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歌舞升平的唯美的句子
时间:2022-04-29 16:1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唐诗宋词古诗词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描写歌舞升平的唯美的句子
1. 描写皇宫里歌舞升平的句子(要华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长恨歌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车音想辚辚,不见綦下尘。可怜平阳第,歌舞娇青春。金屋容色在,文园词赋新。一朝复得幸,应知失意人。寂寥照镜台,遗基古南阳。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廊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
2. 描写音乐优美让人陶醉的句子
1.真正为王菲倾倒正是因为这一首《又见炊烟升起》。洒脱畅快,难以控制的内心的欢乐就像不断的水流一样奔放出来。因该是人群比较少的戈壁边缘地域才能有如此黄昏和炊烟。
2.第一次接触是在《香帅传奇》(郑少秋版)热播期间,首先喜欢的不是那些经典的人物和故事,而是《新水调歌头》和白衣飘飘的上官无极飞身袭击莫捕头的镜头,美轮美奂。那个时候我才有8岁吧,不懂歌曲的意思,只是喜欢那种曲调和那一句歌舞升平。慢慢的开始暗恋上官无极,开始仰慕楚留香。一首撩人心思的歌,两个不真实的人,伴随我的童年,伴随我的幻想。后来就没有条件听到《新水调歌头》,只是依稀记得是个叫叶凡的女子唱的,不断想要找到这首歌曲和叶凡的所有歌曲,事与愿违。现在,十多年后,终于找到了。很偶然的想起了那句歌舞升平,于是想起了那个美轮美奂的镜头,于是想起了《新水调歌头》。
自然想到了上官无极,牡丹花开,美艳无极。
3. 形容舞姿优美的语段
婀娜多姿 婆娑 百兽率舞 (bǎi shòu shuài wǔ) 各种野兽,相率起舞。
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抃风舞润 (biàn fēng wǔ rùn) 抃:鼓掌;润:雨水。
如燕在风中飞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后比喻意气相合。 伯歌季舞 (bó gē jì wǔ) 伯:大哥;季:小弟。
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不舞之鹤 (bù wǔ zhī hè)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
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长袖善舞 (cháng xiù shàn wǔ)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吹弹歌舞 (chuī tán gē wǔ)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
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歌楼舞榭 (gē lóu wǔ xiè)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
歌台舞榭 (gē tái wǔ xiè)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歌舞升平 (gē wǔ shēng píng) 升平: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
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歌莺舞燕 (gē yíng wǔ yàn)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
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鼓舞人心 (gǔ wǔ rén xīn) 鼓舞:振作,奋发。
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酣歌恒舞 (hān gē héng wǔ) 形容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欢欣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
形容高兴而振奋。 龙飞凤舞 (lóng fēi fèng wǔ)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鸾歌凤舞 (luán gē fèng wǔ) 比喻美妙的歌舞。 眉飞色舞 (méi fēi sè wǔ) 色:脸色。
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翩翩起舞 (piān piān qǐ wǔ)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婆娑起舞 (pó suō qǐ wǔ)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前歌后舞 (qián gē hòu wǔ)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轻歌曼舞 (qīng gē màn wǔ)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鹊笑鸠舞 (què xiào jiū wǔ) 喜鹊欢叫,斑鸠飞舞。
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群魔乱舞 (qún mó luàn wǔ) 成群的魔鬼乱跳乱蹦。
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山鸡舞镜 (shān jī wǔ jìng) 山鸡对镜起舞。
比喻自我欣赏。 手舞足蹈 (shǒu wǔ zú dǎo) 蹈:顿足踏地。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舞衫歌扇 (wǔ shān gē shàn) 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舞文弄法 (wǔ wén nòng fǎ)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wǔ wén nòng mò)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喜跃抃舞 (xǐ yuè biàn wǔ) 抃:鼓掌。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
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
团团圆圆话汤圆
小时候,每到正月十五,母亲总要和上细细软软的糯米面,再用黑芝麻、红枣泥、白砂糖、猪油等调制成馅,她包出一大箩筐圆润白亮的汤圆,一个个放进热气缭绕的锅里,沉沉浮浮滚上几滚,再盛进蓝花海碗里。
看上一眼白白亮亮、团团圆圆的汤圆,我们早已唾涎漫溢,伸筷夹来一个,唏唏嘘嘘咬上一口,软软的糯糯的,香香的甜甜的,母亲的汤圆最好吃!我们边吃边跟着母亲唱童谣:“正月十五月儿圆,全家团坐吃汤圆。你一碗、我一碗,吃了汤圆心里甜,吃了汤圆事事圆......”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闹元宵的必备节目是家家户户吃汤圆,寓意阖家团圆、诸事圆满。汤圆亦称元宵,别名汤团、圆子、水圆、浮圆子、乳糖元子等。
元宵节吃汤圆始自宋代,北宋末词人陈达叟著有一部《本心斋蔬食谱》,其中记有称作“水团”的小吃,为“秫粉包糖”“香汤浴之”而成。并作《水团十六字赞》云:“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说出了其用料、形状、水煮和味道,即为汤圆的雏形。
不过,当时的汤圆物以稀为贵,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吃上这种“珍品”。南宋词人姜夔在《观灯口号》中云: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也就是汤圆,需要和花灯一样,花费不少金钱才能买来。他还写有一首《诗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这首浅显直白的诗除了描述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还写出了风雨夜卖元宵人的辛苦,从中也可以看出,元宵这种珍贵小吃并非寻常人家可食,卖元宵只是穷苦人家谋生的一种手段。
最早专写汤圆的诗歌,应该是南宋文学家周必大。他写有一首《元宵煮浮圆子》,题目还有“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之语,看来诗人也自以为前人未有写“浮圆子”诗的。诗曰: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明确说明,元宵节吃这种特色美食汤圆,是沿袭而来的风俗,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接着写出了诗人和家人贪恋这种美食,家中婢女烧火煮汤圆的情景。
南宋历仕三朝、为岳飞冤案平反的史浩也写过两首咏赞汤圆的词,更为生动形象。其一为《人月圆·咏圆子》,词曰:
骄云不向天边聚,密雪自飞空。
佳人纤手,霎时造化,珠走盘中。
六街灯市,争圆斗小,玉碗频供。
香浮兰麝,寒消齿颊,粉脸生红。
该词不仅描写了佳人包汤圆、滚圆子的过程,还写出了在灯市上吆卖汤圆以及汤圆的形状,最美的是卖汤圆的小姑娘那种“粉脸生红”的俏模样。其二是《粉蝶儿·咏圆子》,词云:
玉屑轻盈,鲛绡霎时铺遍。
看仙娥、骋些神变。
咄嗟间,如撒下、真珠一串。
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
歌楼酒墟,今宵任伊索唤。
那佳人、怎生得见。
更添糖,拚折本、供他几碗。
浪儿门,得我这些方便。
上片写的是卖汤圆的小姑娘冒雪煮汤圆的情景,下片是写女孩为客人送汤圆的场面,汤圆甜软热切,赢得客人夸赞,女孩儿心下高兴,连连道谢。
南宋流寓金陵的王千秋有感于江南一带的元宵节风俗,写下了《鹧鸪天·其一圆子》:
翠勺银锅飨夜游。万灯初上月当楼。
溶溶琥珀流匙滑,璨璨蠙珠著面浮。
香入手,暖生瓯。依然京国旧风流。
翠娥且放杯行缓,甘味虽浓欲少留。
虽然是歌舞升平、杯盘交错的景象,人们赏花灯、品元宵,可这“京国旧风流”毕竟正逢风雨飘摇的乱世,“甘味虽浓”还是少些醉生梦死吧。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是有个性、有勇气的才女,她笔下的“圆子”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圆子》
诗人以“圆子”自喻,抒发对包办婚姻的不满,表达对庸俗不堪的夫君的幽怨。这与她的另一首《愁怀》,有异曲同工之妙: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到了清代,汤圆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元宵节食汤圆的习俗普遍起来,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且有的地方还形成了品牌。清代浙派代表诗人符曾作有一首《上元竹枝词》,诗云: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诗中的汤圆馅料有桂花有核桃,用的是江浙一带上等的江米,而且“马家汤圆”最负盛名,卖得最好,不由让诗人给做了一次推销广告。
元宵和汤圆大致类似,不过明代之后北人称为“元宵”,南方叫做“汤圆”“汤团”。说起来还有一则关于元宵改叫汤圆的故事。据说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之后心有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时值元宵之夜,他的姨太太嚷着要吃元宵,袁世凯听后大怒,甩手赏了姨太太一个耳光。原来“元宵”与“袁消”谐音,犯了袁世凯的大忌。自此,民间不再说“元宵”,而改称“汤圆”了。后人据此写了一首打油诗加以嘲笑,诗曰:
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而今,不论东西南北中,汤圆的花色品种越来越繁多,制作风味也越来越丰富,除去我们熟悉的芝麻汤圆、花生汤圆、桂花汤圆,甜的香的咸的淡的,还有什么贵州兴义鸡肉汤圆、江苏苏州五色汤圆、常州酒酿汤圆、浙江宁波猪油汤圆、潮汕四式汤圆、四川彭水心肺汤圆、云南镇雄三角汤圆,等等,可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汤圆不论何种风格,何种口味,都一样圆一样甜。小小汤圆传了千年,说不尽的故事,数不尽的诗篇,而人们盼团圆、祈美满、享幸福的心愿,却永远不变!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 上一篇:描写纸鸢的唯美句子
- 下一篇:高中作文话题中适用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