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2-05-05 16:5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海南小甲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李贽的名言名句
1.关于雪莱励志的名言
雪莱名言如下:
1、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2、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3、感受不到光明是因为本身阴暗。
4、既定的命运虽暗淡,改变却只能加深他的灾难。
5、毁灭的只是生命,不是安宁。
6、记取吧人类,因为知识对于你,正如广阔的河水之于埃及。
7、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8、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9、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
10、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11、由于软弱才能做的事情,倘若在做了之后还感到懊悔,那便是更加软弱。
12、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13、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14、吻是灵魂与灵魂相遇在爱人的嘴唇上。嘴唇是一对爱人两个灵魂交会的地方。
15、爱情不是时光的奴隶。
16、爱情就象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17、希望会使人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一对同胞兄弟。
18、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 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
19、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20、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
21、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22、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23、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24、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25、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26、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27、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28、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名言/名句。
29、我的写作既不图利也不求名,写诗并加以发表,不过是我的手段,目的则在于传达我和他人之间的同情,而这种同情王是我对于同类的强烈无边的爱激励我去争取的一种感情。
30、人们是祭司,对不可领会的灵感加以解释;是镜子,反映未来向现在投射的巨影;是言辞,表现他们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是号角,为战斗而歌唱,却感不到所要鼓舞的是什么;是力量,在推动一切,而不为任何东西所推动。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2.励志的名人名言及其感悟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
感悟:
今天,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读起了这句老舍的名言。是它让我在即将退缩的那一刻,鼓起了勇气,去面对困难;是它让我在困难面前充满自信。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它在我脑海中却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没错,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人才,他们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他们都有基础和条件成为“天才”,但为什么真正的天才却那么寥寥无几呢?关键在于吃苦。虽然他们知识渊博,头脑精明,但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很多挫折与坎坷在等着他们,在它们面前,只有经得起磨练的勇者,真正锋利的刀刃,才能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顶峰。而那些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虚有才华的人,只能被困难淘汰。
3.教育家名人名言
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4.年轻就是无限的可能
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6.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8.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教育名言:
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3.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7.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
4.关于宽恕的名言
1、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3、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 白《与韩荆州书》
6、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清]金 缨《格言联壁》
11、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 贾《新语·术事》
12、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三国]曹 植《当欲游南山行》
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14、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5、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16、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中国谚语
17、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18、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19、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20、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21、仁者爱万物。──《史记·赵世家》
22、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 向《新序·节士》
23、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24、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25、恶人胆大,小人气大,君子量大。──中国谚语
26、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俄]屠格涅夫《罗亭》
27、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中国谚语
28、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 斯《谏逐客书》
29、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
3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31、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明]李 贽《焚书·高言说》
3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宋]苏 洵《心术》
34、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35、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36、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马克吐温
37、“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
38、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39、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5.老师的名言名句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为何能突破思想牢笼?
李贽是学术界公认的晚明启蒙思想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而著名。明万历三十年,囚居在北京皇城监狱里的李贽,在吩咐狱卒为他剃发之后,取剃刀割喉咙,流血倒地身亡。
李贽生于1527年,本身是回族人,祖上在明初就搬迁到福建泉州。他原姓林,后改名李贽,字宏甫,号卓吾。李贽从小聪颖非常,12岁开始写文,26岁就高中举人。他在朝为官二十几载,从一个县的教官做到了知府,不过在他55岁的时候辞去了官职。
辞官后,李贽先后在湖北、北京、南京等地居住,大多是在朋友家或者寺庙里。期间,李贽一方面研读经典,一方面著书讲学。虽然他的讲学在当地颇受欢迎,但因为“离经叛道”也常遭到官府等保守势力的反对而被驱逐。1602年,李贽被捕入狱,他那些被认为“异端邪说”的著作也被一并烧毁。之后不久,李贽就在狱中自刎而死,当时已七十有六,死后被好友安葬。
李贽一生著书良多,主要包括《藏书》、《续藏书》、《焚书》等,此外他十分推崇《水浒传》和《西厢记》并都做过自己的评点。在他的著作和讲学中,他时常针砭时事,评述历史。他反对反对儒家学说尤其是程朱理学,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揭露并批判封建统治的黑暗本质,痛斥政治腐败;提倡功利,重视商人的地位;主张“童心说”,认为文章不能弄虚作假而要表达个人真实的内心。
李贽死后,后世对其褒贬不一,但他的著作虽然屡遭官府禁止,却更加广为流传。
李贽焚书
李贽著有《焚书》和《续焚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焚书》是李贽寓居麻城芝佛院时所写书籍,据说完成时已64岁高龄,该书共有6卷。《续焚书》是李贽死后他的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共5卷。两者性质和题材都非常相似,后者算是对前作的补充,收集的就是前作完成后李贽的所言所写。
《焚书》不是单一的诗集、小说集、短文集等文体,它的内容包括了李贽的书信、杂文、历史评论、诗歌等,也展现出他政治、社会、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主张,涵盖非常全面。
虽然内容题材广泛,但它们的主题却是一致。整部书都是李贽在批判儒家尤其是理学,其中有许多文章是在讽刺和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底子里满是藏污纳垢的文人士大夫。借由批判披着儒家外衣的伪君子和假道学,李贽开始怀疑儒家学说,开始否定它的正统性。《焚书》中,李贽的言词是犀利,宛如一把利刃,直直地戳在统治中国思想几千年的儒家学说的弱点上,甚至要把它解剖了给世人展现它的内里。
整部《焚书》的思想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是不容于世的,所以李贽给它了这一个名字,认为它只有被焚毁的宿命。而结果也正如他预言的,在被捕入狱后,他的著作被一并焚毁,里面也包括《焚书》。之后明清两朝一直禁止李贽的著作并多次焚烧,即使如此,民间对这些书还是反复刻印广为流传。
李贽名言
李贽是一代思想伟人,而他的思想主张基本包含在他的著作文章中,而那些文字也成了他的警世名言,发人深省。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认为理就在人们穿衣吃饭的日常琐事当中,这是在肯定人的欲望,也是他“真心”观念的体现。他批判理学,厌恶道学家,这句话就是在对它发起挑战。理学强调灭人欲,这是朱熹最重要的观点之一,认为想要学到理就必须控制甚至消灭自己的欲望,后来也就成了封建礼教禁锢自由的思想来源。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李贽承认人的私欲,认为那是人伦,是人心。由此,他也认可商人追求利益的本性,不贬低反而重视商业,反对中国延续上千年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李贽否定孔子、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孔孟非圣人也和常人一样,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所以人人皆可成圣。他批判明朝一味加强儒家正统、捧高圣人地位的做法,认为不能以此为一成不变的教条。
“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据说,这句话是李贽在狱中夺剃刀自刎前所写,他用这句出自孟子之口的话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李贽深知自己的思想不容于世,所以早就预言了自己死在监狱的宿命,而他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的真理不畏死愿牺牲。
李贽评价
正如李贽在世时既受民间欢迎又遭官方禁止一样,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他可谓是评价最为两极的历史人物之一。
李贽死后当世的许多人对他评价极高,说他海内少有,赞他才高气豪,甚至有人尊他为圣人。不过之后尤其是到了明末和清朝,贬低他的人多了起来,说他是非颠倒、妖言惑众,也有人骂他不是好狗。
不过等到了近现代,人们对李贽的评价又大多变成了赞扬,他的地位也得到了肯定。现在一般认为李贽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不论是批判封建礼教、儒家理学,还是主张个性和自由,这些思想在当下看来都是进步的,是先于明朝那个时代的,甚至有些符合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因此《万历十五年》里评价他的个人智慧受到了时代和社会压抑。不过近现代人对他的理解和赞扬也有错误的时候,比如在文革时认为他是法家,把他当做是反儒的英雄。
不论是对李贽的赞颂还是诋毁,他们主要针对的是他的思想主张和个人性格两方面。就思想而言,李贽身处的明朝压抑僵化死气沉沉,他的主张不管正确与否,因为不符合传统在当时也都只能成为异端邪说。而李贽的性格,在认同的人眼中是率性和真诚,在反对的人口中就是狂妄和自大,可参考他自己在《自赞》一文中所写。
除了思想和性格,李贽身上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也是值得赞扬,这点从他最后自刎而死可知。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