4个种族创造了4种不同政体的国家,分别承载。

4. 一八九五年为什么是中国的分界线

1895年,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无论是激进者还是保守者,“自强”成为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观念,彻底改革也突然成了上下的“共识”,而改革的路向也一致向西转。作者还分析了这种追随世界主义的大势背后,却隐藏相当深的民族主义取向和反应。

1895年的4月6日,关于是否割让台湾的事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这使一些士人心情激荡,翁同和在皇帝面前,与大臣们争得激动万分,以致于“大龃龉”,但是,并没有能够阻止这桩后来让人们想起来就辛酸的“胯下之辱”①。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第二天,郑孝胥就在日记中写下了一段话,说“闻之(和议)心胆欲腐,举朝皆亡国之臣,天下事岂复可问?惨哉”,又过了一天,唐景崧从台北来电对郑氏说,台湾“一旦授人,百万生灵如何处置。

外洋能不生心,宇内亦将解体……铸此大错,曷胜痛哭”②。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几乎痛不欲生的感觉。

在当时,这种天崩地陷的感觉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就在这两天,叶昌炽在日记中写到,“国无以为国,谋?者之肉,其足食哉”③,向来记日记很简单的张謇,在听到这一消息后,也破例在日记中逐条记载了条约内容,并痛苦地说“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④,而一直在皇帝身边的翁同和恰好把陈炽的《庸言》和汤震的《危言》进呈给皇帝,但是,似乎就在他自己的心里,也觉得这只是扬汤止沸,在日记里,他说到自己连日与人争论,连到皇帝面前也不免激动,可是“无所补救,退,与高阳谈于方略馆,不觉涕泗横集也”⑤,而皇帝本人也意识到了这种形势的严峻和残酷,尽管在公开的文书中,对主张“地不可弃,费不可偿,仍应废约决战”的人说一些“兼权审处”的话⑥,但在私下里说到台湾,也愤然说道:“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⑦。 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在那时都似乎被忧郁激愤的心情和耻辱无奈的感觉所笼罩。

一 这种深入心脾的忧郁激愤心情和耻辱无奈感觉,大约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从来不曾有过的。在此前的中国的上层文化人中,很少有人特别地把日本放在眼里的,关于岛国虾夷的印象和想象,始终滞留在他们的历史记忆中,给他们带来自大、傲慢还加上无端的鄙夷。

“东洋”在近世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不可以与“西洋”相提并论的,关于西洋,陈旭麓曾经考证说,“洋、夷二词的正式交接点,则是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⑧,如果说,这是中国官方对西洋人态度前倨后恭的转折,但是此后好几十年里,中国人对于日本还是没有改变居高临下的观念,光绪初年(1875),翁同和看出日本人“阴而有谋,固属可虑”,但终究觉得日本还是小邦,于是从鼻子里哼出不屑,加上一句说“穷而无赖,则更可忧”⑨,光绪五年(1879)那个相当开放的薛福成在写他那篇《筹洋刍议》时,虽然注意到日本“仿效西法”而且自称“胜于中国”,但从经济实力、器械物质、人口数量等三方面看,他觉得日本还是不如中国⑩。把日本称为“东洋”并在观念上与“西洋”对举,大约是很晚的事情{11},可是,这个时候的日本,却早早地把自己放在了世界的格局中,一方面逐渐滋长着对中国的优越感和傲慢心,一方面又培养着身处列强的危机意识,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似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象征,象征着日本的立场,从联合亚洲对抗西洋列强转向在亚洲称霸以与西洋争胜,于是,在这种有备与无备之间,中、日之间的强弱渐渐逆转,最终“攻守之势易也”{12}。

到了1894年,一贯自居天朝大国,自以为处于文明输出位置的大清帝国,真的被“虾夷”打败了,1895年,中国不得不向日本割地赔款,大国在小国的炮口下签订城下之盟,这种忧郁激愤的心情和耻辱无奈的感觉,才真的刺痛了所有的中国人。不要说那些一直激烈要求变革的人,就连今天被视为“保守”的那些官员与知识人,在那种情势下,心灵受到的震撼也是今人很难体会到的。

这一年的六月十九日,浙江学政徐致祥上了一份奏折,痛苦地说道,“今日中倭之事,战不成战,和不成和,实古来未有之创局”,为什么?这就是因为这个使中国处于极度难堪的对手,居然是过去被称为“虾夷”的“蕞尔小邦”日本,“往岁英法犯阕,不过赔千余万两,添设通商口岸二三处而已,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在“国将何以为国”几个字的背后,可以看到他们按耐不住的愤懑和痛苦的心情{13}。 “心情”只是一个描述感性的词语,但“心情”如果成了社会上一种普遍弥漫的情绪,却是促成理性思索的背景,思想史不能不注意心情的转化。

正是在这种普遍激愤和痛苦的心情中,再保守的人也都希望变化自强,只是自强的思路与激进的人不同。就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翰林院掌院学士宗室麟书就向皇帝呈进冯煦的《自强四端》,提出要行实政、求人才、经国用、恤民生,他虽然批评那些激进改革者是“必将曰变西法也,开议院也,理商务也,兴工政也,举数千年先王相传之法,一扫而灭之,唯西洋是效”,但是,他的想法并非不改革,而是要先把自己国家内部变得强大而有序。

5. 程璧光的程璧光传略

程璧光,字恒启,号玉堂,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

父亲程培芳在美洲经商,1871年殁于檀香山,璧光扶柩归里。营葬后,迫于生计,在福建依靠姐夫陆云山生活。

云山时任靖远舰管带,命其习航海术。十五岁,入马江船政局的水师学堂学习。

毕业后,被派当扬武舰见习生,后历任超武舰帮带、元凯舰管带、福建水师学堂教习、广甲舰帮带,广丙舰管带等职。广甲、广乙、广丙三舰皆广东水师。

1894年,广东水师派程璧光为粤舰领队,率领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北上会操。会操毕,中日战争将爆发,粤舰被留作后备力量。

璧光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请求率领粤舰赴前线作战。李鸿章许之,于是三舰编入北洋舰队参战。

璧光奉命率舰护陆军东行,在大东沟洋面与敌舰接仗。一次,璧光立广丙舰上指挥作战,腹部受伤,血染内衣。

黄海大战后,李鸿章即采取“保船避战”的方针,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内,不准出海作战。1895年1月,日军进犯威海卫,月底,威海卫南北炮台均沦入敌手。

日海军堵塞威海卫东西港口,由海陆发炮夹攻,清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遂陷于绝境。提督丁汝昌下令各舰管带沉船殉国,或冒死突围,士兵哗噪抗命,各管带亦拒绝执行。

丁汝昌不得已,2月11服毒自杀。丁死后,海军副提督英人马格禄(M′clure),伙同美国顾问浩威(Howie),借丁汝昌名义作降书,派程璧光向日本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投递。

这是他一生对人讳言的事。甲午战争后,程璧光被解除官职返里。

在这以前,孙中山在广州策划革命时,经常与陆皓东、郑士良等聚谈时事,璧光与其弟奎光因与中山同乡关系,时常参加聚谈。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并建立兴中会广州分会,程奎光(时任镇涛舰管带)人会为会员。

程璧光解职返里后,中山着奎光约他见面,劝他入会。璧光初表现犹豫,经其弟力劝,才答应入会。

1895年10月,兴中会起义的计划泄露,中山出走,程奎光与陆皓东等被捕牺牲。璧光惧牵连,逃到南洋槟榔屿,久久不与革命党人发生关系。

1896年春,李鸿章出使赴欧,路过槟榔屿,程璧光请见。李问程何故南来,程答:“甲午之役全军覆没,朝廷方降罪矣。”

李说:“此大事于一人何尤,且归,吾当为君电解之。”于是程璧光回国,复职于海军衙门。

1896年6月,李鸿章推荐程璧光为监造军舰专员赴英。1899年,程璧光率海天,海圻二舰回国,担任海容、海圻等舰管带。

以后又调任北洋营务处会办。1907年,陆军部内设海军处,程入部为船政司司长。

1909年,筹办海军事务处成立,南北洋海军统一分为巡洋、长江两舰队,程璧光统领巡洋舰队。1910年冬,清廷改筹办海军处为海军部,以载洵为海军大臣,程璧光任第二司司长,载洵对程相当倚重。

1911年5月,英皇乔冶第五行加冕礼,清庭派贝子载振为大使,程璧光为副使聘英致贺。事毕,程又奉命率舰前往墨西哥、古巴慰问华侨,道经美国,曾入谒美总统。

这时,清庭在英订造的肇和、应瑞两舰造成,程奉命从古巴再到英国,携两舰回国。同年10月,当武昌起义爆发时,程璧光尚在英未回。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有使其主持海军之议,伍廷芳等电促他速回,但他延宕到1912年夏才回到上海,袁世凯早已任命刘冠雄为海军总长了。程见此情况,遂辞去一切职务,闲住在上海。

但袁对他住在南方很不放心。1913年春,袁派员邀他入京,聘为海军高等顾问,继又任他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参议。

其后,袁世凯阴欲复辟的逆迹渐显露,程璧光内心很是郁闷。1915年秋,他曾给朋友写信说:“惟时势不佳,实足令人厌世,恨不得早死为快也。”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黎元洪早年供职水师时,曾在广甲舰任管轮,为璧光属下。

此时,极力推荐程璧光为海军总长,得国会通过。程在以后的“府院相争”中,站在“府”的一边,成为黎元洪的支持者。

1917年4月,在对德宣战问题上,黎、段之间的矛盾白热化起来。为了向总统和国会施加压力,段祺瑞电召各省督军入京,于25日举行军事会议,海军总长程璧光与陆军训练总监张绍曾也被邀出席。

段宣布其对德宣战的主张后,把预先准备好的一张“赞成总理外交政策”的签名单塞给出席者,让大家签名。各省区督军或其代表,皆仰承段的意旨,签署“赞成”,惟程璧光写:“如国会一致,当服从多数民意。”

使段很不高兴。其后,参战案经国务院提交到众议院审查时,段祺瑞指使军警、流氓,演出“公民团”包围议会,殴辱议员的闹剧,一时群情激愤,舆论大哗。

程璧光与外交总长伍廷芳、司法总长张耀曾,农商总长谷钟秀等向段建议内阁引咎总辞职,被段拒绝。于是当天晚上,程璧光等四人分别向总统提出辞呈,使原来就残缺不全的段内阁只剩下“总理”一人。

到5月23日段祺瑞被黎元洪免去总理职务后,北洋系各省督军在段的唆使下,纷纷宣布独立,并准备以武力逐黎。程璧光见事机危迫,即电饬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舰驻扎大沽,表示对黎的支持。

6月初,程曾请黎离京南下,愿率舰队护送,黎不同意。程不得已只得先行出京,9日抵沪,当日。

6. 一八九五年为什么是中国的分界线

1895年,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无论是激进者还是保守者,“自强”成为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观念,彻底改革也突然成了上下的“共识”,而改革的路向也一致向西转。作者还分析了这种追随世界主义的大势背后,却隐藏相当深的民族主义取向和反应。

1895年的4月6日,关于是否割让台湾的事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这使一些士人心情激荡,翁同和在皇帝面前,与大臣们争得激动万分,以致于“大龃龉”,但是,并没有能够阻止这桩后来让人们想起来就辛酸的“胯下之辱”①。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第二天,郑孝胥就在日记中写下了一段话,说“闻之(和议)心胆欲腐,举朝皆亡国之臣,天下事岂复可问?惨哉”,又过了一天,唐景崧从台北来电对郑氏说,台湾“一旦授人,百万生灵如何处置。

外洋能不生心,宇内亦将解体……铸此大错,曷胜痛哭”②。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几乎痛不欲生的感觉。

在当时,这种天崩地陷的感觉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就在这两天,叶昌炽在日记中写到,“国无以为国,谋?者之肉,其足食哉”③,向来记日记很简单的张謇,在听到这一消息后,也破例在日记中逐条记载了条约内容,并痛苦地说“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④,而一直在皇帝身边的翁同和恰好把陈炽的《庸言》和汤震的《危言》进呈给皇帝,但是,似乎就在他自己的心里,也觉得这只是扬汤止沸,在日记里,他说到自己连日与人争论,连到皇帝面前也不免激动,可是“无所补救,退,与高阳谈于方略馆,不觉涕泗横集也”⑤,而皇帝本人也意识到了这种形势的严峻和残酷,尽管在公开的文书中,对主张“地不可弃,费不可偿,仍应废约决战”的人说一些“兼权审处”的话⑥,但在私下里说到台湾,也愤然说道:“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⑦。 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在那时都似乎被忧郁激愤的心情和耻辱无奈的感觉所笼罩。

一 这种深入心脾的忧郁激愤心情和耻辱无奈感觉,大约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从来不曾有过的。在此前的中国的上层文化人中,很少有人特别地把日本放在眼里的,关于岛国虾夷的印象和想象,始终滞留在他们的历史记忆中,给他们带来自大、傲慢还加上无端的鄙夷。

“东洋”在近世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不可以与“西洋”相提并论的,关于西洋,陈旭麓曾经考证说,“洋、夷二词的正式交接点,则是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⑧,如果说,这是中国官方对西洋人态度前倨后恭的转折,但是此后好几十年里,中国人对于日本还是没有改变居高临下的观念,光绪初年(1875),翁同和看出日本人“阴而有谋,固属可虑”,但终究觉得日本还是小邦,于是从鼻子里哼出不屑,加上一句说“穷而无赖,则更可忧”⑨,光绪五年(1879)那个相当开放的薛福成在写他那篇《筹洋刍议》时,虽然注意到日本“仿效西法”而且自称“胜于中国”,但从经济实力、器械物质、人口数量等三方面看,他觉得日本还是不如中国⑩。把日本称为“东洋”并在观念上与“西洋”对举,大约是很晚的事情{11},可是,这个时候的日本,却早早地把自己放在了世界的格局中,一方面逐渐滋长着对中国的优越感和傲慢心,一方面又培养着身处列强的危机意识,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似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象征,象征着日本的立场,从联合亚洲对抗西洋列强转向在亚洲称霸以与西洋争胜,于是,在这种有备与无备之间,中、日之间的强弱渐渐逆转,最终“攻守之势易也”{12}。

到了1894年,一贯自居天朝大国,自以为处于文明输出位置的大清帝国,真的被“虾夷”打败了,1895年,中国不得不向日本割地赔款,大国在小国的炮口下签订城下之盟,这种忧郁激愤的心情和耻辱无奈的感觉,才真的刺痛了所有的中国人。不要说那些一直激烈要求变革的人,就连今天被视为“保守”的那些官员与知识人,在那种情势下,心灵受到的震撼也是今人很难体会到的。

这一年的六月十九日,浙江学政徐致祥上了一份奏折,痛苦地说道,“今日中倭之事,战不成战,和不成和,实古来未有之创局”,为什么?这就是因为这个使中国处于极度难堪的对手,居然是过去被称为“虾夷”的“蕞尔小邦”日本,“往岁英法犯阕,不过赔千余万两,添设通商口岸二三处而已,未闻割地以求成也,今倭一海岛小国,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在“国将何以为国”几个字的背后,可以看到他们按耐不住的愤懑和痛苦的心情{13}。 “心情”只是一个描述感性的词语,但“心情”如果成了社会上一种普遍弥漫的情绪,却是促成理性思索的背景,思想史不能不注意心情的转化。

正是在这种普遍激愤和痛苦的心情中,再保守的人也都希望变化自强,只是自强的思路与激进的人不同。就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翰林院掌院学士宗室麟书就向皇帝呈进冯煦的《自强四端》,提出要行实政、求人才、经国用、恤民生,他虽然批评那些激进改革者是“必将曰变西法也,开议院也,理商务也,兴工政也,举数千年先王相传之法,一扫而灭之,唯西洋是效”,但是,他的想法并非不改革,而是要先把自己国家内部变得强。

巡洋口号

二战末期,日军这句口号,让自己枉死30万国民!

现代人讲究言论自由,时常会借助一些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但有时候说话也要看时机、场合以及对象,因为如果在错误的时机和场合说错了话,有时候时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相信二战时的日本军人深有体会。

二战末期,日军就曾经喊出一句口号,结果让自己枉死30万国民,这句口号就是“一亿玉碎”。这是什么意思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二战末期,日军这句口号,让自己枉死30万国民!

日军士兵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此时的日本也四面楚歌,加上太平洋战场的连番失利,已经走投无路的日本开始丧心病狂,准备实施“本土大决战”。而所谓的“一亿玉碎”是指日本当时的一亿国民宁可玉碎,也要拼死一战。如果你以为日军只是喊喊口号,那就大错特错了,当时日军在本土有两个作战单位,是由日军陆军杉山元和畑俊六两位元帅指挥,下辖53个步兵师团又25个旅团。加上文职人员和特种部队,将近635万余人,而这还不包括日军在本土的2800万民兵。现在你应该明白日本实施本土作战的决心了吧。

二战末期,日军这句口号,让自己枉死30万国民!

日军组织的儿童团

《日军投降记》一书中详细的记载了日本“一亿玉碎”计划的实施方案,首先撤退中国境内黄河以南的所有日军,毁灭广州、武汉、上海、杭州等城市一切建筑物。然后开展本土作战和中国黄河以北之防御战。最后于中国东北、朝鲜和日本进行最终决战,直至战到最后一人。

日军“一亿玉碎”方案目的是全力保卫日本天皇,而具体的作战方案则是组织日军自杀敢死队,和以美军为首的盟军玉石俱焚。其实早在1943年,日军就采用过这样的自杀式战法,石油当时日军少将黑岛龟人首先提出,企图用最小的代价,造成美军最大的损失。但这种自杀式战法真正取得不错的战绩,却是在1945年2月,美军第11空降师和两栖作战部队对菲律宾科雷吉多要塞发起进攻,日军组织了4支自杀敢死队,造成美军1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不同程度的首创。这大概是日军自杀敢死队最值得炫耀的一次战绩了。

二战末期,日军这句口号,让自己枉死30万国民!

日本裕仁天皇和麦克阿瑟将军

不过日军提出“一亿玉碎”口号后,并没有等到真正实施的那一天。美军在塞班岛、硫磺岛和冲绳岛三大战役牺牲3万余人后,放弃了和日军正面战场的对抗,而选择在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最后迫使日本天皇接受投降。日本虽然没有真正实施“一亿玉碎”计划,但是却造成了30万国民的无辜死亡,不得不说是咎由自取。也有学者提出美军在日本投下2颗原子弹并不是因为惧怕日军的“一亿玉碎”计划,而是想威慑当时的苏联。甚至有人称美军当时并没有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尊敬的读者,您觉得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